APP下载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昆明市县域经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2011-11-03冀晓罗仁波徐艳飞黄茜

关键词:包容性昆明市县域

冀晓,罗仁波,徐艳飞,黄茜

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昆明市县域经济农民增收问题研究

冀晓,罗仁波,徐艳飞,黄茜

以昆明市郊区10个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分析昆明市县域农民经济收入发展现状,发现存在农民增收速度缓慢,以及农民从业结构、收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分析制约农民经济发展困难的原因,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探讨了解决农民增收困难的发展策略。

包容性增长;农民增收;昆明市县域经济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将“包容性增长”理念纳入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思路中,其根本目的就是让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注入了新的活力。“包容性增长”的核心是民生,寻求的是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其重点是社会的稳定团结,让更多的人享受经济发展成果,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

昆明市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地区,发达的中心大城市和落后的农村地区并存。当前,中心城市的发展已出现瓶颈,若要进一步发展,必然要扩大其腹地,开拓农村广阔的市场。而农村市场的开拓,必然需要有一定购买能力的消费者。但是,当前农民收入水平低,且增收困难,这就阻碍了中心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农民增收问题已成为昆明市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障碍。在未来的十二五规划中,昆明市可从包容性增长的角度上去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本文立足于包容性增长的思路,以昆明市郊区东川区、呈贡县、晋宁县、富民县、宜良县、石林县、嵩明县、禄劝县、寻甸县和安宁市10县市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其城乡二元结构现状,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一定的分析,最后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昆明市县域农民增收的现状及问题

(一)昆明市县域农民增收的现状

1.昆明市城乡收入差距明显。

由图1可知,昆明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一直在飞速增长,但与同期城镇居民收入相比,昆明市农村居民收入明显偏低。从绝对量看,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是农村人均纯收入的3倍以上。2009年,城镇居民收入为16496元,是农村居民收入的3.25倍,显然高于农村收入水平。从相对量的角度看,2000年至2009年,昆明市城乡收入比呈现周期小幅波动的趋势,经历了“缩小-扩大-缩小-扩大”的循环变动过程。2000年城乡收入比为3.41:1,后两年持续下降,到2002下降到3.02:1,之后反弹扩大至,2004年上升到3.11:1,2005年揍然下降至最低点 2.95:1,2009年上升至3.25:1。随着中心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城乡收入差距呈现明显扩大的趋势,从2000年到2009年,城乡收入差距5343元扩大到2009年的11416元。

图1 2000-2009年昆明市城镇居民及农村居民收入状况

2.农民收入增速较快但整体水平较低。2000年到2009年这10年间,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年均增长76.05%,但是整体收入水平较低。2009年,昆明市农村人均纯收入仅为5080元,而昆明市县域农民的收入水平更低,以2009年为例,最高收入的呈贡县为6805元,而最低收入的东川区仅2695元,其平均值为4615元。在农民的纯收入中,不仅包括货币性收入,同时也包括农民手中没卖出去的农产品折价计入的实物性收入。如果计入城镇居民的一些隐性收入和社会福利分配的收入,农民实际收入水平更低。

(二)昆明市县域农民增收的问题

1.农民从业结构欠合理,过度集中在第一产业。昆明市县域农村从业结构仍呈现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特征,农民就业高度集中在第一产业。虽然各个县(区)情况略有不同,但整体上呈现出明显的偏向依赖农业发展和生存。昆明市县域农村第一产业平均从业人数为12万人,农村第二、第三产业平均从业人数为4万人。其中,农村第一产业从业人数最多的为寻甸县,有农业从业人数近24万人,而从业人数最少的是安宁市,有4.6万人。昆明市县域农村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最多为嵩明县6.7万人,而最少为呈贡县仅1.8万人。昆明市县域按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农村总从业人员比重来分析,普遍保持在15%~35%之间。2009年,昆明市农民非农就业结构为26.93%,禄劝县最低仅为10.80%,非农从业比例最高的安宁市也未能过半,有43.04%从事非农产业。

2.农民收入来源单一,对农业的依赖性强。昆明市县域农民收入来源主要依靠农业。2009年,昆明市10个县市区的农民收入66.22%来源于农业。农村收入结构仍呈现以家庭经营性收入为主的特点。家庭经营性收入占总收入中比重最高的是呈贡县,高达89.17%,最低为东川区,仅53.40%,而普遍维持在75%以上。而作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极——工资性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普遍较低,最高为东川区33.38%,最低为呈贡县3.77%,普遍维持在10%~20%之间。显然,依靠农业很难拉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

(一)农业用地面积日益减少,束缚于农业产业发展

昆明市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沟壑纵横,特别不利于农业发展,此外,坝区面积较小,县域平均坝区面积仅为总面积的12.68%,而北部地区的禄劝县的坝区面积占土地面积比重仅占1.6%,不利于农业规模化和机械化发展。近几十年来,由于工业企业的不断扩大,昆明市为数不多的耕地日益被城镇和工业园区占据,同时,由于不合理的开发,造成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农业用地面积日益减少,如寻甸县的水土流失面积高达1804.25km2。

表1 昆明市土地使用情况

(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中心城市带动辐射作用不强

工业化、城镇化进展缓慢,农民增收难。改革开放以来,昆明市县域经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但除安宁市外,其它9个县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很低,农业比重较大,工业比重不高,第三产业弱小;县城规模小,产业和人口集聚水平低,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财政收入少、经济实力弱的现象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大多数农村居民被束缚在狭小的耕地上,加之人均占有耕地减少,外出务工门路狭窄,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农民缺少致富门路,收入水平提高缓慢。

(三)农村投资严重不足,农民就地就业机会较少

投资是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昆明市10县市区普遍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且以农村私人固定资产投资为主,其中,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最高的东川区也不到20%,而最低的呈贡县仅占1.29%,其他县市普遍的投资比重在10%左右。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严重不足,不利于城乡协调发展,也不利用农民就地就业。

表2 昆明市县域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四)乡镇企业发展水平较低,对农村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较小

昆明市县域乡镇企业普遍存在经济规模小、劳动者报酬较低、创造的利税价值较少等特点。其中企业平均经济规模最高为安宁市(145万),最低为禄劝县(21.6万),但多数县域普遍维持在100万左右。企业平均从业规模都低于10人,劳动者平均报酬最高为东川区(14995元),而最低为富民县(6411元),多数县域为10000元左右。乡镇企业利税占营业收入比重最高为禄劝县(21.50%),最低为寻甸县(7.10%),普遍维持在10%左右。

(五)“大城市、小城镇、大农村”格局,不利于城镇化的发展

从长远角度上分析,第一产业从业者收入普遍较低,且增长相对缓慢,而二三产业从业者的收入普遍相对较高,增长相对较快。而从业者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最佳途径就是城镇化,但是,目前昆明市现存的“大城市、小城镇、大农村”格局极不利于城镇化发展。大城市与小城镇经济联系度较低,不利于大城市与小城镇互动,实现城市体系可持续发展,进而带动大农村的农民通过城镇化实现职业转化,实现其收入增长。

表3 2009年昆明市10县市区与主城区的经济联系度

由表3可知,昆明市主城区与其县域经济联系不紧密,除呈贡(52.6553)和安宁(22.7614)外,普遍经济联系度小于10。这种不密切的中心城市与小城镇的经济联系,已经制约了中心城市对外经济扩散与转移,从而影响到昆明市经济的长远发展。若要改变当前局面,就应加快小城镇发展,增强其经济实力,扩大其人口规模。

三、基于包容性增长的农民增收策略

(一)加大农村投资力度,完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在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中,昆明市主城和县城得到了有力的发展,但是广大农村地区却存在农村基础设施本身薄弱,且更新换代较慢,特别是农业的基础设施、教育设施和医疗卫生设施,严重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该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改变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二)依托现代科技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增收

目前,昆明市产出的农产品,多为低质农产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随着昆明市城镇居民特别是主城区居民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应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理念,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不仅是发展商品农业和规模化农业,而是发展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多样需求的环保农业、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安全农业。而发展这种新兴的现代农业,就必须依靠现代农业技术和经营理念,扩大农产品市场,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做大做强乡镇企业,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乡镇企业从业是农民重要的工资性收入来源之一,而当前乡镇企业多存在着规模小、效益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致使其竞争力普遍较弱。因此,应做大做强乡镇企业,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可从以下三个方向提高乡镇企业竞争力,一是向农产品深加工方向发展;二是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重点,三是积极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同时,应通过完善产权制度、实现资本重组、技术改造和强化管理等措施,改变乡镇企业资金缺乏、技术落后和经营家族化等特征,增强其竞争力,从而吸纳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业。

(四)实施城镇化战略,推进农民增收进程

介于大城市与大农村之间的小城镇是昆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昆明市应以县城为重点,科学规划,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建立和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机制,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建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多元投融资体系;建设各具特色小城镇来实施城镇化战略。

[1]徐勇等.中国农村与农民问题前沿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9).

[2]张秀山等.中国县域经济发展[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9(5).

[3]黄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2008:12-26.

[4]余红军.统筹城乡经济促进城郊农民增收——以成都市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0(10).

[5]李震,张松松.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角度看包容性增长[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2).

[6]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09(1).

F124

A

1673-1999(2011)08-0047-03

冀晓(1983-),男,河北沙河人,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昆明650092)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200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管理与开发。

2011-02-22

猜你喜欢

包容性昆明市县域
昆明市明良汇江水泥制造有限公司
昆明市延安医院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昆明市测绘研究院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Diversity:Driver of Innovation and Growth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2014年度陕西县域十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