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惕“居住隔离”的形成
——不同收入群体住房状况调查

2011-11-03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课题组张秀梅执笔

观察与思考 2011年1期
关键词:低收入阶层浙江省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课题组 张秀梅 执笔

警惕“居住隔离”的形成
——不同收入群体住房状况调查

■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课题组 张秀梅 执笔

居住隔离在一定程度上对同一住宅阶层的群体起着激励作用,因其相似的经济利益、兴趣爱好等能够形成共同的利益需求。但居住隔离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严重者则可能引发文化隔离,从而限制城市整合文化的功能,使城市文化难以成长;甚至加剧阶层间的对立和冲突,从而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此,从城市的稳定和发展而言,我们还是要警惕“居住隔离”的形成。

居住隔离的形成与后果

居住隔离指的是在同一个城市中,不同特性居民聚居在不同空间范围内,整个城市形成一种居住分化甚至隔离的状况。在相对隔离区域内,同质人群有着相似的社会特性,遵循共同的风俗习惯和共同认可的价值观或保持同一种亚文化。通俗地来说,如“富豪区”与“贫民窟”等。

居住隔离的后果就是可能形成“住宅阶层”,即在同一居住空间的群体,经济实力、消费习惯、生活观念和文化价值观等方面较为相似,而在不同居住空间中的群体则差异较大。

居住隔离在一定程度上对同一住宅阶层的群体起着激励作用,因其相似的经济利益、兴趣爱好等能够形成共同的利益需求。但居住隔离不利于文化的交流,严重者则可能引发文化隔离,从而限制城市整合文化的功能,使城市文化难以成长;甚至加剧阶层间的对立和冲突,从而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此,从城市的稳定和发展而言,我们还是要警惕“居住隔离”的形成。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调研中心在2010年6月份开展了“浙江省城乡居民收入问题”大型问卷调查,其中就涉及到不同收入群体住房问题。调查采用四阶段分层、概率与群体规模成比例(PPS)的抽样调查,覆盖了全省6个市,12个区、县,20个街道、乡镇的40个居委会和村委会。按照地理区划,浙江省一般可被划分为浙东北和浙西南两个板块,将这两个板块作为初级抽样框,在每个初级单位中抽取2个二级单元(区县),在每个抽取的二级单元中抽取2个三级单元(街道、乡镇),再从每个三级单元中抽取2个四级单元(居委会、村委会)。最后根据人口比例从40个四级单元抽取1200个样本。在回收的1195份问卷中,有效问卷1152份,在研究收入及居住问题时剔除了调查对象中的学生及其他无收入者,有效个案为997例。

同一居住空间的群体,往往经济实力、消费习惯、生活观念和文化价值等较为相似。陈建齐/摄

样本情况为,男性占56.2%,女性占43.8%;农业户口占53.7%,非农户口占46.3%;党员占17.1%,共青团员占12.9%,民主党派占0.8%,群众占69.2%;年龄上,18-30岁占23.0%,31-40岁占28.9%,41-50岁占27.9%,50岁及以上占19.9%;文化程度上,初中及以下占47.8%,高中/中专/职高占28.3%,大专占10.7%,本科及以上占13.2%;职业类别,包括了国家公务人员(3.9%)、经理人员(2.3%)、私营企业主(4.0%)、专业技术人员(15.5%)、办事人员(8.7%)、个体工商户(20.9%)、商业服务人员(10.2%)、产业工人(10.8%)、农民工(12.1%)、农业劳动者(7.4%)和失业无业人员(4.0%)十一类人群。

居住空间差异化导致社会阶层化

按照学术界通常使用的“五分法”,将个人年收入由低到高进行排列,然后分为低收入组、中低收入组、中等收入组、中高收入组和高收入组五个分层组,然后对比各组的收入差距。

表1 不同收入组个人收入情况

表2 不同收入组的住房类型

表3 不同收入组房屋单价与租金情况

表4 不同收入组除当前住房外,还拥有的房屋数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高收入组的个人年收入均值超过了150000元,而20%低收入组的则不足10000元,前者是后者的17倍,也就是说高收入组一年的收入相当于低收入组17年的收入。各组间的差距都超过了10000元,其中,差距最小的是20%中等收入组与20%中低收入组,前者比后者高出10488元,前者是后者的1.5倍。另外,我们还统计了各个组的收入和占总收入的比例,统计结果非常严峻,20%低收入组占有的收入仅占总收入的3.5%,而20%高收入组占有的收入达到了总收入的58.7%,已经出现了财富向一端聚集的现实了。

调查显示,不同收入组别的住房类型差异较大,收入越高,自建房比例越低,而商品房比例越高。但保障性住房的使用情况却没有随着收入降低而升高,而是出现交错,高收入组有6.5%的人现居住保障性住房。

我们进一步分析房屋的市场价格和租金,低收入组的房屋单价均值为0.49万元,月租金为517元,随着收入的增高,房屋价格和租金呈现上涨趋势,高收入组房屋单价均值为1.01万元,月租金为1858元。应该说房屋的单价和租金比较能够反映住房条件了。因此,我们认为,不同收入组不仅存在住房类型上的差异,而且在住房条件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为了进一步比较住房情况,我们追问“除现居住房外,还拥有房屋情况”,收入低组中八成人是没有第二套住房的,而随着收入的增高,拥有二套房的比例增高,高收入组拥有二套房的比例达40.6%,拥有三套房比例也达9.1%。

从住房类型、住房条件和房屋的拥有套数来看,不同收入组的情况相差较大,尤其是低收入组与高收入组之间。居住空间的差异化并非单纯的居住分层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导致社会阶层化、社会封闭趋势显性化的重要机制。不管浙江省的“居住隔离”是否已经形成,我们都应该警惕这种居住差异可能带来的社会群体的阶层化。

(此专栏由本刊与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合办)

猜你喜欢

低收入阶层浙江省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初心》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娶低收入老婆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