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四大产业牵引经济加速发展
2011-11-02梁跃军卢旭峰
■ 文/梁跃军 卢旭峰
本刊记者 文叶飞
印江:四大产业牵引经济加速发展
■ 文/梁跃军 卢旭峰
本刊记者 文叶飞
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步伐,全力推进新型工业、茶叶产业、生态畜牧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率先跨越,聚指成拳,使四大产业成为牵引全县经济加速发展的主动力,激活县域经济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目前,印江县畜牧养殖已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效益化。图为印江县太阳牛业养殖场。(作者供图)
深冬的寒意挡不住位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城东北部工业集聚带特色食品工业园区的建设热潮。12月17日,在印江东北部工业集聚带特色食品工业园区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座座厂房建设工程正在次第推进,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正紧锣密鼓第进行。
“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把新型工业集群化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这样的决心和信心为印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未来5年必须打赢4场硬仗,努力实现大发展、大建设、大提升。”县委书记肖洪谈到近期发展规划时很是振奋,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个极具县域经济发展特色的清晰轮廓:将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坚定不移地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步伐,全力推进新型工业、茶叶产业、生态畜牧业、文化旅游四大产业率先跨越,聚指成拳,使四大产业成为牵引全县经济加速发展的主动力,激活县域经济加快转型,推动跨越。
新型工业促转型
该县按照“抓工业就是抓跨越”的工业发展思路,围绕资源、市场、农业、旅游兴办工业。以能源、冶金、建材、旅游工艺品、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已基本形成。
依托区位优势,围绕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发展基地的发展方向,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度高、关联性强的产业集群。积极打造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及客商投资印江的“沃土”。采取以商招商、小分队招商等措施引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驻工业园区。
以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引子,在资源丰富及区位优越地区建立了东北部工业集聚带、建材工业集聚区、特色食品工业园区“一带两区”工业聚集区。积极引进符合国家政策、科技含量高、牵动性强、投资额度大的项目落户工业园区。目前“一带两区”工业聚集区已引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多家。
以工业聚集区为载体,积极探索“产业集群发展,企业集中布局中,土地集约利用,资源节约使用”工业发展新模式。特色食品工业园区先后引进了鑫隆肉联厂、东太茶叶加工厂,初步形成了具有印江土家特色及优势的食品加工企业集聚群。目前,东北部工业经济带上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建材工业集聚区有规模以上建材企业10多家。已初步形成特色食品、冶金、建材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的工业发展格局。
在积极开发当地资源的同时,加大科技投入,走新型工业发展的道路。凌江石材厂年产10万立方米石材型材、梵净山金顶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项目技术改造投资3.5亿元。
该县立足现有工业,着力优化工业布局,发展“专、精、特、新”工业,建立了300万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并以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20%予以追加,用于对“有前景、有效益、有特色”的工业企业进行贷款贴息扶持。
着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知名度及品牌,拓宽企业市场。巨创装饰材料有限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其生产的微晶石木纳米地板2009年获得贵州省新产品新技术鉴定证书、“装饰材料及其生产方法”发明专利、“微晶石木纳米地板”实用新型专利,获得贵州省人民政府新产品、新技术三等奖。该企业已获得近40项专利。
茶叶产业树标杆
日前,印江获得“中国名茶之乡”授牌仪式在安徽合肥举行。同时,该县洋溪镇茶场、净团茶叶公司、银辉茶叶公司选送的大宗茶均获一等奖。至此,印江梵净山绿茶在获得“贵州五大名茶”、“中茶杯金奖”等一项项荣誉后,再添荣光。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立足现有茶叶产业现状,鼓励群众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以区域开发为基础,连片种植为重点,积极巩固拓展茶叶种植老区,大力加快新茶叶的发展。制定了选好茶区、茶地、茶苗和茶农的“四个选好”及由荒山荒坡种茶向好田好土种茶转变,由分散种茶向专业村、专业组、专业大户转变,由布局分散向集中连片转变,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四个转变”的茶叶发展方略。
该县大力鼓励农户、干部职工采取土地入股、土地流转、资金入股等方式,独资、联办、领办建设茶叶基地,推动茶园规模化建设。目前,全县采摘茶园的下树率达70%以上。
加大对茶叶的科技投入,增强茶叶的科技支撑能力,促进茶叶标准化管理,着力巩固茶叶品牌。整合全县茶叶品牌,组建茶叶协会,着力打造印江“梵净山翠峰茶”品牌。大力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品牌效益。对茶叶进行统一格式包装,统一宣传,对省内外梵净山茶叶专营店或代销店设立了统一的门面标志。
在提高茶叶品牌的基础上,加大茶叶品牌的文化建设,增强茶叶的文化内涵,积极探索茶文化的发展之路,把独具印江特色的土家、佛教、书法、红色等文化有机融入。组建了“印江茶漾”文艺表演队,作为印江茶叶文化拓展的“先遣队”。在茶事活动现场表演书法文化、土家文艺、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编制了歌舞《欢迎你到茶乡来》、茶艺表演《龙凤呈祥》和《梵山茶韵》等节目,把茶叶文化融入了文艺表演活动中。先后在全国各地表演印江茶叶艺术20多次。
全县茶叶面积达12.6万亩,成园茶叶达4万亩。茶叶的规模化发展促进了茶叶生产专业乡、专业村的形成。已形成了洋溪、杉树、缠溪、天堂4个万亩茶叶乡镇 ,建成了蒋家坝村、后坝村、团龙村等17个茶叶专业村,全县茶农达到了5.6万户。茶叶产量从2008年的2115吨增加到2010年的2800吨,产值从0.8亿元增加到1.34亿元。目前,该县正在规划建设了500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个,3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20个,在茶园面积集中区规划建设15个茶青交易市场。
生态畜牧壮基础
该县围绕畜牧产业化发展思路,以工业理念谋划畜牧发展,把畜牧燎原示范带、养殖小区建设作为畜牧发展的突破口。采取能人领办,大户联办,龙头企业创办,农民自发兴办等举措,畜牧产业总量快速提升,畜牧经济比例得到提高。
规划建设了四条畜牧燎原示范带,采取以点带面措施,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地处畜牧燎原示范带上的勇创、财源、大云三大科技养殖园区大力发挥科技养殖的带动作用,全力推动全县畜牧养殖大提速,大繁荣。引导周边群众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畜牧养殖。三大科技养殖园区带动了360余农户发展养殖业,存栏种猪达3500余头。
目前,该县畜牧燎原示范带上有养殖小区272个,其中联户型养殖小区45个,四条畜牧燎原示范带现存栏纯种母猪1500多头,二元母猪1.6万余头。全县有9个种猪养殖场和34个优质三元仔猪基地,存栏种母猪近2000头,二元母猪近1.7万头,基本形成了东、南、西、北良种布局和良种繁育场、优质仔猪基地、商品猪养殖三级配套体系。
该县畜牧养殖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效益化。目前全县有畜牧加工企业13户,5家获得地级畜牧龙头企业,促进了畜牧产业的品牌化、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组织”的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公司连组织,组织连畜牧户的畜牧养殖产业化发展机制。预计2010全县实现出栏商品猪26万头,肉类总产量近3万吨,水产品产量2700余吨,禽蛋产量2240吨,畜牧业总产值达7亿元。
旅游突围优产业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坚持“特色、精品、文化”的旅游发展战略,按照“理念围绕旅游变、产业围绕旅游办、城镇围绕旅游建”的思路。积极发展旅游经济,着力增加三次产业比例,健全县域经济。
对旅游公路沿线7个村400户农户进行了土家民居改造,鼓励民居改造群众发展农家乐、乡村旅社等旅游相关服务行业。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及景点景区的打造,着力提升旅游发展的硬实力。民族体育场、文昌公园等一批旅游重点项目已进入后期建设中。争取了全省唯一一个古法造纸博物馆落址合水镇兴旺村及团龙民俗博物馆、团龙篝火广场等旅游重点项目。2010年全县开工建设的旅游相关设施重点项目34个,目前已完工24个。
该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培育特种养殖场与旅游观光业结合起来,增加了旅游新看点、新玩点。引资400多万元的新寨乡小云村梵净山高老庄特种野猪养殖场,把野猪养殖与观光旅游结合起来,生产加工野猪特色食品,全力打造印江特种野猪食品品牌。
按照“产业围绕旅游建”的发展思路,积极发展旅游产业。引导产业景观区发展旅游观光业。充分挖掘茶区、工业区的景观景点,全力增加相关产业附加值。利用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开发打造了10处森林旅游景点。
眼下,在位于梵净山麓的印江城乡,随处可见加速产业集聚、服务产业强功能、走“活”加速发展经济“棋”的火热场景。该县太阳牛业、云发牧业等20多个公司抱团发展,培育产业发展辐射点,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一个个产业化专业村,正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桥头堡”。
(编辑/尹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