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什么在决定成败?

2011-11-02金一南

当代贵州 2011年4期
关键词:战略思维苏军斯大林

■ 文/金一南

什么在决定成败?

■ 文/金一南

金一南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部副主任兼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战略学博士生导师,少将军衔,全军首届“杰出专业技术人才”获奖者。现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兼职教授,《学习时报》专栏作者。学术成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国际新闻奖”等。

一个人与一个国家一样,要想不犯错很难。重要的是少出错,尤其要避免关键时刻、关键人物的战略思维出错。

有人说机遇决定成败,有人说实力决定成败,有人说战略决定成败,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大千世界五光十色,人们无不在根据各自的成长经验,阐述各自领悟的道理,但还是应该听听那些真正的胜利者的说法。

1947年底总结华东作战情况,陈毅同志讲过两段话。他说:“我们比战术是比不上人家的,如操场动作,内务管理,战斗动作等。我们愈往下比愈差,但愈往上比则愈强。如旅以上战役组织比人家强,纵队更强,野战司令部又更强,到统帅部的战略指导更不知比他高明多少倍。”

陈毅同志概括出了一个以前我们未曾认识深透的道理。虽然我们“愈往下比愈差”,但我们“愈往上比则愈强”,这是我们在国内革命战争中取胜的重要缘由。陈毅同志说:“一年来自卫战争的胜利,首先是战略上的胜利。虽然我们打胜仗靠同志们不怕牺牲流血的精神和大炮机枪,但主要是靠统帅部、陕北总部、毛主席的战略指导。”

这就不仅仅是华东野战军了,而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失败到胜利的一个法宝。当然有主义的正确,有作战的勇敢,有群众的拥护,但仅仅这些还不够,还必须具有“愈往上比则愈强”这一领导层特有的战略思维和战略运筹优势。所以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阐述:“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的这种意见是错误的,因为这种意见没有看见战争胜败的主要和首先的问题,是对于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得好或关照得不好。如果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那个战争是一定要失败的。”

战略思维——尤其是领导层战略思维的重要性,被空前地凸现出来。若想得胜,就一定要避免对“全局和各阶段的关照有了重要的缺点或错误”。一个人与一个国家一样,要想不犯错很难。重要的是少出错,尤其要避免关键时刻、关键人物的战略思维出错。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初,斯大林的战略思维就出现了问题。他以为凭借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能有3至4年的时间进行战争准备,未料想一年多时间希特勒就发动了侵略战争。当所有征候已经极其明显,斯大林就是不相信战争迫在眉睫。他不但未做出相应部署,还要求一线部队按兵不动,“不给对方提供挑起战争的口实”,致使战争初期苏军损失极其重大。战争爆发第5天,苏军西方方面军就被德军合围,两个集团军全部、一个集团军大部共22个步兵师、加上配属的若干个坦克师和机械化旅共计30万部队在明斯克方向陷入绝境。但灾难并未就此中止。过了一个月——1941年8月,德军完成斯摩棱斯克合围,苏军损失39万。再过一个月——1941年9月,德军完成基辅合围,苏军损失六十余万。基辅合围被西方史学界称为“世界战争史上最大规模的陆上合围作战”。又过一个月——1941年10月,德军再完成维亚兹马合围,苏军损失五十余万。这就是卫国战争之初,因苏军严重损失使苏联面临的严重态势。虽然后面有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斯大林依然在红场阅兵表现出的钢铁般意志、有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实现的伟大转折、有苏联红军攻克柏林横扫半个欧洲铺开的辉煌胜利,都无法掩盖战前和战争初期,以斯大林为代表的苏联领导层因战略思维出现问题,给国家、民族和军队带来了巨大灾难。俄罗斯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安·阿·科科申在其《战略领导论》一书中说:“伟大卫国战争前夕及其初期,国防指挥体系最薄弱环节是最高军事政治核心(最高战略核心)。”战略思维出现问题,最高战略核心竟然成为国家体系中“最薄弱环节”,其中教训不可谓不重大。苏联陆军元帅华西列夫斯基在战争结束后说:“在战争的头几个月,斯大林表现出对战略筹划的准备不足。经历一系列严重失败和付出惨重的代价之后,他完成了作为一位战争指挥者的成长过程。”

这就是当我们在窗明几净的学术报告厅概括战略思维的整体性、全面性、穿透性、预见性、深刻性、彻底性、关联性、辩证性……如此等等之时,一定不要忘记战略思维的艰巨性和关键性。因其关键,所以艰巨。因其艰巨,所以关键。

成功与失败,由此发源。(编辑/黄莎莎/张蓓)

猜你喜欢

战略思维苏军斯大林
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
斯大林看电影
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
胜利日阅兵(历史老照片)
中国战略思维谋的是百年大计(纵横)
委内瑞拉总统自称长得像斯大林
俄罗斯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维探析
漫画轻兵器之十三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斯大林病危:战友们见死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