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着力打造“梵净山翠峰茶”品牌
2011-11-02文叶飞
■ 文/特约记者 肖 楚 梁跃军本刊记者 文叶飞
印江:着力打造“梵净山翠峰茶”品牌
■ 文/特约记者 肖 楚 梁跃军本刊记者 文叶飞
在黔茶大举出山之际,印江县审时度势,大力实施“梵净山翠峰茶”品牌建设战略,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来抓,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建设生态印江、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工程来抓。
在印江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印江茶产业呈现一片勃然生机。图为茶农正在采摘春茶。(印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印江迅速扩大生态绿茶基地建设和加工规模,做大做强“梵净山翠峰茶”品牌,不断开拓销售市场,增加市场份额,为进入中国名茶行列而不懈努力。
印江地处梵净山西麓,是贵州省茶叶主产县,全县宜茶总面积达2万公顷。印江产绿茶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中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所指就包括今印江。茗茶藏名山,名山出名茶。早在明朝永乐年间,印江生产的“团龙贡茶”就盛极一时。永义乡团龙村现有600年以上老茶树30多棵,其中最大的一棵据专家考证是中国现存最大、生长较好的茶树,被誉为“中国茶树王”。
目前,全县生态绿茶基地达15万亩,投产茶园6.5万亩,种茶农户3.8万户;已建成生产加工企业35家,年加工能力2500吨,精制加工能力2000吨。有4家企业产品已获食品生产许可QS认证,全县获有机茶认证茶园2000亩,获无公害认证茶叶2.2万亩; “梵净山翠峰茶”、“梵净山佛茶”、“梵净山雪峰茶”等名优绿茶系列产品获得业内专家高度肯定和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中国工程院院士、原中国茶科所所长陈宗懋曾为印江“梵净山翠峰茶”题词:“景美茶香、得天独厚”。
小财政发展大产业
印江生态保护完好,森林覆盖率达49.1%,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发展无公害生态优质茶园得天独厚,全县适宜种植绿茶的土地面积超过30万亩。
良好的生态、优质的土壤、适宜的气候,酿就了印江茶叶的上乘品质,加之悠久的茶文化底蕴,为发展“梵净山翠峰茶”品牌战略提供了绝佳条件。
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梵净山翠峰茶”品牌建设战略,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富民产业来抓,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把茶叶产业发展作为建设生态印江、构建和谐社会的民生工程来抓。县委、县政府对茶叶产业进行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到2015年全县茶园种植面积将超过20万亩,投产茶园达到14万亩,实现茶叶生产总产值8亿元。
“实施‘梵净山翠峰茶’品牌建设战略,就是要把印江建设成为20万亩生态绿茶基地,依托杭瑞高速公路,辐射周边县的茶叶基地;把‘梵净山翠峰茶’打造成为全国著名品牌,甚至不仅要让‘梵净山翠峰茶’享誉中国,还要走俏海外。建设‘绿茶银行’,抱绿色‘金娃娃’,享受绿色人生。”县委书记肖洪说。
对于一个财政收入刚刚过亿元的欠发达、欠开发的贫困县而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是不少的。但印江决策者们以海纳百川的胸襟,求真务实的态度,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坚持把茶业作为绿色产业的抓手,坚持每年投入两千万元以上的资金发展茶叶产业,体现了其志存高远,心系人民的决策与魄力。
打造中国生态绿茶基地县
印江“梵净山翠峰茶”要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就得按照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生产,才能提高茶叶的产量、提升内在品质。
近年来,印江以企业、协会、农户为主体,利用土地开发整理、低产林改造项目,立足非耕地、撂荒地、低产林改造,按照“猪—沼—茶”生态茶叶建园模式,快速推进全县生态茶园建设步伐,努力壮大茶园基地规模,打造全国生态绿茶基地县。
该县围绕“四个选好”(选好茶区、选好茶地、选好茶农、选好茶苗),实现“四个转变”(从荒山荒坡向好田好土转变、从零星农户向能人大户转变、从布局分散到集中连片转变、从数量扩张向质量发展转变),以此来推动“五位一体”的发展思路(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企业发展、品牌打造、市场培育同步发展)。
围绕“东南部梵净山旅游生态观光产业带”和“西北部优质绿茶产业带”两个10万亩茶产业带的规划,打破了乡镇界限,统一按区域划分和规划,分步实施。2010年全县实施500亩以上的标准化示范基地15个,2000亩以上茶叶专业村20个,逐步将杭瑞高速公路和梵净山环线公路过境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宜茶地全部建成高标准示范茶园。
该县新建茶园工作做到了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连片开发,规范定植,奖补结合,合力攻坚。整合农口部门的项目,加强茶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茶园建设到哪里,水、电、路、沼气工程建设,造林、技术培训就跟进到哪里。
改进投入机制,调整补助标准。实行政府补助一部分,茶农和企业自筹一部分,改变以往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发展模式;改变对茶农的补助方式,变以往定植前一次性补助为定植并管护后实行分段补助,以解决老百姓重栽轻管的问题。在全县规划建设了12个茶青交易市场,在茶区规划建设了初制加工厂,茶农前期种植的茶园取得了效益,变“要我种茶”为“我要种茶”。
鼓励大户和干部职工、技术人员以独资、与农户合作等形式新建茶园。近年来,全县共引导512户茶叶种植大户新定植茶园35862亩,90名县乡镇干部领办茶园8260亩。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合理、自愿、有偿流转,利用土地资源入股,促进茶园集中连片,支持企业规模经营。全县共流转5.2万亩土地用于茶园建设,规划连片1000亩以上的茶区20个,现已建成10个。
切实抓好幼龄茶园的后续管理。县委、政府督查室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对各乡镇幼龄茶园管护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生态茶园。
加工作为茶叶生产的关键环节来抓。目前该县仅有茶叶加工企业35家,加工水平已经不能满足全县茶叶生产的需要。县委、县政府及时对加工企业进行整合,组建印江“梵净山翠峰茶”茶业集团公司,促使茶叶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茶叶生产总量。
叫响“梵净山翠峰茶”品牌
“我们要依托梵净山,大力发展‘梵净山翠峰茶’,建设生态茶园,构筑梦幻画廊。抢占贵州绿茶发展制高点,争当黔茶出山排头兵。”县长杨维权说。
印江“梵净山翠峰茶”早在1992年就被省内外专家认定为名优绿茶,2005年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梵净山翠峰茶”已获得QS认证、无公害认证和有机茶认证,曾十多次在“中茶杯”全国名茶、世界绿茶评选活动中获“金奖”、一等奖等奖项。
在省内,“梵净山翠峰茶”也曾先后荣获2006年、2007年“贵州省名茶”、2008年“贵州省名牌产品”、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2010年“贵州五大名茶”称号,并蝉联2009年“贵州十大名茶”、2010年“贵州五大名茶”公众信任投票第一名。目前该品牌价值已达1.44亿元,居贵州同行业前三位。
在黔茶大举出山之际,印江审时度势,着力打造“梵净山翠峰茶”品牌,把原有10多个牌子整合到“梵净山翠峰茶”旗下,做强“梵净山翠峰茶”品牌。计划在全国设立300家“梵净山翠峰茶”系列产品专卖店,倾力打造“梵净山”牌梵净山翠峰茶系列产品,把印江建设成为全国著名的中国绿茶之乡。
印江县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正在制定“梵净山翠峰茶”生产、质量标准,工商部门、茶业局等部门正在对“梵净山翠峰茶”商标使用、包装、销售等进行规范。
为了让“梵净山翠峰茶”早日香飘神州,印江在茶文化建设中,融入丰厚的民族文化、生态文化、书法文化、佛教文化等文化元素,精心打造了“印江茶漾”茶文化品牌文艺节目,组建了100余人的茶艺表演队,奔赴贵阳、重庆、上海等地演出,宣传推介“梵净山翠峰茶”。
该县还投入上百万元对“梵净山翠峰茶”系列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制作开发适合旅游销售的茶叶产品及相关纪念品,出版了《印江茶叶志》和《梵净山佛光茶》等书籍,录制了《印江茶漾》专题片,在省外多家卫视播出,提升了“梵净山翠峰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梵净山翠峰茶”香飘神州,指日可待。(编辑/徐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