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农民工子弟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研究*

2011-10-31张亚兰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年4期
关键词:子弟学校民工农民工

张亚兰

(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苏州农民工子弟小学教育信息化水平调查研究*

张亚兰

(苏州大学 教育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其义务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师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生活状态等“人”的因素的研究,对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和对设备的利用及其效益并没有太多的资料,所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的现状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通过对苏南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拥有量以及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可以了解该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现状。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中国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民工子女数量庞大,流动性强,其义务教育工作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通过文献查阅,我们发现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师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生活状态等“人”的因素的研究,而对农民工子弟学校软、硬件设施建设的关注相对较少,对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关注更是不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教育的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现有研究对于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设备和对设备的利用及其效益并没有太多的资料显示,我们通过对苏南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信息化设备的拥有量以及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可以了解该地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现状。我们以苏州市农民工子弟学校为研究对象,从符合《苏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合格标准》的24所学校中随机选择了三所学校进行调研。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中,开发并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建立信息社会需要的教育环境。江苏省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徐国华教授在《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目标、要求及重点的研究》中提出,教育信息化问题要从两个方面理解:在技术层次方面,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数字化使信息技术变得简单、统一和可靠;网络化使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受较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多媒体化则使人们的学习可以利用多种感觉通道来接收信息。在教育层次方面,教育信息化的特点可归纳为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系统开放化。

根据教育信息化的定义,参考国内外众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方法,我们以苏州三所民工子弟小学为研究对象,对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进行调查研究,具体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研究:①硬件方面,重点关注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情况;②软件方面,主要涉及各种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软件建设;③硬、软件的使用情况。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2010年5-6月份,笔者连同其他两名研究者对随机抽查的三所民工子弟学校进行实地调研。调研中综合使用了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并最终形成本文。

我们所调查的三所学校均符合《苏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合格标准》的要求,为合格办学单位。了解学校概况之后,按照约定时间,我们调研小组的三人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于指定日期奔赴三所小学。在三所不同的学校,我们先后采访了学校校长和信息技术教师,随机采访了几位学生,并对部分学科教师进行了少量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从表1中看到,三所学校中两所小学没有专门的信息技术教师,另外一所小学只有一位信息技术教师,而这所学校有小学6个年级外加初中3个年级,约1000名学生。据了解,这位教师要负责全校的信息技术课。这与如今的江苏省整体的学校教育信息化师资力量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

2.教育信息化硬件方面情况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三所已经通过《苏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合格标准》的民工子弟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硬件设备方面的建设几乎一片空白。机房虽然有,但只有一所学校可以联网,因此多处于闲置状态。电脑的数量与学校的班级学生人数之比基本达到1:2。至于投影仪、电视机、幻灯片,基本没有。办公电脑和学校门户网站在调查的三所民工学校中无从谈起。

表1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表2 调查对象的硬件设施情况

3.教育信息化软件方面情况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三所被调查的学校中,教师对教学辅助软件的掌握不符合基本的教师教学水平要求,这和我们从访谈中了解到的关于大多数民工学校的教师的低学历及高流动性有很大联系;其次,没有使用网络课程,这种情况,一是由于学校没有联网的电脑,再者,有了电脑,通了互联网,学校也没有资金去购买网络课程。

4.教育信息化硬软件方面的使用情况

从表4中可以看出,对于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学校,还会有点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意识,并且在学校有要求的情况下能参加说课比赛或讲课比赛。对于没有信息技术教师的学校,自然就没有信息技术课,学校中被调查的非信息技术学科教师们对于信息技术和自己所教的学科整合、参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说课比赛知之甚少,上课也从不使用教学软件。

表3 调查对象的软件设施情况

表4 调查对象的软硬件应用状况

三、对本次调查的总结与反思

1.学校经济能力不够

目前,我国的义务教育经费由政府根据当地户籍学生数进行划拨,这意味着离开户籍所在地的流动儿童很难获得与户籍儿童同等的经费支持。因此,民工子弟学校的义务阶段教育费用基本由以打工为生的家长承担。加之私人学校盈利的性质,民工子弟学校的经济状况很难提高。

2.相关信息技术教师数量少

现实经济状况决定了学校没有能力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更重要的是,他们也没有能力聘请有能力的教师。

3.民工子弟学校的教师自身信息素养不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民工子弟学校中,很少有科班出身的信息技术教师。很多学校都是由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兼任信息技术教师,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信息技术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缺乏专业的人才引领,学校的信息化水平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令人堪忧。

结束语

通过对国家有关政策的研究,结合此次实地调研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对外来务工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民工子女从之前的无固定教室到现在能保证基本的教学条件,国家政策的作用不可忽视。然而,此次调查结果也反映出在如何让外来工子女接受规范的平等的义务教育方面,国家及地方的政策如何真正落实到位,是需要加强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应积极加大投入,确保农民工子女能享受到教育信息化革命所带来的技术便利与信息便利,进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1]徐国华.江苏省教育信息化目标、要求及重点的研究[DB/OL].http://www.jssghb.cn/ndlw/2004-4.htm.

G527

A

1673-8454(2011)04-0008-03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子弟学校民工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三线建设时期的子弟教育需求与师资供给
寒冷冬夜 地下通道睡滿待業農民工
谁更老实?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农民工子弟学校教师学习存在问题与自我导向学习策略
民工孩子的“知心爷爷”
北京市打工子弟学校的生存状况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