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毒人员后续照管方法研究及模式探索
——关于 “黄丝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2011-10-31吴少文唐承燕湖南省坪塘劳教所湖南长沙410208
李 宁 吴少文 唐承燕 (湖南省坪塘劳教所 湖南长沙 410208) ■文
戒毒人员后续照管方法研究及模式探索
——关于 “黄丝带”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Methodologies and Models on follow-up Administration of Persons Released from Drug Treatment Programme
李 宁 吴少文 唐承燕 (湖南省坪塘劳教所 湖南长沙 410208) ■文
吸毒造成的危害早已为世人所熟知,吸毒人员数量的上升比例虽逐年有所减少,但复吸人员的数量却逐年递增,已成为戒毒工作的一大难题。如何降低复吸率一直是一个世界公认的“国际难题”,为探索这一难题,湖南省坪塘强制隔离戒毒所设立了“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形成了一个由该所主导,公安机关、社区、家庭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戒毒帮教体系,旨在巩固所内戒毒成果,鼓励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彻底摆脱毒品依赖,促进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戒毒模式的无缝对接,形成社会关注、政府关爱、亲情扶助、共同照管的全方位戒毒支持系统。本文立足我所“黄丝带”活动的开展实践,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对“黄丝带”活动进行深刻的思考分析,力求引起多方重视,共同破解戒毒人员复吸难题,齐力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黄丝带”活动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方式
在戒毒实践中,复吸率一直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影响了戒治效果,同时造成了很大的社会危害。据该所对近年来戒毒人员的回访调查统计,其中两次以上复吸的占90%,三次以上复吸的达58.9%,最多次数的一人竟达到9次之多,成了戒毒所的常客;而据《2010中国禁毒报告》统计,我国133.5万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复吸率在86.52%以上。作为长期的戒毒工作者,我所民警们深知:毒能戒,但毒难戒,难就难在开放的社会系统中保持戒毒操守。相对于戒毒所封闭的环境,现实社会环境对于戒毒者来说:自由多了,制约少了;诱惑多了,监督少了;怀疑多了,支持少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转换中,戒毒者的戒毒信念反复动摇,身体与心灵在吸与戒之间痛苦挣扎。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所认为:戒毒不止于简单的个体的生理、心理成瘾控制与戒除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除了个人的认知和意志外,更重要的是其再社会化的生活环境。戒毒者在走出戒毒所这个封闭的系统后,应着力为其打造一个继续戒毒的社会管理和支持保障系统,以多方位的合力监督和适当的激励,巩固戒毒成果。正是基于探索戒毒难题、履行社会责任、创新社会管理,我所做出了每年出资30万元,创立“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的决定。
(二)视为承担社会职能的一种途径
在设立“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后,配套形成工作体系,确保其良性运行、帮教到位。一是设立基金,制订章程。制订了基金的运作章程和一系列管理制度,对帮教对象的选择、基金的管理与发放、跟踪回访、效果评估都作了详细的规定,确保“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专款专用。二是选择对象,签订协议。对近年来从该所解除或即将解除强制隔离戒毒的人员进行了详细的调查摸底,从中选择部分个人自愿、家庭支持的戒毒人员作为帮教对象,并与帮教对象所在地公安机关、社区、家属进行了全方位的沟通,明确了各自的职责和义务,并签订《联合帮教协议》,规定:帮教对象回归社会后,由派出所加强对其的监督与考察,并负责每月定期不定期地进行尿检抽查;由社区每月上门了解帮教对象的工作、生活情况,帮助推荐、安置就业,尽量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由家庭督促帮教对象每月以书面形式向强戒所汇报一次生活情况,督促帮教对象在规定时间内参加尿检抽查,及时反馈情况;对解除强戒回归社会后确实没有复吸、随时尿检呈阴性的帮教对象,由劳教所每月发放500元戒毒鼓励金。三是跟踪回访,巩固效果。在试点社区内设立关爱站,每个季度对帮教对象进行回访,全面了解他们的操守保持情况,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戒毒鼓励。为检验和提高戒毒鼓励的普遍性效果,我所与地方政法机关共同努力,扩大覆盖面,集中人力、物力资源在一个地区进行整体探索和评估,确保“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充分发挥作用。
(三)成为破解再次复吸的一次探索
“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自运作一年以来,参与活动的首批25名戒毒人员至今只有一人复吸,操守保持率96%,戒毒人员在成为“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的帮教对象后,戒毒环境和心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现在:支持和鼓励的的人多了,怀疑和排斥的人少了;监督的人多了,受到的诱惑少了;戒毒的信念和信心越来越强,吸毒的想法和欲望越来越受到抑制;同时,所内戒毒者也受到鼓舞,增强了戒毒信心,减少了后顾之忧,促进了他们积极接受戒治;这些变化都为戒毒人员保守操守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及“四位一体”戒毒帮教体系,受到了很多媒体的关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湖南省民政厅社会团体管理局认为该所的“黄丝带”活动是一个非常好的创举,并将尽力向社会推广,以唤起全社会都来关注戒毒回归人员这一弱势群体。
二、“黄丝带”活动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暨“四位一体”帮教模式,是一种新型的由强戒所为主导的防止戒毒人员复吸的一种较好的、行之有效的后续照管模式,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探索和尝试,给破解戒毒人员复吸难题带来了一些经验和启示。
(一)戒毒事业的发展需要延伸教育职能
“黄丝带”活动的开展既是强戒所对社会、对家庭做出的承诺,又是对社会、对家庭提出的愿景。通过调查发现,参加“黄丝带”活动的戒毒人员普遍认为此项活动增强了他们的戒毒决心和拒毒信心,对前途有了新的期盼,本人也愿意按期到公安机关接受尿检和社区的就业安排。这一活动的成功开展体现出戒毒事业的发展需要所内教育与所外帮教统筹推进,真正落实教育人、挽救人的社会职责。
(二)保持戒毒人员操守必须注重联合帮教
在“四位一体”的联合帮教下的戒毒人员至今保持高操守率,这就充分证实联合帮教是保持戒毒人员操守的重要途径,是降低复吸率的有力保障措施。据调查统计,100%的家属认为参加“黄丝带”活动比没有参加的戒毒可能性大些,对这项活动表示全力支持和配合;通过这一活动,所有的戒毒人员也对自己的操守保持很有信心,认为联合帮教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一种约束、一种监督。
(三)破解复吸难题需要形成社会支持系统
毒品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禁毒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破解复吸难题也必须依赖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黄丝带”活动的成功就证明了在社会的齐心关爱下戒毒人员有转好的可能、能保持自己的操守。调查得知,有家人关爱、社区关心、民警关注的戒毒人员其操守保持越好;工作稳定、人际关系正常的戒毒人员复吸的可能性越少;社会能予以接受的戒毒人员拒毒信心越强。
三、“黄丝带”活动的实践困难与困惑
(一)戒毒人员的困惑
近期,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对“黄丝带”戒毒人员的基本状况与社会服务需求进行了调查,发现戒毒人员回到社会后遇到一些困难、呈现一定困惑,希望得到“黄丝带”活动组织的服务与帮助。一是回归就业难。回归社会后的戒毒人员很难找到令其合适的工作,调查中85%的戒毒人员无固定职业或较长时间坚持从事同一行业。一方面,戒毒人员身体状况差、年龄呈现高龄化 (参加本次“黄丝带”戒毒人员的平均年龄也达到了36岁),再加上长期或多次吸食毒品,身体状况不如常人,承受力大为降低。另一方面,戒毒人员的文化程度属低层化,缺乏良好的文化教育是戒毒人员难以摆脱毒品、重蹈覆辙厄运的一大桎梏。
该所近四年收治的4352名戒毒人员的文化程度统计
二是寻求支持难。在本次调查的25名戒毒人员中有17人感到受社会歧视、社会不接受自己,回到社会后干什么事都有孤立感,也因此精神状况不佳、心情郁闷。一方面,是社会的不支持,没有将戒毒人员纳入社会保障系统。另一方面,是家人的不支持,许多家庭对戒毒人员已经放弃,不再存有挽救转化的意愿。三是心瘾难除。调查中95%的戒毒人员都认为,自己复吸的主要原因是心瘾难除,很难控制内心对毒品的渴求,一旦找不到工作、得不到支持、受损友诱惑、遇不顺事件等就有强烈的复吸冲动,难以自制。
(二)戒毒人员家属的困惑
在对戒毒人员基本状况调查的同时我们也对其家属进行了调查访问,家属们都对“黄丝带”活动感到满意,认为戒毒人员参加“黄丝带”活动后有较好表现,但同时又体现出一定的担忧。一是“黄丝带”活动协议期限太短。目前,“黄丝带”活动协议签订期为两年,到期后一旦失去这一保障,戒毒人员的生活又将起很大的变化,在就业难、寻求支持难、不易被社会接受的情况下很难让戒毒人员有稳定的生活,不利戒毒人员操守的保持。二是社会关注、关爱不够。调查中90%的戒毒人员家属反映戒毒人员没接受过任何社会福利,没享受过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失业救济、子女学费减免、政府提供的免费职业培训、创业税收减免等。三是戒毒人员的反复。吸了又戒、戒了又吸的反复,让戒毒人员的家属感到疲惫,一人吸毒全家不得安宁,家属很难有时间、有精力去监控戒毒人员的操守保持和心瘾去除。
(三)强戒所的困难
如何提高戒断巩固率、如何破解复吸率高难题,强戒所深感任重而道远,在调查中发现,他们也有着很多困难之处。一是高复吸率的现状。复吸人员呈逐年上升趋势,而从相关调查资料的统计和强戒人员反馈信息的定量分析看,实际复吸率则高达98%左右。
该所近年收治的9474名吸毒人员的复吸率统计
二是感觉独力难支。“黄丝带”活动开展以来,许多戒毒人员及其家属对“黄丝带”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在各地设立工作站,“四位一体”的帮教范围能幅射更广、鼓励基金发放对象能不断扩大,而作为一个强戒所无法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和后续保证。三是没有形成工作合力。目前,“黄丝带”活动的开展基本上是强戒所在牵头和协调,公安、社区、家属予以配合。这样,配合单位无明确的责任和义务,很难调动配合单位的积极性,从而导致“黄丝带”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个别单位甚至对戒毒人员的定期尿检都疏于组织。再加上活动本身协调的部门又不是很多,无法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四、“黄丝带”活动的推广对策与建议
(一)政府主导,全力推进“黄丝带”工作
由“黄丝带”活动实践困难和困惑我们可以看出,推进工作应由政府主导,健全人、财、物长效保障机制,夯实“黄丝带”工作基础。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市 (县)、乡镇、社区三级“黄丝带”活动推广机构,明确市 (县)政府领导主体、乡镇 (办事处)责任主体、居 (村)委会执行主体、“黄丝带”活动专职人员工作主体四个工作主体,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制定下发“黄丝带”活动的推广、考核、考评等文件,严格推行年度考核综治化,为“黄丝带”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同时,采取专业人员与自愿帮教相结合的方式,遴选“黄丝带”活动的专职人员,打造一支专业化队伍。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建立以财政保障为主,社会保障为辅的分级负担、分项负担的多元化经费保障体系,将“黄丝带”活动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二)多方驱动,全面形成“黄丝带”工作合力
要一改强戒所一家单打独斗的局面,坚持多方驱动,强戒所、公安、司法、社区、劳动部门和家属都参与其中,密切配合,共同帮教,以突出一个“真”字、立足一个“责”字、体现一个“情”字为工作基准,用“六位一体”的模式形成“黄丝带”共同帮教工作的强大合力。一是强戒所帮教要着力于后续照管和回归帮助。强戒所要延伸管理教育职能,利用自身管理教育优势,形成后续教管,帮助戒毒人员尽快适应社会并做好追踪回访和调查,不断探索推广“黄丝带”帮教的工作模式。二是公安部门帮教要着力于组织协调和帮教引导。充分发挥“主引擎”作用,在牵头上做文章,认真抓好帮教工作的组织、协调工作,对吸毒人员进行全面摸底,依法登记造册,建立帮教工作台帐,做到对吸毒人员进行动态管控。同时,充分发挥业务主管部门作用,在引导上下功夫,加强对帮教工作的指导。三是司法部门帮教要着力于安置帮教和法律援助。突出抓好对有涉毒史劳改、劳教、强戒回归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严格落实社区矫正措施,由专人对重点人员进行家访帮教,确保一个不脱管,一个不失教;在法律援助上坚持“应援尽援”,为戒毒人员开辟法律援助的“绿色通道”,向他们发放“绿卡”。四是社区部门帮教要着力于生活保障和困难救助。积极联系民政部门将戒毒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只要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将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戒毒人员给予临时生活困难救济、医疗救助,只要符合救助条件的,努力为其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医疗救助。五是劳动部门帮教要着力于职业培训和岗位提供。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对戒毒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帮助他们获得一技之长,并努力创造条件,通过举办“春风送岗位”等劳务招聘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通过安排公益性岗位等方式提供就业岗位。六是家属帮教要着力于监督管理和亲情感化。要对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的操守保持进行严格、有力监督,同时要给予戒毒人员一如既往的关爱,不抛弃、不放弃,用血浓于水的亲情去感化、温暖戒毒人员。
(三)多措并举,努力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
要把以人为本、真心关爱贯穿“黄丝带”工作始终,实行管理与服务齐头并进。一是针对戒毒人员的特殊性,多种帮教方式并用。采用“六马拉车”法对戒毒人员进行帮戒帮扶,即对每个戒毒人员都建立一个六方 (即强戒所、公安、司法、社区、劳动、家属)工作小组,进行全程式帮戒帮扶。“六方小组”与“黄丝带”关爱工作站签订《帮戒帮扶捆绑责任书》,按照“包对象、包宣传、包思想、包尿检、包建档”的“五包”责任制,积极开展“四帮一”活动。二是立足教育挽救,关怀和求助统筹。帮教人员在生活上关心,在精神上鼓励,在人格上尊重,及时掌握吸毒人员的思想动态,了解他们的生活、就业、医疗以及子女就学上的困难,尽可能予以解决,帮其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三是推行个性化戒毒康复,药物及心理治疗齐下。对每个吸毒人员都建立档案,并根据毒瘾大小、家庭状况、配合程度,将吸毒人员划分为重点对象、转化对象和回归对象三类,因人而异,因情施策,引导他们安心、主动脱毒、康复。
“黄丝带”活动,作为一项新兴的帮教模式,作为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随着其影响力越来越大,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形成社会支持系统,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巩固戒毒人员戒断成果,破解复吸难题。
(见习编辑 迟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