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砥砺前行谋发展转型跨越谱辉煌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发展纪实

2011-10-30孔晋华

当代矿工 2011年9期
关键词:山西省煤炭转型

□ 本刊记者 孔晋华

砥砺前行谋发展转型跨越谱辉煌
——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发展纪实

□ 本刊记者 孔晋华

“全国煤炭工业百强企业”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山煤集团)坐落在汾河晋水之畔。这片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沃土被誉为“锦绣太原”,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勤劳的山煤人用了三十余年的时间,在这里演绎了一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多元发展的辉煌之歌。如今的山煤集团已发展成为以煤炭产销、高端装备制造和金融投资三大产业为核心的综合性大型企业集团,位居中国企业500强第202位,位列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第69名,在山西省企业100强中名列第9位,被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命名为“2010年度最具影响力企业”。山煤集团控股的山煤国际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也荣获了2010年第六届中国证券市场年会“金凤凰奖”。正如山煤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杜建华所言:“作为一个蓬勃成长中的百亿企业,我们正在实现着百年的宏愿!”

历史沿革回放

溯及山煤集团的历史,要从1980年说起。

1980年,国家批准山西经营地方煤炭出口。山煤集团的前身——山西省地方煤炭对外贸易公司应运而生。

1982年,山西省地方煤炭对外贸易公司改为山西省煤炭进出口公司,隶属于山西省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原山西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经营的统配煤炭出口业务,全部移交山西省煤炭进出口公司。山西省所有涉及煤炭出口事宜,均由山西省煤炭出口公司统一经营。山西省煤炭进出口公司的经营业务受国家经营煤炭出口的总公司和山西省外贸局指导。

1992年,山西省煤炭进出口公司取得了煤炭自营出口权,成为全国四家具有煤炭出口成交权的出口企业之一。主要经营山西省的煤炭出口及国内其他省份的煤炭代理出口业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山煤集团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内煤炭出口体系和国外煤炭销售网络,在国际煤炭贸易市场上形成了一定的竞争力。

1995年12月,山西省煤炭进出口公司正式更名为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

2000年,山煤集团煤炭出口量由1980年的27.68万吨增加到1047.4万吨,首次突破1000万吨,创历史新高。同年,山煤集团成为山西唯一入选中国进出口额最大的500家企业和出口额最大的200家企业,分别位列第278名和第144名,自1991年以来九次连续入选。

山煤人把1980年到2000年这个阶段称为集团公司发展的第一阶段。

山煤人在改革开放浪潮中取得的成绩令人瞩目。在成绩面前,他们更加理性、冷静地考虑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自我诊断,认为“业务单一,抗风险能力差”是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首要问题。

随后,山煤集团乘改革开放之东风,锐意改革,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搏击市场经济大潮,进入了其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时间跨度为2001年到2007年。

从2001年开始,山煤集团找准战略定位,确定了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即坚持以“到‘十一五’末迈进国内先进的特大型煤炭产销企业行列”为总目标,抓住“充分占有并善于利用资源和通道”这一条主线,坚持“既定目标不变、员工物质利益逐年增长的目标不变、‘执著、务实、开放、卓越’的企业精神不变”这三个不变,推进“集团化、实体化、公司化、市场化、信息化”五化建设,实现“企业快转型、公司必改制、产权应多元、身份要变更”四个“突破”,公司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贸易量、销售收入、总资产、利润等重要指标的高速增长。

在此期间,山煤集团加快了实体建设步伐。一是加强煤炭基地建设。山煤集团在煤炭主业上大做文章,因地制宜地开展实体化建设,建成一批资源利用好、技术装备好、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好、安全保障好的新型矿井。二是加强煤炭通道建设。山煤集团在2001年实现了铁路运输计划单列,解决了制约出口的铁路运输计划问题。2003年获煤炭经营内销权以来,山煤集团适应大秦线增量、铁路集约化发展的新形势,积极抢占通道,在山西省建设了一大批资源有依托、运输有条件、市场有着落的大型集运站点,使集运站点达到80个,年发运能力逾亿吨。

经过第二阶段的发展,2007年山煤集团资产总额达103.68亿元,是2000年的10倍;实现销售收入132.85亿元,是2000年的6倍;煤炭贸易量4112.75万吨,是2000年的4倍;利润总额6.58亿元,是2001年的5倍;出口创汇4.39亿美元,是2000年的2倍;职工收入增长达五倍之多。山煤集团由单纯的贸易型企业发展成为产运销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进入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新阶段,为山西省煤炭工业落实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阶段的发展,使山煤集团逐步确立了在山西煤炭行业中的特殊地位。

转型跨越成就辉煌

“十一五”时期是山煤集团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其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更是各项事业取得丰硕成果的五年。与“十五”末相比,山煤集团实现了“六个翻番”:贸易量增长1.13倍,销售收入增长2.81倍,利润总额增长3.77倍,总资产增长4.49倍,净资产增长3.14倍,人均收入年递增12.6%,并取得了战略模式、结构调整、管理创新、品牌效应、惠民事业“五项突破”。至此,山煤集团用不足五年的时间,实现了“再造一个山煤”的奇迹,连续五年位居山西省国资委经营业绩考核A级企业前三名,跻身山西省重点企业方阵。

五年的攻坚克难,五年的砥砺奋进,山煤集团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与求真务实相结合,坚持统筹兼顾与重点强化相协调,注重创新的哲学思维,注重准确的战略定位,注重科学的发展思路,注重快速的执行能力,注重优化的治理结构,科学筹划,谋定而快动,在夯实基础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整体上市、推进转型跨越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对外影响力日益扩大。

山煤集团对“转型发展”有独到的理解:“转型发展不仅是指企业生产经营内容的转型,也是指战略层面上的整体转型,资源整合、上市重组、机构调整等等,其目的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企业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有效激发职工潜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进集团公司转型发展的新跨越。”山煤集团做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骄人业绩。

轮对项目优势凸显。高速动车组轮对项目(智奇公司)是山煤集团推动公司科学转型的重要举措,是其战略布局中值得书写的一笔。该项目是我国全面引进国际高速铁路动车组轮对生产技术实现轮对国产化的一个产业基地,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高铁轮对生产基地。它采用国际先进的意大利动车组轮对生产技术,引入国际先进数控加工设备及加工生产线,专业生产满足高速列车运转的高速铁路配套部件——动车组轮对。该项目从2007年4月8日开,产品质量之好受到了铁道部、业内同行和合作伙伴的高度赞扬。投产以来,山煤集团重点抓了生产扩能、争取总装、技术消化、质量控制、人才培训和管理提升等六项工作。截止到2009年底已形成产能2.5万对,同时完成了可扩产至10万对的二期、三期工程的厂房建设,相关设备业已订购。轮对项目预计在“十二五”末将实现年产值300亿元。

资源整合扎实推进。为了调整煤炭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政府推出煤炭资源整合的重大举措,山煤集团被确定为具有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资格的七家主体之一。在资源整合工作中,山煤集团高度重视,全力推动,以“总量控制、布局合理、品种齐全、责任承担”为整合原则,采取“立体推进,联合办公”工作措施,将六个地市的58座煤矿整合为21座现代化矿井,3年内核定年产能可达3000万吨。截至2009年12月底,所有整合矿井实现了“协议全部签订、主体全部进驻、六长(煤矿矿长、生产矿长、安全矿长、机电矿长、总工程师、通风队长)全部上岗、证照全部换齐、价款全部付清”五个“全部”完成,整合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胜利。预计到“十二五”末,山煤集团煤矿年产能将达到3000万吨。

煤炭业务借壳上市出奇招。为搭建综合、持续的融资平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科学规范管理,构建风险退出机制,山煤集团抓住金融危机下股指最低的时机,借壳中油化建率先在全国煤炭行业实现了主营业务的整体上市。按市值最高时计算,一年内山煤集团的净资产由42亿元增至200亿元以上,增幅高达500%。山煤集团的上市工作因抄底的价格、超快的速度、超常的复杂、超好的效果,被中国证监会评为2009年并购重组经典案例,成为企业抓住机遇、变危为机的成功典范,实现了由产品经营到资本运营的战略性转变,为山煤集团的快速、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山煤集团的这一“奇招”在业内外被广泛传播,成为山煤人引以骄傲的一段佳话。

“2010年度金牛最佳企业领袖”奖,便是山煤集团董事长杜建华凭借其出色的资本运作能力从众多上市公司领袖中脱颖而出所获的殊荣。金牛最佳企业领袖是综合考虑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回报率和成长性,公司高管领导力、判断力、决策力和创造力,从全国所有上市公司中遴选出20位“2010年度金牛最佳企业领袖”。

继往开来再度跨越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也是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山煤集团确立了“十二五”时期总体发展目标是:提升发展“三重力”,在倾心打造最具创新力的煤炭全供应链、倾力打造最具竞争力的高端装备(高铁轮对、尖端)制造服务商、倾情打造最具活力的企业融资孵化平台、倾注打造最具凝聚力的企业文化,体系上“实现四个新跨越”,总投资、总资产、上市公司市值和销售收入“完成四个超千亿”,跻身世界500强。

“十二五”期间,山煤集团将实现三个“再”:“再转型、再创新、再跨越”。

“再转型”有四个重点:一是煤炭营销模式的再转型,二是高铁轮对产业链的再转型,三是国际经营的再转型,四是资本经营的再转型。

煤炭营销模式的再转型,将有效整合煤炭生产、运输和销售,实现价值再创、收益共享的煤炭营销模式。高铁轮对产业链的再转型,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高铁轮对产业链的建设,实现“集成化、国产化、国际化和资本化”四大目标,进一步巩固其“执牛耳”地位。国际经营的再转型,就是要打造山西省的进出口龙头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增加山西省的出口创汇,提高山西的国际影响力。对于资本经营的再转型,山煤集团将最大限度地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快速地扩大市场、扩张规模、增强影响和树立形象。

“再创新”指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管理创新是在煤矿安全管理上实现专业化、现代化和综合化,在全集团管理上实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监控,管理体系的全面覆盖。模式创新包括营销模式与盈利模式的创新。整合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建立统一营销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与市场影响力;由现有产业盈利变多元盈利,同时结合资本经营,实现实业盈利与资本盈利并驱。

“再跨越”是指完成四个超千亿指标——总投资超千亿、总资产超千亿、上市公司市值超千亿、销售收入超千亿,实现一个目标——打造真正具有独特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进出口企业集团,跻身世界500强。

针对如上目标,山煤集团在“十二五”开局之年的重要工作是:围绕完善营销模式,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运行质量;科学组织生产,强化环节控制,提升资源效能;加强安管能力,提升安管水平,构建“大安全”格局;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创收能力,实现永续发展;强化集团管控,夯实管理基础,提升保障能力;完善科技体系,健全创新机制,推进科技兴企;深化内部改革,优化管控模式,增强发展活力。

万象更新成城集众志,千帆竞发破浪乘东风。回首山煤集团的发展历程,品味中流击水、劈波斩浪的坚韧精神,我们相信,放眼世界的山煤集团将在一代又一代的山煤人的努力下,再次演绎其裂变式的发展传奇,再创辉煌!

猜你喜欢

山西省煤炭转型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消除煤炭:是时候将煤炭载入史册了 精读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煤炭
转型
煤炭:去产能继续 为煤炭正名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