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勤修笃练辟蹊径
——记青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张勤修教授

2011-10-30黄为军游小叶

科学中国人 2011年3期
关键词:喉科喉头头颈

本刊记者 黄为军 游小叶

勤修笃练辟蹊径
——记青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张勤修教授

本刊记者 黄为军 游小叶

中医和西医在医理、治疗方式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尽管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主张“中西结合”,但在实践中真正做到的却并不多,而能够达到中西俱精的更是寥寥无几。青年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家张勤修却是个例外,而他成功的秘诀只有两个字:勤修。

胆大心细 勤修不倦

张勤修最初的梦想,是要做一名眼科医生,当时还是重庆医科大学一名大一新生的他,被电影《燃烧吧火烈鸟》中一位双目失明的弹钢琴的女孩所感染,一心想要从事眼科医学,为盲人重启光明。然而,大学毕业后,他却被阴差阳错地分配到了四川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既来之则安之,张勤修的耳鼻咽喉外科之路,由此开始。初到耳鼻咽喉科,张勤修职业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老师,时任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耳鼻咽喉科主任的任正心教授就对他寄予了厚望。

1994年头颈外科学在国内刚刚兴起,当时担任总住院医师的张勤修便认为,耳鼻咽喉科要与时俱进,大力发展头颈外科学。为此,他“擅自”开始了头颈外科的研究,并在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历届总住院医师中第一个做甲状腺切除术、第一个做小脑脓肿切除术、第一个做下颌骨切除术、第一个做鼓膜修补术、第一个独立进行气管异物取出术。科内同志们都因此笑称他为“张大胆”。

1995年,张勤修以泸州医学院考生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吴琍雯教授,并努力向我国当代最杰出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王正敏院士求教。1998年学有所成的他,为了家乡的医学事业,毅然回到了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刚回科室报到时,任正心教授就殷切地希望他能够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建立起来。为了不负期望,张勤修采取果断措施,一边发动科室同仁不断提高头颈外科业务水平,将头颈外科业务先做起来;一边连续在《泸州医学院》院刊上刊登5篇系列文章,从头颈外科的概念、发展历史以及现状等进行了详尽阐述,获得了很多医界同仁的认同。同时他还虚心向专家请教,沟通各方面关系。最终,他们成功在四川省建立了首个耳鼻咽喉头颈外科。1999年8月,在全国耳鼻咽喉科主任会议上,张勤修的成功经验得到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

最让张勤修难以忘怀的是患者无助的目光。2003年7月,张勤修调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三六三医院,担任耳鼻咽喉科主任。一天,一名患巨大颈动脉球体瘤、在多家医院求治无果的患者来到了三六三医院。张勤修很快制定了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案。然而,当患者看到张勤修那张年轻的脸时,始终无法给予他足够的信任,最终闷闷不乐地离开了。想到患者那无助的眼神,张勤修心里非常难过,并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她解除疾苦。2周后,患者及其家属突然返回三六三医院,找到张勤修并说:“张医生,我们只有依靠您了。”为了手术成功,张勤修查阅了国内外能查到的所有资料,亲自设计了颈动脉压迫器,历经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最终成功切除了患者颈部的“定时炸弹”。

对张勤修来说,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回想起来,他总说,“这是我的天职啊。”天道酬勤,2004年,年仅36岁的他被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开展的鼻内镜下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巨大颅底肿瘤切除术、改良颈动脉球体瘤切除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负责的鼻内镜外科手术基础解剖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相关的2项成果被专家评审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分别获得2005年度成都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006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相关成果被17家医院应用,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3860余万元。

独辟蹊径 中西互通

2006年5月,张勤修作为高级人才,被引进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祖国医学博大精深,由一个纯西医专家跨入中医行列,半路出家的他一时竟不知该从哪学起。然而,他心中坚信,成都中医药大学作为全国著名的一流中医药大学,高级专家学者林立,只要能沉下心来虚心学习,就一定能获得成功。从调入那一天起,张勤修便大量阅读中医书籍并虚心向老专家请教,从古文知识、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等中医基础知识到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专业知识,张勤修细嚼慢咽,深深体会祖国医学浩瀚的文化精髓。

临床中总有一些患者手术效果不甚理想,有的甚至根本无法用手术治愈。张勤修想,这些长期困扰着医生的问题能不能用中医来解决呢?在科室老专家的指导下,张勤修学会了中医的基本知识并试着给患者开中医处方。

为了进一步学习中医知识,成为真正的中医人,2008年张勤修拜师著名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家熊大经教授,开始登堂入室,逐渐从一个纯西医专家成长为一名较有影响力的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家。在总结熊大经教授经验的基础上,他率先在国内创造性地提出了“鼻渊五步辨证”、“双窍闭塞、双毒互结”等新观点以及“疏窦窍、开玄府、解双毒、扶正气”与“鼻窍整体疏通疗法”的中西医结合治则与治法,相关研究被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07年获评成都中医药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2008年入选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参与创办了我国中医五官学科第一本专业杂志《中医眼耳鼻喉科学杂志》并担任常务副主编,并担任多个全国性学术组织的重要职务,2009年作为全国15名候选人之一参选全国首届杰出青年耳鼻咽喉科学家,获得好评。

在重庆医科大学校庆上与大学本科同学合影

创新团队 共谋发展

张勤修所在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重点中医五官学科、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全国首批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硕士与博士培养点,拥有一个理论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疗团队,整体医教研水平居于国内前列,中医鼻科学学术水平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一次,为了抢救一位鼻咽部大出血的垂危患者,全科所有医护人员齐心协力,从晚上10点直到凌晨4点,没有一个同志喊累,稍事休息大家又投入到次日的繁忙工作中去;在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期间,全科同志分头协作,反复讨论修订方案,最终申报一举成功……张勤修说,在这样一支高水平的团队里工作是他最欣慰的事情。

2009年张勤修被任命为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他主编的《中医耳鼻咽喉基础与临床实践》、《黄帝内经普读本》即将出版,主编的全国规划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也正在紧锣密鼓地编写之中,负责的中央支持地方高校专项资金——特色重点学科耳鼻咽喉科项目也已全面启动,其参与策划并担任项目办公室主任的“打造成都市国际中医药文化特色街区”已列入成都市十二五规划并正式启动。

独木不成林,张勤修最大的愿望就是组建一支优秀的专业团队、建设一个一流的区域性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疗中心、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硕士与博士研究生。“勤修勤修,笨鸟先飞”,他一直这样要求着自己,不知不觉,梦想便近了……

专家简介:张勤修,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四川省中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长期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在鼻内镜技术、中西医结合治疗鼻炎鼻窦炎等领域有较深造诣。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973”、财政部专项、四川省科技厅课题等各级课题11项。1997年以来共发表论文80多篇,参编专著4本,获各级政府科技进步奖7项,专利7项。

猜你喜欢

喉科喉头头颈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应用护理风险措施的效果和价值分析
发泡胶个性化头枕+头颈肩热塑膜在固定鼻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疗中的应用
美国FDA:批准HPV9价疫苗用于预防头颈癌
山医大一院“一站式”头颈、冠脉联合扫正式上线
睡前不刷牙易患慢性咽炎
浅析《重楼玉钥》用药原则
金不换喉科散
上海市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召开年会
做个“颈美人”
浅谈喉头在歌唱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