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1-10-28辽宁孙晓林
辽宁 孙晓林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辽宁 孙晓林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设计和课程体系构建中一项关键性工作。从近几年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群中所涉及的实际工作任务分析出典型工作任务,进而依据这些典型工作任务构建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体系。
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课程体系
现代企业急需既有比较坚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模具专业应用型人才,在办学过程中,既要克服忽视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片面地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完整性,又要避免忽视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片面地追求动手能力的培养。将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以保证高等职业教育的高效率和高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课程体系的设置。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岗位群分析
我们通过对企业的人事部门、企业老总和专业技术人员的走访,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对走访、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归纳和梳理,掌握了近几年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所从事的主要工作岗位群情况,该专业相应的岗位群主要有模具设计员、模具加工工艺员、制件成形工艺员、模具装配调试工、数控机床操作工等岗位等。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针对岗位群的分析与确定,走访了行业内具有影响力的企业进行实践专家(优秀毕业生)访谈,调研他们在职业成长过程中所从事过的具有代表性和有助于提高能力的实际工作任务。在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际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的基础上,得到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所从事典型工作任务,如表:
三、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由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
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精神。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设计“工学交替培养、能力梯次提高”的人才。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案,课程开发是本专业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保证。
1.理论教学体系
根据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与模具企业、行业共同构建基于模具生产过程,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具体如图1所示。
按照“工学结合”的总体思路,在专业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岗位技能的过程设计为边讲边练的过程,实训室与专业教室统一,主讲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统一,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统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的要求。
(1)职业素质
职业素质课程为学生身心健康,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为学生走向社会打好基础。模具专业通过入学军训、两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基础英语、高等数学等课程来培养学生优良的基本素质。
(2)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必修课程有工程图识读与绘制、零件与装配图识读训练等14门课程。其中核心课程有工程图识读与绘制、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共8门课程。
(3)职业拓展
职业拓展课程有模具设计师培训、数控车床中级操作工培训、数控加工中心中级操作工培训、特种加工技术培训、中级钳工培训等5门课程。职业拓展课程以培训为主,目的是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获得相应的证书。
基于上述认识,本专业培养方案充分考虑了职业能力的培养并开设计了相关课程。
图1 基于模具生产过程的课程体系框架
2.实践教学体系
把生产性实践教学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设计以职业发展为导向“工学交替培养、能力梯次提高”的校企合作教育方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工学交替培养、能力梯次提高”的的人才培养方案示意图
根据我国制造工业快速发展,模具制造业发展之快,并正在朝高精度、高质量、加工自动化方向发展,并且对模具制造业的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专业定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岗位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人才培养措施的改革是模具专业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首要任务。
【1】孙春华,尚广庆.模具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及教学体系调整的必要性.职业时空,2009(4).
【2】王丽.模具制造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广西轻工业,2009(3).
【注】本文属于《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立项课题《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与实践》研究成果。
《辽宁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重点立项课题(377)。
(编辑 吕智飞)
(作者单位:辽宁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