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有效地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

2011-10-27周松贤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瑜伽人体理念

周松贤

(湖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如何有效地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

周松贤

(湖南工业大学 体育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8)

通过文献资料检索、调查、论证、分析了当前中医养生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经实践研究分析,提出了如何有效地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到高校瑜伽教学中去,在国内率先探索性地提出了四季瑜伽养生、时辰瑜伽养生,旨在为提高高校瑜伽教学质量与效果提供借鉴。

中医养生理念;融入;瑜加教学

瑜伽传入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但真正让中国人认识瑜伽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张蕙兰瑜伽电视系列片,在随后的十几年里,瑜伽陆续在中国各大城市开展,同时众多高校也相继开设了瑜伽课程。目前瑜伽这一新兴而古老的智慧运动已经在高校体育教育中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但由于瑜伽在国内的开展时间较短,因此中国的瑜伽教学出现了典型的实践先行,理论滞后的局面。那么如何借鉴中医养生理念来完善高校瑜伽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是摆在当前瑜伽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1.何为中医养生理念

中医养生理念起源于《黄帝内经》,《黄帝内经》这一中国最著名、最古老,同时作为中医学理论的奠基之作,并不单纯是一部教人如何治病的书,它更多的是谈天地宇宙,生命个体,以及天与人尽在此中的融合。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提出“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的养生之道。《素问·保命全形论》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生命起源于自然,人无时无刻不受到大自然的作用和影响,自然法则在人的身上一定会有所体现,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繁衍,就必须适应自然的变化,这种人的生命活动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认识,即是“天人合一”理念。其出发点是“法于阴阳”,即遵循自然界阴阳的变化规律来调理人体之阴阳,根据外界日月运行,寒暑阴晴的变化,依节令和天气的不同,采取不同的保养方法,做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使人体的阴阳与四时阴阳的变化相适应,以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境界[1]。

中医养生的理念即“治未病”。《黄帝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的原则,并且主张“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就是把养生防病作为主导思想。“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养”,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所谓“生”,生命、生存、生长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协调平衡”是中医养生的核心思想,当一个人身体达到平衡点的时候,就是最健康的时候。因此,“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高明的医生是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即是“治未病”。

2.中医养生理念的作用

中医养生历经了两千多年的验证,事实证明用中医养生的理念来指导养生,是可靠的,可行的,也是有效的。中医养生理念之“治未病”是当今医学研究的主题,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治未病”理念在日常生活和临床工作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人们的防病治病实践。

中医养生理念的教育属人文素质教育,实际上是民族相貌、言论、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意识与行为的教育,是进行素质教育最根本最可靠的依据,所以,树立民族的总体精神意识与行为方式对繁荣我国文化、推陈出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至关重要。

同时,中医养生理念的教育可以弥补当前瑜伽教学中重现代文明学习、轻古代文化继承,重体位动作的学习、轻健康养生理念教育的不足,可以提高传统瑜伽教学的人文内涵。

3.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瑜伽教学已经初具规模,但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还处于初级阶段,笔者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到当前瑜伽教学绝大部分教学时间用于对运动技术和细节的讲解、示范、纠错以及学生的身体练习,而理论知识特别是结合中医养生理念及结合实际的传授较少,很难完全解决众多学生所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许多青年学生都受痤疮和湿疹问题困扰,如何通过瑜伽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学生极其关心的,再比如某些时候身体一些部位出现酸、胀、痛等现象,瑜伽应该要能告诉她们大概是哪些经络的问题。其实瑜伽确实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疗效,比如痤疮问题,“三角式”再结合合理饮食可以让症状得到很好的控制和缓解,比如脸上长斑、长疙瘩问题,经常练习“蝴蝶式”特别是在生理期练习疗效都是很显著的。身体出现的酸、胀、痛等问题,通过对应的穴位按摩和体位姿势也是可以得以消除的。

然而当前的瑜伽教学对体式的保健疗效以及结合实际养生讲述不多,其实瑜伽的每个姿势就像中药一样,各有自已的“归经”和功效,每个姿势拉伸、安抚的部位不同,产生的身心影响也不同,因此习练瑜伽时我们不能让所有的人服用同一“处方”,同样也不能要求一个人去服用所有的药物,而是要有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选择。然而当前瑜伽教学大都是聚在一起,练习同样的姿势。同时各高校瑜伽课程结构和内容编排多式多样,缺乏统一性,瑜伽教材正规化水平较低,结合中医养生的瑜伽教材几乎还没有,这对于瑜伽课程在高校的开展无疑是不利的。根据国外高校瑜伽课程的发展历程,都是要经过由分散到统一的过程,而国内正处于一个“百花齐放”阶段,瑜伽教师大多是根据自己对瑜伽的认识和体验来安排瑜伽课程结构和编排瑜伽动作类型,或者是照搬学到的瑜伽动作教授给学生[2],而对于中医养生理念的理解和传授还处于初始阶段,在教学中理论部分所涉及到的中医养生理念也比较薄弱,而实践教学部分又以体位为主,同时所学体位又远离生活,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习练瑜伽后身心被改善的程度不甚理想。

对于高校瑜伽教学内容与教学效果评价及学生对中医养生理念的认知,笔者曾做过调查,有22.4%的学生对现行的瑜伽教学内容表示满意,54.3%的学生对瑜伽教学内容比较满意,还有23.3%的学生不满意。有17.7%的学生认为当前瑜伽教学能满足其需要,45.5%的学生认为基本能满足其需要,36.8%的学生认为不能满足其需要。从调查可以看出当前瑜伽教学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谈到中医养生理念与瑜伽教学的融合问题时,90%以上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将二者融会贯通。这也反映了学生对瑜伽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瑜伽教学内容的完善与创新势在必行。

4.如何有效地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

4.1 中医养生与瑜伽的关系

最早出现介绍瑜伽的著作,大致是公元 472年北魏吉迦夜所译出的《方便心论》。瑜伽在中国传播的同时,与我国的道教、医学、儒家、武术和民间导引术相交流融合,成为强身健体的健身术,丰富了我国古代养生学的内容。唐代著名的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的《按摩法》说:“天竺国按摩法,此是婆罗门法。”详记了数十个导引按摩的术式,据说这些导引按摩式来自当时印度传入的一种体操式的按摩法,实际就是瑜伽姿势。另有,宋代张君房的《云笈七签》最早记载了婆罗门导引十二法;苏东坡的《养生论》中也有他与弟弟苏子由曾经修炼瑜伽以及修习瑜伽所带来的心灵幸福、平衡感觉的详细描述;明代名医徐春甫在其编著的《古今医统大全》中总结了我国气功实践诸家导引法,也包括婆罗门导引十二法,其中部分涉及的十种坐法明显吸收了瑜伽的内容[1]。

瑜伽与中医学在探求天人合一的基础上寻找养生之道的理念是不谋而合的,印度瑜伽和中医学都认为疾病的产生是由于失去平衡所致。瑜伽认为人体由五大元素组成,体内元素失衡、意识不平静、生活方式不当、气候环境的变化是导致疾病发生的主要内外因。这和中医学认为阴阳失调,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六欲,饮食不节等认识十分相似。所以在预防及治愈疾病的方法和途径上,都是通过调养的方式,使人体以自愈力重新恢复体内元素、阴阳的平衡。并且明确人生病在很大程度上,不仅仅是身体的问题,还是心灵的问题,共同认识到人体的肉身、精神(灵魂)、呼吸,三者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主张通过身体锻炼和呼吸控制,最终达到心神的内敛平和,成了以调身、调心、调息为框架的养生模式[1]。

综上所述中医养生与瑜伽只是在理论论述与养生方式上的不同,其思想本源其实是完全一致的,而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中医养生在各阶段始终立足于现实人生,旨在帮助人们获得生命的现实利益。瑜伽的修炼具有多种精神内涵,外在的肢体锻炼只是为了达到内在精神与身体和谐的手段,它还体现的是一种对于至高精神境界地追求和表达,即摆脱烦恼,渗透生命灵魂的本质。若能将二者融会贯通,对于人体的健康长寿将会产生不可思量的效果。

4.2 中医养生融入高校瑜伽教学的基本条件

首先,加强瑜伽教师对中医养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递者,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实施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此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瑜伽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的融合中医养生理念,并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和带动学生。

其次,规范教材体系。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物质条件,是教学中师生进行教与学的基础,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精心选编瑜伽课程教材,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到瑜伽教材中去,对于改进瑜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次,在高校加大中医养生理念的宣传力度,提高管理者与学生的意识。由中医运动医学的观点可知,瑜伽练习与我国传统中医养生原理相符合,可以强身、防病、治病且易于在高校中广泛开展,通过选择不同的体位以满足不同体质学生锻炼的要求,进而可以实现因人而异的教学效果,同时还达到了防病治病、修身养性以及强身益智的效果,这与我们所倡导的“健康第一”的思想相吻合。

4.3 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将中医养生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瑜伽教学的理论部分增加中医养生理论知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季节讲述学生适用的中医养生知识;二是根据中医学的人体春夏秋冬保健来指导安排瑜伽教学内容,即四季瑜伽。四季养生瑜伽练习内容安排见表1。三是根据十二时辰养生法,利用经络和人体生物钟来指导安排瑜伽练习内容,即时辰瑜伽。通过四季瑜伽、时辰瑜伽来顺应天时以养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4.3.1 中医学的人体春夏秋冬保健

“养生”一词出自《黄帝内经》。《黄帝内经·灵枢》中曾讲到:“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避邪不至,长生久视。”

所以,中医认为养生应该从“生、长、收、藏”四个方面来看,也就是春养“生”,五脏之中,肝主生机,因此春季以养肝为主,又因肝与胆相表里,所以春季主养肝、胆。夏养“长”,因心是人体生长的总泵,所以只有调动心的气血运行才能让人体“疯长拔节”,因此夏季以养心为主,因心与小肠相表面,所以夏季主养心、小肠。秋养“收”,学习金秋时节收获时的低调与收敛,从炎炎烈日的张扬转入收拢的态势,让人体进入收养的状态,人体收的代言人就是肺,因肺与大肠相表里,所以秋季主养肺和大肠。冬养“藏”,就是要像冬天一样学会藏伏,学会为下一年积蓄能量,让人体在一年的运作之后进入调整状态,休养生息,以备冬眠之后的再生生发释放,五脏之中最需要藏的就是肾[3],因肾与膀胱相表里,所以冬季主养肾、膀胱。

4.3.2 中医四季养生理念下的四季瑜伽

依据春养“生”原理,春季在安排瑜伽教学内容时,应选择能疏通肝、胆经络为主的练习,此季节体位练习的主要目的是疏通足少阴经(简称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简称肝经)。让身体微微出汗达到排陈的效果,配合舒缓的瑜伽体位,使内心变得更平和,有效地缓解春季容易出现的身体症状,比如选择三角伸展式、门闩式都能很好的刺激足少阴胆经,改善春季容易出现的肩、颈疼痛和皮肤病等。春季呼吸法可以选择观呼吸来梳理全身脉络,使全身如河川般的经络变得畅通无阻,此呼吸最适合安排在春天温暖的环境中练习。

夏养“长”,夏季应着重养护心和小肠,因此夏季在安排瑜伽教学内容时应选择能有效疏通心经、心包经和小肠经的练习,将体内沉积之物彻底生发出来,并结合清凉调息,有效地改善心火过旺导致上火等症状。呼吸法选择清理经络调息,调阴阳两经让身体和精神处于平衡的状态,使人内心变得更安静,改善夏季容易出现的焦躁情绪。

秋季应着重养护肺和大肠,因此选择以疏通肺经和大肠经为主的练习,这一时期,秋高气爽,气候干燥,加之夏季余热未清,津液未复,人体偏于津亏体燥,因此选择一些能刺激唾液腺、迎香穴的练习,以促进口腔内产生唾液滋润身体[4]。选择树式、弓式等体位能疏通大肠经和肺经。呼吸法可选择喉呼吸,此呼吸最适合秋季练习。

冬季养护肾脏尤为重要,冬季养生体位重点在拉伸,刺激肾经和膀胱经,以调动更多的血液聚于肾脏处,来滋养肾脏,起到增强肾脏功能的作用,为春天打好良好的基础[4]。

表1 四季养生瑜伽练习内容安排

4.3.3 十二辰养生法指导下的时辰瑜伽

一年有四季,一日有四时。但这样的划分过于笼统,我们的古人是很聪明的,为了划分方便,他们根据十二生肖中动物的出没时间将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而与之相对应,人体也有十二条正经,这些经络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十二经脉又隶属于十二脏脏。按照中医的理论,每个时辰都有各自的“值班”经络,人体的经气就如同潮水一样,随着时间而在各经脉间起伏流动。人体想要健康,就应该顺应经络的循行规律,从而达到强壮脏腑的效果[5]。根据这一原理,习练瑜伽的时辰不同,练习内容也应针对性的做出调整,以借天地之力养我们的五脏六腑。

《老子》有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将中医经络以及养生的理念融入高校瑜伽教学,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利用所学知识去改善、减轻、预防身体不适,从而不断提升生活品质,这将极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高校瑜伽教学质量和效果。

[1]刘昭纯.瑜伽与中医养生的比较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2]冯云辉.广东省高校开展瑜伽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7):104.

[3]史赞华.人体的春夏秋冬[M].南京:凤凰出版社(原江苏古籍出版社),2009,(5):12.

[4]张梅.瑜伽让你更健康[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0,(1):70-94.

[5]王彤.十二时辰养生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9:3.

G831

A

1673-2219(2011)04-0145-03

2010-12-16

周松贤(1977-),女,湖南娄底人,湖南工业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校体育学。

(责任编校:何俊华)

猜你喜欢

瑜伽人体理念
人体“修补匠”
Hello White瑜伽馆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人体冷知识(一)
排便顺畅,人体无毒一身轻
练瑜伽
禅逸瑜伽对瑜伽文化的创新
奇妙的人体止咳点
练瑜伽,悠着点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