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外阅读调查与分析
2011-10-27◆刘玮蒋兰李兵
◆刘 玮 蒋 兰 李 兵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外阅读调查与分析
◆刘 玮 蒋 兰 李 兵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
课题组本着“广泛而大量的阅读可以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理念,在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学生中实施了课外阅读计划。作为课题报告的一部分,对阅读计划执行和成效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找到有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课外阅读计划 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 阅读态度
阅读能力是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对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更高。《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对英语阅读能力有明确要求,分级别能以适当的阅读速度读懂不同难度的英文材料,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情节或论点。传统上英语专业针对阅读能力的提高分别设精读和泛读两门课。从字面上看,都是“读”,但两者有实质性差异。“精读”被定义为对较难篇幅较短外语文章的仔细阅读,目的是全面深入地理解文章,掌握语言点和运用阅读技巧。“泛读”则是大量阅读,达到大致理解即可(Bamford,1984&Day,1994)。在精读课上,教师会挖空心思详细地解释课文,把里面的篇章、句子、直至单词用法都全面地分析清楚,无一遗漏;而泛读课却是强调“泛”。所以有些学者(Alderson&Urquhart,1984)认为精读并不是阅读课,而是语言训练课。当然语言知识是泛读的基础和必需,但对于真正的阅读理解是不够的,从一定程度上说,阅读能力是靠大量阅读获得的。
在此理论基础上,本课题组两位教授泛读课的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广泛的阅读,因为仅仅每周4个学时的课时量肯定达不到“泛读”的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学生在课外进行广泛的阅读,所读材料长短、题材、类别、本数不限,但每天至少阅读1500字,每3周交一份读书报告。读书报告的成绩作为平时成绩,期末计入总评成绩。本文是本课题组对所教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于2010年4月10日对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英语专业95名一年级学生和100名二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一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计划开展了才2个月;二年级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已近3个学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7份,收回有效问卷197份,有效率为100%。
(二)调查方法
为了真实地反映学生课外阅读情况,问卷在设计上同时采用了定量和定性两种研究方法。设计本调查问卷所依据的理论有:国内外有不少关于“有效阅读”(Cohen,1978),“默读”(Pugh,1978)和“信息阅读法”(Johns&Davies,1982)等理论。这些方法都是针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其基本理论是学习者要摆脱音觉联想的干扰,直接从文字符号获得信息;加快阅读速度以追求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信息量;掌握的信息量越多,储存在大脑中的认识单位越丰富,理解也就越正确、完全。
调查问卷围绕课外阅读所取资源、阅读态度、阅读习惯、和课外阅读的作用四个方面展开。在问卷的定量分析部分,第一、二部分的选择项采用Likert五分量表的形式分级,根据不同问题,问卷选项从“1=很小”到“5=很大”或“1=不同意”到“5=同意”。在调查问卷的定性分析部分,学生可以自由地写出对课外阅读、阅读课及阅读教材的看法和建议,调查问卷的无记名方式保证了定性分析部分的客观有效性。
(三)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前,课题组对问卷选项进行量化,即把每个选项的人数换算成百分比,以便更直观地体现调查结果。
二、结果与讨论
(一)二年级学生情况
二年级学生开设阅读课和开展课外阅读的时间较长,对其阅读情况的研究也就更有代表性,所以本文将对其调查问卷进行详实地分析。
1.课外阅读时所利用英语资源
(Q1=英文教材;Q2=英文辞书/百科全书;Q3=教学参考资料;Q4=英文网络资源;Q5=英文报纸/杂志;Q6=英文经典名著;Q7=英文畅销书;Q8=非小说文体的英文作品;Q9=英文电视/广播)
图1的统计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学生能在课外阅读时利用各种英语资源,并且多数学生认同英语资源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选否定项(“很少”、“较少”)的学生在各种资源中都占少数(6%~36%),选肯定项(“较大”、“很大”)的学生比例更大些(24%~73%)。其中,认为英文教材作用较大或很大的学生最多(73%),否定其作用的最少(6%)。对非小说文体的英文作品持肯定态度的学生(24%)少于持否定态度的(36%),说明有些学生还没有认识到非小说文体的英文作品的作用,这可推断出他们在课外阅读时可能较少选此类作品。这种情况要求老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内容进行相应的指导,推荐一些书目(书籍、报刊、杂志等),使学生能够读懂各种题材、类型、文体的文章,真正做到广泛阅读。
2.对英语阅读的态度
图1 学生课外阅读英语资源利用情况
图2 学生对英语阅读的态度
(Q10=非常喜欢可外阅读英文;Q11=只要学好英文教材,阅读能力就可达到要求;Q12=相比而言,提高阅读能力不如提高口语和听力重要;Q13 =上阅读课主要是提高阅读能力和技巧;Q14=阅读没有技巧,主要是熟能生巧;Q15=英文阅读花很多时间,但收效不大;Q16=现在用的英文教材很好;Q17=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主要靠好的教材;Q18=挑选英语课外读物很重要;Q19=学习阅读教材主要为了考试;Q20=喜欢自主选择英文读物; Q21=喜欢读老师或同学推荐的英文阅读材料;Q22=喜欢读英文报纸/杂志;Q23=除了英文教材外还定时阅读其它中文读物;Q24=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学习兴趣;Q=阅读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其它技能。)
从图2不难看出,多数学生(70%)非常喜欢课外阅读英文,明白只靠学习教材来提高阅读水平是不够的。清楚地认识到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Q12、Q24、Q25),以及课外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性(Q11、Q17)。能够自主地选择英文资料阅读(89%),这样在兴趣的引导下阅读会更有效果,但也可能会导致阅读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图2同时体现出有些学生认为提高阅读能力仅靠广泛大量地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Q13、Q14)。这一点在“建议”部分也有体现,即有些学生提到阅读课要“着重技巧培养”,这就要求任课老师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实际讲解一些阅读技巧,如根据上下文推测词意,运用语法知识分析句子结构,寻找主题句等。以广泛大量阅读为主,阅读技巧为辅,两者紧密结合,全面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水平。
3.关于英语阅读习惯
此部分对比调查了学生上大学前后的课外阅读情况。从统计来看,上大学前绝大多数学生都没有养成课外英语阅读的习惯,甚至有10%的学生上大学前从未读过任何英文课外读物,有41%的学生没读过一本英文课外书。而上大学后,在本课题组课外阅读计划的引导下,此情况得到很大改观,所有学生都进行课外阅读,并且有67%的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阅读,有39%的学生课外阅读量每周超过9000字。但真正有阅读计划并严格遵照计划进行阅读的人只有10%,并且能够大量阅读的人数也不是令人满意,每周超过15000字的人只有13%。这就要求教师针对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因人而异地指导他们做好阅读计划并监督阅读计划的实施,并在帮助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时有意加大阅读量,规定每天阅读的最小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的外力相结合,使学生真正实现广泛大量的阅读。而选项“课外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85%)又一次验证了学生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同,同时阅读时要结合运用阅读技巧(60%),并要有相应的词汇量做支撑(82%)。最后一条体现出多数学生已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在阅读时会“心中默读”(67%)或“全神贯注、用脑去读”(74%),只有少数学生仍然保留着原来的不良阅读习惯,如“口中念念有词”(10%),“用手或笔圈点阅读部分”(18%)或“听音乐、吃东西或做其他与阅读无关的事情”(16%),针对这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教师应进一步强调什么是好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改掉不良习惯。
本问卷的最后是对阅读课作用和课外阅读计划作用的调查。值得欣慰的是80%的学生认为“上阅读课以来,英语阅读能力在不断进步”,共有95%的学生认为“课外阅读计划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帮助,其中26%的认为“帮助较大”。这说明本课题组所教授的阅读课和开展的课外阅读计划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关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能力,这两者之间的确切相关将在本课题组另外一篇相关性分析论文中进行验证。
(二)两个年级情况比较
为确保研究的科学有效性,课题组对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笔者认真仔细地比较了两个年级组的每个问题的每个选项,结果发现,两个年级的学生虽然上阅读课和开展阅读计划的时间相差一年,但他们对所使用的英语资源、英语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的看法等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差异,两个年级组中选每个选项的学生的比例大致相同。
四、结论
本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已充分认识到提高阅读能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和课外广泛大量阅读对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多数学生掌握了较正确的阅读方法,并能坚持进行课外阅读,但由于种种原因,计划性还不是太强,选读物也较随意,缺乏科学性;现用教材内容有些陈旧、结构板块及版面较单调,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适应时代的发展,选用更合适的教材,知识性、趣味性、时令性、题材文体多样性兼顾。
本课题组基于所收集的其它数据另外还撰写了一篇关于课外阅读与提高阅读能力的相关性分析的论文,它将进一步验证此问卷调查的研究和结论。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Bamford,J.Extensive reading with graded readers[J].The Language Teacher,1984,(8/4):3-14.
[3]Day,R.R.Selecting a Passage for the EFL Reading Class[J].English Teaching Forum,1994,(32):20.
[4]Alderson,J.Charles&A.H.Urquhart(eds)..Reading in a Foreign Languagee[M].London,New York:Longman,1984.
[5]Cohen,K.M.,Richard West&Gorge.Models of Efficient Reading[M].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1978.
[6]Pugh,A.K.Silent Reading:An Introduction to Its Study and Teaching[M].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Ltd,1978.
[7]Johns,Tim&Florence Davies.ESP的信息阅读法.现代外语,1982,(3).
[8]Rayner,K.&A.Pollatsej.The Psychology of Reading[M].Englewood Cliffs,NJ:Prince-Hall.1989.
[9]Carrel,P Second language Reading:Reading Ability or Language Proficiency[J].Applied Linguistics 1991,(12):159-79.
[10]胡壮麟.当代语言理论与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本文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RW20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