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科技信息
2011-10-27
国内科技信息
科技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020年将占GDP15%
11月18日消息,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胡世辉在今日2011第三届技术创业峰会上表示,当前,我国已明确了今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目标,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健康发展、协调推进的基本格局,同时,要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8%。2020年的目标,我们在这个基础上要提高到15%。
胡世辉表示,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提出了要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装备、新能源汽车等七大新兴产业作为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我国已在一些重点领域实现了新的突破。”
据他介绍,比如金太阳工程,截止到去年,共安排各类示范项目119项,总规模达到270兆瓦,重点支持了集中连片建设;而在重点产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方面,这里包括了制造业信息化,现在有28个省市科技部门参与,支持了成飞等十家行业龙头企业,开展数字化应用。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likely to contribute15% of China's GDP by2020.
科学家发现迄今最像地球行星:相似度高达89%
这颗名为“Gliese581g”的行星位于天秤座星系,距地球123万亿英里(约合198万亿公里),以近圆轨道绕红矮星“Gliese581”作公转运动,公转周期约为37天。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研究团队花了11年时间发现了这颗行星。据称,“Gliese581g”与地球环境的相似度达到89%,因此它超过木卫六和火星,成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像地球的星球。
数据显示,“Gliese581g”的质量为地球的3到4倍。科学家据此推测,这颗行星很有可能由岩石构成,而且其自身引力足以支持表面大气层的形成。此外,“Gliese581g”处于所谓“适居区”的正中,理论上具有孕育生命的绝佳环境。研究人员介绍,由于这颗行星一面长期面光,而另一面长期背光,可以说其表面的气候条件比较稳定,面光区与背光区之间的区域最适宜生命存在与发展。
Abstract
With our planet rated at1.0 on the Earth Compatibility Index,Gliese581g, found in the Libra constellation, scored0.89, ahead of Mars on0.7.
国内最大乙烯单套装置超额达产
位于天津大港的中沙(天津)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国内规模最大的百万吨乙烯单套装置至11月24日15时,提前38天完成年产100万吨乙烯生产计划,超越100万吨/年乙烯设计目标,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始终保持行业先进水平。项目自2010年1月一次开车成功投产后,今年是第一个达产年。
该项目利用炼化一体化的优势,能耗达到508千克标准油/吨,创今年单月国内最好纪录。装置国产化率达到78%,设备平稳运行,其中被称为乙烯装置“心脏”的裂解气压缩机,在运转了近23个月后状态良好。项目增加的每小时3000吨工业用水全部使用淡化海水,循环经济特色明显。
Abstract
One Million Tons Ethylene Project, the largest one in China, over-fulfilled the production quota.
国家文物局初步估算馆藏文物腐蚀年损达数亿元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济南出席“博物馆免费开放与公民文化权益”亚太地区馆长高层论坛时提到了馆藏文物的保护难题,言辞坦诚,“博物馆文物藏品家底不清、保管环境质量不佳、安全保护状况不力、保护管理水平不高等问题,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家文物局称,2002年至2005年,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文物研究所组织开展了全国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经专家组调研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全国共有50.66%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蚀损害。初步估算: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有可能造成数以亿元计的损失。
造成馆藏文物腐蚀损失的“四大杀手”是文物库房条件不达标、文物保存环境控制设施设备匮乏、科研和运行经费严重不足、保护修复科技人才短缺等。
Abstract
Chinese cultural relics lost up to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years of erosion。
科技部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
MOST issued the12th Five-Year Plan for Biotech Development
科技部于近日发布了《“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生物技术是当今国际科技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当今世界高技术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将成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健康、粮食、能源、环境、生物安全等重大问题的突破点。
《规划》的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生物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生物产业整体布局基本形成,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使我国成为生物技术强国和生物产业大国。
《规划》指出,紧跟国际生物技术发展前沿,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根据国家各大科技计划的侧重点,兼顾现实和中长期发展,整合覆盖医药、农业、制造、能源、环保等各领域的资源,原始创新与集成创新相结合,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相结合,加强协同创新,形成自主核心技术,培育原始创新成果,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集成各部门和地方的力量,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以点带面,体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衔接。
《规划》还提出,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挑战,将通过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共享平台和产业化示范基地,加强农业科学、人口健康科学、工业生物科学各领域前瞻性基础研究;突破“组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技术、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生物芯片与生物影像技术、生物过程工程技术、生物催化工程技术、药靶发现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动植物品种设计技术、生物安全关键技术等一批核心关键技术;重点研究开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和生物环保的重大产品和技术系统。
测绘地信局欲打造业内"硅谷" 首批63企业入驻产业园
“Silicon Valley”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First63 enterprises settle in the industrial park built by the National Bureau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11月28日上午,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北京市顺义区政府联合举行“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奠基一周年暨首批企业入园签约仪式”。四维图新、高德等22家地理信息行业以及上下游相关的企业(集团)率先签订了入驻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的协议,首批签约企业累计涵盖63个单位。
国家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位于北京顺义国门商务区,由国土资源部、北京市政府、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顺义区政府共同组织建设,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地理信息科技产业园,是促进地理信息产业集聚发展、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举措。
园区总占地面积约1500亩,建筑面积180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150亿元人民币,计划于2012年建设完成。整个园区由国测集团投资,中铁建设施工,自2010年11月28日奠基、2011年3月6日开工以来,经过8个多月的建设施工,一期80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已经封顶。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顺义区政府等将通过制定相关优惠政策、设置相关公共服务机构等方式,扶持园区企业发展。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透露,目前已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强烈的入驻意愿。
按照规划,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将吸引国内外地理空间信息企业100家以上,形成年产值达千亿元,以地理信息及其相关产业为主体,以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为支撑的国家级地理信息产业平台。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表示,该平台将成为我国在地理信息技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基地,并将发展成为世界地理信息产业“硅谷”。
中国科研人员在植物多糖控制血糖研究上取得新进展
Chinese researchers made new progresses in controlling blood sugar level with plant polysaccharide
中国科研人员近日发现一种特种植物多糖,可以有效控制餐后血糖,防止继发糖尿病。
项目负责人苏为平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副研究员。他告诉记者,这种植物多糖在结构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分子量约40万;二是凝胶浓度可以低至万分之五浓度。
苏为平指出,这种多糖的结构特点可以改变食物的消化动力学,在餐前服用,可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峰值。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可以减少血糖峰值期的胰岛素需求量,减轻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负荷,达到保护胰岛细胞的作用。长期服用,还有降低空腹血糖的作用。
苏为平表示,这种植物多糖对肝、肾无不良作用,具有长期服用无副作用等安全性特性,适用前景相当广泛。
据了解,这项研究前期进行了大量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人体试验表明无论对正常人还是对糖耐量降低的人,都可以降低餐后血糖峰值。对正常人可降低0.5mmol值,对糖耐量降低的人可降低1~3mmol值。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糖尿病患者数量当前约为3.46亿,其中超过80%的死亡病例出现在发展中国家。中国也已进入糖尿病高发期,全国当前约有9000万糖尿病患者。
中国建成世界最大水库地震台网
The world's largest reservoir seismic network was built in China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厚群20日在三峡坝区召开的“2011年中国水电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中国目前已在金沙江下游建成世界最大的水库地震台网,用于检测和预防水库地震。
据陈厚群介绍,中国西部近年来正修建众多300米以上的高拱坝,高坝抗震安全不能掉以轻心。陈厚群同时指出:“全球数十万座水库中,迄今被较普遍认可的由水库引发的水库地震事件仅百例左右,概率远小于1%。所以公众应科学认识水库地震,避免恐慌心理。”
据了解,目前中国在水库地震研究上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科学家研发了更切近工程实际的“大坝-地基-库水”整个系统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和软件,提出了替代传统“刚体极限平衡法”的高拱坝抗震总体安全性评价的新方法。同时,中国现行抗震规范的设防标准,与国外同类标准相比较高。
另据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水利委员会总工程师郑守仁介绍,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至今,三峡库区5300多公里岸线未发生大的库岸滑坡。郑守仁表示,三峡工程拥有库容393亿立方米,世界排名第23位。同世界上其他大型水库比较,三峡工程库容不大,水面面积也不大,对生态负面影响较小。
只要有一级风力,它就能发电——微风发电机组亮相深圳高交会
Breeze-driven generator device made its debut at China Hi-Tech Fair2011 in Shenzhen
不用接电源,只要在微风的吹拂下就能点亮一只照明灯。在深圳举行的第13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这套磁悬浮直轴风电机组吸引了众多观众。
记者在高交会现场看到,这套风电机组安装在一个金属立柱的上端,其核心元件都镶嵌在一红一绿两个器件包之中。在器件包的外围有3个叶片在不停地旋转。“只要有一级风力,它就能实现发电。我们再配上光伏发电装置,使太阳能和风能相互补充。”这套装置的研制者、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赵宇波博士告诉记者,他们与泰玛公司合作,采用磁悬浮技术、基于超级计算仿真的叶片设计技术和直驱盘式永磁同步电机技术,使得发展大功率垂直轴风力发电机成为可能,并具有低风速启动、高转化率、免建风场、噪声低、无需维护等优势,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这项技术已在10千瓦及以下功率级实现产业化。目前,该技术已在济南会展中心道路监控工程、辽宁营口风光互补路灯工程等6项工程中应用。
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长樊建平告诉记者,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利用中科院的高水平科研优势和深圳特区的市场转化及融资优势,该院开发研制了一批节能及高效利用能源的产品,并积极致力于成果的市场转化。例如,把电机“镶嵌”在汽车轮毂上的四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车,省略了传动轴和变速箱,使汽车既轻量化,也更加简洁;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光伏电池,被公认为是第二代太阳能电池中最具有大规模应用前景的新兴技术,其原料成本不及多晶硅的1/10;此外还有能够从汽车制动中回收能量的智能四轮驱动电动车等技术。
我国新一代海洋科考船“科学”号武汉下水
New generation research ship launched in Wuhan
11月30日,总投资逾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武汉顺利下水,标志着中国目前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即将建成,将推动中国海洋科学考察能力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2007年获准立项,总投资55021万元人民币,是中国“十一五”期间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建成后具备全球航行能力,船舶和船载探测与实验系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计划于2012年6月正式交付使用,将是中国未来10~20年海洋科学考察主力船之一。
我科学家找到肝癌早期诊断新标记物——1毫升血数小时内准确“预报”肝癌
microRNAs: New biological markers for diagnosis of primary liver cancer
抽取1毫升血即可在数小时内准确“预报”肝癌。今天,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宣布,该院肝癌研究所樊嘉教授领衔的课题组在肝癌早期诊断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突破:找到比甲胎蛋白更准确“预报”肝癌的血液生物分子标记物;早期肝癌诊断准确率接近90%。检测方便,只需抽取1毫升血即可在数小时内得出结果。该项研究近日在线发表在国际临床肿瘤领域最权威的学术期刊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据介绍,肝癌被称为癌中之王。我国是肝癌高发国家,全世界50%以上的新发和死亡肝癌患者发生在中国。肝癌起病隐匿,超过60%的肝癌患者在初诊时已经进入中晚期,总体5年生存率只有7%左右。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肝癌诊断标记物为甲胎蛋白,简称AFP。然而,AFP诊断肝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不十分理想。在妊娠妇女、急慢性肝炎、生殖腺肿瘤和胃肠道肿瘤等人群中AFP亦可能升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科研团队与复旦大学病理系合作,经过三年攻关,终于在肝癌患者血浆中筛选到了由7个microRNA(微小核糖核酸)组成的早期肝癌诊断分子标记物。对于小于2cm的肝癌诊断准确率接近90%,效果优于传统的AFP。
据悉,今后,利用该血浆microRNA诊断模型可以诊断小于2厘米的早期肝癌,使一大批原来由于缺乏有效诊断而失去治疗机会的肝癌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可望整体上提高肝癌患者的生存率,从而开创肝癌早诊早治的新局面。目前该成果正在申请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的专利。不久即可应用于体检和临床推广,造福于广大肝病患者。
煤矿井下状况“一网尽览”——夹河煤矿建成全球首个感知矿山物联网
Jiahe Coal Mine built the world's first internet of things and sensor mine
井下人员在什么位置,矿车运行到哪里,矿井里的温度、湿度、一氧化碳含量、甲烷含量、矿井气压、风速等处于什么水平?在徐矿集团夹河煤矿调度中心,通过感知矿山物联网GIS4.0系统,工作人员可以随时知道煤矿中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每台设备的运行状况。
11月23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规划科技司组织有关专家在江苏徐州对《感知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进行了技术鉴定,并对“夹河煤矿物联网示范一期工程”进行了验收,包括王子才、宋振鼎院士在内的专家组一致认为,该项目首次提出了具有扩充性、重用性、共享性的感知矿山物联网体系架构,完成了物联网示范工程,经现场实际应用效果良好,为物联网在煤矿应用提供了范例,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以来,徐州市与中国矿业大学采取“政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建立了徐州市物联网产业研究中心。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徐矿集团夹河煤矿感知矿山物联网示范工程一期项目于2011年9月投入试运行。科研人员经过技术攻关,实现了物联网技术在感知矿山安全领域的一系列突破创新,研制成功可感知井下人员周围环境信息的智能终端,提出了基于物联网的时空数据模型,建立了统一的时空信息交换平台等突破性成果。
感知矿山物联网技术着重解决了“三大感知”:即感知环境,可以实现重大灾害的预警预报、防治。感知设备,可以实现设备的预知维修。感知人员安全环境,把现在被动式安全变成一种主动式安全。
矿工利用信息矿灯可以实现瓦斯监控报警、环境温度监测、矿工生命信号探测、人员精确定位(定位精度3米至5米)、紧急呼救等多种功能,而这些数据通过遍布井上井下的物联网实现互通,超前感知,从而构筑起井下安全屏障。
中科院离子束诱变技术破解水稻秸秆还田难题
CAS: Mutation technique induced by ion beam solved problems of rice straw manuring
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专家利用离子束诱变技术,改变水稻茎秆细胞结构,使之在田间脆而不易倒伏,成熟收获时普通收割机耕过,这种“脆秆”随即“粉身碎骨”,就地还田肥地。
农作物秸秆还田可以让氮、磷等有效营养元素返回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但由于作物秸秆柔韧,机械难以粉碎。所以每逢收获季节,农民们只好焚烧秸秆,不仅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还造成生物质资源浪费。
“如果能让秸秆变脆,就可以轻松将其粉碎。”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离子束生物工程实验室刘斌美博士说。在此之前,海内外许多研究人员在寻找让秸秆变脆的方法,但结果一直不理想。
刘斌美介绍说,他们的课题组从作物品种自身的遗传入手,利用离子束辐照水稻种子,改变茎秆细胞木质素、纤维素含量和比例。
经过反复、大量实验后,这个课题组获得了一个突变体样品,其生长成熟后茎秆脆而不倒,叶片和谷粒都不表现脆性,能够进行正常的田间操作。进一步研究表明,该突变体变脆主要是茎秆细胞纤维素含量降低、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加所致。
为评价该突变体的应用潜力,离子束生物工程实验室在合肥市肥西县开展了大面积田间生产试验,其表现出生长能力强、抗倒伏的特点,产量增加5%左右;抗病虫性没有明显变化;成熟期机械收割,其秸秆容易粉碎,粉碎的秸秆长度85%以上小于5厘米,最长不超过10厘米。同时,脆秆水稻适宜家畜饲用,是畜牧业很好的饲料来源。
刘斌美介绍说,课题组还在进一步研究这种脆秆水稻种植过程中的田间配套管理措施,包括化肥、农药用量,栽培方式等,争取将这项技术早日投入生产应用。
学者提出“科学外交”概念:中国准备好了吗?
"Science Diplomacy": Is China ready for it?
“如果从国家层面实行‘科学外交’策略,将是跳出科学旧辙、提升国家影响力的双赢局面。”
“在‘十二五’规划中,没有涉及科学外交的观念和具体做法,这是一个遗憾。”
不久前,在清华大学的一场报告中,香港学者余永贤抛出了“科学外交”这个概念。
台下的学者、官员、青年学生反应热烈,短短30分钟的报告引发了近2个小时的讨论。
“已经是时候了”
余永贤是香港科技促进会原副主席,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地讲学多年。自上世纪80年代起,他开始关注内地的科学发展,并于近年在很多场合表达了对内地科学布局的一些建议。“十二五”规划前期,他曾代表香港主笔撰写了《香港科技如何参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报告。
与科技合作不同,在余永贤看来,科学外交以提升国家影响力为主要目的,其进行的科技交流不一定有实质性合作,也较少抱有短期的功利目的。
1985年,余永贤第一次访问北京时,就曾对国家科技管理者提出过相似的概念,但他很快意识到,以当时我国的国力和经济水平,这种提法太过“超前”。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增强,一年前,他对科技部一位政策研究者再次提出“科技外交”的想法,对方说:“这回也应该是时候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正不断提升。但目前,从世界舆论来看,我国文化被世界接受的程度不足,使得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与我国经济水平和国力水平并不相称。
不久前在非洲考察时,当地人对中国的评价给余永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指着与中国合作兴建的工程、项目说,和中国人的合作,短短四年就很有成效。与法国相比,“我们和法国合作了40多年,收效甚微”。
从这种评价中,余永贤看到的不仅是中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上取得的成功,更是把科学看做一种实现“影响力”的手段。
“科学是提升文化影响力的一个手段,比起其他文化领域,科学更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余永贤看来,“科学外交”与我国历史上采用过的“乒乓外交”有异曲同工之妙。
科学外交与科学合作相似而不尽相同,把科学作为一种外交手段,其着点眼不在其短期功利目的,而在于长远影响力,在于未来在世界舞台占据更多份额。
“作为一种文化,科学更少一些地域、宗教、习俗的限制因素,更适合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沟通、交流与分享。”余永贤说。
基础科学支持仍乏力
在我国,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把科学作为一种外交方式,“已经是时候了”;但从科学本身的发展水平看,特别是从基础科学的发展水平看,似乎仍存缺憾。
在余永贤看来,实现科学外交的前提是基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要有领先的科学成果拿来交流与分享。
余永贤对比了世界各国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水平,一系列数字引人深思。从2009年基础科学投入经费占R&D(研究与开发)经费的比例看,法国、奥地利等欧洲国家普遍超过20%,最高的瑞士高达25%。而即使在发达国家中投入比例较低的美国和日本,也分别占到了17%与13%。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年我国基础研究的投入比例只有4.7%。
基础研究投入水平低,在我国是一个探讨了多年的老话题,却一直没有明显的改善,投入比例多年来一直在5%左右的低谷中徘徊。“走了20年的道路,已有的车辙越来越深,也越来越难以走出。”这也是很多内地学者的共识。
因此,余永贤认为,在这个旧辙面前,如果能从国家层面提出“科学外交”的策略,其作用相当于一剂“强心针”。以科学外交为新的立足点,带动基础科学;以基础科学的长远发展支持科学外交,最终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文化影响力。“这将是一个良性互动的双赢局面。”
事实上,“科学外交”对我国大多数学者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字眼。余永贤演讲当天,大多数学者对“科学外交”的观念给予了热情响应。然而,一些更了解国内情形的学者也悲观地表示,目前看不到从20年的旧辙中走出去的希望——基础科学的力量不足,似乎难以支撑科学外交的设想。
不过,一位曾担任副部级科技官员的学者在评价余永贤的观点时表示,或许正因为余永贤是旁观者,没有身处问题的核心,没有被困难局限住,他的看法反倒有可能为解决老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立足点。
中国大陆首座核电站安全稳定运行20年——累计发电405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
The first nuclear power station in Mainland China has safely and steadily operated20 years
中核集团日前在京召开座谈会,庆祝我国大陆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安全运行20年。
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站,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运营、自主管理的第一座核电站。1981年11月由国家批准建设。1985年3月20日正式开工,1991年12月15日并网发电。由中核集团全资控股,秦山核电有限公司负责运行管理。
20年来,秦山核电站没有发生任何核安全事故,没有发生任何对环境产生影响事件,各项环境辐射监测指标保持在天然本底水平。截至2011年10月底,秦山核电站累计发电405亿千瓦时,相当于少消耗标准煤1600多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400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120万吨,上交税费20亿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目前,秦山核电站运行性能指标多项达到世界商用核电站中值水平,部分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20年来,秦山核电站平均每年完成技改项目130多项。先后有13项技改项目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其中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此外,秦山核电站还改进了系统运行方式,提升了原设计额定出力,每年可多发1.2亿多度电。
据统计,20年来秦山核电站为国内其他核电站输送1500余名各类核电管理和技术人才,其中担任核电站副总经理以上高层管理人员30多人。成为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核电人才的摇篮。
中核集团秦山核电有限公司不断强化员工核安全文化意识,构建了独特的核安全文化,积累了丰富的自主创新和安全运行经验,谱写了中国核电发展的新篇章。
20年来,中核集团以其独特的设计研发和整体优势,成功地将秦山核电站从一个原型堆改造成良好运行业绩的商业核电站。巴基斯坦以秦山核电站为参考电站已经成功建设了两台30万千瓦核电机组。近年运行情况良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中核集团总经理孙勤在座谈会上表示,秦山核电站是我国核工业二次创业的里程碑,20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被誉为“国之光荣”,当之无愧。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发展核电仍是我国理性的现实选择,核电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中核集团未来将进一步确保核电安全,发展更先进技术,做强做优核电产业,实现我国核电产业安全高效发展。
据悉,我国目前已建成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三个核电基地。国内投运14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1188万千瓦,发电量占全国总发电量2%左右。
世卫公布1081个城市PM10平均值 北京位列1035位
WHO: Air pollution in many cities around the world is increasingly reaching levels that threaten people's health
近日,联合国官方微博公布了世卫组织对全球1081个城市空气质量的测评报告,数据显示,在中国PM10年平均值最低的城市为海口(第814位)、拉萨(第891位)、南宁(第892位);最高的为兰州,排在第1058位,北京则位列1035位。
空气污染是亚洲城市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每年有超过50万人过早死于因空气污染而导致的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空气质量准则》第一次为可吸入颗粒物(PM)确定了一项指导值。这些颗粒根据它们的气动直径加以界定,例如PM10(气动直径小于10μm的颗粒)或PM2.5(气动直径小于2.5 μm)。后者更具危险性,因为当吸入之后,它们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
而在世卫组织2005年《空气质量指南》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年平均值为20μg/m3。采集的91个国家空气质量数据显示,可吸入颗粒物最少的国家为爱沙尼亚、毛里求斯、加拿大、澳大利亚、爱尔兰;最多的为蒙古、博茨瓦纳、巴基斯坦。其中,中国PM10年平均值为98μg/m3,排在第77位。
此外,世卫组织对全球1081个城市采集的空气质量数据显示,可吸入颗粒物PM10年平均值最低的前50个城市几乎被加拿大和美国包揽,最高的城市分别在伊朗、蒙古、印度和巴基斯坦。在中国,PM10年平均值最低的城市为海口(第814位)、拉萨(第891位)、南宁(第892位);最高的为兰州,排在第1058位。
空气质量数据排名情况
福州(943)昆明(952)广州(962)贵阳(965)呼和浩特(966)南昌(973)上海(978)长春(984)银川(994)长沙(997)杭州(1002)郑州(1007)南京(1009)哈尔滨(1010)天津(1011)石家庄(1016)重庆(1017)武汉(1018)太原(1020)沈阳(1024)成都(1025)合肥(1026)西安(1030)北京(1035)济南(1039)乌鲁木齐(1052)西宁(1053)
“变身术”让地表五类水成景观A类水
ECO bamboo charcoal technology: Improving surface water of grade V to standard A as scenic water
以石阶为界,一边的水呈暗绿色,另一边的水清澈见底。日前,南京青奥会绿色试点工程——河西金陵滨江酒店后花园水体改造项目取得突破,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刘新采用ECO竹炭技术,使地表五类水“变身”景观A类水。根据一年运行的实际结果,成本约为0.6元/吨水。
所谓“ECO竹炭技术”就是将竹炭与工程菌结合,合理的组合使ECO竹炭具备超强的本领。硝化菌对净化水质作用明显,但这种微生物生性脆弱,只能在合适的环境中生长繁衍,DO值、pH值、水温都对它有影响。利用竹炭为硝化菌提供“聚居”环境,住进竹炭里的硝化菌菌体数比药剂洒在水里要高1000倍,净化效果大不一样。
污水流经处理池后,经过ECO竹炭接触氧化处理,氮、磷等污染物被逐步“阻击”,变成清澈的A类景观水,能见度大于1.2米。拦下的污染物质,被排进污水收集管网。整套系统用电脑控制,自动循环。ECO竹炭技术的运用,使得污水处理的性价比大大提高。
同时,ECO竹炭技术还可以净化微污染水为饮用水。目前,该技术已成功运用到江苏省农业硅谷——白龙有机农业基地的饮用水治理中。运用该技术处理净化的水,达到国家饮用水新标准。运用ECO竹炭技术保障饮用水安全,对远离城镇给水系统的偏远地区及企业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该科研项目已通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