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家园”花开山乡

2011-10-26

当代贵州 2011年3期
关键词:红十字博爱红十字会

■ 文/本刊记者 王 欣

实习生 颜 烨

“绿色家园”花开山乡

■ 文/本刊记者 王 欣

实习生 颜 烨

曾经贫瘠的土地上长出了红色苹果、黄色生姜、金色烤烟、褐色核桃……这是贵州省红十字会在山乡建设的“绿色家园”。

来到种获乡沙子关,记者顿觉眼前豁然一亮:蓝瓦、红檐、木窗,白墙、一幢幢小平房依山傍水而建,错落有致,明亮整洁;串户路,活动室、服务站、博爱小学、农家书屋、休闲广场,让人目不暇接……这里不像一个村寨,更似一个功能完善的小社区。

这里是贵州省红十字会用社会捐赠资金援建的示范点——长顺县种获乡“红十字健康新村”。

在一幢单层三开间屋子门口,村民周兴良介绍着自家的变化:“以前,全家就挤在一间木房里,漏风漏雨又危险。2009年,我只花了不到一万块钱就住到这小平房里了。”这巨大的变化得益于省红十字会“绿色家园行动”的实施。

在竹子托村,记者也见到了同样的场景。2008年,贵州省红十字会用印度尼西亚金光集团的捐资在该村实施“健康新村”建设,完成了27户危房改造,建成180口博爱水井和30口沼气池,红十字卫生站、博爱小学、文化活动室、书屋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同时,在红十字会的带动下,政府配套资金,村民出工出力,修建了15公里长的通村水泥路。生活便利了,出行通畅了,农户看到了致富的希望,干劲更足了。

竹子托村曾是长顺县极贫村,偏远闭塞,石漠化非常严重。2008年,胡锦涛总书记了解到竹子托村贫困状况后指示“要探索因地制宜,开发扶贫的新路子”。总书记的关怀,引起了省红十字会人新的思考和探索。

红十字会扶贫先建居,为种获乡种获村村民建起了舒适温馨的新居,吸引了不少人士前来参观。

经过酝酿探索,以“灾害重建、生态文明、励业帮扶、助弱济困”为主要内容的“绿色家园行动”启动了,省红十字会志在将其打造出像“希望工程”、“母亲水窖”一样的慈善项目品牌,让红十字“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理念遍地开花。

为充分实现资源整合,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新时期的扶贫开发任务,省红十字会将长顺县作为试点,实施“绿色家园行动”,走出了一条新的开发致富路。

“因势利导,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组织去做”,长顺县委书记杨永英这样说道。

红十字会健康新村的建设,实现了群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幼有所学、老有所乐”的梦想,但这并非红十字会的最终目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更要扶智,“励业帮扶”尤为重要。

在竹子托、中坝乡、翁拉村一带,公路两旁沿着山石走势搭建的竹木架子蜿蜒起伏,这是“绿色家园行动”励业帮扶项目——佛手瓜架。在这条示范带上,曾经贫瘠的地上长出了红色苹果、黄色生姜、金色烤烟、褐色核桃,养出了黑色山羊、绿色鸡蛋、白色生猪……一幅七彩田园的现代化精品农业画卷让人眼前一亮。正在山坡上放羊的翁拉村村民徐小红告诉记者:“过去是烧一坡、种一坡,收成不到一背箩,现在养只羊就胜过开荒半片坡,将来的好日子就靠它们了。”

201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华建敏在了解“绿色家园行动”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肯定。

省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罗治雄还告诉记者:省红十字会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每年援建20个红十字健康新村,推动村容面貌的整体改善;每年建立20个村级‘绿色家园爱心互助金’。同时,进一步设计好项目,带动和整合各种资源,与爱心人道同行,建和谐绿色家园。

(编辑/张玲玉)

猜你喜欢

红十字博爱红十字会
坚守初心三十载 静待花开终有时——常州市博爱小学华文教育
红十字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善解孤独所以博爱
博爱之歌
新版《红十字会法》有哪些变化
福建红十字会与福州塔亭医院抗战救护往事
“抠门老人”的博爱情怀
鱼龙混杂“红会”医院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
历届世界红十字日活动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