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态角度解读《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矛盾心理
2011-10-25张雪娜栗亚杰
张雪娜 栗亚杰
一、引言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1899~1961),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海明威被誉为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并且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他的小说《老人与海》于1952年出版,它在美国,甚至整个世界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此书于195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很多研究者认为这部小说是一部人类向自然挑战,尽管只能取得部分胜利,但是也会坚强斗争下去的代表作,他们欣赏老人坚强不屈,勇敢面对现实的精神,所以许多研究者在写评论这部小说时侧重写老人不屈的战斗精神。本文拟从生态批评角度解读《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老人与自然、动物和谐相处;另一方面,他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向大自然无尽的索要,导致了自己的悲剧。
二、生态批评理论
生态批评是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的一种文学批评理论。在70年代初出版的《生存的戏剧:文学生态学研究》一书中,美国学者约瑟夫·密克尔提出“文学生态学”这一术语,主张应当探讨文学所揭示的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要细致并真诚地审视和发掘文学对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1978年,威廉·鲁克尔特在《爱荷华州评论》第9期上发表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的试验》的文章,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这一概念,认为应该把生态以及和生态有关的概念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去。此后,生态批评迅速发展,并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到90年代,生态批评逐步成为了文学批评理论中的显学。
三、从生态角度解读圣地亚哥的矛盾心理
1、圣地亚哥和大海
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他们都处于地球这个大的生物圈内。生态系统的统一,显示了生态系统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关系。海明威热爱大自然,追求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的含义比较广泛,在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圣地亚哥和大自然中的大海,星星,月亮等事物的和谐相处。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可以找到很多反映出主人公圣地亚哥和大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情节。老人在出海前做了一个美梦,他梦到了在古老的非洲有美丽的沙滩,山川和狮子。通过老人的梦,我们可以看出他内心深处想要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当圣地亚哥出海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由大海和蓝天组合而成的美丽而又和谐的世界。他多次说自己和星星就像是兄弟一样,会根据太阳,月亮和大海的情况调整自己的睡眠时间。
在晚上,月亮和星星变成了圣地亚哥的向导,告诉他方向和天气状况。比如:“东边的天空乌云密布,星星一个个都消失了。就好像他进入了一个峡谷,狂风即将到来,他就会知道未来三四天将是坏天气。”
圣地亚哥非常珍视、热爱和敬畏大海,别的渔夫总是把大海当作一个给他们提供物质需求的工具,但是圣地亚哥总是把大海当作一个女人:如果她开始狂野或者摧毁东西,那是因为她自己也无能为力了。大海不仅孕育了各种各样的鱼、海鸟,同样也孕育了渔夫,包括圣地亚哥。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他和大海的相处是平等而友好的。
2、圣地亚哥和动物
在《老人与海》这部小说中,作者海明威详述了圣地亚哥和各种自然界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而这一部分主要分析圣地亚哥和除了马林鱼之外的其他动物和谐相处的画面,因为马林鱼的特殊性,我们会在下一部分单独分析。
圣地亚哥觉得人类和非人类的生命是处于同等地位的,在他的眼里,飞鱼、乌龟、海豚以及海鸟都是我们的朋友和兄弟。在出海的时候,老人自言自语地表达了对各种动物的喜爱:他面对大海时对鱼说话,面对天空时对鸟儿说话。尽管圣地亚哥出海是为了打渔,但是他内心深处充满了对各种生物的喜爱之情。
自然界有一种超自然的能力可以使老人打开自己的内心世界,驱赶掉他内心的失落,从而使他敞开心怀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他非常喜欢乌龟,同时又对乌龟充满了同情,因为无情的渔夫在开心地捕到乌龟之后,会在真正杀死乌龟之前,欣赏数小时乌龟的心跳状况。但是圣地亚哥在想:“我也有一颗肮脏的心,因为我的胳膊和腿和他们一样”。只有当一个人神圣地看待所有的生命(包括人类的生命和非人类的生命),那他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圣地亚哥认为乌龟也有痛苦的经历,它也有权利活下去,而且乌龟也像人类一样有自己的尊严。
在孤独的夜晚,老人把他身边的生物都看作是自己的同伴,因为他身边没有人类来做自己的同伴。观察它们的动作,听它们唱歌是老人在孤独的夜晚唯一可以做的事情。飞鸟啄食死尸的声音把老人带进声音的世界,所以老人把飞鸟当作自己不可缺少的朋友。处于生物世界的动物也都有自己的生活和语言,圣地亚哥不仅在人世间找到了自己忠实的好朋友马诺林,而且还可以和海边的动物朋友交流。当老人和这些动物在一起的时候,他的精神世界是非常丰富的,而他和动物们的相处也是非常和谐的。
3、圣地亚哥和马林鱼
圣地亚哥把其他的动物都当作朋友和兄弟,但是对待马林鱼却不是这样。在海上捕鱼的时候,老人没有捕到一条鱼,因为鱼变得越来越少。这也就暗示着向自然掠夺的人类已经开始受到自然的报复了。老人长时间捕不到鱼,突然捕到一条大鱼。所以这时他的矛盾心理就出现了,一方面他很尊敬、热爱这条大鱼,但是另一方面为了生存他不得不杀死马林鱼。老人的个性是勇敢、坚强、乐观的,他不会让任何事情打败自己,他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为了证明自己,一定要把马林鱼打败,并把它带回家。从下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出老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首先他对马林鱼非常欣赏,他把这条鱼当作朋友、兄弟,而且对它充满了尊重和爱意。他说:“鱼,我非常爱你,尊重你,但是我必须杀死你。”老人在想:鱼,你是要杀死我。但是你有这个权利,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比你更强大、英俊、冷静、高贵的对手,兄弟,过来,杀死我吧,我不在乎是被谁杀死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老人的心理是非常矛盾的,作为朋友,他很欣赏这条大鱼,但是作为对手,他必须要把这条大鱼杀死,不管这有多么的困难。他不想做一个失败的渔夫,他想捕到鱼,回报小孩马诺林,赢得别的渔夫的尊重,活得有尊严。为了证明自己,他必须无情地将大鱼杀死。但是这违反了自然界的规律,所以他得到了自然界对他的报复。在圣地亚哥打败大鱼之后,他们被好几条鲨鱼追赶,最终鲨鱼吃掉了鱼肉,留给老人的是一副巨大的鱼骨架。
面对失败,圣地亚哥说:“我出海太远了,我毁了我们两个。当一个人走得太远的话,他就破坏了自己的幸运。”圣地亚哥觉得自己的失误是出海太远了,打破了人们从未到过的地方的宁静。他想证明自己的力量和勇气,所以杀死了马林鱼。但是他出海太远了,本身就是破坏了自然的平衡和宁静,所以鲨鱼的出现就预示了自然界的报复。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圣地亚哥的矛盾心理一直存在着:在海面上捕鱼的时候,他和大自然是和平相处的,但是遇到马林鱼之后,他就使出全身解数杀掉了它。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给我们教训:人和动物必须和谐相处,人类在发展的同时一定要保持自然界的平衡,不能破坏这种平衡,否则一定会受到自然界的报复。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本文从生态批评视角解析《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矛盾心理,一方面老人与大海、动物和谐相处,另一方面,为了追求自己的目标,向大自然无尽地索要,导致了自己的悲剧。本文结合当代的生态环境进行研究,警醒当代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顾及大自然的承受力,寻找一条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路。
参考文献:
[1]Abrams. M.H. (2005). A Glossary of Literary Term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Hemmingway Ernest. (1967). The Hemingway Reader. New York: Charles Scribners Son.
[3]陈静怡(2010).从《老人与海》看人类生态意识的发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4):45.
[4]海观译(1963).老人与海[M].北京:商务印书馆.
(作者简介:张雪娜(1983.8-)女。栗亚杰(1985-)女。河南科技学院外语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