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语法教学必要性的文化视角审视

2011-10-25许运斐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二语外语教学外语

许运斐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英语语法教学必要性的文化视角审视

许运斐

(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近些年来,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争议不断。从语言学理论和中国文化及中国外语教学传统的角度看,英语语法教学仍具必要性。而最近几年一些新的较为可行的英语语法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很值得采用和推广。

英语语法教学;必要性;文化视角;审视

中国文化和中国语言教学理论的传统历来重视以语言的结构和形式来表达准确的语言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后,重“意义”、要“交际”的交际语言教学法逐渐成为外语课堂教学的主流,语法教学也因此受到质疑和批评,语法教学被边缘化。近二十年来,随着语言学和外语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以及交际教学法不尽如人意的实践效果,语法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又被重新提及。

一、交际语言教学观解析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认为,语言最本质的功能是其作为交际工具的功能。语言教学是让学习者以“关注意义”的交际方式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掌握和运用目的语,有效地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英国学者奥斯汀也认为,在实现语言功能的言语行为中,“以言做事”在交际沟通中用得最多。因此,以学习用于“以言做事”的语言功能为主,学习者定能快速取得沟通能力,这要比根据语言形式体系去学习目的语是容易得多。

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区分了习得和学得的概念,认为习得(acquisition)是在注重意义的自然交际环境中潜意识地发生的语言学习,学得(learning)是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语言形式特性的结果,习得的知识是话语理解和产出的主要来源。语言习得观认为习得的过程既充分关注语言的意义,又能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语法知识也可同时习得,“既然第一语言习得过程中不需要正规的语法学习,第二语言的语法也可以无意识地自然习得”。

以这些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的外语交际教学观认为外语学习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关注语言意义的大量交际,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沟通和运用能力。更加注重语言形式规则的传统语言学习方式,忽视了语言的意义和对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则是应该摒弃的。在中国传统的“非彼即此”二元思维方式影响下,“交际”和“习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果就直接导致了外语语法教学无用论的产生。

二、英语语法教学必要性的文化视角

1.英语教学是外语教学

以前外语语言学理论往往把二语(second language)和外语(foreign language)混为一谈,并由此认为,既然二者等同,二语教学理论自然也适用于外语教学。其实不然,二语和外语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其语言学习的文化背景、学习方式以及环境、过程等都有着很大的差异(如表1)。

表1 外语和二语差异对照表

Cohen 认为,“外语学习(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专指在当地并不使用的目的语学习;而“西方学者所说的第二语言指在母语以外,在官方、商业及社会中广泛应用着的语言”。

二语学习可在有真实目的语的环境中通过交际同时习得语法。在中国,英语学习大多数是在正规的学校教育过程中完成的。虽然外语学习可以借鉴二语学习的一些方法,然其语法规则的教和学必不可少,近年来国内学界对此已有较为统一的认识。

2.语法教学是中国传统语言教学方式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学习也必然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汉语承载着悠久深厚的中华文化,作为中国人文化活动的一部分,外语学习理论必然受中华文化和汉语学习理论的深刻影响。中国“形式先行”的语言教学理念及先自觉依靠“知识进行论证应该怎样用”,最终达到“不自觉地”运用的这样一个从“自觉到不自觉”的外语教学心理途径,使得我们自然很看重语法教学。

此外,在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在中国占了几千年统治地位的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和处世理念是内敛不张扬、多听多看少说和谨言慎行。中国人这种普遍的性格特点(甚至被认为是性格优点)往往使得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得相对沉默,课堂气氛沉闷而略显尴尬。缺少学生大胆而积极的参与,交际教学的效果必然大打折扣,直接影响到英语学习效果。

从根本上说,二语习得理论以及交际语言学习理论都是根植于西方文化的,包括当前受到新英语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源于交际语言学习理论的任务型语言学习模式(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and Learning Model)。西方文化强调的是更加张扬的个性(沉默者或被认为是不诚实的表现),学习者课堂表现也更加积极,更加愿意与人交流沟通,课堂气氛显得更加活跃,因此交际法是适合于西方人的文化背景的,是可行有效的。

再者,即便是任务型模式也并不反对语言知识(包括语法知识)的教学,它倡导的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它注重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参与学习过程,并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中心活动的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更广泛的层面强调培养学生包括交际能力在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由此可见,对任务型模式的片面理解,使得语言知识的讲授(特别是语法的讲授)成为课堂教学的一大禁忌,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

交际和习得方式对提高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确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外语交际需求存在的主要前提在于交际双方存在着信息差及真实的目的语环境。在中国并不存在一个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我们人为创设的、仅限于英语课堂的虚拟生活任务,因其缺乏真实性的英语语言环境、学习者之间也不存在信息差而无法激发其英语交际的需要及其交际的兴趣,使得交际变得毫无意义。在汉语占绝对优势的外语学习环境的现实情况下,我们不得不理性地看待交际和习得。加之西方教育界很少有人专门研究中国教育,也缺少中国教育的实践经验。借鉴、甚或直接引进的国外二语教学和学习模式在中国英语教学实践中“水土不服”亦绝非偶然,盲目追随国外潮流则是“理论实践相互作用的典型误区”。

中国悠久的汉语言教学史及清末洋务运动以来正规的学校外语教学史提醒我们,语法教学法一直都是我国外语教与学的主要方法,外语教学的实践已证明我们能以这种方式学好外语。

3.语法规则对语言能力的提升作用

(1)提高语言输入的理解能力

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语言的外在形式始终是围绕语法规则这个“宗”在变化。准确把握句子或话语的意义固然不能全靠语法规则,还需考虑语境问题。但理解、掌握语法规则是基础,“精细的语法规则和广泛的词汇知识使得语言输入更易于理解,能够使外语学习者所接触到的各种语言现象系统化,由浅入深地将语言分级处理”。我们依据语法规则对不熟悉的语言现象进行解码分析,便有可能理解无数陌生的语言现象,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语言理解能力。如对长句子的理解,通过连接词(如并列连词and、主从连词that、关系词that等)断句将其分级解码是关键,这就要求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必要的语法规则。

(2)保证语言输出的准确性

非尺规无以成方圆。以语法(尺规)保证语言形式(方圆)的正确,才能有意义地、准确地表达,才能最大限度避免产生歧义。心理语言学也认为,有意注意是语言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必要条件,语法教学可加速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掌握。语法教学是要通过强化学习者语法规则意识,提升其语言输出的“有意注意”能力,运用语法这个“有意注意”的工具验证他们所做的无意识或有意识的语言假设,并逐步提高其语言输出能力。

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法知识教学提高语法能力是实现交际能力的前提条件。因此,英语语法教学在非英语环境下绝非可有可无。抛开语法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或将培养语法能力与培养交际能力对立起来的观点都是片面和错误的。

三、语法教学理念的新发展

近年来,国内不少关于语法的讨论不再是教与不教问题,而是如何教的问题。关于英语语法教学新思路和新方法的文章也不断出现。

1.外显性模式与内隐性模式结合

无论习得还是学得,语言学习都存在规则内化的问题。内隐性模式(暗示法)是让学生置身于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潜意识地内化语法规则;语法规则以演绎的方式讲解并通过有意识地规则操练学得,谓之外显性模式(明示法)。

随着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大量的教学实践,人们意识到二者对成功的英语学习都必不可少,只是在实践中需要针对语法项目理解和学习的难易程度而有所侧重,如对较复杂的语法项目宜采用明示法,否则易造成学生对规则的过度概括。

2.语言的意义和形式并重

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语言形式而造成学习者考试成绩优秀却不敢开口、也开不了口实际运用的“哑巴英语”和“高分低能”。相反,纯粹的语言交际法完全忽略课堂语法教学,导致语言石化(fossilization)现象和课堂“皮钦语”(Pidgin)现象,影响语言输出的精确度,会导致学习者的英语学习到一定程度后,很难再有提高。

交际教学和传统的语法教学模式都难免顾此失彼。将交际教学和语法教学二者融合的形式和意义有机统一、以交际为目的的过程性语法教学;设计有语法规则训练的任务型语法教学;将语法放在有上下文语境的语篇这样一个更大的语言结构中,赋予语法情景化意义,使得语法进入到语用层面的语篇语法教学等方法,可兼顾语言的形式和意义、准确性与流利度,避免了以往孤立或仅停留在单句层面讲授语法而导致学、用脱节的弊病。

[1]杨小娟.外语教学法的继承与发展[J].课程·教材·教法,2004,(11):68-73.

[2]戴炜栋,陈莉萍.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05,(2):92-99.

[3]肖礼全.走出中国英语教学的历史误区——外语教学的哲学思考[J].外语教学,2004,(1):67-71.

[4]向前进.二语习得主流理论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1):19-21.

[5]张正东.论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上)[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1999,(2):36-43.

[6]张正东.论中国外语教学法理论(中)[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0,(1):26-64.

[7]鲁子问.任务型英语教学简述[J].学科教育,2002,(6):26-30.

[8]文秋芳,王海啸.大学生英语学习观念与策略的分析[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6,(4):61-75.

G642

A

1673-0046(2011)05-0133-02

猜你喜欢

二语外语教学外语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透视”第二语言习得心理过程*——关于二语加工的一次学术访谈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当代二语习得研究中介语对比分析方法理论与实践
大山教你学外语
《教学二语习得简介》述评
大山教你学外语
二语习得中母语正迁移的作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