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D与BIM技术在其中的应用

2011-10-25马智亮马健坤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11年4期
关键词:参与方定义建筑

马智亮 马健坤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 100084)

根据美国劳工部从1964年到2003年共40年的统计资料,建筑业的生产能力和生成效率持续下降[1]。综合美国建筑工业协会和澳大利亚财政部的统计资料,截止本世纪初两国建筑市场上62%的项目竣工决算成本超预算,大约40%的项目逾期没有完工,30%左右的项目没有满足业主的使用需求[2-3]。面对建筑业对更高经济效益的追求和现代建筑物体量增大与复杂性上升对DBB(Design-Bid-Build,设计/招投标/建造)、CM(Construction Management,建造管理)及 DB(Design-Build,设计/建造)三种传统的建筑项目交付模式的挑战,上世纪90年代国外建筑业诞生了一种全新的建筑项目交付模式IP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综合项目交付)。在IPD的雏形诞生的同时,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也应运而生。随着国际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BIM技术和IPD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相互融合的倾向。本文将对IPD、BIM以及BIM技术在IPD中的应用分别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指出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

1 IPD简介

1.1 IPD 的定义

上世纪90年代末,IPD的雏形最先在 BP(British Petroleum,英国石油)公司的英国北海石油钻井平台项目中取得成功,紧接着又分别在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项目和美国加州萨特郡综合医疗项目中取得成功,自此之后业界开始逐渐认识并接受IPD[4-5]。目前IPD已经发展成一种定义清晰并拥有一套完整的专属合同体系的建筑项目交付模式。美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以及美国的AIA(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美国建筑师协会)和 AGC(The Associated General Contractors of America,总承包商协会)等行业协会以及在业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公司都已经发布了自己对IPD的定义[4,6-10]。根据David和Burcin的问卷调查结果,被业内最广泛接受的IPD的定义是美国AIA在其2007年发布的IPD指导手册中给出的,即IPD是一种集成人员、系统、知识、经验,能够减少浪费降低成本、减少返工缩短工期、提升建筑物对业主的价值的工程项目交付模式[1,11]。

1.2 IPD 的特征

作为一种全新的项目交付模式与三种传统的项目交付模式相比,IPD同样特征鲜明。由于合同在IPD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国CMAA(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America,美国建设管理协会)按合同设计相关的特征和与合同执行相关将IPD的特征划分为两类,每类包含的具体特征如表1所示[4]。

表1 IPD的特征

1.3 IPD项目的组织结构模式及所采用的标准合同文本

迄今为止已经实施的IPD项目的组织结构模式主要有三种[14-15,32],如图1 至图3 所示。相应地,各国发布的IPD的标准合同主要有: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IPD标准合同,美国的行业协会AIA和AGC发布的 IPD 标准合同[5,7,12,15]。澳大利亚政府和美国AGC只是针对图2所示的组织结构模式发布了合同,因为美国AIA的标准合同体系覆盖了所有三种模式,作为示例,在这几个图中标出了组织之间适用的AIA标准合同的编号。

图3 SPE下的IPD组织结构图[16]

在三种组织结构模式中,前两种与传统模式基本一致,只是在其中采用IPD标准合同[13]。第三种组织结构模式是由IPD带来的全新的组织结构模式。Kermanshachi在其文章中指出该组织结构模式是保证多参与方组成的SPE(Single Purpose Entity,单一目的实体)在IPD项目中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其中SPE是针对建筑物体量大、复杂程度高、建设时间长、运营维护要求高的IPD项目由参与方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16]。

2 BIM技术简介

2.1 BIM技术的定义

BIM技术的概念首先由美国乔治亚大学的查克·伊斯曼提出,从上世纪90年代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长足发展[17]。目前关于BIM的定义有很多,一般认为美国NBIMS(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给出的定义更为全面、准确。根据美国NBIMS,BIM技术是一种改进建筑的计划、设计、建造、运营和维护过程的技术,它使用标准化的机器可读的信息模型为每个建筑部件及设备建模,该模型包含独立创建和收集的能够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使用的建筑部件及设备信息[18]。

2.2 BIM技术的特征

美国NBIMS指出目前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主要围绕BIM作为一个数字形式的设计产品、作为一种合作实施项目的过程和作为一种建筑物全生命周期管理工具三个方面展开[18]。《BIM手册》是在总结美国BIM研究与实践现状的基础上对BIM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并对BIM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目前该手册已经成为BIM应用领域的权威论著而业界广泛接受。该手册将BIM技术的特征概括为10项[19]。综合上述两个文献作者给出BIM技术的特征如表2所示。

表2 BIM技术的特征

3 BIM技术在IPD中的应用

据Fish和Amanda,IPD作为一种新生的项目交付模式,虽然其理念得到业界广泛的欢迎与支持,并且已经建立起较为成熟的专属合同体系,但是当IPD具体执行时很多工程实践中的技术问题还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业界倾向于将BIM技术与IPD相结合解决目前存在于工程实践中的问题[20]。本文综合文献调研的结果,提出了一个BIM技术在IPD中应用的框架,如图4所示。图4展示了BIM技术提供的服务对IPD各个方面的支撑。以下文献综述将按该应用框架分别介绍各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3.1 BIM技术为IPD提供数据存储交换服务

IPD需要相关技术支持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就开始协同工作的参与方之间进行有效的信息交流。由于行业专业技术发展的历史原因,不同参与方往往采用不尽相同的数据存储格式,这使得设计成果的沟通非常困难。幸运的是BIM技术已经能够为用户提供建筑项目相关多领域的开放数据存储交换标准,在此基础上BIM技术就可以为IPD提供数据存储交换服务。根据Nadine的研究和2008年美国AIA发表的研究报告,IPD已经得到BIM技术在数据存储交换方面的有效支持[21-23]。

当然这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Reza经过研究发现,在实践中BIM技术还不能将建筑工程涉及到的所有技术专业的数据全部统一到BIM模型中,而只有核心的技术专业,例如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得到的设计成果数据能够较充分地统一到项目的整体BIM模型中[24]。

3.2 BIM技术为处理IPD相关法律事务提供服务

不能清晰地定义合同标的物一直是阻碍针对复杂建筑项目的合同有效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Islam认为一套成熟的合同首先必须能够精确地定义标的物,IPD的专属合同在BIM技术的帮助下才能在面对现代巨型复杂建筑项目时,清晰准确地定义标的物[25]。模糊不清的合同标的物常常引起不要的法律纠纷,Fish指出使用BIM技术精确建立的建筑信息模型能够帮助IPD实现项目收益共享和风险共担,与参与方间法律诉讼最小化甚至完全放弃诉讼权力[20]。

图4 BIM技术在IPD中的应用框架

知识产权问题一直在传统项目交付模式中困扰着设计方和施工方之间的有效合作,Stephen经过重点对IPD涉及到的法律问题的研究发现在所有的IPD相关法律纠纷中,涉及知识产权的纠纷同样是对设计阶段影响最大的[26]。Wang指出因为使用BIM技术设计完成的建筑信息模型不但清晰详细,而且是面向对象的多属性模型,所以设计产品的知识产权问题就得到了有效的解决[35]。同时,Pardis也指出因为参与方各自的贡献能够在使用BIM技术完成的建筑信息模型中被清楚地划分,所以不仅设计方,包括咨询方和施工方等在内的其他IPD参与方的知识产权也能够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最大的保护[27]。

但是,据Leentje,BIM技术在实践中由于包含丰富的建筑设计细节信息使模型变得繁冗,运转十分缓慢[28]。

3.3 BIM技术为完成IPD设计施工任务提供服务

W.Nofera和S.Korkmaz认为,在BIM技术的帮助下,IPD能够促成项目参与方实现超越传统意义的协同工作,因为使用BIM技术建立的建筑信息模型不但能够以2D而且能以3D的形式向参与方展示建筑设计产品,直观的3D建筑模型可以帮助IPD参与方更有效地交流专业问题优化设计[29-30]。针对4D-BIM模型在IPD中的应用价值,Franklin指出下一代更先进的BIM技术可以建立4D建筑信息模型,获得4D建筑信息模型的技术支持,施工方就可以在特定时间点为设计方提供专业经验和合理化建议,提高建筑设计成果的可建造性[31]。澳大利亚政府在其IPD推广说明书中指出可以使用BIM技术对IPD项目进行虚拟施工和冲突检测,因为IPD具有将项目涉及到的所有技术专业参与方在项目设计阶段就包含进来的特征,这样当使用虚拟施工时进行冲突检测时,检测内容更趋近于真实情况,检测内容覆盖的范围更广,检测的内容更加深入更加详细,最终的检测结果对优化设计更有价值,获得的预期经济产出也更高[32]。对于BIM技术能否促进IPD与Lean理论相互融合的问题,Ryan指出当IPD与BIM技术融合后就能够实现IPD所追求的建筑产品与施工过程同步设计,最终彻底消除由于设计缺陷导致的施工障碍[33]。

3.4 BIM技术对形成IPD组织文化的影响

对于BIM技术提供给IPD的服务将怎样影响IPD的组织文化的问题,Howard认为BIM技术提供给IPD的服务通过促使IPD团队协同工作更加便捷,项目目标的定义与实际情况结合更紧密,从而工作任务的定义与划分更加合理,参与方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工作任务,减少法律纠纷的手段使得参与方之间自然而然地愿意坦诚地交流与合作并且相互信任与尊重[34]。

4 BIM技术在IPD中应用的发展方向

为了更好地在IPD中应用,BIM技术需要在扩展其统一的数据标准、提高建筑信息模型的运行与维护性能和适应网络化应用三方面取得突破。

4.1 扩展BIM技术的统一数据标准

BIM技术和IPD的面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在以开放的数据标准进行数据存储与交换方面,BIM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IPD多参与方之间进行数据共享与交换的需求,因为IPD的参与方各自都有对数据标准的特殊要求,BIM技术还需要改进扩展其统一的数据标准,使其能被需求各异的参与方接受。

4.2 提高建筑信息模型的运行与维护性能

因为IPD是应现代化巨型复杂项目的需求而生,当参与方共同向建筑信息模型输入己方重要的设计相关信息时,以现有BIM技术建立的模型也相应容量大增,运行维护困难。为了回应IPD对清晰定义与划分工作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要求,需要使用BIM技术建立更精确的模型,这样模型中对象的数量将急剧增加,对象的属性数量也将随之增加,这些都会降低模型的运行效率。BIM技术在大型模型的运行与维护方面的能力急需提高。

4.3 发展适应网络化应用的BIM技术

IPD将参与方集成到新的项目交付模式下,如果仅仅在物理位置上简单地实现这种集成,那么因为IPD模式需要参与方频繁交流,就必将产生巨大的交通费用和交通时间成本。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通过网络将IPD的参与方集成起来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解决方案,因此BIM技术也需要适时调整自己以适应基于网络技术集成参与方的IPD模式。

5 结语

面对IPD模式正在国外少数发达国家兴起推广的历史机遇,我国应该抓紧机遇奋起直追。在此文章提出一些关于如何在我国推广IPD的四点建议。首先我国政府应该实施优惠政策并组织完成符合我国国情的IPD合同体系,帮助保险公司推出与IPD相适应的保险产品;然后以政府的公共项目作为IPD的示范项目,从公共建筑向私人建筑领域推广;其次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力量,组织针对IPD的学术研究;最后总结IPD成功经验,利用多种传播手段推广成功经验,使业界充分认识到IPD的优势。

[1]David C.Kent,Burcin Becerik Gerber.understanding construction industry experience and attitudes towar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10,136(8):815-825.

[2]F.Pena Mora,M.Li.Dynamic Planning and Control Methodology for Design/Build Fast-track Construction Project[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1,127(1):1-17.

[3]The Department of Treasury and Finance.In Pursuit of Additional Value[OL].(2009.10)[2011.5.28]http://www.dtf.vic.gov.au/CA25713E0002EF43/pages/project-alliancing.

[4]The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of America(CMAA).Managing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OL].(2010.10)[2011.5.28]http://cmaanet.org/.

[5]Chris Noble.Can project alliancing agreements change the way we build?[J].Journal of Architectural Record.2007,(7):16-23.

[6]U.S.Gener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GSA).Partnering[OL].(2010.10.20)[2011.05.11]http://www.gsa.gov/portal/content/100822.

[7]The Department of Treasury and Finance.Victorian Policy for Alliance Contracting[OL].(2010.07)[2011.05.11]http://www.dtf.vic.gov.au/CA25713E0002EF43/pages/project-alliancing.

[8]The Associated General Contractors of America(AGC).IPD for Public and Private Owners[OL].(2010.01)[2011.06.10]http://www.agc.org/.

[9]The Associated General Contractors of America(AGC).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First Principles for Owners and Teams[OL].(2007.07)[2011.04.07]http://www.agc.org/.

[10]Amy C .Edmondson,Faaiza Rashid.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at Autodesk,Inc.(C)[J].Journal of Harvard business school.2009,(9):29-37.

[11]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A Guide[OL].(2007.9)[2011.03.08]http://www.msaipd.com/IPD_Guide_2007.pdf.

[12]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IPD)Family,Contract Documents[OL].(2010.08)[2011.03.08]http://www.aia.org/index.htm.

[13]Jilei Wang.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Achieving Relational Contracting through Traditional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s[D/OL].(2008.07.14)[2011.05.06]http://etd.ohiolink.edu/view.cgi/WANG%20JILEI.pdf?ucin1218820957.

[14]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AIA C191-2009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OL].(2011.02.09)[2011.05.08]http://www.aia.org/index.htm.

[15]The Associated General Contractors of America(AGC).ConsensusDOCS 300 Guidebook[OL].(2011.07)[2011.08.08]http://www.agc.org/.

[16]Kermanshachi.US multi-party standard partnering contract for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J].Journal of Masters Abstracts International.2010,48(6):174-185.

[17]U.S.General Service Administration(GSA).3D-4D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OL].(2011.03)[2011.05.08]http://www.gsa.gov/portal/category/21062.

[18]National Institute of Building Science.National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Standard[OL].[2011.09.03]http://www.wbdg.org/bim/nbims.php.

[19]Chuck Eastman,Paul Teicholz,Rafael Sacks,Kathleen Liston.BIM Handbook[OL].[2011.09.03]http://books.google.com/books?id=IioygN0nYzMC&hl=zh-CN.

[20]Fish,Amanda.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the obstacles of implementation[OL].(2011.05)[2011.08.08]http://krex.k-state.edu/dspace/handle/2097/8554.

[21]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2008AIA Documents Advance the Use of BIM and IPD[OL].(2008.06)[2011.05.08]http://www.aia.org/index.htm.

[22]The Associated General Contractors of America(AGC).Contracts Catalog[OL].(2011.07)[2011.09.03]http://www.agc.org/.

[23]Nadine M.Leonidas.Integrated-Project-Delivery Boosters Ignore Many Flashing Red Lights[J].Journal of Engineering News-Record(ENR).2010,264(14):22-24.

[24]Reza Ghassemi.Transitioning to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Potential barriers and lessons learned[J].Journal of Lean Construction Journal.2011,(1):32-52.

[25]Islam.H.El-adaway.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Case Study Guidelines for Drafting Partnering Contract[J].Journal of Legal Affairs and Dispute Resolution in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2010,2(4):248-254.

[26]Stephen A.Hilger.The Legal Worries Raised by IPD[J].Journal of Engineering News-Record(ENR).2010,264(30):12-19.

[27]Pardis B.Pishdad.Integrating Multi-Party Contracting Risk Management(MPCRM)Model with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OL].(2010.08)[2011.08.08]http://itc.scix.net/data/works/att/w78-2010-44.pdf.

[28]Leentje Volker.architect participation in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the future mainspring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firms[J].Journal of Gest?o & Tecnologia de Projetos.2010,5(3):22-37.

[29]W.Nofera ,S.Korkmaz.,V.Miller.Innovative Features of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Shaping Project Team Communication.Proceedings of Engineering Project Organizations Conference,Estes Park[C].USA 2010.

[30]The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Crossing the IPD Chasm with BIM[OL].(2010.10)[2011.05.08]http://www.aia.org/index.htm.

[31]Franklin D.Lancaster.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Next-Generation BIM for Structural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2010 Structures Congress?2010 ASCE,Washington,DC[C].USA 2010.

[32]The Department of Treasury and Finance. The Practitioners'Guide to Alliance Contracting[OL].(2010.10.25)[2011.05.08]http://www.dtf.vic.gov.au/CA25713E0002EF43/pages/project-alliancing.

[33]Ryan E.Smith.Lean an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J].Journal of Lean Construction.2011,(1):1-16.

[34]Howard Mckew.INTEGRATED-Project Delivery.[J]Journal of Engineered Systems.2009,26(1):108-118.

[35]Guangbin Wang.Cooperation between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and Integrated Project Delivery Method Leads to Paradigm Shift of AEC Industry.Proceedings of the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and Service Science(MASS)[C].USA 2009.

猜你喜欢

参与方定义建筑
基于秘密分享的高效隐私保护四方机器学习方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绿色农房建设伙伴关系模式初探
涉及多参与方的系统及方法权利要求的撰写
基于IPD模式的项目参与方利益分配研究
成功的定义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修辞学的重大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