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古琉璃之探

2011-10-25金国明

检察风云 2011年6期
关键词:琉璃器物玻璃

文/金国明

中国古琉璃之探

文/金国明

“琉璃”一词作为外来语,源自西域的巴利文Veluriyam,又译“流離、壁流離、瑠璃”。中国古代称玻璃为“琉琳”、“流离”、“琉璃”,从南北朝开始,还有“颇黎”之称。根据《广雅》和《韵集》的记载,“琉璃”是用火烧的玻璃质珠子及其他一些透明物质的统称。

《世说新语》中所记的琉璃屏、琉璃器、琉璃碗以及《晋书崔洪传》中所说琉璃钟也已在安徽屯溪的西周墓以及湖南韶山春秋战国墓中出土。在汉墓中,碗、带勾、印章等玻璃器更是屡见不鲜。中国古代玻璃器(即古琉璃)是被视为权贵和财富的象征,在当时用琉璃器物来斗富争宠是显贵们的时尚,所以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和佛家七宝之一(金、银、琉璃、颇梨、砗渠、赤珠、玛瑙)。

唐·枫叶纹描金蓝色琉璃盘

晚唐·龙凤纹玻璃壁

战国·蜻蜓眼琉璃珠

唐·玻璃盏托(法门寺地宫)

琉璃烧造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人类发明的一种人造材料,又是古人创造的昂贵艺术品。

璀璨之光 追本溯源

最早的中国琉璃器记载在《楚辞》中,其中多处提到“陆离”一词,因此后人认为“陆离”即指“琉璃”。目前出土的多是琉璃小饰品,最早是商晚期琉璃珠,洛阳中州路西周墓出土绿色琉璃珠,宝鸡出土上千颗琉璃珠、琉璃管。战国时期已经能制作大件琉璃器,在长沙楚墓出土最多,有琉璃壁剑饰、琉璃印章等。这些琉璃器多为仿玉器,作为玉的代用品,其色彩雅丽,有乳白、米黄、浅绿、深绿等,器物规整呈半透明状,达到高古琉璃较高水平。

中国古代的琉璃源于西亚 、地中海等地的玻璃器,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所处的两河流域上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两河文明的发源地。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中,西亚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丝绸之路”由中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巴基斯坦再由西亚到欧洲。在公元前5世纪时期琉璃由西域(今新疆)传入我国。考古发现在西周墓葬中已有琉璃珠饰,如周原、扶风上宋北吕的西周墓葬等。但所发现的琉璃多为舶来品,具有浓郁的亚细亚风格。而公元前的青铜时代,活跃于中西文化的游牧民族有意无意地将可随身携带的琉璃饰物带进了中原地区,由此开始中国琉璃的制造之路。但遗憾的是,中国能制造出精美绝伦的青铜器与陶瓷,却屡屡在琉璃器物的制造中失败,因为工匠们始终掌握不了制造琉璃的技术工艺,使得中国琉璃制造业远远落后于西亚、地中海等发源地区。

皇家御用 各代争艳

上海的硅酸盐研究所就曾多次研究分析过古琉璃的成分构造,多以高铅、钠、钾、钠钙等化学成分组成,熔点在1300℃左右。自北魏开始,因古琉璃一直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所以配方也较混乱,以致制造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琉璃品。加之产量低,不能满足王公贵族、权力人士的需求,他们便选择依靠国外的贡品来弥补所需,足见琉璃之珍贵。直至唐代,在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成就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处在当时世界的强国行列。20世纪70年代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20件琉璃器。除一套中国茶具自产外,其余都为当时西方国家的朝贡之物。到了宋、辽、金、元时期,开始注重制造生活装饰用器,如簪、钗、耳饰、珠饰、镇纸、带板、花片、手镯、钮扣、葫芦瓶等等。色彩也开始绚丽,如蓝、绿、乳白、无色透明,少量有黄、赭、红、橙等色彩。琉璃加工工艺也逐渐精湛,然而产量却未见提高。宋元以降,玻璃器皿种类增多,用途与人民生活的关系更为密切。

在中国清代之前,中国玻璃统称“琉璃”,清代开始将玻璃称为“料器”,而清代被称为“琉璃”的均属琉璃瓦类的器物,这与中国古琉璃有天壤之别不可混淆。至宋元之前,中国琉璃是异常金贵的物件,其价值远远超过玉器及金银器。并且作为财富的象征成为王公贵族、达官显人的专有饰品,拥有琉璃器物是其显富摆阔的资本,这与琉璃器的来之不易、稀贵异常是分不开的。而明、清以来人们所说的琉璃是不透明的,据《明制》载,皇帝颁赐给状元的佩饰就是药玉,四品以上官员才有资格佩戴。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三代的中国琉璃真正达到了鼎盛时期。康熙三十五年,宫廷设立了皇家玻璃厂——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已能生产缠丝玻璃、套色雕刻玻璃及鼻烟壶等,都是世界玻璃艺术的珍品。料器(玻璃)的同一色彩可变幻出很多来,器物也逐渐复杂,可生产出水丞、鱼缸、笔筒、砚台、碗等。同时在乾隆六年(1741年),西方传教士纪文、汪执中,参与并指导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将金星玻璃烧制成功。金星玻璃制品的最大特点是以镂雕、圆雕器为主,多以写实风格作器物造型,题材丰富多样。其艺术特点是金光闪闪,富丽堂皇,具有浓重的宫廷色彩和皇家气息。雍正、乾隆时期更是繁荣之极,开始生产鼻烟壶、烟嘴、宣德炉、漏斗、瓶、罐、帽筒、手镯、碗、花插、首饰等,形制上有仿玛瑙、翡翠、古玉等。与此同时,除官方办玻璃厂外,民间也开始兴办私人作坊,玻璃生产中心在山东淄川县颜神镇(今博山县)、广州和北京。由此看来,清代已完全掌握了西方玻璃制造技术。由原来官方所垄断的琉璃器逐渐向民间流传开来,当然官方所制的料器仍然价值不菲。今天清代的玻璃料器在国外的拍卖场上屡屡以高价位夺人眼球。如今,清三代的琉璃碗、鼻烟壶、套料小瓶等器都曾以十几万港币的价码成交。

唐·琉璃盘口瓶(陕西法门寺地宫出土)

琉璃在我国出现比西方约晚一千年,约产生于西周时期。古代琉璃器的收藏,在国内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

收藏琉璃 慧眼识真

我鉴藏古代琉璃数十年,曾在2003年碰到一件仿品。那是件出自山东直径10厘米左右的“西汉”琉璃璧,通体蓝色,正反两面都有谷纹,并刻有两条蟠螭纹饰,粗看也为之迷惑。然再仔细推敲,竟原形毕露:第一,蓝色是用透明的底胶加天然石粉混拌一起后涂在新仿的无色透明的琉璃璧表层上;第二,西汉谷纹有一定的造型规律,而这件琉璃璧的谷纹显得无规律可循,是随意点刻在模具上翻铸的;第三,最大的漏洞是真正的琉璃璧应该仅单面有纹饰,因为当时的琉璃工艺是采用模铸脱蜡法浇注而成,不可能双面成形。2009年在土耳其的古玩店中看了几件琉璃瓶,店主说是公元前的,我仔细看了几次觉得有疑问就没下手,其仿制水平很高。而新疆若羌瓦石硖元代玻璃作坊遗址和山东博山元明初玻璃作坊遗址,是迄今在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作坊。新中国成立后,山东博山的玻璃作坊都曾仿过古琉璃,所以鉴赏琉璃需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专业知识、锐利的眼光和平和的心态与禀赋才能驾驭。

当今中国,古琉璃收藏仍属冷门,但爱好琉璃的大有人在,需提醒的是鉴别古琉璃千万不要被所谓“皮壳包浆”迷惑了双眼。特别是皮壳重的琉璃物件就更要当心,我认为古琉璃的皮壳并不太重,这要看出土的地域而定,一定要知晓它的出处,心中留疑问,多比较,真器要上手研究才有收获。既然古代琉璃在当时就是很珍贵的物件,那么藏家手上的大件琉璃品就更要谨慎甄别了,不要被卖家的故事所迷惑。有时我在网上也看些关于古琉璃的帖子,新多旧少矣!地摊上更是不堪入目,说明当下收藏琉璃的人士开始多起来,许多作伪手段也层出不穷。我常说:“古琉璃器大多是‘生坑’,传世不多,十墓难出一件,而聚难散易,收藏要讲缘分与悟性。”

编辑:沈海晨 haichenwowo@163.com

《上海工艺美术》杂志特约供稿

猜你喜欢

琉璃器物玻璃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听古器物讲“孝文化”
恣意浪漫的楚国器物
法门寺里的琉璃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大山深处是琉璃
八角琉璃井
我不是玻璃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