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理入党的故事
2011-10-25灵霞
赵树理入党的故事
被誉为“民族化、大众化文学圣手”的赵树理曾是个虔诚的佛教徒,他原名赵树礼,字齐民,1906年9月24日出生于山西沁水县尉迟村的一户中农家庭。他的祖父是“三教圣道会”成员,父亲热衷于阴阳八卦,母亲及外祖父一家都信奉“清茶教”。童年的赵树理受家庭影响,不仅相信鬼神、相信因果报应,而且不吃肉,不敢用有字的纸当手纸。那么,他是怎样从封建宗法的观念中走出来的?又是怎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呢?
1925年8月,赵树理考入山西省立第四师范(校址在长治城内南街,今长治第一中学)第19班学习。
在赵树理入省四师前后,山西的政治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1924年春,高君宇受李大钊的指派回山西建党,成立了党小组。夏秋之交,中共太原支部正式建立。嗣后,周玉麟来到长治发展共产党地方组织,并于1926年春在长治四中建立党小组。
赵树理到长治四师后,仍然遵守着祖父教给他的那些宗教道德格言,仍然继续礼读江希张的《四书白话解》。但很快,与15班同学王春的相识,使他的思想受到了很大冲击,并开始接受新思想。
王春是阳城县四侯村人,1951年12月30日因患肝癌在北京逝世,年仅44岁。王春曾任《工人日报》社社长,工人出版社副社长兼总编辑。那时赵树理任工人出版社社长,但只挂个名,不管社务,王春病故后,赵树理也不再是社长了。
据赵树理说,王春是他的启蒙老师。刚进师范学校读书的赵树理,迷信,不吃肉,敬惜字纸,常把带字的纸收起,烧成灰,撒到河中,王春见状就开始教育他,并向他介绍了梁启超的《饮冰室文集》。赵树理如获至宝,立即向同班同学常文郁推荐。常文郁有“独立性”,自从随王春找到读书的门径之后,便自己找书读;而赵树理,每读一书,都要由王春推荐。他那时读得较多的,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林纾、陈独秀和胡适等人的著作或翻译作品。他自己不作鉴别,只要是王春介绍的,他一定找来读。在他的眼里,王春是先生。“王先生”,这便是赵树理对王春的敬称。
王春对赵树理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在王春的启发、帮助下,赵树理原来的唯心主义思想彻底动摇,是王春打垮了他的“江神童”思想。如前所说,这个时期赵树理读的书很杂,同时可以接受互相矛盾的书——例如对科学与玄学的东西,他可以兼收并蓄,而在思想上起主导作用的,主要还是反礼教、反玄学的那些学说。
1926年初夏,赵树理开始较多地接触新文学。他爱读鲁迅、郭沫若、成仿吾、郑振铎等人的作品和《小说月报》、《文学周刊》等杂志。也就在这个时候,他与史纪言、杨蕉圃等人的接触逐渐多起来,随即结为好友。
这一年秋天,赵树理认识了王中青,从此,两人的友谊一直保持下来,直到赵树理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王中青是长治捉马村人,当时名忠卿,别号荩臣,1926年夏天考入长治四师,编在第21班。王中青回忆说:“我是在1926年认识赵树理的,那时我们都在山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他比我高几个年级。初认识他时,感到这个人平易近人、说话幽默、富有风趣,是个很容易获得别人赞佩的人。他宿舍桌子上、床头上都散放着许多书,铺盖行李很简单,睡觉时把被子一摊开就睡了,起床后把被子往墙根一推,又把书摆开了。他喜欢读书,创造社、新月社的作品以及经、史、子、集他都读。所以,他也是一个博学的人。”1926年,正值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暑假以后,国民党长治市党部成立,常文郁首先加入了国民党,接着介绍王春、赵树理等十余人参加。
1927年初,常文郁联络了一些革命同志,以研究学术为名,成立了“晋山研究社”,之后又成立了农民讲习所,学员很快发展到90多人,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农民协会,以常文郁、常子善、常行先为首,领导农民开展反封建主义的斗争。有一天,常文郁送给赵树理一本《共产主义ABC》,让赵树理悄悄地读,并说他自己已经加入了共产党,同时嘱咐赵树理不要对任何人说。
同年4月,由常文郁、王春介绍,赵树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沁水籍第一名共产党员。
赵树理入党后,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在长治街头演讲、游行、写标语、画漫画。同时他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秘密发展党员。他选择了史纪言、王中青、杨蕉圃、郜鼎邱、霍启高等5人为培养对象,并推荐《东方杂志》的列宁专号等公开刊物让他们看,对他们进行“人格教育”。最后,他把霍启高介绍入党。霍启高是下一年级的学生,沁水县东乡人。
同年9月至10月之间,赵树理参加了组织四师全体学生驱逐校长姚用中的学潮。学潮起因是学校体育会算账时,发现王承(国民党员,四师体育会负责人)有贪污现象,同学们要求将他开除,而校方有意庇护,但因证据确凿,无法辩解,遂用投票方式解决,校方以为反对王承的只是少数人,结果绝大多数人对开除王承投了赞成票,进步学生取得了胜利。
王承被开除后,校方暗地进行调查,准备镇压学生,有人借机陷害与自己有隙的同学,闹得人心惶惶,个个自危。进步学生遂酝酿发动学潮,要将校长姚用中驱逐出校。
赵树理是这次驱姚学潮的策划者、领导者之一,也是《驱姚宣言》的执笔者之一。
姚用中担任四师校长期间,劣迹很多,学生意见很大,这次“驱姚运动”持续了一个月。1927年11月22日,新校长范郁如到任。在22日的欢迎会上,赵树理继新校长讲话和王春演讲后,也发表了讲话,表示新校长“给我们带来三种幸福”,希望这位毕业于北京大学的新校长能“开上党文化之先河”。
到此,“驱姚运动”取得了胜利。(灵 霞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