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怀与祭奠

2011-10-24祖克慰

椰城 2011年8期
关键词:纸钱伤员土匪

祖克慰

我是清明那天,来到塔寺的。在中国的版图上,塔寺是一个针尖般大小的地方,小得不能再小。我对塔寺,也很陌生,虽离县城十多公里,但我却并不知道,这块烙着红色记忆的地方。真正知道塔寺,与8座坟墓有关,在这里,埋葬着8位烈士。他们牺牲于1948年,距今整整63年。

清明总是与雨联系在一起的,也许是上天被人间的亲情感动,流下的伤感的泪水。我去塔寺那天,下着濛濛小雨,雨小得像雾,打在身上,没有感觉。凤凰山在雨雾里若隐若现,山野里的松树,葱郁的绿色,因为雾,显得凝重。山下的狮子河,绕着烈士陵园,缓缓地流淌,似无声的鸣咽。

路上行人稀少,三三两两的人,行走在山野里。他们面色凝重,手里大都掂着一个小篮子,里面放着一些上坟的纸钱、鞭炮,还有祭祀的食品。雨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停了,山野里,零零散散地飘起了袅袅烟雾,还有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清明,在豫西南乡村,是“鬼节”,还不到11点,上坟烧纸的乡民,就开始了对亲人的祭奠。

我走进陵园时,纸钱燃烧过后的余烟,满地的鞭炮纸屑,还有一束束摆放在烈士的墓前的鲜花,似乎在告诉我,这里刚刚有人来过。一位前来祭奠烈士的老人说:“今天清明节,乡村的党员干部、学生刚刚在这里举行过祭奠活动。那些鲜花是乡村党委、支部和学校送来的。这些刚刚燃烧过的纸钱,是村子里的人烧的。每年清明,人们都要来这里祭奠烈士,没有间断过”。

他们静静地长眠在这里,在远离故乡的一隅。八座凸起的坟包里,定格着他们年轻的生命。袁来牛,河北人,生前担任陈谢兵团四纵十三旅连长;王新元,河北人,生前担任陈谢兵团四纵十三旅排长。另外的六人,没有墓碑,生卒不详。也就是说,他们没有留下姓名,也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哪里人。但是,塔寺的乡亲们记住了他们,很多活着的人记住了他们,他们是军人,是我们的亲人,是为南阳解放战争牺牲的英雄!

我曾经也是军人,可我没有出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我是和平年代的军人,对战争没有什么概念。但我并不渴望战争,因为战争永远都是流血,充满着残酷的杀戮。我希望人民生活在和平的阳光下,伴着绿色和鲜花,呼吸着自由的空气。如果没有1947年的那场战争,长眠在塔寺的8位烈士,如今已是白发老人,儿孙绕膝,享受着天伦之乐。可他们却出生在那个年代,作为热血男儿,在国家危难之时,在人民需要用鲜血铺平和平的道路时,他们挺身而出,成为了捍卫和平的战士。

与我同来的文友乔阔告诉我:1947年11月,解放军陈(陈庚)谢(谢富治)兵团在“豫西牵牛”战斗中,四纵十三旅的140多名官兵负伤,被送到刚解放的南召县崔庄乡塔寺村后方医院第六所疗伤。当时国民党残余势力勾结当地土匪,烧杀抢掠,非常猖獗。在治疗期间,被国民党残匪发现,遭到土匪偷袭。连长袁来牛、排长王新元和其他5名战士当场殉难。有一位十七八岁的小战士,在与土匪搏斗中,被残忍地杀害,沉尸粮食庵西牛魔潭中。在这次土匪偷袭中,只有一个名叫程江的伤员,因外出解手幸免遇难。

伤员罹难的消息传到塔寺后,农会派16位民兵跋山涉水15公里,把8位伤员遗体抬回塔寺,为了防止土匪破坏烈士的坟墓,当地群众把烈士分别葬在塔寺村后坡。另有7位伤员,遭到土匪劫持,受伤的战士与土匪展开了搏斗,被土匪残忍地杀害在鲁山县境内。

在塔寺,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她叫冀发兰,当时30多岁,是村农会妇女主任,解放军后方医院第六所就设在她的家中。她天天为伤员煎药、洗衣、做饭,相互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8位殉难的烈士被运回后,就停放在她家。看着几天前还活生生的伤员,转眼之间,阴阳两隔,抱着烈士们的遗体,冀发兰嚎啕大哭,痛不欲生。

程江逃出土匪的魔掌后,摸索一天一夜才回到冀发兰家中。冀发兰与婆婆冒着生命危险,把他藏匿起来,在后墙掏个洞,以防不测。白天,婆媳俩轮流望风,晚上婆媳俩睡在床上,程江就睡在他们的床下。由于婆媳俩的掩护,土匪多次明查暗访,程江都安然无恙,直到伤愈归队。

那些久远的往事,那些清晰的记忆,让我感动。15位牺牲的烈士,他们为了祖国的解放,把鲜血洒在异乡的土地上,让我崇敬;冀发兰和她的婆婆,不顾生命安危,掩护子弟兵的深情厚谊,让我敬佩;塔寺纯朴善良的乡亲,他们怀着对烈士的崇敬之心,63年来,把烈士装在心中,用朴素的情感,缅怀英烈,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让我为他们自豪。

在烈士陵园,我见到了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他叫李松山,曾是塔寺村的干部。1973年,为了牺牲的烈士能够团聚,李松山多次到县里反映群众意愿,为烈士迁坟。在他的努力下,先后筹集300多元,买来木材,为烈士做了8副棺木,把烈士的坟茔合葬在风景秀美的凤凰山下。李松山自己出资购买了150棵柏树苗,植于烈士墓地,让烈士长眠于青山翠柏之中。

几十年一晃而逝,但塔寺的群众没有忘记烈士,对烈士的感情始终没有淡化。63年来,祭奠烈士英灵,一直没有间断。爷爷去世,还有父亲,父亲走了,还有儿子,一代接着一代。王保申、赵玉生、史玉甫、张天明、张天玉、杨成朝等等,一年又一年,他们用最原始、最朴素的感情,表达着对烈士的敬仰之情。

行走在塔寺村,我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真情,淳朴的乡风,朴实的话语,感动着我。一位姓王的老人说:“过去,咱山里穷,过年时,很多家买不起肉,但再穷也要买点纸钱、鞭炮、白酒,到烈士的坟上祭奠祭奠。”

是的,我们不能忘记,那些为南阳解放牺牲的烈士,他们是最可爱的人!我们同样不能忘记,塔寺村这些普通的村民,他们也是最可爱的人!

青山在,水长流,人已逝,情依旧。岁月更迭,流走的是时光,流不走的是真情。

63年的缅怀,63年的祭奠,告诉我们:时间可以掩埋鲜活的生命,但掩埋不了对英雄的一腔真情。

猜你喜欢

纸钱伤员土匪
父亲
我家的小土匪
纸钱炉
家有“小土匪”
军医教你战场上如何自救互救
有法子
土匪变成企业家
“土匪”蒙难记?
蓝色生命线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