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专业大学生目标取向、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

2011-10-24张继昌

浙江体育科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效能维度价值观

张继昌

(重庆聚奎中学,重庆 江 津402289)

0 前 言

自从帕森斯1908年开始进行科学的职业指导以来,职业指导已有一百年的历史。心理学家Betz和Hackett(1981)[1]最早把自我效能理论应用于职业心理学和职业咨询上,形成了职业自我效能感(career self-efficacy,CSE)的研究领域。到目前为止,Betz和Hackett以及他们的同事已经对这一领域中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

国外这方面的资料较为丰富,研究得比较深入。相比之下,我国在择业效能感领域的研究资料还十分匮乏,对该领域的研究很少。

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渗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正在酿成潜在的广泛性社会问题。因此,研究大学生择业心理,指导大学生合理就业,将有助于提高个体工作积极性,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也有利于社会稳定[2]。我国政府和学术界目前都较为关注个体就业问题。目前我国已有的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研究大多忽略的体育专业的大学生群体。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在较被动的地位,对他们的就业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3]。

有鉴于此,本文拟以我国体育专业大学生为对象,试图探索影响体育院校大学生择业的主观心理因素: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效能感、职业价值观、目标取向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他们的的职业指导提供心理学依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陕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河南大学体育学院、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随机整群抽取700名即将毕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5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优秀硕博论文、万方数据库,查阅近二十年国内外的相关资料,以了解已有研究成果及背景知识,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使用Betz和Taylor(1983)编制,龙燕梅(2003)[4]修订的择业效能感简式量表(CDMSE—Short For m)。该量表有25个题目,包含5个维度分别为:自我评价、信息收集、目标筛选、制定计划、问题解决五个方面。此择业效能感量表具有较高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其信度系数分别为0.895和0.851。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按照“根本没有信心”、“有很少信心”、“有中等程度信心”“有较多信心”“完全有信心”5个等级进行评价,分别给予1分~5分,各个题目分值相加即为总分。本次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即克隆巴赫(Crao mbach)α系数为0.9213。

使用徐方忠[5]对Button目标倾向问卷修订的目标倾向量表。其中,成绩目标倾向(PG)项目:1,3,5,7,9,11;学习目标倾向(LG)项目:2,4,6,8,10,12。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按照“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一般”、“比较不符合”、“完全不符合”5个等级进行评价,分别给予5分~1分,对被试的得分进行分类统计,取高分确定被试的目标取向类型,并分组。本次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即克隆巴赫(Craombach)α系数为0.7101。

使用凌文辁等[6]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其中,声望地位因素(Fl)项目:5,6,12,14,15,19,20,21,22;保健因素(F2)项目:1,2,3,8,9,13;自我发展因素(F3)项目:4,7,10,11,16,17,18。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按照“最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最不重要”5个等级进行评定,分别给子5分~1分,对被试的回答进行统计。本次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即克隆巴赫(Crao mbach)α系数为0.7802。

1.2.3 施测程序。以各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主试为研究者本人或经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整个测试严格按照标准化程序进行,由主试和助手在课堂上发放问卷,要求被试严格按照要求当场独立完成问卷,当场收回并剔除无效问卷。问卷施测时间为2009年3月至4月。

1.2.4 数据统计法。全部数据均用统计软件包SPSS12.O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总体特点

由表1可以看出,就体育专业大学生自身而言,在收集信息和目标筛选上得分较低;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总体得分低于非体育院校大学生,且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就各维度而言,除制定计划维度外,体育院校在其它各维度的得分均低于非体育院校,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1 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对比分析(M士SD)

2.2 体育专业大学生目标取向上的总体特点

对目标取向的学习目标和成绩目标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见表2):成绩目标与学习目标的差异非常显著(t=16.421,P<0.01)。这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面对职业选择时,对成就目标选取的是成绩目标取向。

表2 体育专业大学生目标取向的t检验(M士SD)

2.3 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均值差异t检验

由表3可以看出,声望因素与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低于后者。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注重发展和保健因素,且两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关注程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声望地位因素。

表3 职业价值观个维度的均值差异t检验

2.4 择业效能感与目标取向的相关分析

由表4中可以看出,成绩目标取向与择业效能感之间的不存在显著相关。学习目标取向与择业效能感各维度间均存在非常显著的负相关,P<0.01。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目标取向得分越高,其择业效能感的得分就越低。即越趋向于学习目标取向的学生的择业效能感越低。

表4 择业效能感与目标取向之间的相关(n=545)

2.5 择业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之间的相关

表5结果表明,职业价值观的各因素与择业效能感的各因素均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P<0.01。表明声望因素得分越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我评价水平越高,收集、掌握的就业信息越多,对职业的选择越明确,有更明确的职业目标,制定计划的能力就越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同样,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的得分越高,其择业效能感也越高。这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关系密切。

表5 择业效能感与职业价值观之间的相关(n=545)

2.6 职业价值观与目标取向之间的相关

从表6可以看出,目标取向与职业价值观的相关系数不大,但有些相关是显著性的;成绩目标取向与职业价值观的声望因素和保健因素存在非常显著性负相关,P<0.01。学习目标取向与职业价值观的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存在非常显著性负相关,P<0.01。

表6 职业价值观与目标取向之间的相关(n=545)

2.7 目标取向和职业价值观及人口学变量对择业效能感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探讨目标取向、职业价值观及人口学变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影响,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以目标取向、职业价值观各维度为自变量,运用逐步回归(Step wise)分析法进一步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7),结果表明有6个变量进入了回归方程,这6个变量共可以解释择业效能感的28.2℅的变异量。按照他们对择业效能感预测的大小排列:发展因素可解释19.3%的变异量;学习目标取向可解释2.1%的变异量;性别可解释1.9%的变异量;母亲学历可解释2.3%的变异量;成绩目标取向可解释1.1%的变异量;父亲学历可解释0.6%的变异量。

表7 目标取向和职业价值观及人口学变量对择业效能感的标准回归系数(β)

3 分析讨论

3.1 学习目标取向与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负相关

说明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来说,越趋向于学习目标取向,其在择业时对各方面的能力就越显得信心不足。此结果与邰炜(2006)[7]的研究有很大差异,可能与体育专业的学生心理特点有关,学习目标取向的个体在择业时不够直面困难、勇于竞争。而成就目标取向越倾向于成就取向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就越具有参与意识与竞争精神,择业时活跃、乐观、信心十足,具有较高择业效能感。

3.2 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发展因素的相关系数最大

说明对于体育专业大学生来说,当他们对自己将来职业有更高的要求时,他们就会从各方面提高、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收集、掌握的就业信息的能力,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制定出更明确的职业计划,同时也提高了解决各种就业问题的能力。但职业价值观的各维度间也有差异,发展因素的相关系数较大。这与胡艳红(2003)[8]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其研究也认为职业价值观的发展因素与择业效能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唐钧(2001[9])认为,择业时注重自我实现和发展因素的大学生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对竞争的适应能力强,喜欢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的工作;第二、对所去单位比较了解,并倾向于选择制度建设、职位设置和工作量安排情况比较完善的单位,从而更好地实现其价值和追求发展前途;第三、就业准备充分,具有较强的进取心,善于学习。因而,这些人在择业时具有较高的择业效能感。通过了解大学毕业生在职业选择中对发展因素的重视情况,就可以预测大学生的择业效能感。

3.3 职业价值观与目标取向之间存在负相关

越趋向成绩目标取向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职业的声望要求就越低,对职业的保健方面的要求就越低;同样,越趋向学习目标取向的体育专业大学生,对职业的保健方面的要求就越低,对职业的发展方面的要求就越低。

本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目标取向、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有较为密切关系。择业效能感、目标取向、职业价值观都属于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它们在个体择业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上述分析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目标取向,职业价值

观对其择业效能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调整学习目标取向,培养良好的职业价值观,将有助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择业时正确的估计自己,充分的把握自己,调动就业时的主动性,收集有效职业信息,明确职业目标,合理规划职业项目,提高择业效能感,进而做出科学的职业决策行为。

[1] Betz,N.E&Hackett,G.(1981).The relationship of career-related self-efficacy expectations to perceived career options incollege wo men and men.Jour 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8:399-410

[2] 蒋阳飞.当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3] 戴俊.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7):386-390.

[4] 龙燕梅.大学生择业效能感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

[5] 徐方忠,朱祖祥.目标倾向测量及其绩效的关系[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0(2):1-5.

[6] 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1(3):342-348.

[7] 邰炜.高职高专学生择业效能感及其与目标取向、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

[8] 胡艳红.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因素分析及其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3.

[9] 唐钧.大学生择业影响因素分析[N].中国教育报,2001-06-13.

猜你喜欢

效能维度价值观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我的价值观
同时多层扩散成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效能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光的维度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