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水利、环境水利、城市水利完美结合的典范——云南省玉溪市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

2011-10-23王志荣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1年5期
关键词:两湖抚仙湖入湖

王志荣

(云南省玉溪市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建设管理局 云南玉溪 653100)

1 星云湖、抚仙湖简介

1.1 自然概况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玉溪市的澄江县、江川县和华宁县三县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02°39′~103°00′,北纬24°13′~24°46′。径流面积为675km2,多年平均入湖径流16092万m3,湖面面积212.5km2,最大水深155.2m,平均水深90.1m,为我国第二深淡水湖,湖岸线长88.2km,湖泊蓄水量200亿m3,透明度7.0m,现状水质为Ⅰ类,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星云湖位于玉溪市江川县境内,地理位置为东经102°45′~102°48′,北纬24°17′~24°23′。径流面积378km2,多年平均入湖径流8191万m3,湖面面积34.2km2,最大水深10m,平均水深7m,蓄水量2.02亿m3。现状水质劣Ⅴ类,蓝藻爆发频繁,多次发生水华,湖泊富营养化严重,达到中~富营养型,湖泊功能衰退老化过程加速。

抚仙湖、星云湖为滇中高原姐妹湖泊,星云湖为上游湖泊,两湖由一条长2.2km的隔河相连,多年平均星云湖向抚仙湖弃水4360万m3,两湖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

1.2 抚仙湖生态脆弱并面临着富营养化威胁

抚仙湖来水主要靠降雨补给,而地表径流入湖水质污染严重,90%的入湖污染物滞留于湖中,湖泊环境容量越来越小,生态系统极端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抚仙湖的富营养化正在加速发展,TN、TP指标已经达到Ⅱ类水质。进入九十年代之后,藻类大量繁殖,进入富营养化前期。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就现在人类的技术水平是无法将其治愈的。自1994年以来,湖水透明度以每年0.35m的平均速度下降。照此趋势发展下去,星云湖蓝藻水华爆发的悲剧必定在抚仙湖重演。因此,必须立即采取一切可能的有效措施来保护抚仙湖,防止进一步的污染和富营养化。

1.3 星云湖水质污染是抚仙湖的心腹之患

近年来,星云湖水质污染和富营养化发展迅速,水质已经达到劣Ⅴ类,并发生了严重的蓝藻水华,湖水透明度降低到小于1.0m。据抚仙湖9条主要河流入湖污染负荷的监测结果,隔河平均每年向抚仙湖输入的TN、TP、CODCr数量分别占9条主要河流入湖污染总负荷的17.0%、13.4%和37.3%。并且,隔河泄水主要集中在雨季、大量蓝藻和营养盐随水流涌入抚仙湖,加重了抚仙湖南部的水质污染,加速了富营养化发展,有引发抚仙湖蓝藻水华的危险性。

种种迹象表明,星云湖已成为抚仙湖主要污染源之一。由于抚仙湖是一个断层陷落湖泊,蓄水量大,水源补给少,换水理论测算周期长达167年。可谓一朝污染,百年难清。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玉溪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决定实施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抢救性保护抚仙湖。

2 出流改道工程简介

出流改道工程是经国家发改委、原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联合审批的地方重点工程,它是集水利、环保、城建规划于一体的基础性工程。出流改道工程第一目标任务就是保护抚仙湖,使星云湖水通过出流改道工程流向玉溪大河而不再流入抚仙湖;第二目标任务是实现抚仙湖水倒流星云湖,对星云湖水进行稀释和置换,逐步改善其水环境;第三目标任务是向玉溪市中心城区提供水源。工程总投资3.75亿元,于2003年11月开工建设,2007年12月建成通水。工程运行状况良好。

出流改道工程为Ⅲ等中型工程。湖泊设计洪水标准为20年一遇,校核湖泊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工程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工程进水口设在星云湖西南岸的下大河咀村,工程按承担任务的不同分为水利工程和环境工程两部分,水利工程包括引水工程 (含进口明渠及闸室段、暗渠段、顶管段、隧洞段、出口暗渠、明渠及出口闸室段工程)和旁通泄水道工程 (含进口明渠段、隧洞段、出口明渠段及南大沟改造工程),环境工程包括进口挺水植物带 (60亩)和九溪人工湿地 (400亩),环境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引入玉溪的星水进行生物净化处理。整个工程引水线路全长23.45km,设计引水流量9.2m3/s。

3 出流改道工程对两湖生态建设与保护的重要作用

3.1 抚仙湖、星云湖水质前后对比分析

出流改道工程建成通水后,星云湖水就再没流向抚仙湖,相反抚仙湖水实现倒流星云湖,玉溪市环境监测站对两湖水质进行跟踪监测,结果列于表一和表二。根据星云湖2007年至2009年一季度同期监测数据对比分析,总磷下降66.2%,总氮下降17.7%,高锰酸盐数上升9.8%,透明度上升19cm,富营养化程度保持稳定,水质已遏制住了继续恶化的趋势并由劣Ⅴ转为Ⅴ类。根据抚仙湖2007年至2009年三个监测站点三年的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孤山站 (代表湖心)仍然保持Ⅰ类水质,透明度有所上升,隔河站 (代表西南边)由原来的Ⅱ类水质上升为Ⅰ类水质,海口站 (代表东北边)水质仍然为原来的Ⅱ类水质,但富营养化指数显著下降,由中营养转为贫营养。

3.2 出流改道工程对两湖保护、治理的成效卓著

出流改道工程自2007年12月26日通水以来,两湖实现联合调度,星云湖水就再没有流向抚仙湖。2008年5月20日抚仙湖水实现倒流星云湖,抚仙湖至今已有近7000万m3Ⅰ类水流至星云湖。星云湖水质已有明显好转,总体由原来的劣Ⅴ类转变为Ⅴ类,东北边水域已转化为Ⅳ类。抚仙湖隔河口水域水质已由原来的Ⅱ类水质转化为Ⅰ类,保证了抚仙湖Ⅰ类水质的总体目标。

十多年来当地党委政府对抚仙湖的保护和星云湖的治理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采取了多种综合治理措施,但收效不太明显,日益恶化的星云湖水让当地人民群众苦不堪言,眼看着抚仙湖的Ⅰ类水质已将不保,让当地干部群众忧心如焚。出流改道工程建成通水以来,既抢救性保护了抚仙湖,又有效地改善星云湖水环境。对抚仙湖流域生物多样性及自然生态的保护至关重要,对星云湖的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4 出流改道工程对玉溪市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作用

玉溪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确立了生态立市发展战略,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玉溪市的生态建设特色在水、灵气在水。出流改道工程的建成,两湖之水源源不断流向玉溪城,玉溪中心城区溪流、喷泉、瀑布、人工湖相继建成,整个城市富有了灵气和魅力,“碧玉清溪”因此而名副其实。依托出流改道工程建设,玉溪市政府加大投入,相继建成发出流改道进水口、出口生态公园,九溪人湿地生态公园,玉溪真正成了天人和谐的生态城市,充分体现了调水兴城的城市经营管理理念。玉溪因此被评为全国 “十佳生态休闲宜居城市”之一。

出流改道工程的建成,为玉溪市的生态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水资源基础,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推动了城市化进程,带动了周边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以出流改道出水口生态公园旁的山水佳园为例,出流改道工程建成之前,房价仅为2200元/m2,出流改道出口生态公园建成后,该片区房价迅速飚升至5500元/m2。由于玉溪生态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玉溪城市的品味,扩大了影响和声誉,同时也提升了玉溪在未来区域经济竞争与合作中的地位。

以坚实的水资源为基础,玉溪城市发展迅猛,中心城区面积由6年前的16.4km2扩大到24km2,为玉溪未来发展成为50万人口的城市打下了基础,搭起了构架。同时带动了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5 实现了水资源的联合调度

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竣工通水后,玉溪市实现了两湖一库 (抚仙湖、星云湖和东风水库)联合调度的战略决策,成功解决了玉溪市水资源丰富但在时空上分布不均的难题,为玉溪市中心城区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战略水资源。实现了玉溪人引两湖之水纵灌千里沃野的夙愿。两湖之水通过出流改道工程途经澄江县、江川县、红塔区、峨山县、通海县重回南盘江,迂回曲折150km,形成了一个3000km2湖泊生态流域,为五县区的水资源联合调度、防汛抗旱提高了保障,这是一个惠及五县区百万人口、百万农田的千秋工程。

2009、2010年东风水库因除险加固工程上马而放空,两湖之水通过出流改道工程源源不断的流入玉溪,替代了东风水库50000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及玉溪市工业用水,在此期间,玉溪市正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由于出流改道工程的建成,实现了区域性水资源联合调度,因此,玉溪市没有造成水荒和影响工农业正常生产,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图1 出流改道出口瀑布

图2 出水口生态公园

表1 星云湖2007~2009年同期水质对比表

表2 抚仙湖近三年水质监测对比表 (单位:mg/L)

猜你喜欢

两湖抚仙湖入湖
环洱海主要入湖河流水质特征及入湖污染负荷估算
太湖TN、TP、蓝藻生物量变化趋势
抚仙湖,万顷平湖一鉴清
“两湖”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时空变化特征
抚仙湖恋歌
走进抚仙湖
入湖河口湿地恢复与重建规划设计初探——以资兴市兴宁河入湖河口湿地为例
云南省抚仙湖流域水权制度建设研究
滇池入湖河流磷负荷时空变化及形态组成贡献*
两湖文学:作为整体感觉文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