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的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2011-10-23瞿向东

当代贵州 2011年9期
关键词:留人家风文化

■ 文/瞿向东

健康的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

■ 文/瞿向东

判断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不是健康有效,只要看一看是不是该企业大部分员工共同认可,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

作者(前右一)陪同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栗战书在中铝贵州分公司调研。(肖春生/摄)

何谓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与国企熟悉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何区别又有何联系?这是应该搞清楚弄明白的。否则,企业文化建设就难以找准方向。

企业文化属于经济文化范畴,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政治文化的范畴。计划经济时期,文化对企业人员的影响,是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形成的有效地影响人的行为的政治文化工作方式,它有利于党内的思想统一,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自然而然的就成为影响企业人员行为的文化影响方式。

文化对人的影响呈多样性,既有严肃的政治文化,也有轻松的休闲文化,既有指导人做出判断的世界观价值观文化,也有逗乐忽悠的娱乐文化。有学者定义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绝大多数员工共同认可并深刻的影响着该企业员工行为的价值观,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该企业产品的消费者的行为,就是该企业的企业文化。

因此,判断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是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只要看一看是不是该企业大部分员工共同认可,并深刻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就完全确定了。

企业文化是最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

计划经济时期影响企业人员行为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唯一的政治文化影响力量。改革开放后,在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企业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是提出“质量第一”的理念,让习惯于“政治第一”的企业感到新鲜;更有人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让人真正感受到经济文化的震撼力。随着,企业“效益第一”成为目标管理的核心指标,经济承包制,经济责任制,满负荷工作法以及市场模拟目标法等等,进入二十一世纪,社会责任的意识在企业逐步推开,安全环保,职业健康以及社区和谐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得到极大地强化。

这些变迁,本质上是企业文化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表现。今天,在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环境氛围中,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旗帜鲜明的提出来,否则,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就没有文化支撑,将难以持久。

市场竞争条件下,什么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讨论太多。资源和技术就无需多说了,人才则是更加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企业要有能干的人才,才会获得有竞争力的资源,维持资源垄断地位;才会在技术上不断创新,维持技术的垄断。然而,如何能够吸引人才,如何能够留住人才,如何在企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这就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所以,健康的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最深层次的核心竞争力。

中铝公司提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人才策略,其“待遇留人”是基础,但仅满足于此而留下来的只是普通低端人才;“感情留人”是不可靠的,因为感情难以制度化,制度化的感情不是发自内心的,开明的领导一旦离开,感情也就没了;只有“事业留人”才是在待遇留人基础上,能够留住高端人才的办法。而要实现“事业留人”,企业必须有事业、有愿景、有希望、有鲜明的价值观,才能留住趣味相投的高端人才。只有在企业内形成尊重技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而且氛围是用制度来保证的,才会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企业都客观的存在自己的企业文化,因为,实际存在着大部分员工共同认可并影响其行为的价值判断。对已经存在的企业而言,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解不是建立,而应该是归纳完善,不是精心打造而是真实提炼,因为企业文化说到底是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是客观存在。精神需求上的提高必须建立在物质积累提高的基础上,这才可能使大多数人的精神需求真正提高,离开这个基础,任何精心打造的高大全的所谓企业文化,都超出了企业文化的范畴,而进入企业领导人自娱自乐的忽悠文化的范畴。

企业要有健康企业文化支撑

企业文化是个性文化,每家企业的文化都有所不同,企业文化犹如家风。只要稍微关注一下近代中国,就不难发现一些大家族,人才辈出让人惊诧,如曾家(曾国藩家族),袁家(袁世凯家族)以及宋家(宋庆龄家族)等等。这些大家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有家族成员共同认可并严格遵循的家风。我去过云南红河州的建水县,张家大院是该县明清建筑保存较好的旅游景点,除此之外,张家的“忍”字家风令人赞叹,“一勤世上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勤”和“忍”两字,让张家这个外来族群,不仅在异地生存下来,而且家族兴旺发达,出过将军和文臣。在外勤快,在家忍耐,家族必然兴旺。这个家风很有道理,因为在外勤快才有机会;在家忍耐则是因为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的地方。很多人不懂这内外的差异,家中不和请外人评理,确实荒唐。同理,一个企业要成为“百年老店”,也必须有一个健康的企业文化支撑。为什么企业长青困难,为什么千家万户难以出大家族,就是没有好的“家风”所致。

作者(前左一)陪同副省长孙国强在贵铝调研。(肖春生/摄)

看过曾国藩家书,自然就会与管理大师德鲁克联系。家书对家庭的不同成员,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做什么,第二件事做什么,直到晚上上床休息前要做的事情,都做了详细的安排,而且对每件事情做到什么程度也做了详细的规定,这不就是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时间管理的内容吗?这种对时间的有效利用的习惯的养成,不就是培养人才最关键的因素吗?古人韩愈说:“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和“思”是“精”和“成”的原因。所有人降生到人世,差异确实存在,但差异不是很大。现实中人类生活如此之大的差异,主要还是出生以后的因素造成,比如关乎身体健康的差异(吃住穿的差异),受教育的差异,机会的差异等等。正是存在如此大的差异,家庭如何面对,不同的家风就形成了。大家族家风比较共性的东西,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美德,如忠孝俭朴、谦让诚实、勤学勤思等等。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家风是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适者生存是家风必须遵循的法则;同理,企业文化也应该是适者生存法则的产物,离开这一法则的文化现象和行为,都不是企业文化。家风源于家教,家教是否有效在于家长的身体力行,有效的家教,在家风的形成和维持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一把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教育应该成为管理的主要内容,让员工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执行,同时干部身体力行做表率,是提高企业执行力的最有效的措施。

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

适者生存法则的意义,就是企业文化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随环境的改变而变化。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适应市场经济的环境,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实质就是要调整和保持好企业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共赢状态(顾客,员工,供应商,银行,社区,政府和股东)。

“人是会思考的动物”,除了生存本能的需求外,人的大部分需求都是精神上的文化上的需求。精神上无家可归是最悲哀的事情,精神家园建设是人类个体生命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人与人之所以不同的标志。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有利于生命个体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企业文化则有利于工作在企业的生命个体,践行与自己所持价值观相同的企业价值,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总之,企业文化是符合人性的,企业文化由顾客的价值取向引导,进而提升产品的文化内涵,争取顾客的认同,反过来再去引导消费的方向,由此循环往复,不断升华。企业内员工的价值共识是凝聚人心的真实基础,员工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渐进性把握,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推进符合人性的,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企业文化建设。

(作者系中国铝业贵州分公司总经理 编辑/霍庆涛)

猜你喜欢

留人家风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浅谈科技馆人才队伍建设
谁远谁近?
引才难留人难 西部高校如何突围
家风伴我成长
谈留住人才的第四渠道
百家姓看“家风”
百家姓看;家风
他留人丧葬习俗文化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