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研究
2011-10-21盛蕾
盛蕾
摘要:高校担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功能。而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和特色,应该与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关系更加紧密。如何根据学校的实际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求做好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前提是要理清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
關键词:高职高专;科技创新;服务地方;原则;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一、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形式
高职高专院校如何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开展科技创新,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并在服务中使自己得到发展和提高,是当前地方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内知识积累、创造与传播的主体,是原始性创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与平台,是科学精神、科学道德以及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加强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主动融入地方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服务地方工作,是学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是学校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改革完善办学模式与运行机制,提升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只有切实提高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之中,才能将学校的人才、智力和科技优势转变为地方产业竞争优势、文化发展优势,从根本上促进地方社会的发展;才能更进一步彰显办学特色,增强办学优势,赢得地方的尊重和支持,促进与地方的共同发展。因此,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建设高水平大学与科技创新、服务地方的辩证关系。开展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过程,既是学校参与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高职高专院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过程,更是高职高专院校争取地方和社会支持的过程。要进一步明确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理念,积极参加各种为地方发展服务的活动。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着力在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抓好学科专业链与产业链的对接、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需求的对接、科技项目与支柱产业的对接,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高职高专院校服务地方有多种层次、多种形式,但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思想支撑。人才支撑主要体现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创办体现地方特色的学科和专业,为地方培养和输送不同层次的专业人才,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基础;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办学,通过各种类型与层次的培训班、函授班、短期班、远程班、辅导班等,培训党政、技术、教育、文化、卫生、家政等各类人员。技术支撑主要体现为根据社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推广科技成果和进行技术转让,提供技术资料、信息和咨询服务等。文化支撑主要体现为对先进文化的生产、引进、传播、引领作用,即充分发挥地方高校在道德、知识、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不断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入社会,在理论创新、文化繁荣、科学发现等各个领域积极思考、大胆突破,从更高的层次上推动地方文化建设。思想支撑主要体现为“思想库”的作用,即努力成为新思想、新观念的倡导者、传播者,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动力。
二、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根据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与特色,高职高专院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坚持党和国家教育科技发展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及社会发展中的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升学校的学术竞争力、社会影响力为目标,以科技创新平台为载体,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决策咨询、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科技支撑和产业服务,推动学校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高校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培育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科技资源向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创新群体倾斜。
2.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求真务实,勇于攀登。围绕重点目标和重点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形成优势与特色。
3.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自然科学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协调发展的原则。重视基础研究,突出应用研究,强化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走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创新之路。
4.坚持科研教学互动的原则。围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总目标,创新机制,整合资源,逐步形成教学、科研互促互动的良性发展态势。
5.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的开放办学理念,密切关注地方经济、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的新模式、新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产业、学校和科研单位四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科技创新与服务地方工作的目标
(一)构建科技平台,为地方发展提供科技支持服务
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优化学科结构,强化建设一批对地方发展具有重大推动和支撑作用的优势学科、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以应用型学科群和科技成果为依托,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努力打造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科技服务平台,通过跟踪服务等形式,完善服务机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积极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按照“学校主动、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资源共享、全面合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全面对接战略合作关系,并积极拓宽合作领域,不断完善方式,在政策咨询、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骨干教师培养培训、智力引进等领域展开全方位的合作。大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要力求实效,努力推进双方合作持久稳定深入地发展,逐步实现校地、校企的共惠共赢和共同发展。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发展提供人才服务
要根据地方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紧缺行业的需求,及时调整现有的传统学科与专业,积极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专业。要以地方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探索订单式培养、联合培养、委托培养等人才培养模式。强化继续教育和培养培训,面向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开展经济、管理、法律、外语、计算机等专业领域的成人在职教育、脱产教育,开设公务员培训、外语培训、干部教育培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技能证书培训等培训项目,大力培养在职高级人才。做实一批产学研战略联盟,做强一批创新服务团队,做大一批科技创新项目,让更多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通过专利许可、技术转让、产品开发、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一步提高高校对地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通过创新发展,使彰显学校学术实力的主要学术指标明显提升。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实现“三个重要突破、四个明显提高”。即:集聚创新人才有重要突破,产出科技成果有重要突破,创新体制机制有重要突破;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产学研结合和服务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明显提高,成果转化和培育创新型产业能力明显提高。
(三)开展地方发展研究,为地方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的重点工作,认真完成地方政府交办的重大科研任务,主动申请和承担地方政府的调研项目。与政府合作建立研究机构,与政府合作办学,与政府合作承担重大项目。结合学校优势学科领域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组织各研究领域的专家,就学校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开展整体性发展研究,并跟踪研究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定位、战略发展方向和重点,针对的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态势,组织一批重点研究课题,适时提报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分析研究报告,为推进地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献计献策,努力成为地方政府的“智力源”、“咨询部”。
21世纪中叶,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强烈需求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只有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参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主动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服务,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职高专院校发展新路。
参考文献
[1]王章豹,徐枞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原则、指标、模型与方法[J].中国科技论坛,2005(3):55—59
[2]沈炯,谢永利.高校科技创新若干问题思考[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8):57-60
[3]程丽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综述[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7(5):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