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贫摘帽”:春枝发芽在山乡
——部分地区扶贫工作一瞥
2011-10-21霍庆涛
■ 文/本刊记者 霍庆涛
“减贫摘帽”:春枝发芽在山乡
——部分地区扶贫工作一瞥
■ 文/本刊记者 霍庆涛
编者按:对于长期处于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的贵州而言,“路”、“水”、“房”、“粮”这四大棘手难题正阻滞着“减贫摘帽”之路。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我省提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往下延伸”的要求,本刊采辑了一组来自乌蒙、武陵和苗岭等地乡镇扶贫创新故事,聆听黔中大地是如何从舒缓散淡的“田园牧歌”变奏为催人奋进的“进行曲”。
遵义市湄潭县核桃坝农家的新居宛如画境。(李乃华/摄)
贞丰党建扶贫:帮在点子上 扶在关键处
“今年的冬天很忙,天晴下雨都在干,算下来收入还可以,现在好多出去打工的娃儿都要回来发展养殖和种植了。”白层镇纳郎村二组群众韦成飞高兴地说道。
由省委组织部、省科协、贵州大学、省社保局、省工行等5家单位组成的贞丰工作队进驻革命老区贞丰县白层镇,工作队以一种党员干部观念不转变不放松、农民群众不脱贫不离开的干劲,加大对扶贫联系点的基层组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白层镇脱贫致富的进程。
贞丰工作队在实地察看、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扶贫项目规划(2010~2012 年)》及《2010年扶贫项目实施方案》,规划涉及总投资为5113.67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整合资金4113.67万元。
工作规划制定后,工作队积极协助县、镇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认真组织实施。一张张成绩单让你目不暇接:为白层镇农村精神文明活动中心示范点建设投入资金20 万元;协调团省委希望工程基金会支持,积极争取为白层镇新民小学和暗定小学教学楼建设资助40万元;协调省政协支持20.3万元用于白层镇纳扛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3万元用于白层镇民族文化建设;协调省国资委援助白层坡烂村抗旱救灾人畜饮水工程资金15万元;协调省农委解决《贞丰县2010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项目》资金100万元;协调省交通厅帮助贞丰县解决贞丰至望谟公路贞丰段水毁修复工程资金120万元……还整合和用好各级各部门的有关项目和资金,涉及项目23个,资金6200多万元。
为帮助贞丰县将“鲁花”、“七星”水库建设项目列入 2015 年前开工建设的贵州省水利水源工程实施范围,工作队和县水利部门有关负责人,多次深入鲁容乡鲁花村、珉谷镇,现场踏勘拟争取立项建设的鲁花水库、七星水库选址地,详细了解两个水库的成库条件和前期准备工作情况,多次向省水利厅争取支持。现“鲁花、“七星”水库建设工程已列入全省近期立项实施的建设规划,两个项目初估投资4.2 亿元,鲁花水库近期可望开工建设。
水城产业扶贫:因地制宜 稳步增收
乌蒙山区罗家坪子刚种上的成排核桃树苗旁,一位老人正顶着寒冷的山风在进行树苗管护。这位老人64岁,名叫范四文,石板箐村农民,儿子长期在外打工,他和老伴靠在10亩山地上种植包谷和洋芋维持生活。现在,范四文的10亩山地已全部种上了核桃树,5年后核桃树挂果,预计亩收入可达万元。
青松村和石板箐村的农民过去都只种包谷和洋芋,农民增收渠道狭窄。青松村位于两水公路线旁,农民人均年收入2500元左右,而地处大山里的石板箐村人均年收入仅1200元,而在1196元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就有450人。
2010年,水城党建扶贫工作队在实施产业化扶贫中,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集团帮扶,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的原则,瞄准玉舍乡的贫困山村,通过农业专家实地考察,因地制宜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调整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在有条件的村寨发展蔬菜种植,在山地发展核桃种植和特色养殖,以探索一条在贫困山区发展农业产业化,帮助农民实现可持续增收的路子。
水城党建扶贫工作队又来到玉舍乡走村串寨,深入调研,邀请农业专家实地调研作规划。据了解,2010年玉舍乡作为“集团帮扶,整乡推进,连片开发”的省直领导帮扶点,协调整合各项资金4000多万元,陆续投入农业产业化扶贫资金就达1300多万元,主要实施核桃、蔬菜、养羊等4项产业化扶贫项目。2010年冬季和2011年春季核桃种植面积1.2万亩,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全乡11个村,惠及农户3901户,受益农民16958人,占全乡农民的50%以上。
党建扶贫工作队队长、省农委副主任胡继承说:“农业的特点是‘三分种,七分管’。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产业稳步发展才有保障。”
“看准的事要一届接着一届干,坚持下去,我们这届工作队一年很短暂,才开个头。玉舍乡作为省农委‘四帮四促’活动点,我们会继续关注支持玉舍乡扶贫工作,确保产业扶贫项目区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胡继承说。
长顺劳务输出:学本领 创财富
寒冬时节,在长顺县摆塘乡水波龙村村民孙建的新型改石厂里,30余工人正在忙碌生产石碑、桌凳……从一个普通农民到外出打工者,再到回乡创业者,孙建的经历无疑是长顺县众多打工者创业的一个缩影。
孙建是一位返乡农民工,9年的打工生涯让他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熟练掌握了制作石碑、石料的技能。鉴于水波龙村有较好的石料资源优势,2009年9月,他与人注册资本150万元的新型改石厂投入生产,目前公司已由小家庭模式向小中型企业发展,员工由原先的五六人,增加到现在的三十余人,生产规模逐步扩大,生产的石碑等产品广泛用于坟墓及公共场所的建设。孙建的新型改石厂带动了该村和周边村镇的乡亲农闲时来厂务工,帮助他们增加了生产收入。
外出回乡创业农民工大都懂技术,识市场,会管理,有创业激情。长顺县高度重视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加强和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及时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从组织上保障了扶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政策的实施。坚持“政府推动、部门主办、多方联合,返乡农民受益”的培训原则,整合 “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培训资源,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免费培训3000人次。着力开展就业推介活动,稳定劳务输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还开展了企业用工和人才网络招聘活动两次,有效帮助返乡农民工尽快实现就业创业。
从去年开始,该县外出农民工回乡创业的气候已形成,2009年底返乡后不再外出的农民工有0.32万人,2010年在家自主创业的农民工有1000余人。
习水集团帮扶:整乡推进 连片开发
贵州茅台集团公司和省委党史研究室、省地税局、贵州钢绳集团公司、遵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五家单位派员组成的习水工作队深入帮助联系点习水县桃林乡调研,找准党建扶贫的突破口,实行“集团帮扶,整乡推进”,为当地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办了一批好事实事。
2010年,全乡共落实红高粱订单种植面积18000亩,比2009年增加6000亩,共交售红高粱4900余吨,实现产值3100余万元,仅红粱一项就使种粮农户在2009年的基础上增收1600 万元,人均增收450元。目前,投资80余万元,规划面积近1000亩的红高粱种植园区建设已经启动,红高粱基地的建设和扩大种植规模,使该项产业成为桃林乡支柱特色产业,让农民长期受益。
促成返乡农民工马斗海等投资40万元兴办20多亩石斛种植场,建成大棚18个,投产后年可创收150万元,以沙溪村青竹窝组为中心区域,发动农户流转耕地300亩和非耕地100亩,开发建设丰产桃园,近期已择时种植桃树苗木24000株。投资100万元,占地规模为100亩,预计出栏100万羽生态鸡的永胜村生态鸡养殖小区建设进展顺利。
规划于2011年度建设的桃林至容光8公里等级油路提前到2010年启动,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引导200户项目农户在有限项目资金的补助下开展以“三通三改三建”和川东北民居风格改建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建设工程,现已打造出100余幢示范屋;新建天龙村综合办公楼,改建丰河、永胜村综合办公楼,沙溪、龙凤和放牛坪村综合办公楼开工在即;投资60万元,兴建长达2公里的新集镇建设,目前,测绘放线已经完毕,土地征用工作已全面展开;投入资金57万元,涵盖全乡各村的8个人畜饮水灌溉工程大部分工程已竣工。
(编辑/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