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2011-10-21汤志平

当代贵州 2011年33期
关键词:万山转型建设

■ 文/汤志平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之路

■ 文/汤志平

实现万山特区转型发展和“十二五”目标任务,要多措并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早日建成黔东园林新城、贵州工业重镇、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

万山,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汞都”。2009年,万山特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十一五”期间,尤其是2010年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批复万山转型规划以来,万山特区抢抓机遇,提出了“产业原地转型、城市异地转型”新的发展思路,转型工作迈出了坚实步伐。

“十二五”期间,将面对全面转型的历史机遇,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状态和攻坚克难的斗志,把万山早日建成黔东园林新城、贵州工业重镇、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示范区。

四措并举促跨越

推进工业强区战略,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完善转型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更多更好的企业落户园区。依托万山汞化工传统产业优势,积极发展以汞化工和新型催化剂为主的精细化工产业,建成全国汞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区;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加快发展以锰系合金和有色合金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建设黔东重要的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依托丰富的钾矿资源,加快工业性试验,推进综合开发进程,形成新的支柱替代产业,建设贵州钾工业基地;依托周边地区资源,积极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发展旅游商品、建材、服饰、绿色食品加工等特色轻工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推进城镇化带动战略,增强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原则,构建“一区(撤地建市后的万山区)两城(万山工业城、谢桥新城)”城镇体系,努力把万山建成贵州工业重镇和黔东生态园林新城;加快谢桥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集聚发展商贸金融、产业研发、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产业,建成面积达10平方公里、人口达10万人的新城区;继续实施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加强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开发,大力发展工业旅游产业;盘活现有土地和国有资产,大力发展和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进一步搞活商贸流通,增强服务转型工业园区的功能;加快乡镇集镇建设步伐,增强集镇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优化产业布局,合理配置资源,以基地建设为中心,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快发展生态畜牧、枣子、油茶、蔬菜等特色产业;培育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发挥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基地和农户的纽带作用,提高农民参与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结合新阶段扶贫开发,切实做好产业扶贫项目的申报、实施工作;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加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减排,降低生产能耗,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继续加大石漠化、采空区、尾矿库、重金属污染和小流域等综合治理和土地整治工作力度,继续加强天然林保护,巩固退耕还林(草)成果,力争到201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5%。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建立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求,构建党委和政府与社会力量互联、互补、互动的公共服务网络。以城乡社区建设为重点,建立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委员会和社区服务中心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共治机制,深入开展以安民、便民、乐民、康民为主要内容的“四民社区”创建活动。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强化农村基层组织社会管理职责,提升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把各类社会组织纳入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社会管理体系,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切实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加快推进“十项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兼顾政府、企业、群众三者利益,形成政企、村企、厂群共同发展格局;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失地农民后顾之忧。建立区、乡(镇、办事处)、村(社区)、村民组(居民小区)上下联动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健全重大社会矛盾及时预警机制,完善依靠群众化解矛盾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群众自治组织、行业管理组织、人民团体的作用,共同维护群众正当权益,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先行、防范化解联动,建设与调节并进、发展与稳定统筹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诉求和理性、包容诉求,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健全领导干部带头接访、带案下访制度,抓好重大信访案件处理和矛盾纠纷的化解。对群众的合理诉求,解决问题要到位;对不合理诉求,思想教育要到位;对确实有困难的,帮扶救助要到位;对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要到位。

以增强群众安全感为重点,扎实推进“平安万山”建设。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武警、公安、民兵应急分队的骨干突击队作用,不断增强公共安全和社会治安保障能力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持续开展严打整治行动,严厉打击严重暴力性犯罪、“两抢一盗”等犯罪活动,深入开展禁毒人民战争,加强学校、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全面加强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层治安工作,深入开展“平安万山”、“平安乡镇”、“平安村寨(社区)”、“平安家庭”等创建活动,提高群众安全感。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监管,确保安全生产。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测体系,提高对网上不良信息的监管和处置能力。加强党政机关信息安全系统建设。

万山特区加快转型步伐,以建设生态文明为核心,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图为有“三十里幽谷、三十里画廓、三十里世外桃源”美誉的夜郎谷风光。(黄隆高/摄)

切实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健全教育经费稳定增长保障机制、教育教学激励机制,优化学校规划布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加快推进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社会保障面。加快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做好稳定物价工作。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的帮扶与服务工作。加强特殊人群的管理,体现人文关怀。

大力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共同思想基础,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们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承担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深入开展“六进村(居)”活动,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深入开展“满意在万山”及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积极创建文明乡镇、文明单位、文明村寨。加强对外宣传,提升万山形象。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强诚信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公民创建活动,推进诚信社会建设。

实现万山特区转型发展和“十二五”目标任务,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大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按照“配发展型班子,用发展型干部”的要求,努力提高班子领导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适应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需要的干部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大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使各级党员干部始终做到自省、自警、自律、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事,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作者系万山特区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李 坤)

猜你喜欢

万山转型建设
人口转型为何在加速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团长回村
团长回村
秦直道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