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几个重大误区

2011-10-20吴开军

中国商论 2011年1期
关键词:新创创业者毕业生

吴开军/文

关于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几个重大误区

吴开军/文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毕业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得到了社会各个层面的肯定,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鼓励和帮助高校毕业生开展自主创业。然而在这些政策和措施的背后,却暴露出一系列观念上和认识上的误区,它们不仅阻碍了毕业生自主创业活动健康有序地开展,同时也给我国新时期创新创业发展战略实施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自主创业的目的在于解决个人就业问题

这种观念不仅广泛存在于专家学者的学术研究中,而且频繁出现在政府的相关政策文件中。它所带来的直接后果是阻碍了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形成,并进而影响到创新精神和创业技能的培养。西方的科技进步早已彰显,积极活跃的大学生自主创业不仅在于创造新的企业、产品和服务,改变和活跃市场竞争,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更在于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大学生正处于创造心理的觉醒时期,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和开拓进取意识,敢于标新立异,如果能有效地加以引导和激发,将有力地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微软、英特尔、思科等高科技公司的快速崛起以及对美国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就是有力的注释。他们在使美国在计算机和信息产业等方面保持导航者和行业标准提供者优势的同时,也为美国社会创造了巨额财富。仅微软公司一家的整个市场产值已近5000亿美元,相当于以底特律为中心的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市场总产值的3—4倍。如果我们舍本逐末,一味地强调自主创业目的就是解决毕业生个人就业问题,而不是实现其成就需要和发展需要,必然大大降低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识和动力,阻碍其成长为主动型创业者,更不利于吸引优秀人才投入其中。同时还会影响到政府相关的激励和扶持政策,使得创业激励演变成就业帮扶,其真正的功能难以发挥。调查显示,我国近几年从事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普遍存在创业准备不足问题,大部分人都是在毕业后因就业困难而被迫成为生存型创业者的。这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成效不高的主要原因。

任何人都可以走自主创业之路

在当前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创业就是开办公司,任何人都可以开办公司,只要拥有资金。于是对于那些就业困难的毕业生,各方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到自主创业上来,积极引导和扶持其走自主创业之路。这种做法看似解决了他们的就业问题,缓和了社会矛盾,实则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开办公司容易,如何保持并使其发展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的5000家新创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不足9%,大部分创业者都在1年内折戟沉沙。西方实证研究证明,性格决定命运,个人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个人是否适合创业,只有那些坚韧不拔的、有很强信心的、有控制欲的、成就动机和发展动机强的人,也就是具备企业家品质的人才有可能积极投身创业活动并取得成功。不具备企业家品质的人即使走自主创业之路,也很难坚持长久和走出一片自己的天空。因此政府和社会在促进和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时,必须首先对扶持对象进行客观评价,判断其是否具备创业胜任力,能否开展自主创业,然后再决定是否给予鼓励和扶持。对于不具备创业胜任力的人,切不可违背客观规律,赶鸭子上架,为帮其就业而逼其创业,最终将其送入创业失败陷阱,给个人和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创业的最大障碍是资金问题

当前国内几乎所有关于毕业生自主创业的研究无一例外地都把研究重点放在创业资金问题上,国家和政府出台的扶持政策核心也是给予资金支持和开办成本优惠。这种氛围很容易给没有任何创业经验和基础的毕业生造成一种假象:只要解决了创业资本,自主创业就一定会成功。事实情况绝非如此。资金是实施自主创业的基本条件,但决不是决定创业成败的关键要素,没有开业资本企业新创无法开展,有了资金新创企业也在纷纷关张,而且太容易得来的钱会使人得意忘形,缺乏节制,开销无度,从而导致严重问题。据对多起毕业生自主创业案例的调查分析发现,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主要障碍和致命缺陷是缺乏对市场的了解,无法有效地捕捉市场机会。创业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涉及技术开发、产业化经营、资源有效利用,以及一系列复杂的商业活动,识别和评估市场机会是创业过程的起点,也是创业过程中具有关键意义的阶段,只有发现和捕捉到具有吸引力的市场机会,创业活动才有可能获得成功。毕业生创业者没有从事过贴近市场的前沿工作,缺乏有价值的市场一线信息,同时又缺乏市场识别的技术和能力,难以捕捉到真正的市场机会,创业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和从众心理,即使最初能够发展为一个新创企业,由于没有成长的基石,也大多夭折在成长期的初期。针对这一现象,政府和社会应转变工作理念,将毕业生创业帮扶工作重心从财力支持转移到智力支持上来,更多关注创业者的创业技能培养和创业指导。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成功的经验,运用政府宏观的手,着力构建具有公益性质的创业指导机构,负责为初创业毕业生提供创业基础知识培训和共性技术,配备专业的创业导师,实施“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帮助他们发现并捕捉真正的市场机会,并陪同他们走过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创业导师和创业指导机构的人员可由政府出资配备,也可由政府及事业单位的专家学者、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志愿担任。

创业的原则是从成熟行业做起

这是当前各方都在积极倡导并为初创业者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他们认为初创业者先从一些成熟行业做起,包括传统的生活类行业和健身、娱乐、休闲行业,可以有效地规避创业风险。事实是,这些行业虽然总体上来说投资少、风险低、见效快,但对高校毕业生而言却是蕴藏着更大的风险。这些行业一般技术含量较低,需要的社会网络关系复杂,毕业生从事这些行业非但不能发挥其知识优势,反而明显处于人力资源劣势。况且这些行业既然已经成熟,市场细分化程度肯定很高,竞争均衡格局也已形成,利润空间必然很小,初进入者受困于“规模经济”和“后来者劣势”,显然难以攒到足够的生产剩余并成长起来。西方学者的研究早已证明,在成熟的市场里,创业机会窗口通常是关闭的,新创企业很难获得发展的空间和时间,而新兴的市场和正在成长的市场,通常才是充满商机的市场。在新兴的市场里,蕴藏着大量打开的创业机会窗口,同时老企业不再拥有缄默知识的优势和积累的技术能力,马太效应也不再存在,新老企业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这样的市场环境才更加有利于新创企业捕捉到市场机会,实现成长的目标。

一个有才能的创业者会在一到两年内成功

这是当前社会对创业者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创业活动始于一个创意,创业者创业才能的表现就是他们能够捕捉到好的创意,并且能够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创业机会,实现新创企业的快速成长壮大。调查发现,从事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是抱着这样的一种心态,将创业成败归结于一项伟大创意的选择和把握,而对创业过程的变数和成才的艰辛心理预期不足,一旦遭受挫折和超过心理预期,就会丧失创业信心和毅力,放弃创业,屈从失败。这也是广泛存在于毕业生自主创业中的“一年之痛”现象的根源。西方企业家中流传着一句古训:柠檬的成熟只要两年半,但珍珠的形成却要七八年,极少有新人能在三四年内站稳脚跟的。新创企业即使最初创意再好,因受制于创业技能、创业意愿、创业环境等诸多要素以及企业成长的客观规律,也很难在短期内结出硕果,成长成真正强大的企业。1945年索尼公司刚创办的时候,作为最初创意的产品尝试的电饭煲没有成功,首批产品(录音机)没有销路,公司是靠产销粗加工的加热垫才生存下来的。大多成功企业的成才历程都表明,新创企业绝非是某一创意的载体,创意的失败不代表公司的失败,即使最初的创意没能成功,创业者仍有可能受益于“沿途效应”,在探索坚持的路上,发现从来不曾预料到的机遇,获得成功。惠普、宝洁、IBM、沃尔玛等都曾经历过早期的失败,但是创业先驱们坚持了下来,他们凭着对自己以及对创建大企业梦想的信念坚持了下来。正如业界所评论的那样,公司创始人的最大成果也是他们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所建立的组织,而不是当初取得的商业化成功。时间在变,环境在变,创业者应时刻准备着去修改、否定当前创意,但绝对不应轻易放弃公司,这是许多企业家以及商业巨子的忠告。好的创业机会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对辛勤探索者的回报,创业的关键就是时刻保持一个有准备的头脑。

(作者系淮阴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与创业管理)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SJB880083])

猜你喜欢

新创创业者毕业生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新创企业网络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战略能力的中介效应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藏戏表演舞台调度传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以新创藏戏剧目《图兰朵》为例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
新创企业的滞涨
互联网创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