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开创识字教学新天地

2011-10-19胡小安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24期
关键词:生字识字汉字

胡小安

充分发挥网络优势 开创识字教学新天地

胡小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为探索和推进识字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机遇。网络为教育提速,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识字教学,将改变学生固有的学习方式,变被动的“要我识字”为主动的“我要识字”。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颇具挑战性的研究课题,它在对传统的识字教学带来了巨大冲击的同时,也为创新识字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

一、识写分流,及早阅读

汉语属于非形态语,它与其它语种明显不同,在构词、造句方面不需要形态变化,只要掌握足够数量的汉字,就可以直接阅读篇章。表意文字的阅读是以掌握汉字数量的积累为前提的,所以阅读写作前必须积累一定数量的汉字。《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和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认写分开,多认少写”。

1.两种教材第一学段识字量的对比(见表1)

表1 两种教材第一学段识字量对比

从表1的数据统计不难看出:(1)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1、2两册书中,要求会认和会写的字都是440个,即平时所说的“认写”同步;而人教版课程实验标准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1、2两册书中要求会认的字有950个,要求会写的字有350个,会认的字明显多于会写的字,即“认”快于“写”,认写分流。

(2)人教版课程实验标准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1、2两册书中要求会认的字比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增加了116‰,其中第1册的认字量增幅最大,相反,要求会写的字反而比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教材减少了20.1‰。

2.如何给学生的“识(字)”提速

我校从2002年开始参与“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实验”,实验是借助网络环境进行的,每位学生都可以在学校的终端机上直接上网,大大扩展了学生阅读的环境和内容。它突破传统教学中将识字、阅读、作文三个环节孤立、割裂的做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识字教学与阅读过程密切联系起来,大量扩展阅读又为识字教学效果的巩固与迁移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笔者参与“基础教育跨越式小学语文创新发展实验”将近一年时间,从拼音教学起,孩子就开始接触和认读汉字、韵文、故事(包括课内和课外的)。《ɑi ei ui》一课中,笔者尝试让学生以认识拼音为基点,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大量拼读音节和认识汉字的兴趣,这节课需要识记的拼音字母只有3个,但学生感知认识的生字却将近180个。在跨越式语文网上,在每篇识字和阅读课中都配了7~9篇与课文主题、内容相关的阅读材料,课内与课外的识字量加起来,每篇课文的识字量保持在200个字左右。一个学年下来,15‰优秀学生的识字量达2500个以上,其余学生也能掌握1500~2000个字汉字,与课标相比,识字量扩展率为111‰。

二、根据课型,明确要求

在小学语文课程实验教材中,学生的识字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类课型:一是汉语拼音课;二是 “识字”课;三是阅读课文;四是学习园地。在不同的课型中,识字的要求与方法也不尽相同(见表2)。

表2 不同课型的生字展现形式和识字要求

在汉语拼音课中,为了学习和巩固拼音字母的发音方法和拼读方法,生字的音节大都包含所学的字母,以词语或韵文的形式出现。在识字教学时,字音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要准确地读出相关的词语或韵文。但对字形、字义的要求并不高,只需在大脑中对字形产生印象,能与相关事物产生联系。根据这个要求,在教学《ɑi ei ui》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寻宝乐园”“小小商店”这两个网络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大量练习拼读与ɑi,ei,ui有关的音节,认识相关的生字和词语,并与生活中的实物相联系,从而了解它们的意思。

识字课中的生字是以词语、谚语、四字词语、韵文(谜语)等的形式归类带出,既有“二会字”,也有“四会字”。《学习园地》中的生字都为“二会字”。两者的识字要求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通过对生字音、形、义的学习,侧重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和识字方法。如第2册《识字7》,就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用编字谜的方法识记生字。我校陈卓毅主任在执教该课时,就紧紧把握这一目标,通过“看表演,猜课中字谜—学创作,编生字字谜—考同学,创建字谜乐园—读儿歌,掌握猜编字谜要诀”等教学环节,让孩子们在动手、动口、动脑的过程中学习这一识字技能,并成功在校园网上创立了“字谜库”,培养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

阅读课中,生字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出现,从“字—词—词组—句子—文段”,这有助于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认记字形和理解字义。教学中一般分为以下3个步骤:(1)初读课文时,借助拼音,读准生字;(2)精读课文,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义;(3)讲读之后,分析字形,指导写字。

不同的课型,识字目标也不同。在教学时,教师头脑中必须形成清晰的导向指引,把握好识字教学质与量的尺度标准,以目标定向设计教学、设计课件。

三、细水长流,架设梯度

因为识字量大了,新教材的课文一般都有十几个要求学生“会认”的字,六七个要求学生“会写”的字,这对已经习惯“微观地进行识字教学”的一线老师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微观地进行识字教学”就是一步到位的识字教学,上完一篇课文以后,学生就能牢固地掌握课文出现的生字,在具体的语境中认识,没有文句衬托的孤立时候也认识;这个生字不但会认,而且会读、会写、会用。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字都是被控制在局部的极短时间内强化识记的。在新课程背景下,课文数量多了,课文篇幅长了,生字量激增,课时总量却减少了,这种“微观”的识字教学客观上根本没有实施的可能,否则就会“顾此失彼”,识字教学方面花的时间多了,其他语文教学任务就完不成了;或者,识字教学方面花的时间少了,没能完成教学目标,达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实验”从宏观入手,树立一种新的识字观,即细水长流的识字教学,每一个具体的字的教学过程都是长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把识字的任务融入阅读的大环境中去,教材提供的课文和拓展阅读的一篇篇材料对生字起到 “引见”和巩固的作用。识字的重难点也分散开来,逐个突破。据调查研究表明,5~6岁的学前儿童,其口头词汇已经掌握3500个以上,这表明他们对3500个词汇的“音”和“义”均已基本掌握,只是对与词汇相关的汉字尚不能辨认与书写而已,因此,字形的教学是一个突破口。由于跨越式实验要求:每节课教师都要腾出大量时间让学生扩展阅读。持之以恒,学生在不断地接触过程中增强对生字的敏感度,逐步全方位地“认识”它们,因为阅读的需要,时时刺激学生,引发大脑对生字产生一种“回忆”的冲动和欲望,生字的字形就会在不断的再现中得到巩固。

识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表现在识字数量应从少到多,识字要求从易到难。刚入学的孩子,在学习生字的能力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有些孩子已认识许多汉字,有些则一窍不通;有些孩子认字虽多,但经常张冠李戴,错认错读;有些孩子认字不多,但对字音、字形记忆准确……因而,在课件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问题。对于新认识的生字一般配有汉语拼音,有的还配有语音标准的录音范读,让学生可以跟读,使其从第一次接触生字时就准确把握它的读音。每篇课文一般配有7~9篇阅读材料,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能力,预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阅读,还要鼓励学生全部阅读,乐于与伙伴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在把信息技术引入识字教学的领域,进行“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育跨越式创新实验”研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觉得应关注以下两个问题:

1.引导观察,重视写字

前面谈到的“认写分开,多认少写”,既是识字的策略,也是识字、写字教学的一个原则。

在网络环境下的识字、阅读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在电脑上打字输入,但电脑的打字输入决不能代替正常的写字教学。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走入一个误区:用电脑的生字演示代替教师的范写,生字的结构、偏旁部首、笔画数等都以文字的方式在课件中写得清清楚楚,书写笔顺也用动画的形式展现地十分清晰。学生看一看,再写一写,就能把字写对,写好。写字环节往往成了学生与电脑的交流时间,成了学生“无师自通”的自学时间。

其实不然。写字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在写字教学中的示范与点拨作用,是电脑课件无法代替的。课件只能成为教师写字教学的辅助工具,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生字在结构、书写等方面的特点。只有学生通过自己观察,发现的规律、发现的书写难点,他才会记得真,记得牢。如在教学生字“球”时,笔者先让学生观察课件,引导学生从生字的结构、笔画、书写难点上谈谈自己的发现。由于课件只有“球”字的笔画生成过程,学生的答案只能源于自己的仔细观察:有的学生发现“王”字作偏旁时,最后一笔要变成“提”;有的学生发现写“球”字时,要写得左窄右宽;有的学生发现“球” 的右边很容易写成“水”字;有的学生能正确书空“球”字的笔顺……全班46双眼睛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了“球”字的书写要点,一个读帖的环节,激发了学生多少思维的亮点。然后,再给学生示范板书,学生写得特别带劲,在书写中特别注意克服自己发现的生字书写难点,力求把字写对、写好。

2.及时反馈,提高成效

识字教学中,由于学生识字能力各有差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反馈,调整教学,以提高成效。网络环境为师生、生生间的交互学习搭建了学习成果共享的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计算机的及时反馈功能,准确把握学生识字过程中凸现的难点,有的放矢地调整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成效。

在第2册《地球爷爷的手》一课“二会字”的教学中,在学生初读课文,认读生字后,笔者及时对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的情况进行了检测。在字形掌握方面,笔者设计了一个“青蛙过河”的游戏,要求学生根据课件的提示,在方框中打上适当的生字,如果打对了,青蛙就能跳到前面一块石头上;如果打错了,青蛙只能原地不动,看谁最快帮助青蛙过河。这个游戏由于在计算机上编设了程序,计算机能迅速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判断,将测试结果及时呈现。师生双方都能迅速从游戏的结果中了解到学习主体的识字情况,及时调整教与学。同时,通过这个检测游戏给学生传递一种乐于助人的信息,让人文化的教育无声地蕴涵在学科的学习当中。由于学生对生字的认记水平各不一样,为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凸现教学的难点,笔者设计了另外一个检测练习。让学生在1分钟内选择1个自己认为最难记的生字,一字组多词,并通过计算机的即时统计功能,了解“二会字”的教学难点。结果,根据学生的词语输入统计,发现在6个“二会字”中,大家认为“摘”字最难记,笔者再引导大家讨论、交流“摘”字的认记方法,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小小的汉字,奥妙无穷。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处处从学生的主体实际出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灵活学习生字,提高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建立起识字教学的方法体系,理论体系,走出一条我国汉字教学的新路子,这将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 田本娜.百年识字教学改革的历史经验和发展创新[J].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2,9,4

[2] 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J]. 教育研究,2004,1

[3] 周小山.新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法[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11

[4] 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识字写字教学[J]. 小学语文教学,2004

胡小安,本科,小教高级。

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第一小学。

稿件来源:“万讯杯•我与教育装备”征文。

猜你喜欢

生字识字汉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汉字这样记
汉字这样记
识字谜语
生字变身
巧妙引导,快捷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