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镕基:幽默是他的通行证
2011-10-19乔磊
朱镕基:幽默是他的通行证
1999年4月6日至14日,当时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美国,足迹遍布美国六大城市。朱镕基是1984年后15年来访问美国的首位中国总理。当时,美中关系比较紧张,经贸摩擦、人权问题等都成为美国政客攻击中国的口实。而朱镕基在访美期间所展现的幽默、务实、机智和敢于挑战难题的性格,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在某种程度上化解了一些人对中国的敌意。那一年,我有机会采访朱镕基访问美国的一些活动,亲自听了他的几场演讲以及答记者问,对朱镕基的幽默和睿智感佩不已。十多年后的今天,当年朱镕基在美国侃侃而谈的形象依然历历在目。
1999年4月6日上午,一架银鹰冲破太平洋上的乌云和暴雨,降落在美国洛杉矶国际机场。朱镕基走下专机后先是向冒雨前来欢迎的民众挥手致意,然后,他突然改变离开机场的安排程序,冒雨走到欢迎人群面前,与每一个人握手致谢。朱镕基的外套淋湿了,他却全然不顾,而总理夫人劳安则在后面不断地为朱镕基抖落身上的雨水。
我是欢迎人群中第一个与朱镕基握手的人,随即向他提问:“您访问美国第一站,就赶上了下大雨,您有什么感受?”
朱镕基在雨中回答说:“老天爷似乎不欢迎我,昨天晴天,今天下雨。”
之后,在9天的访美活动中,天气成了朱镕基巧妙地比喻中美关系和在美国访问心情的常用语。
8日上午,美国总统克林顿在白宫南草坪举行欢迎仪式,朱镕基致词时用天气隐喻他的美国之行:“抵洛时春雨连绵,离洛时雨过天晴,到达华府时阳光灿烂。”朱镕基并针对中美关系提出,诤友才是挚友。14日,朱镕基在麻省理工学院演讲时,针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提出:“目前中美关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只是中美友好合作关系长河中一个小小的插曲。我相信,这种困难就像一小片乌云即将过去,灿烂的太阳即将到来。”
6日晚,在南加州侨界欢迎朱镕基访美的晚宴上,朱镕基很幽默地谈起了他的个人爱好。他说:“洛杉矶市长先生问我,你喜不喜欢西方歌剧,我说,还可以,算喜欢吧。江泽民主席喜欢,我陪他看过几场,只想打瞌睡。我喜欢民乐和京剧,我听了以后精神振奋。我对今天表演的莫扎特四重奏,也觉得表演得很好,我一直在鼓掌,但我也要承认,我确实听不懂。”《纽约时报》在随后的报道中说,朱镕基说西方歌剧令他打瞌睡。克林顿看到后,在记者会上引用这句话揶揄了一下朱镕基。而朱镕基的回答更幽默:“我听歌剧时绝对没有打瞌睡,只不过是想打瞌睡。不仅没有打瞌睡,而且在一些不该鼓掌的地方鼓了掌。”
8日,克林顿和朱镕基在白宫举行联合记者会,台下坐满了两国政府的高官和国际传媒的记者。
有记者问,现在美中关系遇到这么大的困难,你为什么还决定如期访美?朱镕基回答说:“你是要我说实话吗?说老实话,我一点也不想来。美国驻华大使尚慕杰告诉我,他要先回美国,到我将要去的地方介绍我,介绍中国,他准备被打得鼻青脸肿。我说,他是一个美国人还要遭到这样的待遇,我是一个中国人,这个New Face(新面孔)将要变成一个Blood Face(头破血流)啊。”
针对美国政客提出的中国人权问题,朱镕基表示,坚决反对美国在联合国将要提出的有关中国的人权提案。他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的人权情况。朱镕基最后谈道:“这次我来美国以前,很多美国的朋友寄给我资料,指出美国的人权也存在诸多的问题,要我把这个信件交给克林顿总统。我没有带来,我不想交给他,因为你们能够自己解决问题嘛。”后来,朱镕基还反问道:“纽约抗议人多,我倒不在乎,但晚上12点钟用高音喇叭对着我喊,口号声一直持续到凌晨,使我疲惫又无法入睡。如果要解决人权,怎么不考虑我的人权?怎么不让我睡个好觉呢?”
在回答所谓中国窃取美国核技术的问题时,朱镕基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洛杉矶市市长夫人曾问我如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我告诉她说,我们今年将有一个盛大的阅兵式,展示中国最新式的武器。这些武器是中国自己开发的,不是从美国偷来的。市长夫人向我建议在那些武器上标明:‘Made in China,not from America’(中国制造,不是从美国偷来的)。”一席话令克林顿总统捧腹大笑。
朱镕基的幽默也展现在他到美国的一些州访问的时候。在丹佛市,朱镕基在科罗拉多州州长的陪同下步行参观了一些商店。他说,我看到一些中国产品,但都是劳动密集型的。我买了两顶美国帽子,以帮助消除中美贸易逆差。在芝加哥,朱镕基谈到伊利诺伊州州长时说:“你的政绩的确辉煌,但有一个大错误:没去过中国。”
在麻省理工学院演讲后回答听众中国如何确保充分发挥女性才能问题时,朱镕基作了精彩的回答。他说:“我是十分赞成男女平等的,尽管中国社会历来存在着‘重男轻女’的传统。我们代表团里有一位杰出的女性,国务委员吴仪女士。在这一次与美国方面的谈判中,她起了关键的作用。在与美国的谈判中,她是总理,我是副总理。”
(文/乔 磊 据《博客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