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收礼,是尊师重教还是不正之风?

2011-10-18姜天海

中国教师 2011年18期
关键词:法度收礼尊师重教

姜天海

编者按:

为了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风气,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但是近年来,这个为褒奖教师而设立的节日却俨然变成了社会各界集体“讨伐”教师的日子,被炒得尤其火的就是教师收礼问题。

“教师收礼”这四个字直接给教师扣上了一顶沉重的帽子,不管收的是什么礼,乍一听来就像是贪官受贿一样严重。教师收礼,究竟是入情入理的礼尚往来还是辱没师风的道德滑坡?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回溯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荀子就指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而法度壞”(《荀子•大略》)。尊师重教是基本的道德准则,也是立国之根本。因此,重塑教师崇高形象,确立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健康的交往关系刻不容缓,而且应常抓不懈。一方面不可把“教师收礼”一概视为洪水猛兽,要继续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美德,让学生和家长学会感恩;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教师的监督力度,抵制歪风邪气和权钱交易,防止教师收礼损害教师形象,败坏社会风气,削弱德育效果,要让家长敢于维权,让学生幼小的心灵不因此留阴影。

关于教师收礼的问题,我们已经听到太多来自社会各界的声音,唯独缺少来自教师群体的声音。本期“深度报道”栏目就教师收礼问题采访了多位教师和教育专家,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教师群体的声音。

猜你喜欢

法度收礼尊师重教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尊师重教,每天都是教师节
生日不收礼
每一次送礼的现场堪比奥斯卡
畏法度与能自律
新课程理念下的师生关系
多元性解读文本要有“法度”
双重人
一花引来百花开姹紫嫣红放异彩
岁岁游学路,冷暖私塾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