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事

2011-10-18

民生周刊 2011年44期
关键词:居民身份证全国人大常委会精神障碍

大事

身份证拟录指纹

制图/阎 瑾

全国人大常委会10月24日审议《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草案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应当登记指纹信息。公安部副部长杨焕宁当天在向会议作说明时表示,在居民身份证中加入指纹信息,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可以通过机读快速、准确地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效防范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以及伪造、变更居民身份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并在金融机构清理问题账户、落实存款实名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他表示,对已经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公民登记指纹信息可以通过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逐步实现,无需大规模集中采集指纹信息。同时,国家机关以及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也可以通过为登记指纹信息的持证人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的服务等方式,引导、鼓励公民自愿登记指纹信息,缩短居民身份证登记指纹信息的周期。

中国妇女社会地位八大进步

10月21日,全国妇联就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与十年前的调查相比,本次调查结果在八个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妇女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农村妇女生育健康水平大幅度提高。二是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明显提高。在受教育方面的性别差距显著缩小。三是女性的经济能力有所增强,特别是非农就业的比例有了比较大的提高。四是女性的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男女差距也明显缩小。五是女性参与管理的程度有所提高,社会参与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六是女性家庭地位满意度比较高,家庭事务的决策也更加平等。七是男女分担家务的理念得到认同,两性家务劳动时间的差距也缩小。八是《妇女权益保障法》的知晓程度明显提高,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进一步深入人心。

5000 元以下民事案拟一审终审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10月24日初次审议《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规定金额5000元以下民事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公众将可查阅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裁定书等重要内容。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草案多处增加与现实情况相符合的数字化应用的方式。比如,证人如果不能出庭作证,可通过视频传输技术作证,“电子数据”也作为证据的一种等。

社会团体公益诉讼首被受理

10月24日,在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以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拟首次赋予社会团体提起公益诉讼的资格,社会团体可就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公共利益受损事件提起诉讼,被视为推动公益诉讼前行的突围之举。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后期如何把这条规定落到实处,仍需要相应的制度来予以规定完善。

《精神卫生法》删除“扰乱公共秩序”条款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10月24日开始首次审议《精神卫生法》草案。草案围绕送、诊、治三个环节以及精神障碍的复诊、鉴定和监督、评估等问题作出规定。草案规定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治疗实行自愿原则,故意将非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精神障碍患者送入医疗机构构成犯罪的,将被追刑责。与此前的征求意见稿相比,非自愿住院医疗措施适用条件出现较大变化,广受争议的“扰乱公共秩序”条款被删除。

猜你喜欢

居民身份证全国人大常委会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重磅官宣!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开展房地产税试点!(附重点解读)
保定市人大常委会贯彻执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可再生能源法执法检查让可再生能源发展更有序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身份证丢失或被盗将即时失效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机具行业应用方案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