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解燃眉之急
2011-10-18严碧华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小额信贷解燃眉之急
□ 本刊记者 严碧华
融资难是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瓶颈。国家在减轻小微企业税负的同时,大量小额信贷公司的出现,在解决他们资金困难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温州到鄂尔多斯,民间高利贷问题暴露无遗,此前本刊记者曾做过调查,涉事企业大都在当地颇具规模,融资较为便利,资金偏离实体经济轨道是起因之一。而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或者是微企业来说,资金是横亘在他们面前最大的难题,尤其是“三农”领域。
2005年,陕西、四川、贵州、山西、内蒙古五省份开始试点小额贷款公司。六年间小额贷款公司越来越多,较好地解决了“三农”领域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发展之中的小额贷款公司本身也存在诸多瓶颈。
对小额信贷的发展问题,本刊记者进行了调查和采访。
融资困局
前几年,在北京从事美容业务的汪峰非常看好环保产业,一直琢磨着怎么介入这个行业,从事环保装修方面的工程,他做了一个非常完善的计划,从项目启动到收回投资时间并不长,且行业具有极强的潜力。
这个计划曾让他兴奋了半个月。从大学还未毕业就开美容店开始,在生意场上他还颇为顺畅,当年的同学还在为了生计而发愁时,他在老家已拥有两家小门店。但很快迎面泼来的冷水让他清醒了。他初略地计算了下,实现这个计划需要50万元投入,而他手上流动资金非常有限,把所有资金变现也只能凑到30万。
这时他想到了银行,咨询了北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等多家金融机构,得到的答复是没有抵押做不了贷款,最后他的这一计划落空。
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尤其是对于年轻的创业者而言,一无所有,创业启动资金成了最大的难题,再好的想法与计划,最后都无法避免地流产。
一家名为“浪莎”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董事长翁荣弟向本刊记者表示,当前,金融机构创新还不够,中小企业是苦不堪言。“一些中小企业,银行的门都没有进去过,更不要谈从银行贷款。”
10月29日,浙江、广东多家企业负责人在受访时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深圳从事五金行业的阳经理一直琢磨着把规模做大,但在和多家银行接触后,因为贷不到款而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想法。
小额信贷出手相助
无数汪峰们卡壳的资金,其实在浙江温州、义乌和江苏苏州等民间资本发达地区很好解决,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
小额信贷公司的出现,在破解燃眉之急与平稳发展之间取得了平衡。
王先生在浙江义乌义亭经营一家袜厂,两年前,他经营的袜厂出现了流动资金不足的困局。眼看企业的正常生产将要受到影响,从银行贷款非常困难,民间借贷利息又高,谨慎的他不敢贸然介入。
正当他陷入两难之时,偶然之间,他听说了当地名为“浪莎”的小额贷款公司可办理借款。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他来到了该公司,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很快办完了贷款手续,第二天80万元贷款就划到他的账号上,这让他有点“惊讶”。
该公司的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客户符合贷款条件且资料准备齐全,一般两个工作日即可获得贷款。因为小额贷款公司机制灵活,很多时候客户经理可以上门服务。
本刊记者在浙江义乌采访时,多位小企业主表达了小额贷款公司的便利与安全。
据悉,浪莎小额贷款公司开业于2009年6月。当时全球金融风暴仍在蔓延,从一开始的定位就是尽力缓解当地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局面。
翁荣弟表示,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是“三小”,即小机构、小贷款、小客户。客户对象以中小企业、“三农”及个体户为主。这些群体通常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只能把希望寄托于民间资本市场,小额贷款公司的作用就是有序引导资本合理注入,促使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记者了解到,实际运营中,浪莎小额贷款公司根据义乌的经济环境进行摸索调整,以制定和推出最适合当地经济环境的贷款产品。比如,义乌贸易兴隆,商铺林立,商位使用权质押无疑成为小额贷款公司最具义乌特色的贷款产品。除此之外,义乌制造业发达,产业链贷款作为贷款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商家的欢迎。
随着时间的推进,浪莎小额贷款注册资金从1亿元到了两亿元,截止7月底,发放贷款3亿元。
而同样民营经济发达,中小企业繁荣的苏州,有小额贷款公司60多家,贷款总额超过250亿元。
记者获悉的一长串名单中,既有大型民营企业主导设立的,比如沙钢;也有国企主导的,比如以苏州工业园为主体设立的金鸡湖农村小额贷款公司。
杨军说,在苏州,只要个人信用良好,没有不良嗜好,有稳定收入,即使在银行贷不到款,也能在小额公司贷到。
同样是在2009年,常熟市康欣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2亿元,由知名企业波司登发起。常熟市康欣农村小额贷款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涵在电话中向本刊记者表示,放贷的目标行业同样锁定在 “三农”,为他们提供小额信贷服务。
本刊记者致电当地多家小额贷款公司,对于贷款数目尽管都较保守,但其定位均在中小企业和三农领域。
小额信贷公司的出现,在破解燃眉之急与平稳发展之间取得了平衡,较好地解决了“三农”领域和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但发展之中的小额贷款公司本身也存在诸多瓶颈。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上海已有69家小贷公司获批筹建,其中64家正式开业,注册资本总额近70亿元,累计放贷15000多笔、超过300亿元,贷款余额4600余笔、90多亿元,其中面向“三农”和小企业贷款共占近七成。
近年来,中国小额信贷公司数量猛增。图/CFP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小贷公司的平均利率水平在16%~17%,平均贷款期限则在7个月左右。上海市金融办地方金融处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已开业的小贷公司全部实现盈利。”
发展瓶颈
一方面,小额贷款公司近年来如雨后春笙得到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快速发展之中的小额贷款公司本身亦存在诸多瓶颈。
比如,仍然被定位为工商企业,不能比照类似金融机构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比如农商行、村镇银行享受的“小企业贷款配套风险补偿”和“农业贷款配套风险补偿”等;还有受制于融资渠道和融资比例,后续资金来源缺乏等。
根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主要为股东缴纳的资本金、捐赠资金,以及来自不超过两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入资金,融入资金余额不超过资金净额的50%。
事实上,在今年银行信贷整体紧缩的环境下,50%的融资比例也非易事,小贷公司的融资成本不断提高。
一家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小企业部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今年对小贷公司的贷款利率同样“水涨船高”,现在一般为基准利率上浮10%,仅有个别几家才能拿到基准利率。
“回报是百分之十几,去掉融资成本,其实没什么效益。”翁荣弟表示,根据相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满三年,可以申请转为村镇银行,如能转为村镇银行将享受诸多优惠,而浪莎小额贷款公司很快即将三年,但要想实现在明年改成村镇银行可能并非易事,翁荣弟坦言,有时候甚至觉得看不到什么前途,但沮丧过后,该干的工作还得推进。
还让翁荣弟忧心的是,当前小额贷款公司还存在贷款能力不足等问题。“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额只能是本金的1.5倍,与银行12.5倍的相差,小额贷款公司显得力量薄弱。”
□ 编辑 崔银娜 □ 美编 阎 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