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计划二十年
2011-10-18彭辉
北斗计划二十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的科学家开始研制中国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这一计划从最初的“最高机密”,直到如今逐步推广为民用,已经走过了20多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局原局长卜庆君,是这个项目的创始人之一。
1985年,卜庆君参加了在华盛顿举办的“GPS全球定位系统国际运用研讨会”。美国的GPS系统诞生于1973年,由美国国防部组织研发。在那次研讨会上,美国军方称,为了保障国家安全,美国军方可以通过技术手段限制国内外用户对GPS的使用。这让卜庆君提高了警惕:依靠GPS系统,就意味着受制于人!
就在同一个月,卜庆君受邀参加了另外一个学术研讨会。中国科学家陈芳允提出,利用两颗卫星就可以解决地面定位问题。这个设想后来被归纳为“双星定位”。卜庆君意识到,这个设想可以用来开展中国导航系统的研究。
1986年3月,卜庆君起草报告,请求国家启动双星定位系统的研究。在这之后的8年时间里,北斗计划研发团队的科学家们一直埋头于理论的推演和专项实验。1994年,所有的前期论证工作基本完成,开始进行立项申请,这个导航计划被命名为“北斗”。1995年,北斗计划正式立项。
早已熟悉GPS的科学家们为北斗系统添加了GPS不具备的短报文通信功能。“这120个字的短信功能有时候非常重要。比如汶川地震的时候,所有通信都断了,救援队就是依靠这个功能与外界联系的。”一位院士说。
2000年10月,北斗导航系统的第一颗卫星正式送入轨道。时隔两个月,第二颗卫星成功发射。2003年12月,北斗系统开始向国内用户提供服务。2010年12月18日,北斗系统成功发射了第七颗卫星。
目前,北斗系统进入了卫星发射布网的高峰期。中国军队的导航和授时方式已经逐步由GPS向北斗转换,而金融、电力、渔政和森林防火等民间领域也逐渐尝试使用北斗系统。按计划,到2020年,北斗将与GPS一样,成为向全球提供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
(文/彭 辉 据《中国新闻周刊》)
2010年12月17日,第七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前进行星箭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