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塔河1区三叠系储层中夹层特征及识别

2011-10-17邓虎成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2011年2期
关键词:塔河电性灰质

苏 瑗,周 文、2,邓虎成,张 娟,雷 涛

(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 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塔河1区三叠系储层中夹层特征及识别

苏 瑗1,周 文1、2,邓虎成1,张 娟1,雷 涛1

(1.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成都610059;2.成都理工大学 能源学院,四川成都610059)

对于底水油藏而言,分布于油水界面以上的夹层,对开发中的底水水侵有一定阻碍作用。因此,在底水油藏的控制水侵地质条件的评价中,对夹层的类型和厚度及分布研究十分重要。这里综合利用测井、岩心等资料,对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中发育夹层类型及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夹层可分为灰质砂岩夹层、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三类。在纵向上,夹层普遍分布在韵律层顶部和油水界面附近;在平面上,各类夹层普遍发育在1区构造高部位,泥质夹层和物性夹层往往可连成片状分布。该区夹层发育部位生产井见水时间相对较长,且含水上升速度较慢,这说明夹层发育区对开发过程中油藏底水锥(直井)进和脊进(水平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塔河1区,夹层,底水

1 基本地质特征

塔河1区位于塔里木盆地塔东北坳陷区沙雅隆起阿克库勒凸起南部,是艾协克南~桑塔木盐边构造带上的一个局部构造。该区西为哈拉哈塘凹陷,东为草湖凹陷(见图1)。

图1 工区位置及构造背景Fig.1 Location and structure background of work area

经对该区物探与钻探研究表明:塔河1区揭示的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到奥陶系。其中,奥陶系中上统、石炭系上统、志留系、泥盆系和二叠系及侏罗系中上统缺失。作者在文中研究目的层段为三叠系下油组,是一套灰色、灰白色砂砾岩及岩屑长石砂岩,局部夹薄层泥岩,储层厚度平均为135 m,埋深约为4 600 m,其砂体平面分布广、厚度大且较稳定。其油藏类型为底水、低幅断背斜、中~高孔、中~高渗砂岩油藏,已探明含油面积为13.26 km2[2]。塔河三叠系油藏为受构造控制的底水油藏,该油藏于1993年6月开始试油试采,截止2008年7月底。塔河油田1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共有开发井二十四口,日产油水平429 t/d,综合含水79.8%,平均单井日产油17.8 t/d,采出程度21.72%。据前人研究,在该地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中,夹层普遍发育。其夹层类型、大小及分布规律,对水平井的设计、射孔位置选择,以及控制水侵有重要的作用,是开发中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之一。

2 夹层类型

夹层是油层中相对低渗透或非渗透的部份,即包括注水开发中对流体起隔挡作用的非渗透层,也包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限制或阻碍流体运移的相对低渗透层。夹层是储层非均质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其在空间上的展布变化,对底水油藏的水侵有着重要影响[3]。

根据岩心、钻井、录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可知,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中主要夹层类型可分为:①灰质砂岩夹层;②泥岩夹层;③物性夹层(包括泥质粉砂岩、泥质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等)三大类。

(1)灰质砂岩夹层。该类夹层主要是由于成岩过程中灰质胶结致密形成的一类夹层,从岩心上观察,该类夹层在岩心上分布呈点状和条带状,滴酸起泡,灰质含量重。如S41-1井4595.33 m~4 596.07 m取心段为一段灰质胶结砂岩,油气充注差,几乎不含油(见图2)。

图2 s41-1井,4 591.28 m~4 591.55 m,灰质砂岩夹层Fig.2 Wells41-1,4591.28-4591.55m,inter-bedded layers of calcareous sandstone

(2)泥岩夹层。岩性主要为纯泥岩发育段,岩心上相对稳定,有一定厚度,物性条件差,是研究区内封隔条件最好的一类夹层。

(3)物性夹层。研究区油层中发育泥质粉砂岩、泥质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等一些过渡性岩性,该类岩层物性条件相对较差,可以形成物性夹层。该类夹层受沉积控制,往往与沉积旋回、岩性变化有关。

图3为S41-1井在4 589.03 m~4 589.18 m段的取芯,该段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其泥质含量增多,物性较差,可作为物性夹层。

3 夹层电性特征及识别

3.1 夹层电性特征

图3 s41-1井,4 589.03 m~4 589.18 m,物性夹层Fig.3 Wells41-1,4589.03-4589.18m,inter-beds of physical property

三类夹层具有不同的岩性,其电性特征具有明显特征,根据岩心夹层发育位置归位到测井上,其电性特征如下。

(1)灰质砂岩夹层在电性上呈现“两高两低”的显著特征,即密度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自然伽玛低,如S41-1井在其4 595.33 m~4 596.07 m取心段处为灰质砂岩夹层,渗透率在16.22×10-3μm2~25.13×10-3μm2之间;孔隙度为15.17%~16.32%;自然伽玛偏低,在72.49 API~74.61 API之间,均值为73.33 API;AC值为75.22μs/ft~78.256μs/ft之间,平均值为76.78μs/ft;DEN较高,平均为2.46 g/m3,电阻率较高,分布在1.65Ω·m~1.76Ω·m(见下页图4)。

(2)泥质夹层在测井曲线上反映为高自然伽玛,自然电位曲线幅度较大。该区泥岩夹层自然伽玛在80 API以上,自然电位为正异常,电阻率为高值。

(3)物性夹层在电性特征上一般显示为高自然伽玛值,自然电位负异常不明显或正异常,物性条件介于储层和泥岩夹层之间,如图4中S41-1井4小层顶部发育的一套泥质夹层。

3.2 夹层识别

综合岩心上观察和描述的各类夹层,以及储层对应到电性特征进行交会统计(见后面图5),其中:①声波时差可清晰地将储层与各类夹层区分开,但是三类夹层间声波时差的取值范围相差不大;②自然电位可以将泥岩夹层与其它二类夹层及储层进行区别,可作为泥岩夹层识别的一个重要标准;③自然伽玛和电阻率可明确地将夹层和储层分开,可将三类夹层分别区别开来,为识别夹层的主要的测井响应特征。通过统计结果的分析,作者建立了研究区域三类夹层的划分标准(见下页表1)。

通过对塔河1区下油组三叠系各小层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其结果表明,基于常规测井的夹层,识别结果理想,电性特征明显。特别是声波时差和电阻率响应特征最为突出,在夹层识别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表1 塔河1区夹层电性、物性特征Tab.1 Electric property and physical property of inter-beds in Tahe1 area

图4 S41-1井物性夹层与泥质类夹层电性特征Fig.4 Electric property features of petrophysical inter-beds and muddy inter-beds ofwells 41-1

根据上述三类夹层的岩性、物性及电性特征,可将其作为夹层的判别依据。通过测井解释的声波时差,将储层与各类夹层进行区分后,再根据岩性及表1所归纳的电性、物性特征,对泥质夹层、灰质砂岩夹层及物性夹层进行细分。

4 夹层分布规律

对夹层分布规律的认识,是进一步认识夹层对底水锥进控制的基础。通过对单井识别夹层分布位置的统计表明,夹层在纵向上分布呈现如下规律。

(1)泥岩夹层、物性夹层,主要分布在各小层顶部,处于各个韵律层或者旋回层的顶部(见下页图6)。该类夹层主要表现在沉积的正旋回顶部,与该区沉积旋回类型相一致。

(2)灰质夹层往往呈点状局部分布,一般与地层的短暂暴露,地层淡水的渗滤形成灰质胶结有关。该类成因灰质夹层分布零星,不连片,对地水的锥进一般影响不大(见下页图7)。

(3)油水界面附近灰质夹层发育,往往能具有一定的连片性。如图5(见下页)中,在二小层顶部附近,是油水界面部位,该处发育了一套一米多的灰质夹层。通过对塔河1区二十九口直井及直导眼井夹层识别结果,二十二口井在油水界面附近发育灰质夹层,达到75%以上,这说明与油水界面相关的灰质夹层在塔河1区三叠系油藏应该是一类重要的夹层类型,对开发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这与过去对灰质夹层的认识是不同的,应该引起重视。

图5 三类夹层的测井响应交会图Fig.5 Log response cross plot of3 types of inter-beds

图6 各类夹层在储层中分布位置Fig.6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intercalation in reservoir

塔河1区夹层在平面上分布特征表现为:①泥岩夹层在整个研究工区油层内部普遍发育,且平面上因岩性变化,可以过渡成泥质类夹层,使其在平面上能连成一定的分布范围(见下页图8);②灰质砂岩夹层绝大多数呈零星状分布,但在油水界面附近,有一套与流体界面相关的,具有一定连片分布的灰质砂岩夹层(见图8);③油藏内夹层累计厚度分布受构造控制,构造高部位夹层累计厚度大,越往低部为夹层累计厚度变薄(见图8)。

图7 塔河1区过TK116H—TK110H—TK121H—TK107H—TK104H—S41井三叠系下油组油藏剖面Fig.7 The lower oil assemblage section through wells TK116H-TK110H-TK121H-TK107H-TK104H-S41 of triassic in Tahe 1 area

图8 塔河1区三叠系油藏夹层累计厚度分布和无水采油期等值线叠加图Fig.8 Map of distribution of total thickness of intercalation in triassic and water free oil production period contour of the reservoir overlaid

塔河1区夹层纵横变化及分布规律表明:泥岩夹层和油水界面附近灰质夹层,是研究区相对稳定,并且致密程度好的二类重要夹层。在开发过程中,特别是中后期抑制底水的锥进、串进等现象,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后期进行油藏见水综合治理、分析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5 结论

(1)综上所述,塔河1区三叠系下油组各小层内部均发育灰质砂岩夹层、泥岩夹层及物性夹层三类夹层。

(2)三类夹层在电性上有明显区别:灰质砂岩夹层在电性上呈现“两高两低”的显著特征,即密度高、电阻率高、声波时差低、自然伽玛低;泥质夹层则反映为高自然伽玛,自然电位曲线幅度较大;物性夹层一般显示为高自然伽玛值、自然电位负异常不明显或正异常,物性条件介于储层和泥岩夹层之间。依据上述特征,可对各类夹层进行判别。

(3)夹层在纵向上普遍发育在正韵律层段的顶部和油水界面附近,并且在部份井区,可以形成一定的分布范围;在平面上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构造高部位。夹层的存在,对开发后期的底水锥进及脊进,有着不同程度的阻碍作用,影响了无水采油期的时间及含水上升速度。在今后的开发过程及产量预测中,应将夹层的影响作用考虑进去。参考文献:

[1]朱美衡,郭建华,伍永田,等.阿克库勒地区三叠系层序地层及对储集砂体的控制作用[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2007(22):1.

[2]匡建超,张哨楠.塔河1号油田三叠系下油组储层早期开发地质特征研究[J].钻采工艺,2007,30(4):72.

[3]曾溅辉.东营凹陷第三系水2岩相互作用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J].石油学报,2001,22(4):39.

[4]张吉,张烈辉,胡书勇.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J].测井技术,2003,27(3):221.

[5]张兴国,田世澄,韩春明,等.底水油藏开发中夹层的作用研究[J].地球学报,2002,23(5):459.

[6]陈程,孙义梅.厚油层内部夹层分布模式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2):24.

[7]王丽娟,唐俊伟,张岐,等.低渗透夹层对油藏注水效果的影响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30(1):151.

[8]罗南.廖光明.储层非均质研究及应用[J].小型油气藏,2004,4(12):42.

TE 122.3+3

A

1001—1749(2011)02—0207—05

2010-09-02改回日期:2010-11-22

苏瑗(1985-),女,河南郑州人,硕士,专业研究方向是油气田开发地质。

猜你喜欢

塔河电性灰质
颗粒橡胶在塔河A级沥青生产中的应用
COP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大脑灰质密度异常的磁共振研究
2型糖尿病对阿尔茨海默病脑灰质的影响:DKI初步研究
民间引爆网络事件的舆情特点——以“北电性侵事件”为例
用于燃烧正电性金属的合金的方法
塔河10区碳酸盐岩裂缝型储层承压堵漏技术
色谱相关系数和随钻电性参数实时评价地层流体方法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多解问题
以石为绢塔河写意
以石为绢 塔河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