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需求状况分析
——以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为例
2011-10-16王铁伟
王铁伟,徐 涛
(渤海大学 体育部,辽宁 锦州 121013)
大学生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需求状况分析
——以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为例
王铁伟,徐 涛
(渤海大学 体育部,辽宁 锦州 121013)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目前我院大学生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揭示我院大学生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中的需求、特点和规律,并对其组织形式进行初步的探讨,为我院体育教师指导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提供参考依据.
大学生;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需求;特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国居民已不满足吃饱穿暖的基本生存状态,开始重视生活质量.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体育活动越来越多的为我国人们所青睐.大学生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极强的吸收借鉴以及领导社会潮流的能力,代表着未来体育文化发展的方向.因此,从事休闲体育活动在大学生中已成为一种时尚.
1 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概念
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是指作为一种运动休闲的体育手段,它有助于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培养学生科学的休闲价值观,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学生的文体生活,发展运动兴趣,增进才能和发展个性.它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物质文化体系,二是制度文化体系,三是精神文化体系.高校休闲体育是指大学生在体育课和有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之外的空闲时间中所从事的活动.体育休闲跨越了学校体育教育的区域和时间界限,形成了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的一体化.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文章从我院学生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2.1 研究对象
渤海大学文理学院学生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回收有效率:100%;有效问卷318份,有效率91%,其中渤海大学文理学院七大系各自50份问卷.
2.2.2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方面的著作论文,以及高校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情况等资料,为调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3 数理统计法.针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我院学生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目的
我院学生喜欢各种各样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有的比较专业,有的比较业余,学生在参加各种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时,其目的各有所不同,他们都是根据其自身爱好所决定,在调查我院学生在参加体育娱乐休闲活动的目的中,例如表1:
根据调查分析,体育系的同学就比较专业,有1%是为了竞技比赛,而其它学生有57%增强体质为主要.
表1 学生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目的
调查显示,大学生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是一种复合动机,根据其目的性和价值取向,依次归纳为增强体质,健美形体,运动娱乐,缓解学习压力,调节心理,增进人际关系和情感等.体育活动的动机是促进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内部动因,它是个体的内在过程.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参与锻炼的心理动因,是决定学生进行锻炼的重要因素.只有充分了解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和目的,才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这对提高学生的锻炼效果,促进学校的体育工作的广泛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3.2 学生经常锻炼身体情况
在繁忙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情况最为重要,在每天的上课学习压力下,学生的体质.健康生活水平就得去提高,在课余时间就得去经常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使学生的身体体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在调查中发现,例如表2:
结果表明,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去锻炼自己的身体,有2%及个别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原因还是不愿意参加体育活动.体育系学生基本能保证每天都能参加锻炼,其余6大系主要是以业余爱好为主,有54%学生锻炼的时间自己选择.在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中,我们可以增进同学间的友谊,人际关系,与异性相处的能力以及团体归属感等.其次,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可帮助学生模拟各种社会角色,如决策者、组织者等.这些预演角色的承担对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加速自我成长具积极的意义.另外,休闲体育很重要的一个领域是野外运动,它亲近社会和自然环境,通过了解周围事物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人与人的沟通,也在活动中得到别人的帮助和信任.
表2 学生锻炼身体情况
3.3 我院学生体育休闲娱乐内容选择情况
近几年我院已经完善了体育场地的修建,在学生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时候,场地问题基本不会受影响,所以学生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主要还是看自己的选择,其作用就是让他们发挥所长、投其所好、增强自信、调查结果表明,我院学生在选择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中是多种多样的,例如表3:
表3 学生选择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项目
在调查中,篮球占50%、网球占43%、羽毛球占51%,这三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学生参与的最多,也最收欢迎.其中学生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需求中,轮滑、高尔夫球、娱乐性保健运动需求的最为突出.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某一事物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取决于对这一事物所具有的价值的深刻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取决于对此事物的浓厚兴趣闭.但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是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除取决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明确的锻炼目的和周围环境的体育氛围等主、客观因素外,关键是大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即能否充分体验到运动乐趣,能否有愉悦的情绪体验和满足感,能否产生重复再运动的欲望等能力.
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文化程度使休闲运动成为一门很受欢迎的课程.社会激烈竞争的残酷性对高校学生有很大的触动和冲击.他们要面对就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压力,这些给他们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他们渴求休闲活动,以期暂时跳出高节奏、高竞争、喧嚣功利的困扰,轻松进入“悠闲”的境界.休闲运动能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学子的运动激情和表现欲望,有利于大学生自我价值的体现、自我能力的开发,因此,带有休闲娱乐性质的体育运动就毫无疑问的成为学生宣泄心理压力的首选.
3.4 学校的体育选修课对学生需求满足情况
学校组织的体育休闲课很多,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选修课,能够使同学们在选修课中不断完善自我,树立信心,例如表4:
表4 体育选修课能否满足学生需求
对体育系学生来说,学校的体育选修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有31%,其中体育系占大多数,而其它6大系有的酷爱运动的学生,也有不能满足情况,喜欢运动的学生,学校的体育选修课偶尔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但是有42%的学生对学校的体育选修课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学校的体育选修课还是基本可以满足一定学生参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
3.5 除学校现有的体育休闲课外,学生还经常参加其他的体育休闲活动状况
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们一些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容易产生不思进取、懒散的思想,严重的甚至参与不正当活动.健康向上的休闲活动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而且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及社会的进步.引导学生参与体育休闲活动,享受成功乐趣、体验成功喜悦、感受自然魅力,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心理的确立、人格的塑造.
例如表5,我院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场地基本完善,我们针对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进行了调查,在调查中显示:
表5 学生课余时间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情况
根据调查显示,有20%的学生经常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其中体育系学生占大多数,其余系学生大部分还是以自主的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为主,有59%的学生能偶尔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所以学生自己的课余生活安排的比较充实,兴趣爱好比较广泛,能保持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学生占大部分,只有21%的学生在课余时间从不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
3.6 我院学生体育休闲娱乐时间选择
目前,有部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较少的原因有多种,其中,学习、考研和上网游戏聊天是较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原因,这样会大大抑制住学生积极参与体育休闲娱乐活动.
例如表6,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时间比较紧,压力比较大,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可以增强自己的身心素质,减少自己的压力,针对我院学生在选择活动的时间上调查表明:
表6 学生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时间
其中表明,有54%的学生参加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时间不固定,所以学校的体育课满足不了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生活规律不够完善,学习比较繁忙.
4 对策
4.1 首先在保证学校在正常体育课外,应增加除体育系外其他的体育课的内容,丰富他们的体育知识,在原有几门体育课的同时,增加其他项目的体育课,供学生们选择,以至课内、课外体育活动或是根据大多数同学的体育休闲娱乐活动中的需求、特点和规律来开设更多的体育项目来满足同学们的需求.
4.2 在时间上继续保持早上出早操的优良作风,另外在其他业余时间多组织一些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社团,尤其是女同学,她们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热情程度不是很高,以满足同学们在各个时间各种场合对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需求.
4.3 在其他方面,我们也可以多组织一些竞技体育休闲娱乐活动的比赛,来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激发他们的团队作战精神,增强身体素质,缓解学习中的压力,调节身心健康,促进他们的人际交往关系.
4.4 另外,在体育设施、场地上学校要坚决给予开绿灯,在周六、日休息的时间,把封锁的体育场地供给有需要的学生,同时学校应构建更多的体育场地和设施,大力解决冬天户外学生运动明显减少的情况,以解决同学们对于场地设施人多、地少,供不应求的难题.
〔1〕章海荣,方起东.休闲学概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72.
〔2〕吴忠义,高彩云.我国高等教育体育类专业的现状与改革策略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
〔3〕项立敏,刘晓伟.社会体育专业培养目标设计与课程体系构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
〔4〕周星.大学生日常休闲活动的动机与障碍[J].中国青年研究,2005(8):80-83.
G807
A
1673-260X(2011)03-01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