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绘画、文学与舞台灯光设计的关系

2011-10-16傅瑜隽

演艺科技 2011年4期
关键词:舞台灯光设计者光线

傅瑜隽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40)

浅谈绘画、文学与舞台灯光设计的关系

傅瑜隽

(上海戏剧学院,上海 200040)

探讨绘画、文学与灯光设计的关系,及灯光设计师从绘画、文学作品中领会思想感情视觉化的方法。

舞台灯光;戏剧文学;绘画;光线

艺术作品都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其中,绘画和文学作品与灯光设计工作结合得十分紧密,作品将思想情感化作视觉画面的方法给灯光设计工作带来很多启发。本文主要探讨灯光设计师如何从绘画、文学作品中领会将思想情感视觉化的方法。

1 绘画与舞台灯光的关系

1.1 以场景描绘传达思想感情

绘画一直被认为是舞台美术各门类设计者的必修课,绘画的基本要素和舞台美术乃至舞台灯光都有颇多相似之处,舞台灯光设计者可以从绘画的技艺与理念中得到很多借鉴。绘画产生的是相对直观的视觉图像,记录的是一个动作或一个场面的瞬间,画面告诉观者一个故事、一个环境。虽然绘画本身是直观的,但作者能将情感、思想寄托于画面之中,观者在看到故事的片段场面后会产生了解整个故事来龙去脉的兴趣,希望感知作者创作这个场景时的心情,以及通过场景的描绘传达出来的思想。

1.2 西方绘画对舞台灯光设计的启示

绘画不仅仅产生直观的视觉画面,也会产生视觉意象。中国画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西方绘画则更注重画面的形式感,包括色彩、光线、构图等,在光线和色彩方面的理解更深入。

(1)对光线的追求

西方绘画发展到印象主义大流行的时代,都是在更真实描绘自然的主题下发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光线和色彩的运用是发展的核心,也因此在色彩理论上有了科学的认识。法国19世纪画家德拉克洛瓦是一位将色彩理论应用于艺术和技术层面的画家,他认为,切实关注色彩的画家不应只是用外行人在现实中看得到的色彩,而应能增强特定的有色事物的表现力,并使用那些在最终效果中看得见的、截然不同的色彩。他在实践中运用色彩的互补关系,例如描绘高亮、色彩浓烈的物体时,用补色作为阴影色。

西方绘画在探索表现自然的过程中高度关注光的作用和效果。各种不同角度的光线会产生不同的画面效果,不同的光线也会产生不同的戏剧效果,为追求理想的效果,画家会运用不同的光线。西方绘画重视光在画面中的运用,通过光来传达视觉体验、渲染气氛、表达情绪。光的作用在油画中非常明显,“光可以确定不同画面的基调,正确地运用光会渲染作品所要表达的情绪。”①乔治·德·拉·托尔在作品中大量应用了明暗的对比,其油画作品《受圣·伊勒内照料的圣·塞巴斯蒂安》(见图1)中,画面左侧的火炬给人以平静温暖的感觉,火光勾勒出画面人物的轮廓,火炬的光线在周围造成的反射光使画面和谐统一,火光成为整个画面惟一的光源,让画面中没有其他光线的干扰,表现出安宁的气氛。在伦勃朗的作品《一个在高屋的桌边阅读的人》(见图2)中,光线同样来自于画面左侧,阳光透过窗户射入静谧的室内,使左侧的光线在画面中部得到延伸,能明显感觉到画中僻静乖张的气氛,画中在窗下阅读的人似乎连侧面的轮廓都可有可无,由此产生了不需照明也能引人注意的奇特戏剧效果。法国19世纪的现实主义讽刺画大师奥诺雷·杜米埃有大量以戏剧舞台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在他的作品《戏剧》(见图3)中主光源还是来自画面左侧,舞台左侧发射出的强光线将画面照亮,舞台上演员绝望、歇斯底里的表演一目了然,同时光线映衬出观众为舞台表演着魔的表情。三幅作品都有着来自画面左侧的光线,而画面的感觉却截然不同,不同的光源和画家不同的诠释手法造成作品的视觉效果大相径庭,光之于绘画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灯光设计师应该参考画家们运用光的方式,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运用光的理念,准确地与空间和情境相匹配。”②

图1 《受圣·伊勒内照料的圣·塞巴斯蒂安》

(2)色彩与综合材料的运用

舞台灯光受绘画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光”上,其设计过程也与绘画有颇多相似之处。譬如,绘画需要画布、纸张、颜料、画笔等,另外,现代绘画综合材料的运用拓宽了绘画的手段。与此类似,灯光根据透镜、光学组件和光源的不同,产生的各种灯具功能、性能也各不相同,常用的舞台灯具包括聚光灯、柔光灯、成像灯、泛光灯、投影灯,此外,还有换色器和色纸以及各种舞台特技灯具,电脑灯更是集合了各种功能,可以做到一灯多用。多样的灯具使得灯光设计者在舞台上自由地运用明暗和色彩“绘制”出不同的舞台效果。“舞台灯光设计是一项十分敏感而富个性的工作,尽管灯光设计师往往得控制住他们的情绪,以免影响整个舞台的制作。但是我们还是要再考虑一下色彩问题,因为灯光不仅仅只是白色、中性的,而是提供了光谱中的所有颜色。我们不仅要从色度角度来理解色彩,更要关注光的强度和灯光场景依次变化的速度。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色彩搭搭配问题,哪个色彩是过分鲜艳的,形式和色彩是否应该紧密联系。”③

图2 《一个在高屋的桌边阅读的人》

图3 《戏剧》

(3)整体布局的掌握

绘画是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局到细部的过程,要考虑整个画面的色彩、明度,区分画面布局的主次关系、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做到层次分明、色彩和谐、空间合理。舞台灯光设计在整体布局上和绘画是一致的,每个场景的灯光布置同样要做到色彩、空间的和谐统一,主次关系分明。在整体性上舞台灯光有更多方面需要关注。首先,需要将整个灯光变化系统安排在符合戏剧剧情发展的线索下,不脱离剧情的发展,把握剧情的高潮和低潮、主要和次要,各个场景之间的明度对比、色彩对比和谐有序,灯光变化张弛有度,情绪对比强弱分明。其次,舞台场景灯光渲染要和演员表演统一。舞台场景是固定不变的,而演员的表演是流动的,要让两者结合在统一而不割裂的光环境中,结合戏剧的情节来区分演员的照明和场景光环境营造的主次关系,既不让演员的表演脱离舞台场景,也不能使演员淹没在舞台场景之中。

2 文学与舞台灯光的关系

2.1 戏剧文学的价值通过舞台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在文学方面,与舞台结合最密切的是戏剧文学。一方面,作为文学作品,戏剧文学具备一般叙事性作品共同的要求,诸如塑造典型形象,揭示深刻的主题,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统一性等,并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另一方面,作为戏剧演出的基础,戏剧文学只有通过演出,才能表现出它的全部价值,因此,它又要受到舞台演出的制约,必须符合舞台艺术的要求。

剧本是与戏剧艺术基本特征相统一的戏剧文学,它有突出的舞台性,时间、场景和人物信息高度集中。人物必须具有强烈的、直观的内心动作性和外部动作性;人物的台词必须简洁精炼,通俗易懂;人物语言必须口语化、动作化、性格化。这些特点为舞台灯光设计者领会戏剧文学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在时间、地点等要素上为舞台灯光设计者提供了相当多的切入点,便于舞台灯光设计者把握整部戏剧的环境气氛,运用灯光把舞台的景和戏剧中的情充分结合起来。

2.2 戏剧文学与舞台表现都强调“情景交融”

所谓“情景交融”,是将作品抒发的情意与描写的景色物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如水乳交融,具有浑然一体的艺术效果。或者作品虽仅描写景色物象,但其中却包含着作者抒发的情意,或者带着主观的感情色彩来描写自然的景色和物象。

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体会就没有绘画那么直观,作者借用外部事物来抒发心中情感,想要了解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就得根据作品中的形容与描绘在头脑中搭建出一个基本符合文字描述的场景,要仔细分辨字句间细微的差别所包含的意蕴。比如,在“推敲”的典故中,贾岛最终选择“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因这“敲”与“推”的动作在态度上是不同的,“敲”显然更为谦恭,反应出敲门人对屋内人的尊重。另外,灯光师还要了解对事物的各种不同的描写所传达的含义,在这方面美国著名美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视觉艺术心理学的专著《艺术与视知觉》中有过一些说明:“那些不具意识的事物……都和人体具有同样的表现性,在艺术家眼睛里也都具有和人体一样的表现价值,有时候甚至比人体还更有用……一棵垂柳之所以看上去是悲哀的,并不是因为它看上去像是一个悲哀的人,而是因为垂柳枝条的形状、方向和柔软性本身就传递了一种被动下垂的表现性;那种将垂柳的结构与一个悲哀的人或悲哀心理结构所进行的比较,却是在知觉到垂柳的表现性之后才进行的事情。”④

一直以来,对于文字内容所表达的情绪的理解,启发着舞台灯光设计者更完美地表现场景气氛、烘托视觉效果。自然主义的戏剧观念被强调自我的主观创作的写意戏剧观取代后,舞台美术从过去照搬真实场景的设计方法转向对戏剧场景的主观概括,只要能传神地表现戏剧内容,就不会被认为舞台美术过于抽象,正如阿披亚所说的“我们不要去创造森林的幻觉,而应创造处于森林气氛中的人物的幻觉。”⑤

前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史诗作品《静静的顿河》在叙述阿克西妮亚随葛里高利最后一次私奔时,阿克西妮亚被当场击毙,痛苦得犹如万箭穿心的葛里高利抱起她,抬头看见的是一颗“黑色的太阳”。此为神来之笔,为评论界所激赏,如果按照中国的情景交融理论可以得出明确的分析:“黑色”是情,是葛里高利极其沉痛的内心感情造成的视觉错觉和心理折射;“太阳”是景,“黑色的太阳”是他沉痛到极点的感情渗透到眼中所见的太阳即景中的结果。所以,“黑色的太阳”无疑是作家在有意或无意中用情景交融的高妙手段描写此情此景。然而灯光设计者在表现“黑色太阳”这一场景时,因为光色加色法的原理,是不可能在舞台呈现出黑色的光环境的,但此处又正是整部小说的最高潮部分,如果只是选择将光比整个压暗来体现黑色的话,无疑减弱了整个场面的冲击力。如果灯光设计者想尽力还原出“黑色太阳”的形象,那么不但在设计处理上会非常困难,也很难完全表现出小说中作者想表达的意境。因此,在灯光设计的构思中完完全全地了解小说主人公内在的情感就显得至关重要,哪怕在舞台上太阳并不是黑色的,整个场景也不用极暗的光比,只要在最后呈现的灯光场景中能最完整地表达葛里高利身心疲惫、丧失了活下去的希望的心情就是符合小说精神的灯光设计。

舞台美术以及舞台灯光所表现的场景并不是纯客观的现实世界,设计者要在深入体会、探索文本所表达的主人公的心理世界后,加入自己的理解,展现出最忠于原著意境和精神的设计作品。

注释:

①②《戏剧舞台灯光设计》,马克斯·凯勒著,孔庆尧、忻雁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第50页。

③同上书,第226页。

④《艺术与视知觉》,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朱疆源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623页。

⑤《舞台灯光》,金长烈等著,机械工业出版社,第13页。

[1]金长烈等. 舞台灯光.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艺术与视知觉.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德]马克斯·凯勒. 戏剧舞台灯光设计.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4][俄]普列汉诺夫. 论艺术.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吴光耀. 西方演剧史论稿.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

(编辑 张 淼 张冠华)

Preliminary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ting Literature and Stage Lighting Design

FU Yu-jun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China, Shanghai 200040, China)

Relationship between painting literature and stage lighting design was approached along with the lighting designer's understanding of visualization methods for thought and feelings from the painting and artistic works.

Stage lighting; Dramatic literature; Painting; Light

10.3969/j.issn.1674-8239.2011.04.016

傅瑜隽,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灯光设计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曾参与《悲悼》、《胭脂盒》、《风雨祠堂》等舞台剧的舞台灯光设计工作,曾担任2008年全国首届艺术硕士优秀作品展演开幕式灯光设计。

猜你喜欢

舞台灯光设计者光线
怎样将舞台灯光的情感色彩融入剧情之中
2020德国iF设计奖
舞台表演中舞台灯光艺术效果的作用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你看不见我”
浅析舞台灯光艺术中的情绪色彩
淘气的光线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流动的光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