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重点学科优势 建设优秀病理学教学团队
2011-10-10郑少燕陈茂怀田东萍
郑少燕,顾 江,苏 敏,陈茂怀,田东萍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发挥重点学科优势 建设优秀病理学教学团队
郑少燕,顾 江,苏 敏,陈茂怀,田东萍
(汕头大学医学院,广东 汕头 515041)
结合国家重点学科优势,依据国家级教学团队标准,从多个方面具体介绍了建设优秀病理学教学团队的做法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教学团队;病理学;重点学科;建设成效
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国家重点学科,也是汕头大学最早获得硕士点和博士点授权的学科。学科主要由病理学教研室、肿瘤病理研究室、法医病理学研究室、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病理生理学研究室、变态反应研究所等构成,并与肿瘤学、分子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多学科、跨专业、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学科建立了一系列实验室,配置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组建了一支梯队合理、结构完善、具有持续发展后劲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术队伍,实施着“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学科科研实力雄厚,与英国剑桥大学、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病理学系、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病理系、中科院等国内外知名的领先技术平台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
教学团队是指“由某一专业或某一课程的教师组成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而相互协作、共同承担责任的教师群体”[1]。我院紧紧抓住国家重点学科优势,根据国家级教学团队标准,建设病理学双语课程教学团队,选拔杰出教学团队负责人,组建结构合理、多学科中外专家联袂的教学队伍。团队锐意改革、创新教学、凝聚资源、发扬传帮带作用培育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于 2008年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
1 杰出的负责人是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第一步
教学团队负责人必须是学科领域的学术权威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效果[2],以及具有较强的领导和组织协调能力,才能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团队的工作氛围,引领教学团队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杰出的教学团队负责人是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的第一步[3]。
我院病理学教学团队由两位杰出学科带头人担任负责人。负责人之一为汕头大学医学院院长、国家重点学科主任,教育部基础医学专业与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2004年获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2005年获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2006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发表 SCI论文 100余篇,出版英文专著 6部。负责人之二为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副主任兼肿瘤病理研究室主任,教育部基础医学专业与课程指导委员会委员,2003年获首届李嘉诚基金会卓越教学奖,2004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5年获广东省首届高校名师奖,2006年获广东省劳动模范,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第一完成人),主编《Graphic General Pathology》等 4部教材,是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负责人。
2 结构合理的多学科中外专家联袂是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核心因素
教师资源是教学团队的最核心因素。教师,包括年龄结构上的老、中、青教师,职称结构上的教授、副教授、讲师与助教,岗位状态上的专职与兼职,任务上的专业教师与教学管理或教辅人员[4],授课语种上的外语授课教师与中文授课教师,综合教学上的各学科教师或跨专业教师,与国际接轨上的中外教育专家。我院以病理学双语课程为建设平台,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学科独特的优势,构建优秀的、结构合理的、多学科的、中外专家联袂的病理学教学团队。
2.1 国际化视野下中外专家联袂的教学团队
利用重点学科平台,培养并引进一批高素质的教师。自 1996年以来,学院积极引进国内外病理学学术兼教学骨干 9名。同时利用学科与国际学术交流机会,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国际医学研讨会,接触国外最新学科的前沿,扩大视野,同时引入世界发达国家的教学模式;积极与国际、境外机构合作开展教学活动。聘请国际病理学专家进校作病理学最新进展讲座,聘任国际知名退休病理学教授担任客座教授,承担病理学全英文授课。组建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哈佛大学医学院、美国休斯顿贝勒 (Baylor)医学院、汕头大学等国内外多所知名院校的教师骨干构成的病理学教学队伍。教学团队中 12名教师有长期在国外工作和出国 (境)学习经历,国外进修主要单位是:英国伦敦大学、美国国家肿瘤研究所、英国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教学团队中 3名教师为长期聘任的国外客座教授。中外专家联袂的国际化教学团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英语水平,致力于全英文或双语教学。
2.2 多学科教师结合的教学团队
利用重点学科拥有多学科、多专业交叉的学术骨干优势,组建以病理学教师为核心,同时联合经验丰富的法医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肿瘤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教授为病理学双语课程教学团队,打破传统的学科界线,各学科教师精诚合作,精选教学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以临床问题带动基础医学知识和临床医学知识的衔接与渗透,实现基础与临床整合教学。
2.3 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利用重点学科编制多、人员足,按老中青、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搭配组建教学团队。目前团队有教师 23人,其中教授 14人,占 61%,国外病理学专家特聘客座教授 3人,副高职称 4人,占 17%,中级职称3人,占 13%,助教 2人,占 9%;35岁以下占 13%,36-45岁占 43%,46-55岁占 35%,56岁以上占 9%;具有研究生学位的占 91%,博士生导师 6人。是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学历、职称、年龄、学科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断提高。
3 锐意改革创新教学是建设优秀教学团队的重要任务
教育教学改革是教学团队建设的重要任务。教学团队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案、教学制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考核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育教学改革上走在前面,巩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建设成为优秀的教学团队。
病理学教学团队以围绕培养既精通专业知识,又具备专业外语应用实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为目标,积极凝聚优势教学资源,开展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改革与创新,并取得成效。
3.1 凝聚优势教学资源
3.1.1 建设案例式双语教材 发挥重点学科“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作用,团队教师不辞艰辛赴尸检现场检案,显著新增一批典型案例素材和标本。同时利用学科科研国际合作优势,经授权获得了加拿大、美国、香港三所国际知名大学病理学系以及个人的 CPC病例资源的使用许可,获得大量典型病例素材。团队依据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大纲,用了 10年心血编写出《图解病理学》、《Graphic General Pathology》等系列教材。
3.1.2 构建案例式双语网络学习平台 发挥重点学科与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的长期合作关系,与其领衔的病理学家共同建立了国内首个涵盖文本、图片、视频、动画等为一体的 CPC案例式中英文双语病理学网络学习平台 (http://pathol.med.stu.edu.cn/pathol)。网络学习平台拥有中英文 CPC讨论病例库、《Graphic General Pathology》全英文课件与英语配音授课录像、全国远程医疗教育研讨会实况录像、自测题库系统、专家论坛等资料,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方便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巩固及课外知识的延伸,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5]。
3.2 教学改革与创新
3.2.1 重组系统模块课程 团队注重多学科知识相互间交叉渗透,以疾病为核心,将病理学与相应基础与临床多学科内容进行有机整合,重组形成系统模块课程,如疾病机制模块、肿瘤学模块等。
3.2.2 开展开放式讨论教学 团队紧密结合临床实践,以典型病例 (CPC案例)作为切入口,用双语进行讨论式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展开思维,启发学生将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临床知识充分结合起来,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3.2.3 开展远程临床病理讨论会 (CPC) 充分利用李嘉诚基金会投资重点学科建设的远程医疗与教学系统,通过卫星频道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定期开展 CPC,两地师生围绕病例,用英文展开热烈讨论和诊断,让学生感受国际教育的氛围,提高医学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英语水平。
3.2.4 构建多元化考核体系 建立 CPC案例网络考试平台;实验考试采用逐个口试;试题加大病理诊断与分析题量、30%以上为英文题目;组建美国执业医师 (US MLE)模拟考试题库,并将其融合到考试的附加题中;选修课和研究生专业课实行论文综述答辩形式考核;英文答题给予加分。多元化考核方式,加大了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力度,引导了学生平时全过程努力学习,全面评价了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水平。
4 发挥科研促教学是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的体现
按照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重点学科科研实力雄厚、承担多项国家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的优势,采取措施激励学术造诣和教学水平高的优秀教师进入教学团队,积极将他们这种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科研中的图片及数据资料、最新动态、科技发展前沿及科研成果等及时融入到教学中,摈弃教死书,促进教学内容现代化,课程教学富于时代性;同时开设分子病理学等多门选修课,以专题讲座为主导,布置学生课外上网查找和了解最新国际科研动态,组织学生综述报告;鼓励学生自主申报大学生科研课题,让优秀学生参与病理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组织大学生赴食管癌高发现场进行科普宣传和发病现况调查等;开放科研实验室,让大学生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科研转化教学极大地锻练和提高了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6]。
5 培养青年教师是建设优秀教学团队持续发展的保障
按照团队水平整体提升的原则,落实教学团队的教师培养和梯队建设工作,发扬传帮带作用培养青年教师,以保障持续发展,提升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与科研水平。教学团队非常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要求青年教师必须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必须承担英语授课任务与远程病理 CPC教学;坚持试讲制度,在高年资教师指导下,严格规范编写教案、讲义与课件,进行系统教学培训;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培训班学习以获得全英授教资格;积极培训青年教师病理尸检能力以获得司法鉴定人员资格;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学位,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先参与后申报主持科研项目;协助提供国家知名重点实验室或出国 (境)学习培训的途径。目前已有 3名青年教师通过博士后培训出站,5名青年教师已获博士学位、2名青年教师获硕士学位,中青年教师大部分已成为本课程的主讲教师。
6 优良教学效果是衡量优秀教学团队的重要指标
教学团队建设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优良教学效果是衡量优秀教学团队的标准之一。
①2003-2008年汕头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医师资格考试总体通过率在全国名列前茅,病理成绩和总成绩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充分肯定了病理学教学团队的教学水平与质量 (如表 1所示)。
表1 汕大医学院病理学平均分与全国的比较
②学生病理学课程成绩大幅度的提高。统计结果显示,团队建设前 (1995级-2000级本科)学生病理学平均成绩为(78.33±8.88);团队建设后 (2001级-2006级本科)学生病理学平均成绩为 (84.73±8.93),学生病理学平均成绩差异具有显著性 (P<0.01)(如表 2所示)。
表2 病理考试成绩比较分析表
③在团队教师的指导下,本科学生撰写了一批综述性和调查性学术论文,其中《Barrett’s Esophagus》等 6篇论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两篇论文获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二等奖和优秀奖。
④病理学教学团队拥有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2名,省级教学名师2名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名,全国模范教师 1名,南粤优秀教师 1名,李嘉诚基金会卓越教学奖 3名,获近三届教学成果奖国家级 2项、省级 3项等。
[1]孙丽娜,贺立军.高校基层教学组织改革与教学团队建设[J].河北学刊,2007,(5):162-165
[2]刘宝荐.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促进本科教学质量提高[J].中国高等教育,2007,(5):29-31
[3]李昌新,刘国瑜.基于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高校教学团队建设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6):49-51
[4]俞祖华,赵慧峰,刘兰昌.本科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2):90-96
[5]姜立,陈士良,韩耀萱,等.资源库在医学研究生教学中的建立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6,20(6):123-125
[6]章兢,傅晓军.谈基于课程或课程群的教学团队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15-17
Maki ng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key discipline to build an excellent pathology teaching team
Zheng Shaoyan,Gu Jiang,Su M in,Chen M aohuai,Tian Dongping
(M edical College of Shantou University,Shantou515041,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our practice of building an excellent pathology teaching team by making use of the advantage of the national key discipline of pathology and following the national standard for teaching team.We have made some achievements.
teaching team;pathology;key discipline;building effectiveness
G471
A
1004-5287(2011)01-0086-03
2008年国家“质量工程”建设项目 (教高函[2008]19号)
2010-06-08
郑少燕 (1965-),女,广东汕头人,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高等医学教育研究与管理、病理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