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茉莉花革命”

2011-10-10朴英姬

中国报道 2011年2期
关键词:突尼斯阿里非洲

朴英姬

透视“茉莉花革命”

朴英姬

突尼斯为何在一夜之间从“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走向社会动荡?一位有能力独揽政权23年之久的“政治强人”,为何会在一个月内被推翻统治,逃亡国外?

曾经的“非洲典范”

突尼斯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的地中海沿岸国家,人口只有1000多万。长期以来,突尼斯这个非洲小国留给国际社会的印象就是既能保持政局稳定,又能促进经济增长,可谓是非洲发展的典范。

无论从宏观经济指标,全球竞争力指数,还是人类发展指标来看,突尼斯都无一例外地位居非洲前茅。2000年至2010年,突尼斯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了4.5%,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使得非洲许多国家经济增长率大幅下滑的2009年,突尼斯仍然保持了3.1%的增长率,而同年南非则出现了-1.8%的负增长。

在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10—2011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对世界139个国家的全球竞争力指数进行排名,其中突尼斯位列第32名,为非洲国家之首。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布的《2010年人类发展报告》中,对169个国家的人类发展指数进行排名,突尼斯位居第81位,在非洲国家排名中仅次于位列第72位的毛里求斯,属于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

可就是这样一个在非洲大陆发展水平很高的国家,却在2010年12月底至2011年1月间爆发了“茉莉花革命”,执政23年之久的总统本·阿里逃亡沙特阿拉伯,国内政治格局发生变革。而这一切的起因却是城管对无证摊贩的粗暴执法,导致失业大学毕业生自焚抗议,最终医治无效死亡。

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上感同身受的广大民众的强烈反应,导致各地的游行抗议,而政府在初期的强硬立场及动用武力杀伤数十名民众的行为,又导致了抗议活动不断升级。茉莉花是突尼斯国花,这次政权更迭也被称为“茉莉花革命”。

本·阿里其人

本·阿里是突尼斯自1957年独立以来的第二任总统。1987年10月,时任总理的本·阿里通过让数名医生宣称当时已被批准为终身总统的布尔吉巴由于健康原因无法继续治理国家,将布尔吉巴赶下台。

1987年11月,本·阿里接任总统,此后在1989、1994、1999、2004、2009年连续五次当选总统。尽管本·阿里在执政之初曾经承诺要带给国民“真正的民主和不断进步的政治生活”,并且也推进过政治改革,但在其政权稳固之后,他就借口打击极端伊斯兰分子,对内长期打击异己。

尽管突尼斯名义上实行的是多党民主制,但是本·阿里领导下的执政党——宪政民主联盟却事实上处于完全操控政局的地位。在执政党内部则是本·阿里一人专断,绝对不容忍反对意见,并且严厉惩罚批评政府和维护人权的各方人士。

为了维持长期的专制统治,本·阿里一直都排斥潜在的接班人,多名政治对手都遭到了逮捕和流放。在2009年选举前,本·阿里还威胁说,如果有反对者质疑投票结果的公平性,就要将他们投入监狱。

既然本·阿里这个被称为“政治强人”的总统有能力独揽政权23年之久,又怎么会在一个月内被推翻统治,逃亡国外呢?“茉莉花革命”的爆发能够揭示出突尼斯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哪些深层次矛盾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其实自1987年本·阿里上台以来,突尼斯的经济改革进展比较顺利,私有化程度逐步加深,外资流入增多,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但是突尼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制约因素仍然存在。

由于国内资源有限,突尼斯的经济发展对外部环境的依赖程度很高。出口和旅游业是拉动突尼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欧盟是其出口的主要市场,占其出口总额的80%,旅游者来源地也主要来自欧盟国家,特别是法国。这种高度依赖欧盟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突尼斯的经济增长必然受制于欧盟经济的增长。随着国际金融危机重创欧洲国家,欧盟国家至今都未从危机中真正摆脱出来,突尼斯的出口和旅游收入也因此受到影响。

另一个致命问题是,突尼斯粮食不能自给,农业增长状况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很大。2010年受到不良气候的影响,突尼斯的农业产量下降很大,加之国际农产品价格高涨,使得国内粮食价格高涨,导致广大民众尤其是贫困人口的强烈不满。此外,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的政府缩减财政支出计划,使得对贫困人口的补助有所减少,更加深了贫困人口的生活窘况。

尽管保持了经济的稳定增长,突尼斯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也是政府面临的最大挑战,官方统计数字为14%,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超过20%。在2010-2014年第12个发展计划中,突尼斯政府将降低失业率,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作为重点目标。为此,政府鼓励将低附加值、低技术的出口产业逐步转向以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并且致力于扶持以技术和创新为主导的经济部门。但是,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改革计划进展缓慢,另一方面由于过度推崇高等教育导致的高素质人才供给过剩的就业市场结构性供需失衡很难打破。突尼斯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的状况就导致了社会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强。

当然,突尼斯当权者腐败盛行和市场垄断性加强,导致国内贫富分化严重也是让政局雪上加霜的重要原因之一。近乎独裁的统治导致突尼斯以本·阿里家族为核心的政治集团无视国家法律,肆意敛财,贪污腐败状况触目惊心。根据透明国际公布的2010年全球清廉指数,突尼斯属于腐败比较严重的国家。

2010年12月,维基解密曝光的美国大使馆机密电文中将本·阿里的家族称为“准黑手党”,称其是突尼斯“腐败的核心”。这在突尼斯民众中引起轩然大波,对本·阿里政权的仇视也更加深重。此外,虽然政府也在推进市场化和私有化改革,但是腐败盛行导致很多垄断行业的政府参与程度在加深,权力阶层为了牟取暴利,加强了对垄断行业的控制。腐败和政府垄断是权力阶级牟取暴利的重要手段,国家财富大量集中到政治核心集团手中,这必然导致国内贫富分化状况日趋严重,民怨日益加深。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突尼斯的政局之所以陷入今天的动乱局面,是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失衡,与腐败之风恶性蔓延的结果。

在经济危机尚未结束,全球普遍面临高通胀、高失业率,与经济增长乏力的背景之下,突尼斯的“茉莉花革命”也蔓延到了周边一些存在类似问题的国家。近期,大规模的抗议示威活动也已在北非和中东阿拉伯国家开始相继爆发。

朴英姬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突尼斯阿里非洲
云上阿里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辰辰带你游阿里
非洲反腐败新观察
非洲鼓,打起来
突尼斯柑橘出口量减少了21%
阿里战略
阿里是个好榜样
非洲的远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