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2011-10-09闫慧洁
闫慧洁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教学设计案例
闫慧洁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兰州 730070
协作学习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协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探索能力等。所以,笔者设计了一个CSCL的案例,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协作学习概述
协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对于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被人们誉为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许多研究表明,协作学习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教学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虽然对协作学习的研究不少,但是国内外专家为协作学习下的定义仍是不尽相同。本文中引用黄荣怀教授的定义,他认为“协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最大化个人和他人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作为中小学教师,我们无需纠缠哪个定义正确,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只需知道协作学习的特点即可:
(1)所有关于协作学习的表述都指出,协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因此,它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小组活动是主体。
(2)协作学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因此第二个特点是强调小组成员的合作互助。
(3)协作学习是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因此协作学习强调目标寻向。
(4)协作学习以小组的成绩为奖励的依据。
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来辅助和支持协作学习,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的英文是Computer Suppor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简称CSCL)。设计协作学习案例时要注意它包括的几个环节。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笔者选择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该教材依据教育部主编的《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近代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学习者分析
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产生了很强的独立意识,但又尚未摆脱对父母的依赖,他们的这种依赖从生活和情感方面转移到了希望精神上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初中生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既不想让别人管又离不开别人的管教。从以上两个方面分析了初中生的特点,我们发现:协作学习可以为学习者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以让他们的“精神”得到教师的认同,符合其认知发展特点;另一个方面,教师在协作学习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对学生进行“管教”,学生既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去学习,另外,在完成协作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遇到难题,教师就发挥其指导者的作用。
3.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包括4课内容《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②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③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⑤提高学生搜集、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
⑥锻炼学生的协作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搜集资料,分析并整理资料;
②与小组成员协作完成报刊的制作;
③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小组成员协作解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学会辩证发展地看待历史事物;
②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③通过评价辛亥革命,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④通过分析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激发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5.教学环境: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
6.教学时间:两周
三、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教学方案
1.协作学习任务设计
任务情境: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面对外敌的入侵,中华民族从上至下都进行了“近代化的探索”,设想你们是报社的记者和编辑,请各小组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4个主题中选取一个主题进行专题报道,制作一份电子报刊。
任务要求:
(1)选择主题时要选择组员共同感兴趣的主题,每个成员至少完成一篇与主题相关的文章;
(2)报刊的内容须包括:该主题的介绍、评价、历史意义、代表人物、人物的贡献和相关小故事等内容。另外,每组可根据具体情况添加其他的内容;
(3)电子报刊用Word进行设计,不少于3页。
2.组建学习小组
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够上网搜集资料、熟悉文字处理软件Word的基本使用。
组建协作小组:每组人数6人,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小组成员可以为小组命名,以体现小组的特点或爱好等。
将小组成员的信息等填入表1,通过电子邮件、MSN、QQ等工具进行交流和资源共享。
3.协作学习活动设计
协作商议阶段:小组共同选定主题,并针对所选的主题进行头脑风暴,商讨出一个报刊内容初步规划。
分工协作阶段:小组针对拟定的初步规划,进行分工。
搜集资料阶段:小组成员根据分工搜集资料,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间要保持联系,遇到问题及时与组员沟通、协商。
整理、分析资料阶段: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分析资料的可用性,资料搜集不齐全的,小组讨论找出原因,再次搜集、讨论。
写稿、审稿阶段:小组成员根据分工将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编写,然后由组长领导进行统一审稿。
制作电子报刊阶段:先由一名小组成员用Word设计一个报刊版面,然后成员对该版面提出修改意见,更改后,小组成员将各自负责的内容添加进去;最后由一名成员进行编辑。
小组长要将分工和任务的完成情况填入表2:
表2 分工及任务进度表
在进行评价的时候,将表2作为评价小组内成员的依据。
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课内:提供计算机网络的学习环境,小组成员可以一起搜索资料、通过网络共享信息和资料等。
课外:通过网络Email或QQ传递和共享信息,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发送建议、学习资料、行动通告、关于合作伙伴行动的评论等。不具备此条件的同学要充分利用课内的时间,亦可在分配任务时就给该学生少分配一些需要网络的任务。
5.协作学习资源设计
学生从教材附录提供的图书和网站中查找需要的信息,当不能满足时通过搜索引擎搜索。
图书资源:
《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任继愈主编,商务印书馆,1996~1988年版;《洋务运动史》,夏东元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危机中的文化抉择——辛亥革命时期国人的中西文化观》,叶瑞昕著,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龙的传人》,王宏志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林汉达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8年版;《上下五千年》,林汉达、曹余章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1年版。
网站:
中国历史博物馆:http://www.nmch.gov.cn;民族魂:http://www.chinaspirit.org.cn;血铸中华:http://www.chinese1840~1949.org.cn;中青网史海泛舟:http://www.cycnet.com/history;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天地:http://www.pep.com.cn/lishi/index
6.汇报协作结果
各个小组将制作的电子报刊发给其他小组,每个小组为大家汇报设计思路和设计内容,每个小组汇报完毕后其他小组可以针对有疑问的地方、有不同意见的地方进行提问。
7.评价
评价包括对协作小组的集体评价和对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
(1)小组成绩(对协作小组的集体评价)
小组的成绩由三部分组成:①他评,即其他小组对本组作品的评分,将其他小组的评分相加并求出平均分,然后将平均分乘以60%,即得到他评分数(占60分);②自评是小组内成员对本组的作品进行评分(占20分);③师评是教师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占20分)。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体现:小组成绩=他评分数×60%+自评分数+师评分数。
每个小组依据评价量规对其他组的内容进行评价,评价量规见表3:
表3 小组评价量规(100分)
(2)个人成绩(对小组成员的个人评价)
个人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小组成绩的60%和他评成绩的40%。他评成绩是由小组内的成员依据个人评价量规为小组内其他成员打分,然后计算平均分。表现为公式即:个人成绩=小组成绩×60%+他评成绩×40%。
小组的每个成员对小组内的其他成员依据表4进行评价。
表4 个人评价量规(100分)
在小组汇报和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错误的问题进行及时纠正,对评价过程进行控制并及时总结出各个小组的优缺点。
四、协作学习反思
教师在进行协作学习教学方案的设计时,要注意以下3个方面:
1.在选择协作学习的主题时要注意: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协作学习,协作的任务应该是一个人不能独立完成,5~6个人通过协作又能够完成的任务。
本案例中的协作任务是一个复杂的任务:(1)每一个主题都包含着3个及以上重要的知识点,这就需要小组成员先要协作学习这个主题的内容,讨论这个主题的要点以确定报刊所要呈现的内容;(2)每一个主题中除了要注意知识性,还要注意它的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读者,这就需要每一个协作小组搜集一些历史小故事、图片、民谣、诗歌等以丰富报刊的内容;(3)协作小组要通过网络和图书馆查阅资料,不可否认有些学生较早接触计算机,对网络比较熟悉,这些学生可以帮助小组其他成员完成这些任务;(4)需要用Word来制作报刊,虽然八年级的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Word也熟悉,但是它的各个功能并不是常用,所以个人用Word来制作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小组协作可以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提高个人能力。
2.组建协作学习小组时要考虑学生的不同特点,通常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方法进行分组。
组内异质是指一个协作小组内的成员在学习基础、年龄、性别、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方面具有差异性。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相互帮助、学习,不同学习风格、性别、兴趣爱好的学生在看问题、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上不同,可以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组间同质是指各个小组之间大体是均衡的,有利于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3.协作学习活动设计是整个教学案例的重点,这里要注意的是,协作学习教学方法并不是只使用这一种方法。因为协作学习的过程是复杂的,在设计协作学习的教学方案时融入其他的信息化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如:协作学习经常与探究学习相结合;在课堂开始展示协作学习任务时,可以通过视频等创设问题情境,利用视频、动画等创设情境是演播教学的一个功能。
[1]黄荣怀.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张海龙.浅谈初中生的特点及教育方式[J].教育艺术,2009,8
[3]张筱兰,郭绍青.信息化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010-11-30
闫慧洁,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