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强县”应走出“GDP”崇拜
——专访中国地方行政研究院院长彭真怀

2011-09-28李承明赵良峰

西部大开发 2011年1期
关键词:百强县彭真百强

◎文/记者 李承明 赵良峰

“百强县”应走出“GDP”崇拜
——专访中国地方行政研究院院长彭真怀

◎文/记者 李承明 赵良峰

北京大学中国地方行政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教授

民间智库与榜单代表了其中介机构的智慧与实力,是中国未来现代服务业发展方向。如果民间机构急功近利与技术粗糙的弊病不改,中国民间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将缺乏后劲,很可能步“牙防组评选”后尘,不仅放大了社会误导效应,还削弱了日后发展的根基,从而自毁前程。

2001年以来,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评审的民间版“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已连续发布了十届。这家成立于1998年,自称全国第一家专注于县域经济研究的民间机构,所发布中国百强县的榜单屡屡受到部分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质疑。

记者就此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地方行政研究院院长彭真怀教授。他认为其评选体系唯经济发展之上、“GDP”以大为强的原则,忽视民生人文、生态环境等软实力的影响,有违科学发展观,此类“百强榜”更不能代表中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审视百强之“强”

彭真怀介绍说,2007年,发布“官方版”全国百强县排行榜的国家统计局之所以悄然取消了“年度百强县”排名,原因就在于过去的排行榜中,GDP评价权重过大,取消排名是为了从GDP崇拜与迷失中清醒过来。

由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评审出炉的“百强县”排行榜打上了“民间烙印”,但历届民间“百强”排名结果,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社会各界也褒贬不一,排名排位也值得深刻反思。

首先是这个“排行榜”的公信力受到不同程度的怀疑,如苏南地区、浙江以及山东半岛等地区,连续数年占据百强县数比例仍然极大,第十届榜单山东、江苏、浙江三省就占据了百强县的80个席位。所占地域85%以上的珠三角、中西部、东北和西北地区上榜的县(市)寥若晨星,即使县域经济发达的广东等省份也颇受冷落。

而像苏南太湖流域以及山东半岛地区,目前仍然极大受困于污染问题,环保治理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排行榜与现实情况进行对比的情况下,大家不禁对其所谓的“科学性”产生疑问。

其次是排名方法不科学。如除江苏江阴、昆山、张家港、常熟连续数届并列第一外,榜上还有多处“并列”,山东的即墨、胶州、胶南并列排在第19位,偃师、新郑、新密、荥阳、禹州、登封,非常巧合地并列排在第68位,由此入围的县(市)不是100个,而是118个,从数量上就不是“百强”。这种“并列”让人们对评价标准产生不严谨的怀疑外,还难以洗清“平衡利益关系”的嫌疑。

此外,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讲,百强县并不一定真“强”,一个以衡量县域GDP为主的排名方法,充其量只是说明百强县在财富创造方面是基本成功的,反映的只是经济发展这一有限领域的情况。如果换一个更全面的评价体系,考虑到为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代价的话,结果恐怕会有巨大的不同。

据计算,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全国百强县的人均耕地减少三分之二;与十多年前相比,大多数百强县单位产值的能耗物耗正以两倍的速度增加。人们会问:百强之“强”到底是什么?

在人与自然无法和谐共处之地,这样的百强县榜样意义何在?因此,唯有真正告别GDP崇拜,把社会经济热点真正转向和谐、民生、生态、环境、福利等方向,那样的统计与排行,才可能不再是“少数人的政绩榜”,才可能是广大民生的幸福与荣耀,才可能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前行的真正榜样。

科学评价百强县排行应力图突破单纯的GDP评价权重过大因素,着重将“强县富民”和“科学发展环境”列入评价体系并应当重视百姓的幸福指数和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如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社会治安等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中非常严峻的“约束因素”。

走出“GDP”崇拜意义重大

彭真怀讲道,客观地说,百强县的评比并无不妥,如果能有一个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能够把幸福指数、生态文明程度、环保、城乡和谐发展等综合指标纳入,以民生而非财富为主导,这样评出的百强县将有非常的榜样意义与正面效果。

彭真怀强调说,一方面“百强县”应走出“GDP”崇拜,践行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另一方面,如何将我国县域经济的特色、差别、竞争力的高低如实反映出来,需要精心设计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才能更加客观、更加全面、更加准确地反映出县域社会经济综合竞争力。

原则之一,要从单纯追求GDP到注重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纯粹追求经济发展的一个最大的弱点就是过分注重效率而忽略公平,导致资源低效率的利用甚至造成浪费,并且导致城乡之间、城镇之间、农民之间收入差距的增大,对社会的稳定、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想后,未来我国的县域经济评价体系应该考虑更科学的指标体系,不能再单纯比GDP,而是要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比如应该包括:城乡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医疗卫生情况等,从多方面评价一个县域的经济是否达到了和谐发展,是否缩小了贫困差别。

原则之二,不仅仅要考虑硬环境,更要考虑软环境。

目前从我国的发展实践中可得出一条结论:纯粹发展经济,不顾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是死路一条。

众所周知,软环境、硬环境的好坏,对一个地区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硬环境一般包括该区域的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及高速公路等客观物质条件;而软环境则包括区域内企业经营是否遇到乱罚款、行政效率的高低、官员的数量等等。目前,相比较而言,区域内软环境的优劣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影响更为严重。

未来的评价体系中,除了保留反映区域硬环境的指标外,还应专门设计一些反映区域软环境的指标,使得评价体系更加合理科学。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思路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绿色GDP”的提出,那些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发展理念将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倡导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如何在县域发展评价中反映这些变化,目前已有的评价体系做得还远远不够。

猜你喜欢

百强县彭真百强
百强县榜中的发展“密码”
彭真:细微之处见真知
江阴蝉联2020中国工业百强县(市)榜首
百强报刊
2020年(第33届)中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名单
百强县里的山东势力
2019上海百强成长企业50强排行榜
真爱不必门当户对
真爱不必门当户对
“ 百强县”榜单乱象与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