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部省会城市再定位

2011-09-25秦尊文

决策 2011年1期
关键词:省会总体规划城市群

■秦尊文

中部省会城市再定位

■秦尊文

从2007年起,中西部GDP增速开始超过东部,这其中,中部各省会城市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十二五”期间,中部要继续保持这个势头,再定位之后的中部省会城市责任重大。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已被确定为国家中心城市,唯独中部和东北没有确定国家中心城市,武汉‘十二五’时期要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瞄准更高目标,才能保证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2010年末,在一次会议上,原武汉市委书记杨松宣告了武汉下一步城市发展的雄心。

2004年以来,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被整体打包为“中部地区”,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并称为中国四大经济板块。

在“中部地区”板块中,各省会城市的定位关系到各省的地位,因此近年来,尤其是在2010年,中部六省的省会都对自身的定位进行了调整或酝酿调整。

从国家的战略角度来说,中部发展速度应当要比沿海快,不快就不对了。从2007年起,中西部GDP增速开始超过东部,这其中,中部各省会城市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十二五”期间,中部要继续保持这个势头,再定位之后的中部省会城市责任重大。

定位更“中心”

2010年,借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十二五规划编制之际,中部各省会城市都对其城市发展与定位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武汉。

国务院1999年在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对武汉的定位是:“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通信枢纽。”而2010年3月国务院批准的新版总体规划中,武汉的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其中,最受关注的关键词就是将武汉城市发展定位由“我国中部重要的中心城市”提升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虽然去掉了“重要”二字,实际上变得更加重要了。

但武汉的雄心不止于此。杨松称,国务院批复武汉是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但是武汉不能满足于这个定位,必须瞄准更高目标,才能保证中部地区中心城市地位。而这个更高的目标就是国家中心城市。这是武汉在区域和国家发展格局中地位、作用和使命的综合体现,充分体现了武汉的综合发展优势。

同时,与武汉一直处于竞争态势的郑州,也对其城市定位进行了修正。

国务院1998年在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对郑州的定位是:“陇海——兰新地带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著名商埠”。而2010年8月国务院批准的新版总体规划中,郑州的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这个“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的定位与国务院11年前给武汉的定位完全相同,但对郑州本身却具有重要意义,即被认定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

此外,国务院2003年对长沙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给长沙市的定位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个定位属于“区域性”的,至今仍未过时。新版总体规划正在修改过程中,长沙市提出了“十二五”定位与三个转变:由特大城市向超级城市转变,由通过节点城市向交通枢纽城市转变,由区域性中心城市向区域性国际城市转变。这个定位目标宏大,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要向超级城市、国际城市转变,的确是跨越式发展。

国务院1999年对合肥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的定位是:“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2011年初通过的合肥市“十二五”规划纲要,则明确提出将合肥建成“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区域性特大城市”,也是具有前瞻性,非常鼓舞人心。

国务院1999年对太原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中给太原市的定位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这个定位当时是合适的,但现在有些过时,因为整个山西已“划归”中部,应在中部地区重新定位。2010年7月,太原城市新的总体规划通过山西省政府常务会审查,提出太原市要由华北地区西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变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由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变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由历史文化名城变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这个定位尽管还未经国务院批准,但比起过去较泛的“华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而言,太原已开始在中部地区寻找定位,符合国家中部崛起大战略。

最近10年,国务院尚未对南昌市总体规划正式作出过批复,但在2010年8月对《南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中,对南昌市有一个定位:“我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城市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中心城市。”这个定位属于“地区性”的,应该说是很准确的。

总的说来,6个省会城市有一个总的走向:定位更高、更大,也更加“中心”,都试图从地区性中心城市迈向区域性中心城市。

龙头与增长极

中部在国家战略中作为一个整体,无疑是逐渐形成自己的城镇体系。而在这一体系中,必然要确定一个“龙头”,而且要确定其他中心城市的地位。

2004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之后,武汉、郑州曾经发生过“中部龙头”之争。2010年国务院对武汉和郑州的城市总体规划作了批复,武汉被定为“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郑州被定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这实际上在中部地区形成了“一主一副”双龙头格局。龙头之争,至此尘埃落定。

但中部龙头并不等于是全国性的增长极。中部任何一个城市(包括武汉、郑州)都不要妄称“第四极”。近几年,中部少数城市提出要当“第四极”、“第五极”,这只会贻笑大方。因为目前称“极”的都是“大城市群”,目前公认的只有三个,不仅实力强,且都是跨省市的:长三角城市群包括沪苏浙,扩容后包括安徽东部部分城市;珠三角城市群在空间上包括港澳;京津冀也是跨省市的。

中部不要说单独的城市,就是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皖江城市带也都是一省之内的城市群,与跨区域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城镇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相差甚远。

中部地区的省会城市首先是发挥“地区性”作用,即带动本省经济社会发展;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谈发挥“区域性”、“全国性”的作用。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对城市的带动和支撑作用极为重视。2010年8月25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促进中部地区

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特大城市和有条件的大城市要进一步增强高端要素集聚、科技创新、文化引领和综合服务功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带动作用。其他大中城市要立足于既有条件,完善城市功能,增强经济实力,加强协作对接,实现联动发展、互补发展、特色发展和集约发展。”

在各省城镇体系中,省会均是龙头和灵魂。国家对省会城市的发展极为看重。从国务院已经批复的几个城市的定位来看,均是务实的,可行的,是可以“跳起来摘桃子”的。通过各省会城市的再定位,可以看出,在中部崛起的战略中各市都有极强的历史责任感,都极力提升自己在中部乃至在全国的地位。但是,必须注意到,城市定位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不能定位过高,那样不仅“跳起来”摘不到,而且“八竿子打不着”,特别是不要随便提建设国际化大都市、1000万级非农业人口城市。这样的目标,即使是中部条件最好的武汉,一二十年之内甚至更长时期都不可能达到。

城市定位是一件十分严肃的工作,不能定位过高,那样不仅“跳起来”摘不到,而且“八竿子打不着”。

抱团更美好

中部省会城市不仅要自身定好位、定准位,还要在各自的城市群中发挥跨省协作的带动作用,促使以省会为核心的中部城市群抱团发展,共同打造全国性的增长极。

《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了中部地区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带、环鄱阳湖城市群和太原城市圈六大城市群一体化的任务目标和实施纲领,并专门要求:加快城际间、城市群间综合交通运输通道建设;加强城市群之间产业分工协作,按照已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科学谋划产业布局。

在国家促进中部崛起的规划中,“沿长江经济带”是最重要的开发主轴,这条主轴横穿湖北、安徽两省,湖南岳阳和江西九江也在其中。要发挥武汉与合肥在中部“沿长江经济带”中的双引擎作用。湖北长江经济带包括武汉、黄石、宜昌等8个市州,湖北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占湖北全省的6成以上。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等九市,国内生产总值占安徽全省的67%。武汉与合肥除了发挥“地区性”作用以外,还要对接互联,共同发展。特别是合武高铁的开通,合肥至武汉10个小时左右的路程已缩短为2个小时,两市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武汉、合肥是中部仅有的两个科技大市,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科技资源十分丰富的特大城市,两市开展技术经济合作前景应当十分广阔。

武汉与长沙分别是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首位城市,从2007年12月起就共同承担着建设“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任。2010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作为省会的太原,无疑要在山西率先推进“两型”社会建设。那么,武汉、长沙、太原就有了“共同语言”,在“两型”社会建设、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方面可以互帮互学,相互促进。

实际上,这也是国家对中部城市群的要求:“加强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材,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在城市群率先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经济发展方式。”

从2007年起,中西部GDP增速开始超过东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部地区GDP增速一直以较大幅度超过东部。在这个过程中,中部各省会城市均发挥了积极作用,为中部崛起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后若干年还要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其原因是中部原来的基础较差,虽然速度较快,但绝对差距还是很大的。从国家的战略角度来说,未来中部的发展速度还是应当要比沿海快,不快就不对了。只有这样,才能缩小地区差距。在中部崛起中,中部省会城市承担着重大责任。

中部省会城市的再定位,一定会带动各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再定位之后的中部省会城市携起手来,通过城市群的融合发展,必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者系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猜你喜欢

省会总体规划城市群
雍正、乾隆朝省会书院制度新探
A Trip to Xi’an
基于绩效的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探索——以石家庄市为例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让城市总体规划的“龙头”舞起来
论沈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
把省会城市群打造成强增长极
省会党报一版编辑的三个关键词
从国外经验看我国城市群一体化组织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