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州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实践探索
2011-09-25怒江州林业局局长李海曙
□ 怒江州林业局局长 李海曙
怒江州委提出,全力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力争“十二五”末,森林覆盖率达75%。加快部分粮农向林农转变,传统农业向生态产业转变;力争“十二五”末全州林产业总产值超过5亿元,农民从林业获得的人均收入达1500元以上。全面启动生态州、生态县和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怒江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新鲜、环境更优美。州委郑重作出了“加快‘生态立州’步伐,建设云南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重大决策,这是怒江州各族干部群众对全省、全国、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
提出生态文明示范区的背景
“十一五”末,全州林业用地面积达到1819.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2.9%,森林总蓄积达到16526万立方米,均比“十五”有大幅上升。有效的减少了水土流失面积,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天然林禁伐后,进一步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快了林下资源、特色经济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生态旅游等替代产业的发展。《云南省2009年环境状况公报(自然生态)》中对全省16个州市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怒江州生态环境状况位列全省第一位。怒江的生态区位重要,生物种类丰富,生物区系关键,战略地位特殊,是我省、我国南方大部分省区、东南亚国家的“水塔”之一,是我省、我国乃至世界的物种和遗传基因宝库之一,是我省、我国重要的碳库之一,是外来有害物种、疫病的天然阻隔屏障。为增强全社会生态意识,普及生态知识,兴起生态行动,实施生态工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把怒江建设成为云南生态文明示范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生态文明的内涵与实践探索
所谓生态文明,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实现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60年来,我们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保护与开发、生存与发展的关系上,曾经有过惨痛的教训,在“改造自然”的物质文明建设和“驱走愚昧”的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上苦苦探索,至今怒江“两个”文明建设仍滞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是怒江追赶全省全国发展水平,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但是,在总结过去,尤其是总结“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中,全州各地也有许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做法。
在我州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泸水,走出了一个依托特色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带领村民摆脱贫困的山区村——三河。追述5年前,在这总面积67平方公里的热土上,世代繁衍生息的三河人民曾是坐守青山、苦挨清贫、一筹莫展。而今,特别是近5年来,三河村民在党的民族政策和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依托资源优势,靠山吃山,念好“山”字经,做活“林”字文,开发山地资源,发展特色生态产业,走出了一条以林富民、以林兴村、脱贫致富的路子。三河村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优势,林业用地面积近5万亩,人均林地40亩,人均集体林5.3亩,发展林产业成为三河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希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三河村加快了林产业发展步伐。截止2010年底,累计种植泡核桃6279亩,其中挂果860亩,人均种植核桃达101株,位居全县之首;种植草果5300亩,其中挂果1000亩;种植花椒582亩,其中挂果200亩;种植茶叶6000亩。2010年,全村林产业收入达到505万元。全村年户均收入近1.5万元,年人均收入4050元,加上粮食、畜牧收入,人均收入达到4700元,是全州农民纯收入的1.4倍,林产业已成为三河村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途径与标准探讨
怒江是一个典型的集边疆、少数民族、贫困为一体的山区农业州,经济结构单一、工农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突出、人口聚居区生态脆弱等与农村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近81%的州情实际,决定了扶贫攻坚工作是当前提高我州城乡居民经济收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当务之急,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我州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建设的主旋律,没有农村的发展,就无所谓整个社会的发展,不促进农村与社会的和谐发展,很难真正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破解“三农”问题一直是困绕我州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课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和内容。
州委提出的全面启动生态州、生态县和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让怒江的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新鲜、环境更优美的战略部署可以有多种途径选择,可以是以城市集镇的生态文明建设带动辐射周边农村发展的途径和办法;也可以是条件相对成熟的城市集镇与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带动辐射全州发展的途径和办法。但根据我州自然地理、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文化多元、条件多样的建设背景分析,应以生态文明村建设为基础,以山区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为单元,在全州各县各乡镇深入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建设与各地相适应的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我州创建生态文明示范村的含义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科技、环境五方面的综合概念。生态文明包括: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硬化、沼气化(节柴化);精神文明包括:文明化、知识化;政治文明包括:两室标准化、管理民主化;物质文明包括:基地化、产业化这四大方面。而把环境建设放在首位,原因在于生态文明的提出根本目的是要通过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来引领和支撑农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与文明。我们的建设标准应该:
夏留常副厅长考察怒江州兰坪县林业建设 武建雷/摄
一是班子建设好。村基层组织团结协作,廉洁奉公,在群众中享有较高威信,干群关系良好。坚决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四个文明协调发展。制定村级文明建设规划,发动和引导广大农民积极参与文明村创建活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二是经济发展好。经济发展、思路目标符合当地实际,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林业)及生态产业,产业结构合理,主要经济指标(包括经济总量、人均农业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位居当地前列,群众生活和社会福利有较大改善。积极建立农业和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有效解决农民的生产和生活困难,努力实现共同富裕。三是村容村貌好。制定并严格实施村级总体规划,认真贯彻《土地管理法》和《森林法》,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和林地,无乱占乱建现象。大力推进“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造住房),基础建设和公用设施逐步完善。大力整治脏、乱、差现象,人畜分居,禽畜圈养,村道硬化。环境质量达到规定标准,无污染事故;珍惜自然资源,无破坏生态事件。村内无违法排放污染物现象,生态环境良好。四是社会风气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大力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环保的生活方式,无“黄、赌、毒、邪”窝点和公开搞封建迷信等现象。五是科教文卫事业好。坚持开展科普活动和农民致富实用技术培训,九年制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无青壮年文盲。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村级文化和体育设施较为完善。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卫生防疫措施,提高群众健康素质,村民普遍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六是社会治安好。坚持依法治村,民主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认真完成普法任务,村民遵纪守法意识增强。村辖区2年内无重大恶性事件、无重大责任事故、无流氓黑恶势力、无邪教和非法宗教活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落实,社会治安稳定,群众有安全感。七是民主建设好。扩大基层民主,保障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