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LC-ELSD法测定健脾益气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2011-09-20邱凯锋李国成张小兵
邱凯锋 李国成 张小兵
(1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广东 广州 510120;2 广州市花城制药厂,广东 广州510555)
健脾益气胶囊由黄芪、炒白术、茯苓、延胡索等十味药材组成,具有健脾胃、益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等症。方中君药黄芪的主要成分为黄芪甲苷,对于本制剂的疗效发挥起到了很大作用,以此作为含量测定指标具有合理性。为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本文建立了测定黄芪甲苷含量HPLC-ELSD法,从而为控制该产品的质量提供依据。
1 仪器与试药
岛津LC20A高效液相色谱仪,蒸发光散射检测器(SEDEX-75);色谱柱为Hypersil BDS-C18柱;LCsolution操作系统。
黄芪甲苷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批号110781-200613),乙腈为色谱纯;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采用Hypersil BDS C18色谱柱(5μm,200mm×5.0mm);流动相是乙腈-水(32∶68);流速1.0mL/min;载气为3.5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漂移温度40℃;理论板数以黄芪甲苷峰计应不低于3000。
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将黄芪甲苷对照品干燥至恒重,精密称取适量,用甲醇溶解稀释成浓度为0.1mg/mL的对照品溶液。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1]
精密量取本品5g,置索氏提取器中,用甲醇50mL冷浸,第2天再加甲醇适量,加热回流,待提取液无色后取出,放冷,滤过,并用少量甲醇分次洗涤容器,合并洗液和滤液,蒸干,加水50mL于残渣,微热使之溶解,然后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次,每次4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再用氨试液充分洗涤,每次40mL,2次,最后分取正丁醇液,蒸干,用甲醇溶解残渣后移至5mL的量瓶,取甲醇加至刻度,摇匀,即得供试品溶液。
2.4 阴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缺少黄芪的阴性样品5g,按2.3中相同方法制备阴性供试品溶液。
2.5 系统适应性试验[2]
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供试品溶液及阴性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结果表明,供试品色谱中黄芪甲苷色谱峰与其他成分峰分离良好,其色谱峰的保留时间与对照品一致,阴性供试品溶液色谱峰未见干扰。理论板数以黄芪甲苷峰计应不低于3000。见图1。
2.6 线性关系的考察
精密量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溶解稀释得0.50mg/mL的对照品储备液。分别精密量取该溶液1、2、4、5、6、8、10mL于10mL容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然后分别精密量取各浓度对照品溶液10μL,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以对照品浓度(μg/mL)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进行线性回归,得回归方程:Y=4.0206X-6.4720,r=0.9996。结果表明,黄芪甲苷在进样量0.20~2.00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
2.7 精密度试验
精密量取黄芪甲苷对照品溶液10μL,进样,在上述色谱条件下测定。重复进样6次,测得黄芪甲苷峰面积RSD为0.96%,表明此法的进样精密度良好。
2.8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供试液,重复进样6次,RSD为1.793%。表明方法重复性好。
2.9 回收率试验
精密量取样品9份,每份分别精密加入一定量对照品溶液(取样量和加入量详见表1),按上述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操作,在“2.1”项色谱条件下进行进样测定,记录色谱图,计算回收率和RSD(%),测得平均回收率为97.32%,RSD为2.31%。
图1 健脾益气胶囊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表1 回收率试验测定结果
2.10 稳定性考察
取同一供试品溶液,分别在0,2,4,6,8h进样测定,结果黄芪甲苷色谱峰面积RSD=2.41%(n=5),说明供试品溶液在8h内稳定。
2.11 样品测定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0.1mg/mL)和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分别测定3批样品,每g含黄芪以黄芪甲苷(C41H68O14)计分别是29.3μg,31.4μg,27.6μg。根据以上样品的测定结果,本品含量限度初步定为每g含黄芪以黄芪甲苷(C15H26O)计,不得少于15.0μg。
3 讨 论
3.1 提取方法的选择,试验过程中分别采用索氏提取器提取,80℃温浸提取和超声波提取,后两种方法测得的黄芪甲苷含量略低,故选区索氏提取器提取方法。
3.2 黄芪甲苷是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为定量分析健脾益气胶囊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本实验建立了黄芪甲苷的HPLC-ELSD测定法。本方法样品处理简单,在实验色谱条件下色谱分离完全,加样回收率高,精密度试验相对标准偏差小,测试数据可靠,能更有效的控制产品质量。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国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12.
[2]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国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附录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