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袁世凯逼宫廷清帝退位
2011-09-20王质玉
文/王质玉
辛亥革命风雷震撼神州大地之际,孙文正远在美国为革命募集起义经费。
1911年12月25日(冬月初六)早晨,上海外滩十六铺码头挤满人群,欢迎孙中山先生回国。
夜阑人静时,孙文、黄兴单独商谈国事。孙文询问民、清双方谈判情况。黄兴道:“唐绍仪致电袁世凯请予召开临时国会,由国民公决政体。现在双方业已商定,已宣告独立的南方十七省,由民方发电召集。直隶、山东、河南,东三省、甘肃、新疆由清方发电召集。内蒙古、西藏由双方分电召集。唯开会地点、日期,尚未决定。”孙文道:“如此等于议而未决,拖延时日,会中敌缓兵之计呢!”黄兴道:“唐绍仪从北京转道武昌来上海,先与张謇晤面,表示民方如推袁世凯为总统,清室退位不成问题。我曾私下郑重表示:先推翻清政府者为大总统。唯至今谈判进展迟缓,召开国会颇费时日,中途出何变故实难预计。章太炎从日本归来,提出‘革命军起,革命党消’。江浙各界名流,亦多附和袁氏,政治形势十分复杂。财政亦极困难,我商请张謇出面向日商三井洋行借款三十万元,暂作军政费用。筹组政府事正感为难,幸喜先生来电归国,同志一致商定,请先生出任临时大总统,以奠国基。”孙文道:“明天上午,我得去回访慰勉各方人士。下午召开吾党最高干部会,研究局势。财政问题可设法解决,英国外交界人士向我许诺,只要中国成立革命政府,可以由政府商谈借款。”
次日晚间,在哈同花园设宴,同时召开同盟会最高干部会。出席者有:孙文、黄兴、宋教仁、胡汉民、汪精卫、陈其美、马君武、居正、张人杰等。席间,边饮边谈。闲话说过,黄兴便道:“我有正式提议:湖北黎都督、江苏程都督、浙江汤都督先后通电,敦请总理回国组织政府。我拟再以吾党名义提请南京各省都督代表会,举吾党总理为民国总统,不知诸位意见若何?”胡汉民道:“武昌首义,克公率军鏖战阳夏,光复东南十七省。各省代表多是同盟会员,组织政府事,当然由吾党决定。吾党总理出任民国总统,乃顺理成章之事。”
居正则将在武昌出版的《中华民国公报》从公文包中取出,说道:“武昌首义后第三天,便出版《中华民国公报》,即以吾党总理名义号召天下。吾党总理出任民国总统,实为天经地义。”宋教仁道:“举吾党总理为民国总统,克公出任内阁总理。”黄兴道:“我不组阁。如组阁请另举贤能。”胡汉民主张不设总理。于是,就总统制和内阁制各抒己见,相持不下。
孙文道:“内阁制适于正常时期,为不使元首处于政治要冲,所以由内阁总理对国会负责。而现在为非常时期,我们不能对于唯一置信推举之人,又设法防制。我自己也不愿自居神圣赘疣,耽误革命大计。”张人杰道:“先生说得好,吾等唯有遵从先生意见。”宋教仁力争道:“内审国情,外察大势,我认为内阁制最适于民国。”黄兴劝阻道:“遁初不必坚持己见,即以先生意见行事。方案既定,时间紧迫,我们明日去南京,与各省代表商量。”
第二天,黄兴偕宋教仁等专车赴南京,出席各省都督府代表会。黄兴举荐孙文为总统候选人。并提三项提案:一、改用阳历纪元;二、武昌起义后以黄帝纪元,改为中华民国纪元;三、政府组织采取总统制。经代表讨论:一二两案并为一案,惟民间久用阴历,改为阳历后,注明阴历节候,以利农事。宋教仁又提出政府采取内阁制,黄兴仍谦逊不允,遂通过总统制。时间紧迫,决定由代表会秘书处筹备一切,隔日举行正式选举。
阳历12月28日(冬月初九日),南京各省代表赴会提名孙文、黄兴、黎元洪为总统候选人。
浙江代表汤尔和任大会主席,宣布开会。先由大会秘书长宣读通过的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按照大纲选举临时大总统。计到会十七省代表,每省代表无论若干人,推一名代表投票,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秘书长问:“有异议否?”众人回答:“无异议。”于是,秘书长发选票。依次投票毕,监票人开票揭晓:孙文得十六票,黄兴得一票,合计十七票。孙文得票总数超过三分之二以上,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同时议决:各省代表写签名书,交正副议长,电请孙文到南京就总统职。孙文在上海接电报后,发表致各省代表和都督、军司令长官电文,表示接受。
公元1912年1月1日,孙文由上海乘专车赴南京,沿途城市各地方官吏列队迎送,群众欢呼:“共和国万岁!”鞭炮声、口号声响彻云霄。
车到南京,南京城内人民拥塞街头,欢声雷动。以两江总督衙门改作临时总统府,孙文入署内小憩,各省代表前来拜谒。
晚十时,各省代表及陆、海军代表齐集临时总统府大厅。孙文出席登台就职。军乐大作,人们欢呼“共和万岁!”
首由代表团负责人报告选举经过,并请大总统向全国国民宣誓。
孙文遂登台宣誓:
“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宣誓毕,代表团授孙文大总统印,并致颂词。孙文又发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
南京各省代表团通电各省:“本日在宁开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到会者十七省。孙文先生当选为临时大总统,特此布告。”
袁世凯得悉南京政府成立消息,怒火中烧。只因上海和议秘密商定,只要袁氏帮助民军推倒满清,便以大总统职位做酬答。如今半途杀出程咬金来,南京方面忽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气急败坏,暗筹对策。忽又接南京孙文来电解释称:“……暂时承乏,而虚位以待之心,终可大白于将来。望早定大计,以慰四万万人之渴望。”
对此,袁世凯开始对南京政府施加压力。首先将他任命的全权代表唐绍仪“辞职照准”。以内阁总理大臣名义转电民军议和代表伍廷芳,否定过去签订条款。并授意他的北洋军将领段祺瑞、冯国璋、段芝贵等将校四十余名,电请内阁代奏:主张君主立宪,坚决反对共和。
袁世凯又持折入朝,向隆裕太后跪奏“:现南北双方在沪议和,惟民军要求条件太苛,宜依段、冯诸将主张,即行讨伐。惟苦于军费无着,洋人借款不能提取,无法开战。臣奉职无状,罪该万死。愿辞内阁总理之职,请皇太后处置。”隆裕太后则温言慰留,说道“:不要这样,我母子既以国家大事相托付,当勉为其难。即使回天无术,也决不把过错放在你身上。将来皇帝成立,吾必将卿之忠荩情形告诉皇帝。事情闹到这种地步,只求能以我们母子为念吧!”说罢,垂泪不已。袁世凯道“:如能集资一千二百万两,臣愿为国效尽死力,半年内可定大局。”
此时,清廷库空如洗,隆裕太后嘱袁世凯向皇族亲贵磋商筹措。庆亲王奕慨然捐十万两,其他三万五万不等。载泽主张最力,仅出五千两,且是次年三月期票。袁世凯愤然道:“要我开战,又不给我军饷,这不是置我于死地吗?”于是,诈称发生兵变。隆裕太后不得已,发内帑黄金八万两劳军。袁世凯榨取军费军饷后,将黄金白银存入外国银行,却仍按兵不动。
袁世凯的特命全权代表唐绍仪表面辞职,但仍羁留上海,与伍廷芳转入地下谈判。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约同列强五国代表,拜访双方首席代表,提出意见书,施加压力,敦促妥协。至阳历一月中旬,双方秘密达成协议:清帝在优待条件下自行退位;退位后,孙文辞去临时大总统;选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见时机成熟,便开始逼宫。先授意北洋军嫡系冯国璋等数十人联名致书内阁:“前月各营仅发半饷,现更艰难。查亲贵大臣财货寄顿外国银行者数千百万,若不尽买公债,以纾危难,非但财不能保,杀身之祸,即在目前。”同时,尚未光复的东三省总督、热河都统、河南、山东、吉林巡抚、湖广总督段芝贵等合词上奏:“……现调查各亲贵存储外国银行之银共三千余万两……今军界迭电亲贵大臣出银饷兵,武人不惜生命,赤心报国,如再犹豫,祸且不测。”
皇室亲贵见折大惧,先说家贫,主张和平解决。御前会议后,又杀出一股主战派来。以良弼为首组成“君主立宪维持会”发布宣言,组成宗社党,拟除掉袁世凯,重组皇室内阁。以铁良为清军总司令与南方革命军决一死战。载泽又具折奏劾袁世凯。一时间,京城风云诡谲,主战派气焰嚣张。袁世凯自知理屈,十分惊慌。
此时,京津同盟会暗杀部开始行动。先炸袁世凯未成功,袁世凯从此称病不朝。再炸宗社党首领良弼,刺客与良弼同归于尽。连番暗杀,把北京城搅得风声鹤唳。谣传说:良弼宗社党先暗杀袁世凯,以便取而代之。另有人说:袁世凯回头派人炸良弼,以报前仇,皇室贵族无不人人自危,宗社党人纷纷出京逃往天津、青岛租界避难。
隆裕太后在宫中整日以泪洗面。袁世凯派外交大臣胡惟德代他入朝,隆裕垂泪说道:“我们母子(指宣统)全靠你们啦!”袁世凯又以重金收买隆裕的总管太监小德张,不断在隆裕耳边吹风说:“现在外债无望,军饷接济不上,前敌军队退下来,民军杀到北京,您的性命难保。莫如让位,仍可安居宫中,长享荣华富贵。袁世凯可以担保一切。”
代表袁世凯暂署湖广总督段祺瑞于孝感大本营,联合前方四十七名将校电奏清廷,请求谕旨,宣示共和。电文措辞严厉,剑拔弩张,历数皇族败坏大局,并曰:“……瑞等不忍宇内有此败类也,岂敢坐视乘舆之危而不救?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挥泪登车,昧死上达……”
至此,隆裕太后终于明白过来,不仅民军反清,而龙旗兵马也将倒戈,再不能优柔寡断了。隆裕太后把前线将领通电宣示皇室亲贵。亲贵阅后惊愕万分,一言不发。翌日,隆裕太后召集御前会议,到者寥寥。众人仍无决断之词,只一人提出从长计议,再做推求。隆裕太后说道:“尔等反复推求迁延不决,将来必然不可收拾。此事还是由我一人承担吧!”辞色严厉,宣布罢会。之后传谕述旨,拟诏退位。
公历1912年2月12日,即民国元年2月12日(辛亥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紫禁城风摇枯树,乾清宫冰镇长门。隆裕太后携带小皇帝溥仪最后一次临朝。隆裕在正中御座落座,溥仪坐旁边一把椅子上。因是领取退位诏书,众大臣不再三跪九叩,改行三鞠躬礼。领衔大臣走前一步说道:“总理袁世凯受惊身体欠安,未能亲自见驾,派胡惟德带各国务大臣到宫内给太后请安,给皇上请安。”隆裕太后答应一声,略停片刻,便拿起诏书说道:“袁世凯世受皇恩,把局面应付到今天,为国家、为皇帝都尽了力。如今议和,能使南方满意,做到优待皇室等等条件,也是不容易的。我和皇上为了全国老百姓早日得到安顿,国家早日得到统一,所以我按照议和的条件把国家大权交出来,让袁世凯办共和政府。今天颁布诏书,实行退位。”隆裕说着,慢慢站起身,把诏书递给胡惟德,又说道:“你把我的意思告诉袁世凯,这道诏书也交给他吧!”胡惟德毕恭毕敬地走到隆裕座前,躬身双手接过诏书,并安慰道:“现在大局情形如此,太后睿明鉴远,顾全皇室,顾全百姓,袁世凯和群臣百姓岂有不知,绝不辜负太后慈衷善意。优待皇室条件已经确定,今后必然做到五族共和。敬祈太后保重,请太后放心。”
乾清宫内气氛异常肃静,隆裕微微点头做答,溥仪则呆呆地望着。然后,隆裕就领着溥仪退朝了,太监也跟随进去。众大臣与侍卫武官鱼贯走出宫门,登上马车,直奔石大人胡同外交大楼而去。
袁世凯早在外交大楼等候。大楼外五步一岗,十步一哨,戒备森严。大厅两边排列各级武官。胡惟德等大臣走进正厅,袁世凯便迎了出来。胡惟德双手捧起诏书,袁世凯先向诏书鞠躬,接过诏书,再慢慢放到备好的大书架上。胡惟德转达了隆裕的几句话,袁世凯回答说:“是。”又向众大臣道过辛苦,人们也就互相谦让着到后厅休息。
清帝退位诏书略曰:
“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诸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总期人民安堵,海宇艾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悠悠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岂不懿欤。钦此。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诏书盖用御宝)
北京城最先传出宣统退位消息,各商店都挂出五色国旗。居民欢天喜地,拱手相告:“换了朝代了!”“共和天下了!”
袁世凯也欣喜若狂,当晚剪去发辫。又将清帝退位诏书电告南京政府、上海议和双方全权代表并全国各省机关。专电南京孙大总统、黎副总统、各部总长、参议院,宣布政见曰:“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所公认……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云云。
南京孙文接此电文,立即履行以前誓言,以咨文送达参议院辞临时总统职务,同时推荐袁世凯为继任总统。选举程序不必细表,袁世凯当选第二任临时大总统。黎元洪告辞副总统职,经改选手续,仍当选副总统。
南京参议院致电袁世凯,催驾南下受职。孙文亦电袁世凯,即派专使北上迎接。
到正月十二日晚间七时半,驻扎朝阳门外东狱庙的第三镇第九标炮营忽然一声枪响,士兵们呼啸拥上街头,个个歪戴军帽,手持铁器棍棒,抢街掠巷,然后冲进朝阳门内。接着,禄米仓、帅府园、煤渣胡同及东城土地庙驻军群起响应。散兵满街,呼啸过市。一时枪声大作,火焰腾空,变兵沿途骚扰,土匪、流氓趁火打劫。凡金店、钱庄、首饰楼、钟表铺、饭馆、广货店等均遭抢劫。商民百姓哭天不应,哭地不灵。
袁世凯则发表通电,述说北京兵变,不能南下之苦衷,建议由副总统黎元洪到南京代受职权。武昌黎元洪复电:“不能前往。”同时,黎元洪也通电全国说:“舍南京不至乱,舍北京必至亡。”北京段祺瑞、姜桂题、冯国璋三军统亦发通电:“临时政府必应设于北京。”湖南都督谭延亦通电:“……非建都北京,不足以谋五族之统一……”
1912年4月1日,孙中山正式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
保定、天津亦相继发生兵变,抢劫,焚毁,与北京如出一辙。
北京兵变产生预期效果。3月6日,南京参议院议决六条,允许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3月10日,袁世凯身着大礼服,在北京宣誓就职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蔡元培等专使出席仪式。时间仅只半年多,袁世凯由高卧彰德赋闲之废员而东山再起,由湖广总督、钦差大臣,直至内阁总理大臣。最后,如愿以偿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