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市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研究*

2011-09-19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刘建榕陈幼贞

海峡科学 2011年9期
关键词:福州市自理人际

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 刘建榕 连 榕 陈幼贞

1 引言

“适应”来自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辞典》将“适应”定义为“对环境变化做出的反应”。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备受全社会的关注,社会适应状况如何,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关于大学新生社会适应的研究较多。大学新生面临着环境的重大改变,适应成为首要任务。大学新生入学适应包括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身心症状表现等方面,学习适应和人际适应相对比较薄弱(陶沙,2000)。从心理发展的角度看,随着年级的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经验越来越丰富。那么,他们的社会适应性是否随着年级增长而越来越好呢?另一方面,关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性别差异也存在着争议,有研究认为男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不存在差异(赵富才,1999;马莹,2002等),也有研究发现性别差异的存在(杨青,2000)。那么,男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是否存在差异?其社会适应的发展是否存在差异?这些都是本研究欲考察的主要问题。

本研究以福州市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卢谢峰(2003)对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结构划分,即从学习适应、人际适应、角色适应、职业选择适应、生活自理适应、环境的总体认同和身心症状表现7个方面考察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性随年级增长的发展变化。

2 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福州市 4所大学抽取被试学生697名,其中,大一154名、大二160名、大三225名、大四158名。

2.2 研究工具

采用卢谢峰(2003)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展开调查。该量表共有66个项目,包括7个适应性维度:学校适应性8项,人际适应性11项,角色适应性9项,职业选择适应性9项,生活自理适应性6项,环境的总体认同/评价7项,身心症状表现10项,效度量表6项(没有参与具体分析)。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全量表的内在一致性 α系数为0.8978,分量表α系数的范围在0.5790~0.7759之间;全量表的分半信度为 0.8799,分量表分半信度范围在 0.5443~0.7745之间。该量表同时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

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5.0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福州市大学生社会适应各维度的比较

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对7个维度的分数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7个维度球形检验的结果为:Mauchy’s w=0.469(df=20),p=0.000。因此,这7个维度是有关联的,应进行多元分析。经多元检验,发现7个维度之间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这说明福州市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等方面的社会适应中存在不均衡的状况。

表1 大学生社会适应的描述性统计结果(M±s)(n=697)

从7个维度的均数(见表1)可以看出,福州市大学生适应水平最高的是生活自理适应性,接着依次是角色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人际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和学习适应性,最差的是职业选择适应性。

3.2 福州市大学生适应类型分布

根据每个被试在每个适应性维度上的得分,对所有被试进行K-means聚类分析。结果将大学生的适应类型分为适应性水平较强(强型)、适应性水平一般(中间型)和适应性水平较差(弱型)三种(其各适应维度的均数参见表 2)。这三种类型的总体分布及在不同年级中的分布如表3所示。

表2 三种适应类型在不同适应维度上的均数(M±s)

表3 大学生适应类型分布(%)

从表3可以看出,福州市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不容乐观,适应性水平较差的仍占总体的 35.3%,这部分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从各个年级适应类型分布的皮尔逊卡方检验得知,四个年级在适应类型的分布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皮尔逊卡方值为15.837,P=0.015)。

3.3 福州市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分别以社会适应的7个维度作为因变量,以大学生的年级和性别作为自变量,考察不同性别大学生的社会适应随着年级增长所呈现的变化。结果发现,性别和年级对于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和身心症状表现上均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性别只在学习适应性上存在主效应,年级对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和身心症状表现存在显著主效应(具体结果见表4)。

表4 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

由于学习适应性仅有性别主效应,因此对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学习适应进行差异显著比较,结果发现女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男大学生。

由于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和身心症状表现既存在年级主效应,又存在性别*年级交互效应,根据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原理,年级主效应已包含在年级*性别交互效应中了,可不做单独考虑。接着以性别变量分割文件,考察不同性别大学生随着年级增长,4个适应维度的发展变化,结果发现,对于男大学生而言,在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和身心症状表现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女大学生却在上述这些适应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年级差异(见表5)。

表5 男女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变化(F)

接着对四个年级男生在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和身心症状表现上的得分进行后续比较,比较结果发现了较为一致的发展结果,即在四个适应维度上,大一大于大二、大四;大三也大于大二和大四(p<0.05)。

4 讨论

4.1 福州市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总体状况

本研究发现,福州市大学生的社会适应状况不容乐观,适应性水平较差的仍占总体的35.3%,这与江巧瑜等(2009)的调查结果比较吻合,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生活适应、职业适应等方面存在问题,应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从具体的适应维度来看,福州市大学生适应水平最高的是生活自理适应性,接着依次是角色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人际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学习适应性和职业选择适应性最差。当前大学生面临着诸多社会压力,其中最主要的压力源是就业压力(王峰,2008),就业压力与职业选择适应性有紧密关系,因此表现出大学生们在职业选择适应性上相对其他适应性最差的情况。另外,大学生的职业选择、就业压力与自身的专业学习密不可分,学习适应性较差也间接影响了职业选择。连榕等(2006)、郭彩琴等(2009)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水平较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些都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中反映出来。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合理的学习目标、如何将专业学习与职业选择有机结合、如何理性对待择业现状、如何提高职业适应就成了当前教育迫在眉睫的任务。

4.2 福州市不同性别大学生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本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社会适应类型的分布不一致。这说明随着年级增长,大学生们社会适应性并非呈简单的稳定或直线变化。从7个维度具体的分析来看,男女大学生存在不同的适应性发展轨迹:女大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呈现稳定态势,而男大学生则在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和身心症状表现上呈现大一强、大二弱、大三强、大四弱的波动态势。这种发展过程的性别差异可能与男女本身的性别角色有关:男性比女性更具有“工具性”,更重视对外在世界的开拓,因此对于学习环境和社会要求的变化可能会显示出更大的适应方面的改变。刚进入大学时,他们怀抱着对未来大学生活的美好向往积极调适自己,融入大学生活,表现出较高的适应性;随着大学生活的深入,他们意识到大学生活并非如他们所期盼的理想状态,适应性也出现下降的波动;进入大三后,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随着调适的加强而减少,大学生们的适应性也随着提高;而面临毕业的大四则重新面对新的抉择——择业、走向社会,就业的压力又使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出现波动。另一方面,性别差异还表现在学习适应性上,从总体上看,男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低于女生,女生比男生更努力、学习目标更明确。这些性别差异都提醒我们去探索适合男生和女生不同发展轨迹和发展特点的教育模式。

5 结论

5.1 福州市大学生适应水平最高的是生活自理适应性,接着依次是角色适应性、身心症状表现、人际适应性、环境的总体认同和学习适应性,最差的是职业选择适应性。

5.2 所有大学生被试的适应类型可以分为适应性水平较强、适应性水平一般和适应性水平较差三种,且4个年级适应类型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5.3 女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显著优于男大学生。

5.4 男女大学生在社会适应的发展上呈现差异。男大学生在人际适应、角色适应、生活自理适应和身心症状表现上出现出大一强、大二弱、大三强、大四弱的波动态势;而女大学生随着年级增长,在各项适应维度上表现出稳定的发展态势。

[1]朱智贤. 心理学大辞典[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陶沙.从生命全程发展观论大学生入学适应[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 (2):81-87.

[3]卢谢峰.大学生适应性量表的编制与标准化[D].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4]王峰. 大学生就业压力与择业取向的相关研究——基于苏北淮安地区高等院校调查[D]. 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5]连榕, 等. 大学生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状况及其关系[J].心理科学,2006,29(1):47-51.

[6]郭彩琴, 等.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分析[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3(4):93-95.

[7]马莹.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与神经生理特点及相关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2,(6):425-426.

[8]赵富才.大学新生心理适应问题的研究[J].健康心理学杂志,1999,(4):397-399.

猜你喜欢

福州市自理人际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二)
以生为本 立德树人
——福州市冯宅中心小学简介(一)
福州市老促会到连江拍摄电教片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以生为本:互动中落实高效讲评——以“2018年福州市质检卷”为例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笑到生活不能自理
脑血栓患者应用Orem自理理论的临床护理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自我护理的概念及其理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