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不确定性、企业战略反应与动态能力的构建
2011-09-13宋铁波蓝海林
曾 萍,宋铁波,蓝海林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环境不确定性、企业战略反应与动态能力的构建
曾 萍,宋铁波,蓝海林
(华南理工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构建了一个环境不确定性、企业战略反应及动态能力关系的理论模型。采用来自珠三角企业的数据,应用SEM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创业导向可以直接或间接提升动态能力,组织学习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环境动态性可以间接通过创业导向与组织学习影响动态能力的构建,而环境复杂性对于动态能力的形成则没有影响。
动态能力;创业导向;组织学习;战略反应;环境动态性;环境复杂性
一、引言
随着技术进步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外部环境日趋动态和复杂,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迫切需要构建与发展动态能力,以便有效地应对经营环境的快速变化并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企业如何针对环境变动采取适当的战略反应来构建自身的动态能力逐渐成为学术界与实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些学者已经注意到并验证了创业导向与组织学习在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例如,Lawson与Samson指出,因为动态能力是组织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所以具备创新性、超前行动性以及风险承担性特征的创业导向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Teece也认为创业企业一般具备较高的动态能力[2]。Zahra等认为组织学习在企业动态能力形成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3]。焦豪等的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在创业导向和动态能力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效应[4]。曾萍与蓝海林的研究则表明组织学习需要通过知识创新才能影响动态能力[5]等等。另外一些学者则强调了外部环境对于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环境不确定性影响下,企业战略反应以及动态能力形成的整个过程中依然存在着未能打开的重要黑箱:创业导向与组织学习能否成为企业有效感知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应行动的战略反应能力并没有得到验证,创业导向内部各具体因素究竟怎样通过组织学习促进动态能力发展也需要更为深入的探索。因此,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来考察环境不确定性、企业战略反应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探索在环境不确定性作用下,企业动态能力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的黑箱,以构筑企业动态能力发展的完整路径,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理论基础与假设
企业动态能力是在动态环境下产生的、藉以应对快速变动的环境的能力[6]。环境的变动引导了动态能力的最终形成。面对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适当的战略反应(准确及时地感知到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战略行为)促进了自身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企业战略反应通常与制度压力或环境变化联系在一起,并被视为企业应对制度压力或环境变化的战略行为[7-8]。然而,学者们对于企业战略反应具体包括哪些战略行为的理解却大相径庭。Oliver认为企业战略反应包括默许、妥协、回避、反抗和操纵五类[7];Anand等则主张企业战略反应包括战略视角、业务范围、治理结构、管理质量以及运作战略五个方面[9];还有一些学者将企业的一些具体行为,如公司内部与外部顾客的关系管理、收购等视为战略反应[10-12]。综合考虑以上观点,我们概括出企业战略反应的核心内涵:战略反应是企业对于环境变动的一种响应行为。这种响应行为代表了企业的长期承诺,它包括多个连续互动的战略行动。据此,本文试图从一个更为宽泛的视角来界定企业的战略反应,认为企业战略反应就是企业准确及时地感知到环境变化并采取相应战略行为的过程,并将创业导向与组织学习视为企业重要的战略反应。
企业通过创业导向感知到了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动,而创业导向的发展又促进了组织学习过程。根据组织学习理论,组织学习又是动态能力进化的主要推动力量。已有文献的分析也表明,创业导向也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驱动因素。因此,我们可以合理地设想,环境不确定性可以通过创业导向与组织学习的战略反应互动过程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初步理论框架。根据该分析框架,下面将在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相关研究假设。
图1 初步理论框架
(一)环境不确定性对创业导向与组织学习的影响
1.环境不确定性与创业导向
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经营环境之中,环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约束了组织行为。环境与组织之间具有密切的互动关系,具体来说,环境影响了组织结构、流程以及管理决策,而所有组织的行为又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环境的部分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也在不断地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以及技术进步的加快,环境变得越来越动态和复杂。因此,企业战略行为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才能使企业适应环境的变化。本文研究的重点是考察环境复杂性与环境动态性两个维度。
准确及时地感知到环境变动,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与演化的微观基础[2]。随着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例如顾客的讨价还价权力的提高、技术进步不断加速以及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加剧,企业需要坚持创业导向理念[13-14],通过采用先发制人策略,在承担相应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产品市场创新,并率先进入新的领域。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及时准确地感知与预测到外部环境的变动并通过采取相应的行动来获得竞争优势。事实上,创业导向也要求与外部环境中的关键要素经常互动。随着这些环境要素变得越来越动态和复杂,如经营环境动态性越强、竞争越激烈,企业就越需要强化以创新性、超前行动性以及风险承担性为主要特征的创业导向。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环境不确定性促进了创业导向的发展。
H1a:环境复杂性促进了创业导向的发展。
H1b:环境动态性促进了创业导向的发展。
2.环境不确定性与组织学习
面对不断变化的经营环境,许多企业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的经营管理不存在任何固定不变的最佳模式,必须随变化的经营环境不断地动态调整和创新,做出正确而快速的反应。这就是企业的学习能力,它已越来越成为当今企业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之一[15]。
企业组织学习的内涵是搜集、处理、吸收以及转换信息[16],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反映外部环境变化的信息。组织学习理论也认为,为了适应环境,企业必须具备一些独特的学习和再学习能力。组织学习在组织发展中,尤其是在过去行为到将来行动之间起到了桥梁作用。通过学习过程,组织与环境之间达到了更好的匹配。具体来说,单循环学习帮助组织获得了一些最重要的功能,如连贯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双循环学习则使组织可以根据其外部和内部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调整组织设计。更进一步,组织在资源约束下需要不断平衡面向未来的探索性学习(exploration)和强化现有竞争优势的开发型学习(exploitation),以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17]。
一些国内学者的研究也表明环境不确定性对于组织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环境不确定性对于组织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H2a:环境复杂性对于组织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H2b:环境动态性对于组织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创业导向对组织学习的影响
随着企业创业过程的进行,创新性、风险承担、超前行动、自主性以及竞争积极性会极大地推动企业内部知识与信息的流动、传递与分享。正如Zahra等在“创业精神、知识与能力发展模型”中所指出的,创业导向促进了企业内部知识的流通、传播和扩散,从而推动了组织学习过程的进行[18]。进一步地,Dess等构建了一个包括创业精神、组织学习以及新知识形成运用的综合分析框架,以探索创业导向影响组织学习以及知识形成运用的内在机理。其研究结果认为,基于创业导向的浓厚的创新氛围,不仅能够直接改善学习过程,而且可以提高企业计划、执行以及控制的效率。同时,企业重视创新的文化氛围也可以强化内部知识的分享、传播、转化、吸收以及利用过程[19]。甚至可以说,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20]。基于知识密集型产品的成功创业活动可以显著促进组织学习过程[21],以创新性、超前行动性和风险承担性为特征的创业导向会使组织成员轻装上阵,去除思想上的包袱,促进内部信息与知识的贯穿交流[4,22]。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创业导向对于组织学习具有积极的影响。
(三)环境不确定性、创业导向与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的影响
1.环境不确定性与动态能力
很多学者都将外部环境视为影响动态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例如,最早提出动态能力理论构架的Teece等学者认为,动态能力就是企业在动态环境下产生的用以应对快速变动环境的能力[6]。在一般动态与高度动态的环境下,动态能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23],这意味着动态能力可以随着外部环境的动态程度而变化,实际上隐含了动态环境是动态能力的形成前提。不仅如此,不同环境下企业动态能力的功效也存在差异。当环境相对稳定时,动态能力的效果可能不明显,而在高度动荡的环境中,机会稍纵即逝,而威胁可能如影随形,企业需要快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此时动态能力尤其有价值[24-25]。Aragon-Correa与 Sharma的研究进一步提出,环境特征,例如不确定性、复杂性与包容性等能够影响动态能力的配置[26]。Macpherson等则将环境直接视作影响动态能力的重要因素[27],Wang和Ahmed也把市场动态性(market dynamism)视为动态能力形成的重要前提条件[28]。不仅如此,企业动态能力还与所在环境表现出协同演化(coevolution)的特征[29-30]。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环境不确定性促进了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H4a:环境复杂性促进了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H4b:环境动态性促进了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创业导向与动态能力
既然动态能力是组织动态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那么以创新性、风险承担、行动超前性为主要特征的创业导向对于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与演化必然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因为,无论是创新性、风险承担性,还是行动超前性,都要求企业主动积极地监控与预测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洞察其中的机会与威胁,并通过战略反应——内部资源能力的重构来趋利避害。这样,动态能力得以形成与发展。
一些学者探讨了创业导向与动态能力的关系,并认为创业导向对于企业动态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Hamel与Prahalad认为创业导向型公司通常先于竞争对手创造、界定、发现和开拓新的市场机会,创业导向有助于组织识别环境中存在的机会,从而推动组织动态变化[31]。Zahra与George研究认为公司战略、信息系统与创业精神的交互作用推动了动态能力的形成[32]。另外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结果也表明:创业导向对于动态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13,33-34]。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创业导向对于动态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3.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
Eisenhardt与Martin认为,动态能力的发展是渐进的,学习机制是动态能力不断进化的根本手段。在适度动态的市场中,动态能力的进化强调相似条件下的差异化,而在高速变化的市场中,动态能力的进化则强调不断调整成长路径[23]。在这个过程中,学习机制引导了动态能力的发展,并作为路径依赖的基础。动态能力是经验积累、知识表述以及知识编码3种相关的学习活动的结果[35]。
一些国内学者对于组织学习与企业动态能力的关系也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其研究结论认为:组织学习在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4,36-38]。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6:组织学习对于动态能力有促进作用。
(四)整体研究模型
综合前述研究假设以及随后的个案企业访谈,确立本文整体研究模型如图2所示。
三、研究设计
(一)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本文采取李克特5点量表法测量环境不确定性、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以及动态能力等变量,其中5代表非常同意,1代表非常不同意。
环境最主要的特征是其不确定性,主要表现在复杂性和动态性两个方面[39-40]。其中,复杂性是指企业在外部环境中面临的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数量和差异程度,动态性则是指外部环境中的技术要素、市场规则等发生变化的速度。环境不确定性问卷设计主要参考了 Meznar等[41]、贺远琼等[42]的研究,包括环境复杂性与环境动态性两个因素,修订后共11个项目。
图2 整体研究模型
创业导向是指引导企业进入新业务或新市场的过程、实践以及决策制定活动[43]。Miller认为,创业型企业通常会采用先发制人策略,在承担相应风险的基础上积极参与产品市场创新,并率先进入新的领域。因此,创业导向就可以用创新性(innovativeness)、风险承担(risk taking)和行动超前性(proactiveness)三个维度来测量[44],其具体测量方法主要参考了 Covin 和 Slevin[45]、Naman 和Slevin[46]以及焦豪等[4]的研究,包括创新性、风险承担与行动超前性三个因素,修订后共9个项目。
组织学习是指为了建立竞争优势和提高绩效水平,组织利用信息和知识连续改变和调整自身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一种全员学习和创新机制。其测量方 法 借 鉴 了 Baker 与 Sinkula[47]、Santos-Vijande等[48]的研究,包括学习承诺、分享愿景与开放心智3个因素,修订后共11个项目。
动态能力是组织整合、构建以及重组内外部资源(能力)以适应环境的动态变化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其问卷设计主要参考了Jantunen等[49]、Wu[50]的研究,包括协调整合能力与重组转型能力2个因素,修订后共12个项目。
(二)研究样本
本文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样本,在高层管理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华南理工大学EMBA、MBA、ME以及研究生课程班中选择符合要求的学员进行调查,调查时间从2009年9月到2010年2月。总共发放问卷315份,收回186份,其中关键项目填答不全的无效问卷20份,有效问卷166份,有效回收率52.7%。
样本企业中,企业成立时间超过1年小于3年有7家,占总数4.2%,超过3年小于10年的共59家,占总数35.5%,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的100家,占总数60.2%;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有30家,占总数18.1%,1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53家,占总数的31.9%,500人以上的企业共83家,占总数的50.0%等;年收入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30家,占总数的18.1%,1000万元到5000万元之间的53家,占总数的31.9%,5000万元以上的83家,占总数的50.0%,等等。
(三)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本研究采用 SPSS13.0中的 Cronbach’s α系数来检验信度,检验结果见表1。各变量的Cronbach’s α系数均达到了较高水平,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1 量表信度
表2 变量CFA分析结果
效度则从两个方面检验。首先是内容效度,本研究调查问卷均来自于国外比较成熟的量表,并通过预试对其进行了修订,由此保证了问卷具备较好的内容效度;其次是结构效度,如表2所示的CFA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均达到可接受水平,表明问卷具备良好的结构效度。
四、研究结果
(一)多元回归分析
本文研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就各研究变量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了解各研究变量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并对研究假设进行初步检验。
1.环境不确定性对创业导向的影响
以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因素为自变量,分别以创业导向的三个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3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环境复杂性对于创业导向的三个因素都没有显著的影响;而环境动态性对创新性、行动超前性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对于风险承担性也具有微弱的正面影响。因此,假设H1a未获得支持,假设H1b获得支持,假设H1获得部分支持。
2.环境不确定性对组织学习的影响
以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因素为自变量,分别以组织学习的3个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4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环境复杂性对于组织学习的3个因素都没有显著的影响;而环境动态性对共享愿景、开放心智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其对于学习承诺也具有微弱的正面影响。因此,假设H2a未获得支持,假设H2b获得支持,假设H2获得部分支持。
表3 环境不确定性对创业导向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4 环境不确定性对组织学习的多元回归分析
3.创业导向对组织学习的影响
以创业导向的三个因素为自变量,分别以组织学习的三个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5所示。从中可以看出,创新性对于开放心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行动超前性对于组织学习的三个因素都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风险承担性对于共享愿景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整体而言,假设H3获得支持。
4.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的影响
以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因素为自变量,分别以动态能力的两个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6所示。
从表6中可以看出,环境复杂性对于协调整合能力与重组转型能力都没有显著影响,环境动态性对于协调整合能力以及重组转型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假设H4a未获得支持,假设H4b获得支持,假设H4获得部分支持。
5.创业导向对动态能力的影响
本文研究以创新导向的3个因素为自变量,分别以动态能力的两个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7所示。
表5 创业导向对组织学习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6 环境不确定性对动态能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7 创业导向对动态能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表8 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的多元回归分析
从表7中可以看出,创新性与风险承担性对于协调整合能力以及重组转型能力都没有显著影响,行动超前性则对协调整合能力以及重组转型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假设H5整体获得支持。
6.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的影响
本文研究以组织学习的3个因素为自变量,分别以动态能力的两个因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如表8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组织学习的三个因素,即学习承诺、共享愿景和开放心智对于协调整合能力以及重组转型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因此,假设H6获得支持。
(二)SEM分析
1.理论模型的检验
为了进一步考察变量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将所有变量放入到一个结构方程模型中(图3),并采用软件AMOS 7.0通过基本拟合标准与整体模型拟合指标来对该理论模型的适用性进行验证。
其中,基本拟合标准检验结果如表9所示,因素负荷量、组合信度以及萃取变量均满足要求,说明本研究整体理论模型符合基本拟合标准。整体模型各项拟合指标如表10所示,都达到了良好水平,说明整体理论模型的拟合度非常好。
图3 整体理论模型
表9 基本拟合标准分析
表10 整体模型拟合度分析
2.假设的验证
本文研究中各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见图4。其中,环境不确定性与创业导向、组织学习、动态之间的路径系数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环境不确定性对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以及动态能力均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假设H1、H2和H4均未获得支持。创业导向与组织学习之间的路径系数β23=0.707***,达到了显著的水平,表明创业导向对组织学习具有直接影响,假设H3获得支持。创业导向与动态能力之间的路径系数β24=0.276*,达到了显著的水平,说明创业导向对于动态能力具有直接的影响,假设H5获得支持。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之间的路径系数β34=0.813***,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表明组织学习对于动态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假设H6获得支持。另外,创业导向还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影响动态能力,其间接影响效应为0.575(β23×β34=0.261),组织学习在创业导向与动态能力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整体而言,创业导向对于动态能力影响效应为0.851(0.575+0.276=0.851)。
考虑到之前多元回归分析的结果,了解到即使在只考虑两个变量关系的情况下,环境复杂性对于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以及动态能力也都没有显著影响,因此,接下来本文研究以环境动态性取代整体的环境不确定性,重新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以了解在同时考虑多个变量的情况下,环境动态性对于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以及动态能力的影响,其分析结果如图5所示。
此时,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但环境动态性与创业导向之间的路径系数为γ12=0.470***,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表明环境动态性对于创业导向具有正面影响,假设H1b获得支持。环境动态性与组织学习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路径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环境动态性对组织学习以及动态能力没有直接影响,假设H2a和H4a未获得支持。
图4 SEM结果
图5 SEM结果(只考虑环境动态性)
表11 假设验证结果
综合以上分析,各研究假设的验证结果如表11所示。
五、结论与讨论
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包括:(1)环境动态性,而不是环境复杂性,对于创业导向有直接正向影响。(2)创业导向对于组织学习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3)组织学习可以直接提升企业动态能力。(4)创业导向可以直接或通过组织学习间接增强企业动态能力。(5)环境动态性需要通过创业导向与组织学习作为中介变量才能间接影响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即“环境动态性→创业导向→动态能力”或“环境动态性→创业导向→组织学习→动态能力”。(6)构成创业导向的诸因素中,行动超前性对于组织学习以及动态能力的影响程度更高。
本文研究结果对动态能力、创业导向以及组织学习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不但验证了外部环境在企业动态能力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起点作用,而且进一步明确了外部环境要素中影响动态能力形成与发展的是环境动态性而非环境复杂性。这不仅为Teece等、Aragon-Correa与Sharma、Wang和Ahmed等学者认为外部环境是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前提[2,26-30]的观点提供了证据支持,而且还进一步拓展了他们的观点,即——构成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前提的外部环境是环境动态性而非环境复杂性。由此说明,企业若想要培育和发展动态能力,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密切关注和收集分析市场、技术、顾客需求以及竞争对手行为等外部环境要素的动态变化,这样才能发展动态能力并适应环境的变化。
其次,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凸显了创业导向在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中的关键作用。虽然焦豪等学者的研究已经发现创业导向需要通过组织学习作为完全中介才能促进企业动态能力的发展[4,13],但是本文的研究结论至少在三个重要方面拓展了他们的研究并为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支持:(1)准确及时地感知到环境变动,是企业动态能力产生的微观基础[2],本文研究首次验证了环境动态性与创业导向之间的联系,明确了创业导向是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因为其能够帮助企业准确及时地感知到环境变动并采取相应的战略反应。也就是说,创业导向在环境变动与企业战略反应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从而发展出环境变动影响下企业动态能力构建的完整路径,即“环境动态性→创业导向→动态能力”和“环境动态性→创业导向→组织学习→动态能力”。(2)本文研究揭示了创业导向中行动超前性是对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影响最大的因素,明确了行动超前性在创业导向中的核心位置,从而细化了创业导向中各因素对于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影响的研究。(3)本文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在创业导向与动态能力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而非焦豪等研究发现的组织学习在创业导向和动态能力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的效应。本文研究认为,这并不是与其矛盾的结论,而是对他们研究的拓展与深化。导致这种结论差异出现的原因主要在于研究对象所处情景的不同,与焦豪等研究所采用的样本企业相比,本文研究的样本企业均来自于国内最早开始改革与开放的广东珠三角地区,这些企业较早地面对了开放市场,也更早地适应全球竞争,因此它们组织学习的程度相对较高,而不会构成创业导向影响动态能力的完全障碍。于是,创业导向既可以直接影响企业动态能力,也可以通过组织学习间接促进动态能力的发展。既然创业导向在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中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那么企业若想培育和提升动态能力,就必须强化创业导向。需要说明的是,企业在加强创业导向的建设过程中,尤其需要关注行动超前性。这是因为,在创业导向的各构成因素中,行动超前性对于组织学习以及动态能力的影响程度更高。因此,企业应当在准确及时地感知、收集与分析市场环境变化的基础上,采取更为积极的行动向竞争对手发起挑战或采取非传统竞争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市场地位,这样才能够更为有效地培育和发展动态能力。
第三,本文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在创业导向与动态能力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效应,这说明了组织学习既可以直接促进动态能力发展,又构成了创业导向影响动态能力的部分瓶颈。因此,为了保证创业导向提升动态能力作用的有效发挥,企业就必须加强组织内跨部门之间以及跨组织边界的组织学习。为此,企业需要努力构建学习型组织,强化对学习的承诺,促进学习的共同愿景建设,注重员工心智的开放,重视学习能力的培养,并把对组织学习管理上升到战略层次。这样,企业的创业导向与组织学习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动态能力提升效果。
尽管本研究得到一些对管理理论和实践都比较重要的结论,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第一,本文研究在探讨环境不确定性、企业战略反应与动态能力构建关系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可能在环境变动影响下动态能力构建路径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其他变量,比如企业文化、社会资本等,今后的研究可以在这些方面作进一步探讨。第二,本研究的企业样本主要取广东珠三角地区,其研究结论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今后应尝试在国内其他地区进行更大范围的调研以对本文研究结论进行进一步的检验与发展。
[1]Lawson B,Samson D.Developing Innovation Capability in Organizations:A Dynamic Capabilities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1,5(3):377-400.
[2]Teece D J.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Sustainable)Enterprise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3):1319-1350.
[3]Zahra S A,Nielsen A P,Bogner W.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Knowledge and Competence Development[J].Entrepreneurship:Theory and Practice,1999,23(3):169-190.
[4]焦豪,魏江,崔瑜.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分析:基于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8(4):91-106.
[5]曾 萍,蓝海林.组织学习、知识创新与动态能力:机制和路径[J].中国软科学,2009(5):135-146.
[6]Teece D J,Pisano G,Shuen A.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18(7):509-533.
[7]Oliver C.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ocesses[J].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1,16(1):145-179.
[8]Clemens B W,Douglas T J.Understanding Strategic Responses to Institutional Pressure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5,58(9):1205-1213.
[9]Anand J,Brenes E,Karnani A.Strategic Responses to Economic Liberalization in Emerging Economies:Lessons from Experience[J].JournalofBusinessResearch,2006,59:365-371.
[10]Beckett-Camarata E J,Camarata M R,Barker R T.Integrat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Customer Relationships through Relationship Management:A strategic Response to a Changing Global Environment[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1998,41(1):71-81.
[11]Golensky M,DeRuiter G L.Merger as a Strategic Response to Government Contracting Pressures[J].Nonprofit Management and Leadership,1999,10(2):137-152.
[12]Hillman A J,Cannella A A,Paetzold R L.The Resource Dependence Role of Corporate Directors:Strategic Adaptation of Board Composition in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0,37(2):235-256.
[13]魏江,焦豪.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30(2):36-41.
[14]Slater S F,Narver J C.Market Orientation and the Learning Organiz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1995,59(3):63-74.
[15]陈国权,马 萌.组织学习——现状与展望[J].中国管理科学,2000,8(1):66-74.
[16]彭说龙,谢洪明,陈春辉.环境变动、组织学习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1):106-110.
[17]何铮,谭劲松,陆园园.组织环境与组织战略关系的文献综述及最新研究动态[J].管理世界,2006(11):144-151.
[18]Zahra A S,Jennings F D,Kuratko F D.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Firm-level Entrepreneurship:The State of the Field[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9,24(2):45-66.
[19]Dess G G,Ireland R D,Zahra S A,et al.Emerging Issues in 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Management,2003,29(3):351-378.
[20]Dhaliwal S.Entrepreneurship-A Learning Process:The Experiences of Asian Female Entrepreneurs and Women in Business[J].Education+Training,2000,42(8):445-452.
[21]Sambrook S,Roberts C.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a ConceptualFramework[J].Strategic Change,2005,14(3):141-155.
[22]Zahra S A,Sapienza H J,Davidsson P.Entrepreneurship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Model and Research Agenda[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6,43(4):917-955.
[23]Eisenhardt K M,Martin J A.Dynamic Capabilities:What are They?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10):1105-1121.
[24]Schreyögg G,Kliesch-eberl M.How Dynamic can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be?Towards a Dual-process Model of Capability Dynamization[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7,28(9):913-933.
[25]李大元,项保华,陈应龙.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6):60-68.
[26]Aragon-Correa J,Sharma S.A Contingent Resourcebased View of Proactive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Strategy[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3,28(1):71-88.
[27]Macpherson A,Jones O,Zhang M.Evolution or Revolution?Dynamic Capabilities in a Knowledge-dependent Firm[J].R&D Management,2004,34(2):161-177.
[28]Wang C L,Ahmed P K.Dynamic Capabilities: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d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7,9(1):31-51.
[29]Narayanan V K,Colwell K,Douglas F L.Building Organizational and Scientific Platform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A Process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9,20:S25-S40.
[30]Bruni D S,Verona G.Dynamic Marketing Capabilities in Science-based Firms: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2009,20:S101-S117.
[31]Hamel G,Prahalad C K.Competing for the Future[M].Boston,MA: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1994.
[32]Zahra S A,George G.The Net-enabled Business Innovation Cycle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2002,13(2):147-151.
[33]Jantunen A,Puumalainen K,Saarenketo S,et al.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2005,3(3):223-243.
[34]胡望斌,张玉利,牛芳.我国新企业创业导向、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关系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4):107-118.
[35]Zollo M,Winter S G.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2(13):339-351.
[36]江积海.知识传导、动态能力与后发企业成长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4):22-27.
[37]卢启程.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和演化——基于知识管理视角[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1):70-78.
[38]潘安成,邹媛春.组织忘记、组织学习与企业动态能[J]. 科研管理,2010,31(1):33-37,45.
[39]Duncan R G.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72,17(2):313-327.
[40]高山行,谢 言,王玉玺.企业R&D能力、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合作创新模式选择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7(6):932-940.
[41]Meznar M B,Nigh D.Buffer or Bridge?Environmental and Organizational Determinants of Public Affairs Activities in American Firm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5,38(4):975-996.
[42]贺远琼,田志龙,陈昀.环境不确定性、企业高层管理者社会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08,5(3):423-429.
[43]梁巧转,张 晶,孟 瑶.创业导向研究综述[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21(4):28-36.
[44]Miller D.The Correlates of Entrepreneurship in Three Types of Firms[J].Management Science,1983,29(7):770-791.
[45]Covin J G,Slevin D P.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1):75-87.
[46]Naman J L,Slevin D P.Entrepreneurship and the Concept of Fit:A Model and Empirical Tes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3,14(2):137-153.
[47]Baker W E,Sinkula J M.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Market Orientation and Learning Orientation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9,27(4):411-427.
[48]Santos-Vijande M,Sanzo-Perez M,Alvarez-Gonzalez L,et al.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nd Market Orientation:Interface and Effects on Performance[J].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2005,34(3):187-202.
[49]Jantunen A,Puumalainen K,Saarenketo S,et al.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International Performance[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2005,3(3):223-243.
[50]Wu L Y.Entrepreneurial Resources,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art-up Performance of Taiwan’s High-tech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7,60(5):549-555.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Enterprises Strategic Response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ZENG Ping,SONG Tie-bo,LAN Hai-lin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640,China)
The authors of this article construct a theoretical model that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among 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enterprises’strategic responses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Then,the authors collect data of enterprises which comes from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est the model with SEM.It proves that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impacts dynamic capabilitie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through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as the mediator.Environmental dynamism impacts dynamic capabilities indirectly by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Then,environmental complexity has no effect on dynamic capabilities.
dynamic capabilities;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organizational learning;strategic responses;environmental dynamism;environmental complexity
F271
A
1002-9753(2011)12-0128-13
2011-01-25
2011-09-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0832003);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GD10CGL13);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2011ZM0039)。
曾萍(1972-),男,湖南桃江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与创新管理。
(本文责编:海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