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的规划探索——以蒲江县成佳镇环境及风貌整治规划为例
2011-09-12雷济铭
雷济铭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81)
2008年10月,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会议召开。要求在小城镇建设中应注重特色,形成“一镇一产业,一镇一风貌”。成都市明确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推进灾后重建和试验区建设的重要举措。目前,成都市已确定11个市、县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示范点,随着该项工作的不断推进,城乡环境品质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城乡风貌得到了明显的改进。但是,一层皮式的改造方式及治标不治本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本文结合蒲江县成佳镇具体的规划项目,从城乡产业发展互动的角度,探讨如何在规划实践中使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摆脱只停留于简单粉饰的尴尬局面,提出一些有借鉴价值的建议。
1 蒲江县成佳镇环境及风貌整治规划项目简介
1.1 项目概况
2008年12月,作为11个试点市、县之一的蒲江县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动员大会,提出实现“天蓝地绿、山清水秀、市容整洁、村庄秀丽”的发展目标,将成佳镇作为第一批示范点进行先期改造。
成佳镇位于成都市蒲江县域西南边缘,与雅安市交界处(图1)。区域地势以浅丘为主,自然环境优美,全镇森林覆盖率达57%,拥有“三湖一阁”省级风景名胜区中的长滩湖景区,旅游资源丰富。成佳镇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在中国茶马互市时代,这里曾是川藏茶马线的起源区域,有着2000多年产茶史,享有川藏茶马古道第一乡的美称。成佳镇的产业特色显著,作为蒲江县三大经济支柱一之的茶产业基地就位于成佳镇。随着标准化茶园的建设,成佳镇已被评为“国家级标准化茶叶示范区”和“川西茶区的核心区”。
图1 区位示意
虽然,成佳镇拥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建设投入的影响,存在着环境品质差、建筑风貌杂乱、配套设施不足等问题,难以与发展定位相匹配。
1.2 规划思路
分析当地的资源条件及现实情况,我们认为:传统的外延式解题方式重在解决外在形式,却不重视对城镇的功能业态进行梳理,即使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地的环境及风貌,却仍然不能与远期的发展相匹配,导致“此一时,彼一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此,应当采取统筹全局的思路,从区域着眼,从问题导向入手,结合当地的现实需求及发展定位,强调“城镇”与“乡村”的统筹——即是统筹分析城乡环境,明确规划目标,形成适宜的改造原则,体现城乡差异化特色;强调“形式”与“功能”的统筹——即是改造与发展需求相结合,尤其针对重要建设项目,更应采用合理的规划及改造措施,保证其功能的完备。由此,我们提出应重点对案例、产业、建筑风貌及景观环境进行研究,多方位入手,全面思考(图2)。
图2 规划技术路线框图
图3 产业分析图
1.3 相关研究
1.3.1 案例研究
针对项目情况,我们选取了类似案例——梅家坞茶文化村进行分析。
梅家坞茶文化村,地处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西部腹地,有着六百年历史,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主产地之一,也是杭州城郊最富茶乡特色的农家自然村落和茶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区,其成功之处在于:一是将一、三产业紧密结合,大力发展旅游业,与茶叶生产相互促进;二是形成鲜明的江南小镇建筑风格;三是拥有如画般优美的景观环境。
1.3.2 产业研究
成佳镇虽然打造出较好的茶叶品牌,实现了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管理,具备明显的一产优势,但与梅家坞茶文化村相比之下,其茶产业的附加值却未得到充分挖掘,导致第三产业特色不够,动力不足。因此,应迅速拓展茶叶研发、培育、加工、展销、旅游观光等产业链,形成围绕以“茶”为核心的一、三产业深层次联动的发展模式(图3)。
1.3.3 建筑风貌研究
在建筑风貌上,成佳镇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川西民居特色,但主要集中于乡村地区,城镇地区建筑风貌仍不够鲜明。因此,规划在对川西民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当地文化、环境特点,将区域主导风貌定位为丘野川派和平原川派,并强调将改造与项目挂钩,使观赏性与经济性相结合。其中,城镇片区的风貌整治应统一标准,适度变化。而乡村地区的风貌整治则应因地制宜、提升品质,适当融入新乡土风格,体现自然和谐的川西新型茶乡建筑特色。
1.3.4 景观环境研究
成佳镇的景观环境与梅家坞茶文化村相比,在资源种类上有几分相似之处,都具有山、水、田、林。然而,在资源知名度上却远落于后者。研究认为,成佳镇景观环境的整治不能局限于纯粹的园林造景,既要解决外在形式,更要注重内涵与知名度的提升,因此,应将重点放在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整合上,将茶文化、山水文化融入到景观环境中去,体现浓郁茶乡风情和水墨山水画境。城镇区的景观环境整治主要为强化功能和塑造标志。乡村地区的景观环境整治主要为营造画境,形成虚实变化(图4)。
图4 景观资源分析图
1.4 规划方案
为塑造典型,发挥带动效应。本次规划将目标锁定在镇域中部,范围包含部分场镇与茶园地区,以此作为城乡整治示范区(图5)。
图5 项目范围示意图
(1)在结合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整治示范区域的资源条件,规划提出“生态为本,文化注魂”的发展理念,强调生态、文化与环境风貌紧密结合。同时,为突出品牌效应,又从山水、古道、小镇中获取灵感,提出了“山水画境,古道茶乡”的形象口号。
(2)空间结构规划——“点、线、面”整体架构。规划形成“一环、两带、三片、多节点”的空间结构,一环即茶园观光环线,两带是指右干渠滨水绿化景观带和成雅高速路沿线绿化景观带。三片为场镇片区、茶园南片区和茶园北片区,以及多个景观节点(图6)。
图6 空间结构规划图
(3)道路体系——结合产业发展,体现乡村特色。构建三级道路体系。一级为主干道,即大成路,成为主要的对外联系旅游通道;二级为次干道,即茶园观光环线,成为项目内部联系的旅游通道,以车行为主,并结合观光电车、自行车及步行等功能。三级为支路网,即保留田间小路,以步行为主,既延续了田园村落格局,又体现出浓郁的乡村特色(图7)。
(4)产业规划——强化核心,丰富主题。规划围绕以茶产业为核心,提出“一区一特色”的发展原则。场镇片区体现“以茶致富”主题,主要发展旅游服务、茶业交易及展示;茶园南片区体现“以茶会友”主题,主要发展特色餐饮,农家乐;茶园北片区体现“以茶写意”主题,主要开展茶叶观光,茶叶种植及艺术创作(图8)。
(5)景观环境——体现茶文化精神,写意巴山蜀水。场镇片区景观环境整治的重点在于街道节点改造、绿化美化、增加街道设施及景观小品,展现“闲情逸乐”的巴蜀茶文化精神。茶园片区景观环境整治的重点在于营造自然乡村景观,打造“茶山、茶水、茶韵”。具体措施:①将建筑融于自然背景;②整治农家院落,通过果林植栽,形成乡村田园氛围;③结合水系打造四季变化的特色林带,丰富景观层次(图9)。
(6)建筑风貌规划——完善格局,强化特色,场镇片区的建筑风貌整治采用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策略。首先,增设檐廊,调整街道尺度,形成连续界面,完善城镇空间格局。其次,统一建筑屋顶形式及立面材质,并通过门窗、装饰等细部丰富变化,强化川西建筑风貌特色。其中,茶园片区的建筑风貌强调因地制宜,注重乡土材料与现代材料的有机结合,体现新乡土风格(图10)。
图8 产业布局规划图
图10 建筑改造效果图
2 结束语
目前,场镇一期及茶园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毕,极大提升了城镇的整体形象,带动了当地产业的提档升级。2009年8月,成佳镇被升级为重点镇。2009年10月,成都蒲江县承办了全国第五届茶业大会,成佳镇作为会议的主要接待观光点。同时,风貌改造的成功为当地塑造了品牌,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带来了更多商机,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共赢,成为了成都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及小城镇建设的典范。结合蒲江县成佳镇环境及风貌整治规划项目,大家认为,可以通过如下解题思路破解规划实施中一层皮式的改造现象:第一,从内涵入手。在景观环境规划中融入人文理念,使其与城镇总体的文化定位相匹配,为拓展旅游观光奠定基础;第二、从需求入手。将建筑风貌规划与项目业态调整挂钩,以“功能”来指导“形式”,使“形式”服从于“功能”,形成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局面。
纵观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作,涉及到环境、产业、社会、文化、资源等诸多问题。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作为上述工作中的一部分,其关注的内容不能只停留于形式,而应以统筹发展的整体观念来对待这项工作,从而实现城乡环境综合品质的提挡升级,真正为城镇的复兴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