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现状的调查研究
2011-09-12吴愉萍李永华马永军钱天寿毛杭军吴降星
吴愉萍,李永华,连 瑛,马永军,钱天寿,毛杭军,吴降星
(1.浙江省宁波市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总站,浙江 宁波 315012;2.宁波市农业局,浙江 宁波 315012;3.宁海县农业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浙江 宁海 315600;4.奉化市农林局,浙江 奉化 315500)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质量安全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为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农业部于2001年正式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开展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无公害农产品是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初加工的食用农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无公害农产品突出安全因素控制,与国内大众消费市场对接,保障基本安全[1]。
宁波市于2003年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截至2010年底,全市共认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在内的无公害产地835个,其中种植业产地463个,面积达到了1.5万hm2,约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0%;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50个,其中种植业产品483个,产量达到了120万t。无公害农产品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生产主体在生产组织、质量控制、安全保障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功不可没[2]。
通过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的问卷调查,揭示宁波市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生产经营现状,以及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对主体的影响,探讨和分析提高生产主体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方法,并为促进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的形式通过实地调查得到。调查问卷共设34个问题,包括基本情况,从业者文化水平,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度,减害化种植措施,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生产主体的影响等。调查对象是宁波市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一共发放问卷102份,剔除未完成、信息错误及漏答关键信息的问卷,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88.2%。
被调查样本为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主要生产主体类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和公司。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问卷27份,农场39份,公司24份。被调查样本的主导产业为大田种植业和林特产业,其中大田种植业67家,林特业23家。大田种植业以生产无公害大米、西兰花、小菘菜、榨菜等产品为主,林特业以无公害茶叶、杨梅、葡萄、梨等产品为主,与宁波市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主要产品类型现状相符。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情况
受调查的合作社中有55.2%成立于2006-2008年,31%成立于2009年;农场则主要成立于2006-2008年 (35.6%)和2000-2005年 (28.9%);公司成立时间相对较早,集中于2000-2005年(42.9%)和1990-1999年 (28.6%)。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中公司成立时间最早,农场其次,合作社则为最晚。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从业人数的调查表明,合作社从业人数分布于统计的全部区域;农场从业人数则集中在小规模上,1~10人占统计人数的56.8%,11~20人占29.5%;公司的从业人数规模则相对较大,21~50人和51~100人各占27.3%,100人以上占22.7%(图1)。
图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单位从业人数的分布
受调查的合作社多数2009年销售额为101万~200万元和 201万 ~500万元,所占比重为61.5%,而销售额在1 000万元以上的合作社比重最少,只占3.8%;多数农场2009年销售额主要集中在200万元以下,占统计农场数量的60%,销售额在1 000万元的农场数量只占5.7%;公司2009年销售额则相对较大,有52.4%的公司销售额在1 000万元以上 (图2)。
从以上数据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成立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008年之间,生产主体从业人数主要集中在100人以下,2009年销售额多数也在1 000万元以下。其中公司成立时间相对最早,从业人数和销售额也最大,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主体的成立时间相对较晚,规模也相对较小。
2.2 从业者文化水平
图2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单位2009年的销售额
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人才作为保障,从业者文化水平的高低对产业发展关系极大。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最高管理者的学历情况调查来看,大多数合作社 (41.4%)和农场 (53.3%)最高管理者具有高中学历,有54.2%的公司最高管理者获得本科文凭。接受调查的合作社中最高管理者学历没有硕士以上的,农场和公司最高管理者分别有2.2%和12.5%获得硕士以上学历 (图3)。
图3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单位最高管理者的文化水平
对生产主体管理层文化水平的调查显示,约有40%的合作社、农场和公司,其管理层大多数人具有高中学历 (图4)。有53.6%的公司,其管理层多数人拥有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该比重约为合作社和农场的2倍,有7.1%的公司,其管理层多数人只具备初中文凭,该比重是合作社和农场的1/4。
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普通员工文化水平看,大部分合作社、农场和公司普通员工中多数人只具有初中文化水平,所占比重分别为80%、62.2%和55.6%。有2.2%的农场普通员工中多数人具有本科学历,受调查的合作社和公司普通员工中多数人没有本科学历 (图5)。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管理层管理人员文化水平普遍在高中以上,普通员工则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接受调查的公司总体上管理层文化水平要比合作社和农场高,而在普通员工文化水平上,合作社、农场和公司差异不大。
图4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单位管理层多数人具有的文化水平
图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单位普通员工的文化水平分布
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度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一方面是农产品的生产者,另一方面也是农产品的消费者,生产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信心度的高低能够从生产层面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当问及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单位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情况时,有50.0%的合作社认为很安全,可以放心食用,40.0%认为基本安全,10.0%认为不安全,农药残留超标情况严重;农场认为市场上流通的农产品很安全、基本安全和不安全的比例分别为26.7%、68.9%和4.4%;公司则分别为37.5%、58.3%和4.2%。以上数据表明,宁波市大部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充满信心。
认证农产品和其他未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比较的调查结果显示,所有接受调查的合作社、农场和公司都认为认证农产品比其他未认证农产品质量更安全,表明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能够提高生产主体安全生产意识,按照标准化生产,降低污染危害程度。
2.4 减害化种植措施的使用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是影响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键环节[3]。通过使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病虫害生态防治等减害化种植措施,可以降低使用农药和化肥的风险。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减害化种植措施的使用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被调查单位在生产过程中施用有机肥 (>76%);约有70%左右的受调查单位在生产中选择使用生物农药;而在生产过程中选择使用粘板的合作社和企业数量较少,所占比重在25%以下,选择使用粘板的农场比重为50%;使用诱虫灯、性诱剂防治害虫的生产单位比重为50%左右 (表1)。
表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单位使用减害化种植措施情况
合作社和农场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有机肥主要来自有机肥生产厂家 (48.1%和44.1%),其次为自制 (29.0%);多数公司 (81.3%)使用的有机肥从有机肥生产厂家购买,自制的比重为12.5%。大部分使用生物农药的合作社 (73.7%)、农场(74.1%)和公司 (58.3%),主要从农资商店购买生物农药。使用粘板的合作社和农场中,分别有50.0%和42.1%从农资商店购买,其次是来自政府赠送,所占比重分别为33.3%和36.8%;接受调查的使用粘板的公司则100.0%都从农资商店购买。多数合作社 (63.6%)和公司 (50.0%),其使用的诱虫灯和性诱剂主要来源于政府赠送,大部分农场则通过从农资商店购买 (54.5%)和政府赠送 (40.9%)的方式获得诱虫灯和性诱剂。
以上分析表明,宁波市大部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在生产过程中选择减害化种植措施实现作物的增产和减少病虫害的危害,且这些生产资料来源渠道正规,主要从农资商店购买,或通过政府推广赠送方式获得。
2.5 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生产主体的影响
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生产主体生产成本、销售额和利润的影响调查结果 (表2)显示,大部分主体生产成本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后比认证前高5%~10%;销售额比认证前提高5% ~20%;多数利润在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后比认证前高5%~20%。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提高了生产主体的生产效益。
表2 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主体生产成本、销售额和利润的影响
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改变了生产主体的管理制度体系,有84%的合作社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后,管理制度体系变化很大或完全是新的一套体系,73%左右的农场和公司管理制度体系有一些变化或是变化很大。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生产主体生产规模和成员组成等方面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表3),多数主体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吸引优秀农技人员加入等方式来改变主体生产经营状况,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表3 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对主体管理制度体系和规模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增加生产主体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多数主体的利润,利润增加幅度为5%~20%。同时,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改变了多数主体的管理制度体系,促进主体扩大生产规模,以获取更大的效益。
3 小结及建议
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宁波市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主要生产主体情况调查结果表明,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生产主体从业者素质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能够按照减害化原则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同时,生产主体也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中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后主体利润增加了5%~20%。
虽然宁波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发展情况良好,但是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还不高;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场和公司等不同主体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带动农户较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规模、效益和人才构成等方面都相对较弱;主体对进一步提高安全生产和品牌建设的认识也存在一些不足。针对以上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
继续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0年发布了《关于鼓励高校毕业生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的若干意见》,通过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强化服务、规范管理,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以培养一批“观念新、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能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科技创新、科技应用、科技服务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要利用这一政策所提供的良好时机,积极引进和培育人才,充分发挥大学生吸收和转化新技术能力强的优势,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能力,促进主体健康发展。
扶持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既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宁波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在引进人才,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以及开展生产、销售服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扶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并通过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评选等活动,规范合作社的生产和管理。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要积极寻求政策扶持,规范发展,严格要求,完善机制,促进合作社主体快速健康发展。
加强对生产主体的宣传培训。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内检员培训班、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指导等活动,加强对生产主体的宣传培训工作,强化生产主体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提高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主体监管水平,推进生产经营主体内部管理队伍建设。要通过减害化生产技术的培训和推广,带动生产主体安全生产水平的提高,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同时,也要加强主体对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识的宣传,提高主体主动利用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进行产品推介的能力,以市场需求的增加带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效益的提升。
[1]樊红平,温少辉,龚娅萍.浅谈我国无公害农产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J].中国食品与营养,2005(11):60-63.
[2]刘建华,万靓军,朱彧,等.无公害农产品的申请认证主体之组成结构分析与发展建议 [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9,11(2):73-77.
[3]张云华,马九杰,孔祥智,等.农户采用无公害和绿色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J].中国农村经济,2004(1):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