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秦淮河整治工程的环境美学思考

2011-09-11花剑岚

中国水利 2011年2期
关键词:古文化秦淮河南京

陈 勇,花剑岚

(江苏省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210022,南京)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新石器时代南京的先人为了生活的便利,大多逐水而居。因此在秦淮河两岸保存有较多的古文化遗址,如老鼠墩古文化遗址、橙子墩古文化遗址、湖熟神墩古文化遗址、秣陵神墩古文化遗址等。

历史上,秦淮河与南京的文化、商贸、居住、政治以及军事防御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六朝时期,秦淮河作为南京城南部的天然屏障,发挥着重要的军事作用。秦淮河下游两岸,自六朝直到后来的明清两朝一直都是南京的主要居民区和商业区。明朝建都南京以来,内秦淮河两岸河房密集,雕栏画栋,大族聚居,商贾云集,傍晚河中灯船来往,笙歌不绝。这种繁荣尽管几度为战争所坏,但一直延续到清朝乃至民国年间,使得南京成为在历史上与杭州、苏州、扬州齐名的商业和文化中心。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秦淮河城区段两岸违建严重,居民密集,加上沿岸工业企业及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秦淮河河道,造成水质恶化,美丽的秦淮河已退化为城市的排水沟,汛期更是险情迭出,严重影响南京的城市环境和百姓生活。

20世纪末,南京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启动了秦淮河整治工程,将全长15.6 km的秦淮河河段分为四个段落,分别是保留田园风光的自然段(秦虹小区向上游至运粮河口,以湿地公园为标志)、延续传统风貌的历史段(中华门段,结合琉璃塔的恢复,强化了“长干儿女”“凤凰台”等历史人文景观)、融汇古今文化的现代段(草场门桥至集庆门桥,以石头城公园为主要区域,水木秦淮新街区为特色)和激扬时代风采的未来段(下游至入江口,以三汊河河口闸为标志),见图1。

一、环境美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秦淮河整治工程包括水利、市政、环保、文物及安居等内容。水利工程投资约2亿元,目的是在满足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恢复河道的自然生态特性,满足民众的亲水需求,达到人水和谐和水环境改善。具体工作包括河道清淤、堤岸防护、堤顶改造、亲水平台打造、引调水、新建一座流量为600 m3/s的控制闸以及已有5座控制闸的改造。另有市政管网、污水处理厂、城墙修复、景观绿化和拆迁等工程,全部工程总投资18亿元。

图1 外秦淮河整治工程规划段落划分示意图

秦淮河整治工程是一个综合性工程,从开始截污、搬迁企业、改善水质,到必要时的换水,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确保秦淮河水质达到景观水质要求,是居民和游人能亲近水体的先决条件。工程还实施了秦淮河两岸景观风光带建设,不仅绿草如茵,还有小径、亭廊供人们休闲、玩耍,游船码头还设有餐饮服务设施。

二、环境美的生态性

整治前的秦淮河河水污浊,鱼虾绝迹,岸边是灰蒙蒙的混凝土,毫无美感可言。整治后的秦淮河水质得到改善,已经达到Ⅲ~Ⅳ类水标准,两岸增加了100万m2绿地,林草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两岸较宽的河段都采用自然土质岸坡或人工生态混凝土护坡。

三、环境美的“如画性”

正如加拿大美学家艾伦·卡尔松提出的景观欣赏具有“如画性”的观点,即使“用艺术家的眼睛”来观赏,整治后的秦淮河也无可挑剔。当平静如镜的河面笼罩在乳白色的雾气中,若隐若现的岸边绿柳摇曳着婀娜的身姿,白墙青瓦、皖南乡土韵味十足的徽派民宅间杂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各色建筑拖着动荡的侧影在岸边划过……无论从哪个角度观看,秦淮美景比之山水画都毫不逊色。

四、环境美的家园感

环境美的根本落脚点是家园感,所谓的环境美对市民而言就是宜居、乐居,对外地客人而言就是宜游。整治前的秦淮河两岸,环境污秽不堪,不宜市民居住,也没人愿意居住,外地游客唯恐避之不及;而整治后的秦淮河两岸,岸清水秀,波光潋滟,岸边水景房的房价明显升高即可说明一切。

南京的市民应为能有秦淮河这样优美的水生态环境而感到骄傲,水景提高了生活质量,提高了生活情趣,愉悦了心情。

五、环境美的文化传承

秦淮河整治工程,较好地处理了文化保护与工程建设的关系,保留并恢复了“鬼脸城”景观。由于搬迁、拆除了秦淮河与南京明城墙间的民宅,秦淮河的自然景观与古老的南京明城墙的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经过几年的治理,外秦淮河实现了“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的整治目标,恢复了其作为城市主轴的功能和南京母亲河的活力,获得了国内外游人及南京市民的好评。2008年南京市外秦淮河被水利部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因对外秦淮河进行了成功的开发治理,南京市政府获得了联合国人居奖特别荣誉奖 (Habitat Scrollof Honour Special Citation),这是联合国人居署第一次将这一最高奖项颁发给一个城市。

[1]姚亦铎.南京城市地理变迁及现代景观[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许炯心.中国江河地貌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响应[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3]季伏昆.金陵诗文鉴赏[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

[4]阿诺德·波林特.环境美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古文化秦淮河南京
“南京不会忘记”
古文化元素在应用市场的发展研究
巴渝古文化·千佛寺摩崖造像
天津古文化街游记
夜航
刍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古文化
南京内秦淮河中段底泥的污染与再利用
南京·九间堂
秦淮河水冷,战事几回伤
南京城与秦淮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