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启蒙教师寿镜吾先生的思想探讨

2011-09-05林小娟

读写算 2011年34期
关键词:三味书屋鲁迅

林小娟

【摘要】“三味书屋”,何为三味?寿镜吾老先生的子孙们说法不一,是否与寿镜吾老先生的思想情操有关?为人方正、质朴、博学、不懈做官?为何书塾墙上又挂“松鹿图”?人性是复杂的,原来寿镜吾老先生因为清王朝的腐朽自己不愿做官,又因为深受儒家建功立业思想的浸染,故有“松鹿图”,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不得意文人知识分子的尴尬生存处境。

【关键词】 鲁迅;寿镜吾;三味书屋; 松鹿图

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读书的地方。他于12岁那年到这里上学。第二年秋后,因祖父下狱,少年鲁迅离家去绍兴农村──皇甫庄、小皋埠避难,故学业中断。1894年夏间回家,仍返三味书屋。这样一直到大约1898年往南京水师学堂学习前半年才离开,首尾竟达六年。

三味书屋原为三余书屋。何为三余?此名取意于三国时董遇的话。据《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注引所载,董遇常劝学生充分利用“三余”时间读书。所谓“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取名三余大概是希望学生爱惜时间,后来私塾主人兼塾师寿镜吾的祖父寿峰岚又引苏轼“此生有味在三余”的诗句,将“余”字改为“味”字。但未见其解释,后人诠释甚多。

一般对三味书屋的解释是:“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音希海)。”经,指四书五经;肴馔,指鱼肉之类的荤菜;醯是醋,醢是肉酱,借指调味品。其大意是:读四书五经之类味如吃米面,是食之本;读史记味如喝美酒吃佳肴:读诸子百家之类的书,味如酱醋(好比烹调中的佐料一样)。

这种说法出自鲁迅的老师寿镜吾的儿子寿洙邻之口。此说影响甚大,鲁迅的三弟周建人也倾向之。然而,寿镜吾的孙子寿宇不认同。他说:“这样的解释淡化了祖先对清王朝的反叛精神。我小的时候,我祖父寿镜吾亲口对我说,三味是指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布衣指的是老百姓,‘布衣暖就是甘当老百姓,不去当官做老爷;‘菜根香就是满足于粗茶淡饭,不向往山珍海味的享受;‘诗书滋味长就是认真体会诗书的深奥内容,从而获得深长的滋味。这第一点‘布衣暖非常重要,这是我祖先峰岚公、韵樵公的思想核心,产业的失败,使他们看清了清王朝的腐朽本质,他们认为在祸国殃民的清王朝当官就是为虎作伥,是害人害己。于是,把三味书屋的办学方向也作为子孙的人生指南,不许自己的子孙去应考做官,要甘于布衣暖,菜根香,品尝诗书的滋味。”寿宇说,寿镜吾生前曾对他说:“这三味的含义不能对外人说,也不能见诸文字,这是祖先韵樵公定的一个家规,因为‘三味精神有明显的反清倾向,一旦传出去可能要招来杀身之祸。”这也是后来人们主观臆测出来众多说法的主要原因。这种说法很能反映出屋主寿镜吾老先生的思想情操。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授书极为认真,对学生要求也极为严格。这个饱学秀才不仅有学问,而且思想很清高,不屑当官作老爷,也不许自己的子孙应考、买官。

寿镜吾老先生忠实遵守父训,立志不当官,也反对和禁止儿子去做官。他不允许小儿子 寿洙邻去赶考,甚至把他锁在楼上,每顿饭菜都叫人给送去。结果儿子在母亲的帮助下用麻绳绑在窗门上,缘绳而下,逃出了楼房,终于去北京考取了朝考一等第一名,当上了吉林省农安县的知县。寿镜吾老先生就骂他不孝,骂了好长一个时期。这是因为寿老先生对清末官场的腐败是深恶痛绝的,认为乱世切莫去做官,即使做了官也是昏官。在当时这种遁世退却、不合浊流的态度是可贵的,联系“三味书屋”的命名,很能看出老先生的正直、善良。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又写道:“(三味书屋)的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拜孔子为何无孔子牌位却只是一幅梅花鹿图?这幅画又有何寓意?仔细追究,鹿与“禄”谐音,包含“禄”的意思。禄者,俸给,俸禄,高官厚禄也。“禄”的本义是“福”,所以“鹿”中又含有“福”的寓意。树下有鹿,是书下有禄的意思,即考科举的真正目的在于做大官,得高薪。“树”也取其同“书”的谐音的象征意义,即“古树”包含“古书”的寓意,当然指经、史、子、集之类。

这么分析,“松鹿图”是“双关”图,大略是:倘真诚地拜伏古树下,就可望获取高官厚禄了。那么,“松鹿图”既是美好的图画,也是一种无字的劝勉,其“味”在画面之外。在清代的儒者书生家里常常悬挂此画,是他们给自己含蓄祝福的意思,比贴上有字的对联之类要显得雅致。“三味书屋”的主人也郑重悬挂此画,是否是其思想体系的标志。这样分析与“三味书屋”之“三味”探讨:“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岂不矛盾?寿镜吾老先生的思想追求到底是什么?

寿镜吾老先生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宿,长久从事某种工作的意思,宿儒即书念的很多的老学者。对于一位一辈子都读儒家经典又给学生教儒家经典的老先生,我们不能简单地说他思想清高到没有一点儒家建功立业的思想。《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优:有余力。意思是说:“做官之余还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之余还有余力或者闲暇,就去做官。”孔子也说过,“学而时习之”,出仕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一,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试想,若政治清明,寿老先生自己是不会拒绝官场的,也不会阻止子孙为国效力。

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还写到师生皆读古书的热闹情景,学生有读《论语》的,有读《幼学琼林》的,有读《周易》的,还有读《尚书》的……真是人声鼎沸。“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先生到底读的是什么书,如此入神?

查找出处才知是清末刘翰所作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中的句子。原文作:“玉如意指挥倜傥,一座皆惊;金叵罗倾倒淋漓,千杯未醉。”刘翰,江苏武进人,江阴南菁书院学生。这篇赋是颂扬五代后唐被人们誉为“乱世英雄虎父龙子”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的。大意是写李克用在喝酒时挥扬着玉如意,风流倜傥,兴致大发,喝了很多酒也不醉。寿镜吾老先生平时为人严肃、方正、质朴,只有在读自己喜爱的书时,心底深处向往英雄们南征北战、骁勇善战的不拘束、洒脱的情怀才会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人性是复杂的,寿老先生因为清王朝的腐朽自己不愿做官也反对子孙们做官,所以会有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长的“三味”之说;但又深受儒家建功立业思想的浸染,所以“三味书屋”的匾额下又有意欲考取功名的“松鹿图”。二者正反映了主人公矛盾复杂而又辩证统一的思想,这种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不得志文人知识分子的尴尬生存状态。

猜你喜欢

三味书屋鲁迅
鲁迅防窃
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之“三味”
三味书屋之“三味”
多元训练 实现读写转化——以部编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仿句为例
孔乙己
阿迅一族
从鲁迅给取名谈起